扶贫双基建设
『壹』 扶贫双基是什么
扶贫双基是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信用社深度合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通过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组织(简称“双基”)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协调联动的共建优势,组织开展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为基础,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创建为主要内容,实施金融服务创新,使广大信用农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
(1)扶贫双基建设扩展阅读
相关政策:
制定金融扶贫配套政策,提高金融扶贫精准性特惠性:
按照“保本微利、让利于民”原则,实行贷款利率特惠政策。对扶贫小额信贷一律执行基准利率,对其他扶贫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实施倾斜性的信贷扶贫政策。
督导贫困地区辖内县级行社加强与人行的沟通,在争取更多信贷规模的同时,积极申请扶贫再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创业就业。适当放宽借款人年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将借款人年龄放宽至70周岁。实施尽职免责制度。对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当贷款形成风险时可给予免责,以此调动基层信贷员积极性。
持续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力度;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项目金融需求,精准开发和推广信贷产品,全面提升扶贫实效,对信用良好、有贷款需求、有就业创业潜质、有技能素质和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扶贫小额信贷有效需求全覆盖。
与此同时,加强部门对接协调,发挥联动作用。加强与各地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脱贫攻坚规划和实施方案、贫困户识别、各类扶贫财政资金等信息,创新财政和金融协同扶贫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贰』 村级双基建设是什么
农村双基建设是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电路网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两室一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便民服务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就是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好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说,道路,水利、网络等基础建设,关乎到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的直接利益。卫生、文化、教育等系统建设,解决的是城乡统筹发展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所以,强化“双基”建设是脱贫攻坚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必由之路。
(2)扶贫双基建设扩展阅读
村级双基建设基本目标:
1、全面推进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常态化管理。认真做好乡镇统计管理和业务建设,全面推进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农村统计台账建设,大力推进乡镇统计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着力提升乡镇统计现代化水平。
2、着力推进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规范企业统计行为,积极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切实抓好企业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3、加强部门统计管理。突出对部门统计业务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切实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局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强化统计数据报送的规范化、责任化,构建“责任明确、规范统一、高效顺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部门统计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