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扶贫总结
❶ 用一句话总结三月份扶贫工作表现
就实事求是说吧,具体扶贫干了哪些事情,为贫困户解决那些问题,如实的叙述一下就好。
❷ 辩论赛大学生扶贫和扶志哪个重要总结陈词 我是扶志
贫困大学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失学。但是对他们的关爱,不能仅仅局限在捐助上。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理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捐助只能让部分贫困大学生解决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对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说,真正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不是钱,而是他自己。 wenjiabao总理说过:“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对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扶贫,更应扶志。贫困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不仅靠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路,还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迈开独立生存第一步。 这种情况下,如果扶贫不重视扶志,扶贫就难以达到目的,贫困大学生即使一度脱了贫还会很快返贫。因为“上边”和“外边”的钱和物毕竟是有限的,它仅仅能够为贫困大学生脱贫创造一定的条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某部门干部去给一个贫困生送慰问品时,正在搓麻的主人只是欠了一下屁股,说:“你们先坐会儿,这圈还有一把。”让走访的机关干部好不尴尬。还有一位贫困生,看着送来的慰问品,不仅没有感激的表示,反而议论说头几天另个单位给谁拿的东西多。不仅躺在政府怀里心安理得,还攀比扶贫物资,真是缺了脱贫的志气。 扶志,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扶贫时,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在物质上帮扶的同时,也要在思想上帮扶。特别是用一些脱贫致富的典型,给他们树立榜样引路。而且这种扶志又是长期的,要坚持不懈地去帮。而对于那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贫困者,则要猛喝,要批评教育,或者选一些勤劳者带一带。总之,只有把送钱送物与扶志相结合,才能使扶贫更有效,更长效。 治穷先治愚,治愚才是根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各式各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帮助贫困生改善了生产生活和学习条件仅仅是外因,而扶志才是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因。 我市各有关部门扶贫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扶志上,除了送钱送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及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强基础,谋发展,夯实早日脱贫致富的基础外,别忘了扶贫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在扶志上,要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即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快智力扶贫开发工作,增强贫困生自身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才是扶贫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特别是要着力搞好智力扶贫开发工作,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贫困生,也应切实改变等、靠、要的思想,穷则思变,创新图变。除了政策、资金和别人的支持帮助外,自己要埋头苦干,发奋图强,艰苦创业。要内强致富能力素质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扶志更重要,未来靠他们自己来改变命运,人的一生,关键时候还是靠自己,志向高远的人不会迷茫,生活在困苦中也同样能乐观开怀 鲁迅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志。”这是李先念生前的嘱托。 这种现象启示我们,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很多贫困生之所以贫困,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这就需要各部门在扶贫帮困中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扶贫必须扶志,应该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要送志气。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贫困生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就自然会水涨船高,他们就不会再坐着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聪明才智脱贫致富。这样的扶贫才是长久的扶贫,真正的扶贫。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就难以达到目的,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至于论据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上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转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家贫的小学生。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课余当家教,当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中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失学,就连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人穷志不穷,扶贫先扶志。青年时期吃必要的苦未必是件坏事。在接受捐助、申请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途径面前,贫困生选择哪一种更有利于自己的锻炼成长? 相信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故事大家都懂吧!成功需要什么?~时间!扶贫可以是一些人的“东风”,也可能只是一些人平淡的一生中淡淡的一笔。更多的,它能帮助许多人更好的活着,而做好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奉献! 他是一名孤儿,今年22岁。 他多次笑嘻嘻找到辽中县主管民政的李素娥副县长寻求经济资助,最后上了每年学费8000元的自费大学。 他在大学唯一一次勤工俭学,赚到钱后为自己买了一部手机。暑假里他没有打工赚钱,而是选择继续向政府和媒体寻求资助。 面对总是笑嘻嘻的他,李副县长显得很无奈。“扶贫”还是“扶志”?李素娥最终选择了后者…… 8月初,一名小伙子给今报打来电话,希望媒体帮助他解决学费问题。 他叫倪小新(化名),是一名孤儿,辽中人,现就读于大连一所高校,每年学费8000元。他说,以前一直都是当地政府在资助他,他想继续他的大学梦,但昂贵的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云南有约20%的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远远高于该省平均10.45%的贷款风险补偿率。其实不只云南,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高违约率挫伤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确定,使得相当一批获贷学生短期内无力还贷。此外,由于个人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收入状况良好的毕业生也不愿还贷。近几年,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渠道增加了,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了,但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是高校助困帮贫的最主要而稳定的渠道。现在,毕业生的信用危机导致了助学贷款发放难,2005学年云南约有8000万元贷款未按期发放,这意味着云南省约两万名贫困生不能及时得到资助。 贫困大学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失学。但是对他们的关爱,不能仅仅局限在捐助上。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理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什么2005年洪战辉会感动中国,就是因为在贫困的生活中,在艰难的求学路上,洪战辉靠自立自强撑持着家,尽着当哥哥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数以十万计的中国留学生,他们中除了极少数有亲属资助外,大多数经济上都十分拮据,他们靠打工挣学费以及维持完成学业的生活费用挺了过来,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自立。捐助只能让部分贫困大学生解决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对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说,真正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不是钱,而是他自己。 对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扶贫,更应扶志。教育应该走出高分低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从自立、自强方面引导贫困大学生独立完成学业。