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贫困户
① 养1000只鸡一年收入
养1000只鸡一年纯收入大约2-3万元。具体分析如下
1、养1000只野山鸡需要建300平方米鸡舍,具体的鸡舍及设备的全部投资6500元左右。
2、养商品鸡的收入预测,按饲养1000只七彩野山鸡计算。
①成本分析:每只鸡苗进价为5元,1000只总共5000元,每只鸡的饲料成本为最高14元,1000只共计14000元,每只山鸡的医药费平均2元,1000只共计2000元,成本合计为6500元+5000元+14000元+2000元=27500元。
②总收入分析:按照市场保守价格为50元一只,1000只共计50000元。
③净利润分析:50000元-27500元=22500元。
(1)党支部贫困户扩展阅读:
南宁市苏圩镇保卫村扶贫养鸡示范产业园殖户人杨世策喜笑颜开,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杨世策是保卫村2015年的退出户,养鸡后经济条件转好,16年开始大规模养鸡,年收入趋于稳定,2019年7月在保卫村村民合作社的带动下养殖肉鸡,一批鸡就盈利5万元。
苏圩镇保卫村扶贫养鸡示范点共28个鸡棚,是保卫村市级后盾单位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于2016年6月引进的扶贫项目。该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党员示范带头人+农户”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引进公司进行养殖合作。
由村党支部党员示范带头人牵头成立了家禽养殖合作社,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动员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贫困户每年可享受到合作社的利润分红。
② 扶贫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
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
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
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
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
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2)党支部贫困户扩展阅读
贫困户认定的程序:
认定贫困户需要经过5个步骤: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村公示公告—镇审核公示—县审核公告。
1、农户向村委会提交申请;
2、村委会收到农户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产生初选名单;
3、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对初选名单签字后在村里张榜公示;
4、乡镇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将结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将名单报县扶贫办审核认定,并在全县公告贫困户名单)。
③ 村党支部委员吃贫困户,老婆尹诗荣吃底保家产万贯,合理吗
如果你的说法属实 并可以得到村民的证词 可以向政府举报这种以权谋私的违纪行为
④ 党支部+x+贫困户 是什么意思
始终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形成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取得党建扶贫“双推进”的良好成效。
建强党支部凝聚扶贫攻坚合力
该市坚持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发挥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在特色产业链及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动作用,形成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机制,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产业链建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明确各级党组织抓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围绕发挥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着力加强农村支部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把优秀现任村干部、后备干部、致富能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采取领导带头、派驻工作组、限时销号等方式,县(区)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县(区)委组织部长带头解剖一个问题最严重的村(社区),镇(办)党委书记亲自整顿一个问题最严重的村(社区),集中开展整顿,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发挥作用,使之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
通过市级领导挂联包抓、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派驻村工作队等措施形成了村两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四支力量”。
做大“X” 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相得益彰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载体,撬动致富能人等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
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党支部牵头组织,以产业为纽带,引进龙头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创新“支部+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全市目前有11421户农户从此模式中受益。
扩大现代园区牵动。基层党组织围绕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等生态友好型产业,通过引进企业建园区、支部牵头自建园区、吸引能人大户合建园区等方式,扩大“支部+园区+贫困户”模式覆盖范围。
提升旅游景区互动。村级党组织依托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南北过渡的独特气候和‘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等政策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围绕旅游资源开发,聚焦改善交通条件,化解群众与景区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搞好卫生整治、开发旅游商品、挖掘民俗文化等工作,引进工商资本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推进“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模式,发挥生态旅游在脱贫攻坚中综合带动作用。
加快合作组织联动。村级党组织组织村干部、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产业协会,以党支部班子成员、骨干党员与贫困户、优势企业结对,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进“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遍地开花。
通过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找准了贫困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把培育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真正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