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料内控标准
1. 如何管理呆滞物料
呆滞物料管理入下:
(一)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目标及项目推进方案的设定,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择、进度的管控、最终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批准、项目实施优劣的评判及奖惩方案的建立。
(二)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呆滞物料处理方案的拟定、按呆滞物料领导小组批准的方案进行呆滞物料的处理。
(三)相关部门职责
1、物流科: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物料清单;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物料处置工作,包括呆滞物料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
2、生产部:负责生产经营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分析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负责定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工单指令。
3、财务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检部:负责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呆滞物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5、技术中心:负责呆滞物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等。对呆滞物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销售部门:接受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的安排,参与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7、采购部门:负责呆滞物料退供应商部分的进度跟踪以及变卖物料购买方联络、销售、收款等工作。
8、企管部:负责报废呆滞物料的变卖、遗弃等处理工作,接到通知起规定时间内按环保体系的要求处理废品实物。负责对呆滞物料推进工作的考核。
(四)呆滞物料处理工作小组工作流程
1、呆滞物料处置每月组织一次评审清理工作。
2、物流科、生产部负责每月清理在本部门的呆滞物料,编制《呆滞物料清单》并于每月1日前提交到专项小组确认发起后续处理方案及推动。
3、专项小组在收到《呆滞物料清单》后第一时间内转发相关部门,各部门在3个工作日之内回复处理意见,专项小组2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意见整理,并作出评审意见初稿。
处理意见包括:内部消耗(替代品利用、设计开发利用、二次加工利用),外部消耗(客户承担变更损失、原料退回供应商、同行业消化、市场销售、变成品销售)。
4、评审意见完成次日,专项小组将《呆滞物料处理报告》提交财务部,财务部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核价工作,作出审核意见并报送公司领导审批。
未通过审批的,专项小组自收到审批意见次日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物料进行重新评审,或采用其他方法解决。
5、专项小组自收到审批通过的《呆滞物料处理报告》后,通知采购部门、企管部等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
变卖呆滞物料的,收购单位办理完财务手续后,凭收款凭证到生产部开具领料单。并由采购部门或者企管部带领至仓库办理发货手续,呆滞物料处理完毕,由专项小组将处理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2. 呆滞原材料如何评估
按照二手价值或者报废价值评估就是
3. 仓库呆滞料的预防与控制
仓库呆滞料的预防与控制,现在进销存系统应用很广泛了,你可以选择一款仓库管理软件。自己开发的话比较耗费时间,直接找现成的软件就行,比如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就是一款比较智能化的系统。
4. 呆滞物料的管理条例
(一)为加强对呆复滞物料的管理,制现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由处理小组负责呆滞物料清查、建册及申报处理。
(二) 小组成员,组长财务部主管,副组长资材课长,组员:质检课长、客服课长、采购课长、胶袋课长、珍珠棉课长、制衣课长、加工课长。
(三) 小组成员职责,组长负责督促各成员定期对各部门的呆滞物料进行清查、建册。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物料提出处理意见。
(四) 呆滞物料是指连续2个月未发生收发业务库存商品、产成品或未使用原材料。
(五) 各部门对呆滞库存商品、产成品、原材料编制报表送至处理小组并抄送质检课进行品质鉴定。
(六) 质检课对库存商品、产成品、原材料进行品质分类,定义为:报废商品、可用待改进商品、可用闲置商品、待退商品。
(七) 处理小组依据质检课品质鉴定书或相关部门意见报告编写呆滞物料处理报告并附相关证据送总经理办。
(八) 处理小组根据处理报告批复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5. 哪个部门分析物料的ABC等级及呆滞料的处理
库存ABC分类和帕累托原理(Pareto) 有着类似的思想, 帕累托图最早用于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个现象,即20%的人口控制了80%的财富, 这一现象被概括为”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就是帕累托原理。帕累托原理也适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决策中 (大部分决策不怎么重要,而少数决策却影响甚大)。
1. 将存货单元累计20%,但成本却占总成本的8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
2. 将存货单元累计20%—50%,而成本占总成本15%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
3. 将存货单元累计50%—100%,而成本占总成本5%的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字母A、B和C代表不同的分类且其重要性递减, 选用这三个字母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将物料分为三级也不是绝对的。这种分类并不是影响物料重要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划分标准:物料的单位成本;物料的资源是否容易获得;提前期、物料的缺货成本等。