像天津大学与青岛啤酒公司、天星广告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出资在天大设立岗位,先后为贫困生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岗位1000多个。贫困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不仅靠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路,还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迈开独立生存第一步。 某地领导向一户贫困家庭赠送了10对从德国引进的优质长毛兔,目的是想让这户贫困家庭通过饲养、繁殖长毛兔,出售优质兔毛和仔兔脱贫致富。不料事隔半年,当这位领导再次走访这个贫困家庭时,那位户主竟笑着说:谢谢领导的关心,10对兔子我们都已吃完,味道确实好极了。弄得那位领导啼笑皆非,痛心不已。 开学伊始,为帮助困难学生入学,许多高校纷纷开通“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解决食宿,再通过“奖、贷、补、助、减”予以帮助,彻底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笔者以为,除了这些必要的经济资助以外,还应帮扶贫困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帮困”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经济压力大、日常生活拮据等原因,一些贫困生在心底潜意识地构筑了“保护墙”,更甚者会在心理上走上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视学校的物资资助为一种同情与怜悯,感到自尊心严重受挫。他们不愿参加同学的聚会活动,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越变越孤僻,进而不愿接受学校的资助。另一个极端是,个别贫困生在接受帮扶的过程中,认为资助款来得容易,不知道珍惜,花钱大手大脚,渐渐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 这就给高校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到底该怎样帮扶贫困生?是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还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摆脱困境? 从贫困生的长远和未来考虑,要想真正使其摆脱贫困,高校在开展物资资助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开展精神扶贫。高校应该从新生入校开始着手,加强与贫困生联系沟通,逐步改变其心理及生活状态。学校不妨开设心理热线或心理讲座,鼓励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培养其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正视现实,刻苦励志;多为他们开展一些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会他们为人处世和自力更生的本领;积极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环境,在渡过难关的同时,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真正的强者,更好地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不过谨防对手说 扶贫当然要比扶志重要。原因很简单:你连饭一天都吃不上,你会思考自己因该如何树立信心吗?物质无论在那个角度都是基础,连肚子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去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 另外,要记得去查一下贫困的概念,从概念入手,驳倒对方! 小心别用缺失性比较 我们承认扶贫的重要,但是不管怎么说,记得扶志更重要就行了 最后 我们赢了, 希望你们也能赢
❸ 扶贫帮困总结如何写
中共明山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文件
本明创组发〔2010〕12号
关于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做好联系帮扶困难家庭工作
全面落实“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
各项任务的通知
各镇、街党(工)委、区直各党(工)委、总支:
“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已在我区开展了近三年时间,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自觉以个人身份联系帮扶困难家庭,认真制定并落实三年帮扶方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冬季已经来临,且2011年“两节”即将到来,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也进入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最后阶段。为此,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抓好“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帮助困难家庭和受灾群众解决越冬难题、帮助困难家庭解决节日生活所需、集中推进三年帮扶方案全面落实等三项重点工作,迅速掀起新一轮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新高潮,推动“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取得圆满成效。现就做好上述工作通知如下:
1、精心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困难家庭特别是受灾地区群众中,切实帮助解决冬季生产生活难题。特别是要把帮助解决受灾地区群众越冬难题作为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中之重,认真开展走访排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受灾地区生产生活设施修复、受灾百姓房屋修缮以及冬季取暖、饮水、交通等实际困难,保证群众生活安居。
2、认真组织搞好走访慰问,保证困难家庭欢度节日。原则上,2011年“两节”期间,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困难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1—2次,坚持尽力而为,主动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品,与困难家庭共度节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联系对象家中,搞好走访慰问。
3、全面落实帮扶方案,确保困难家庭三年帮扶任务圆满完成。各级党组织要统一组织对党群连心卡工作记录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照既定的帮扶方案,认真检查党员干部帮扶工作完成情况。对帮扶计划尚未完成、帮扶措施尚未落实的,要督促党员干部加大工作力度,抓紧落实完成,促进困难家庭生产生活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4、提前做好“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总结和先进典型的推荐呈报工作。区委初步拟于2011年上半年对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和表彰。各镇街和区直各单位、各部门要提前部署搞好三年工作总结,认真总结本地区和本单位三年来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典型经验和成效体会,特别是对照帮扶方案落实情况,认真总结党员帮扶困难家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结报告,填写《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情况汇总统计表》(见附件2),2011年2月18日前,上报区委组织部组织组。同时,要认真做好党员干部帮扶困难家庭先进典型的推荐呈报工作,其中,各镇街可结合实际,推荐3-5名优秀党员干部作为区级表彰的备选对象;区直各单位、各部门可结合实际推荐1-2名。各镇街、各单位、各部门推荐的先进典型应认真填写《“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优秀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备选对象推荐呈报表》(见附件1),并形成先进事迹材料(字数在3000字左右),与总结报告一并上报。
基层推荐材料上报后,由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审核筛选,并根据帮扶困难家庭的实际成效,差额确定表彰对象,统一组织考察,适时报请区委表彰。同时,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根据各镇街、各单位和各部门三年来开展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帮扶农村、社区等工作实际情况,审核确定“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同时表彰。
联系人:赵大勇,联系电话:4599319(传真),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
1、“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优秀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备选对象推荐呈报表
2、全区“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情况汇总统计表
中共明山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2010年12月2日
❹ 精准扶贫四好工作总结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法,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本公共工程“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4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4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