运用ABC法的关键,在于如何以“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作为依据,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管理对象的库存物料按照分类指标划分为ABC三类, 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这就是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二、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人们常以产品品种数量和对应的金额作为划分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物料分类的唯一准则,只是一般的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实施的一般程序为:
1. 确认库存中每一种物料的年度使用量;
2. 将每一种物料的年度使用量和物料的成本相乘,计算每一种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
3. 将所有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求和,得到全年度库存总金额;
4. 将每一种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分别除以全年度库存总金额, 计算出每一种物料的总计年度使用百分比;
5. 将物料根据年度使用百分比由大至小排序;
6. 检查年度使用量分布,并根据年度使用量百分比将物料加以分类。
三、控制策略
对库存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按利用价值对存货单元加以区别对待, 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分别进行控制。一般地,对于高价值A类物料,应集中力量进行控制以减少库存; 相反地,对于低价值的物料,如C类物料,通常维持较大库存以避免缺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物料的控制策略:
1. A类物料——应对此类物料进行严格跟踪,精确地计算订货点和订货量, 并且经常进行维护;
2. B类物料——实施正常控制,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有限权控制, 可按经济批量订货;
3. C类物料——尽可能简单的控制, 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点来补充大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作业有限权控制。
这种ABC分类法简单易行,有助于分析和控制重点物料, 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判别的标准不全面,仅仅根据品种、金额的多少还难以科学分类,如有些备件, 或比较重要的物料,尽管占用金额不高,但对生产影响大, 且采购周期较长,这类物料也应归为A类物料。然而,如果按照一般ABC分类法,这类物料也许应归为B类或C类物料,因此,ABC的划分,不仅取决于品种和金额的大小,同时应考虑物料的重要性程度, 采购周期的长短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多种因素,才能合理地区分ABC。 另外,一般分类法只是一种粗略的区别,因为物料通常品种很多,一次划分难以合理,也不易控制, 因此, 需要更细、更具体的、针对性的划分方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的产品,如外购件、自制件、 独立需求产品和相关需求产品等应进行不同的ABC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忽略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库存的量及库存管理的重点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动态调节,此一时是A类物料, 彼一时则可能是B类物料,另外,仓库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如销售部门、 工程部门等应实现信息共享,如果某一时期,销售部门计划放弃某产品,则应将这信息及时反馈至仓库管理部门。 仓库管理部门还应与供应厂商保持联系, 因为可能市场的变化,某种产品不生产,则供货商必须及时得到该信息以决定采取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
6. 什么是呆滞料呆滞料处理办法和程序怎么样
一、意义
物料因故不符合使用需求,呆滞于仓库,致使成本增加,资金积压冻结,对营运造成负面影响。
二、呆滞料的管理
1.定期对物料追踪→计算机化管理。
2.建立呆滞料分析与处理对策。
三、呆滞料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
发生原因
防止措施
一、订单取消
1.材料购入后订单被取消或减少订购量者之措施。
(1)外销:对新客户及新产品须俟接受客户L/C后才进行请料。
(2)内销:对新客户俟签约或取得订金后才进行请料。
2.材料购入后订单变更材料规格者,如客户要求变更应以受订异常事项呈报,要求客户补偿损失或不予接受。
二、市场嗜好变更
1.式样及偏好较易变化者,营业应特别注意变化及时减购材料,尤其对于变化即不能利用之特用材料,平时储存量应减至最小量,以便有变化即予停购或少购。
2.嗜好更动时,应速设法出售产品如减价出售,以便出清库存材料。
三、销售预测偏高
1.营业对销售预测工作应确实建立客户数据,预测应逐一详实填记汇总,其程序方法属营业管理范围,不作详述,凡有详实估计并每月编制修正下数月预测数字,则可接近事实,偏高之机会将减至最小。
2.资材应随营业额预测逐月修正材料之储备工作。
四、用料量小于预算量
1.标准用量设定之误差,应由测定部门加强以正确测定标准用量。
2.每批开始生产时,实时再测定用量,如有差异应以制造异常事项报告(窗体),提报修正。
3.每批完工后用量应检讨差异原因,以完工异常报告(窗体),提报修正,做为正批设定用料标准之用。
4.排版或制造方式改善减少用量时,应即予修正用料标准。
五、验收进库不当
1.无法全检但使用时可挑出不良品者,采购时应与供货商约定,可以退换或退料。
2.对各种材料应详订检验标准,确实验货。
六、仓储管理不善
1.易变质及腐蚀材料应确实实施先进先出。
2.注意保管以免生锈、发霉、变形、风化及挥发等。
3.虽非易变质或腐蚀,亦应定期清仓调存新料。
七、变更原设计
1.加强工程设计的审核工作。
2.工程设计变更时应即更正或取消原请购案件。
八、技术革新
1.拆除机件尽量加以利用。
2.原料方面尽早停止采购,已订购材料设法取消。
3.库存材料尽量先用完,再行采用新材料。
九、工程余料
用料预算应力求准确,凡可一一计数者应确实计数,除非可当为备品外不可多购。
十、请购不当
1.确实做好存量管制,以免超量请购。
2.工程用料应确实把握配合进度,不可因采购延误,另行重复请购。
3.尽量避免最小订购量之限制而超量请购。
4.有滞料可用者不可重新请购。
四、呆滞料处理
1.利用
拆零利用
并修
交换
炼制材料或发展副产品
设法利用。
2.出售
议价出售
标售
3.报废销毁。
4.赠送。
7. 如何定义呆滞物料概念与公式是什么
呆滞料的概念:要看公司的规定(公司的规定也是会结合物料本身的特性,参考的资料有未来生产计划、市场预测等信息)。公式有:=dated(a1,today)>公司规定的呆滞临界日期
8. 如何界定呆滞物料和报废物料,他们分别如何管理
1、相对来说,呆滞物料是指物料尚有使用价值,而报废物料则属于没有使用价值内的废品;
2、应分开建容账管理。对于呆滞物料,必须立即盘存其实际状态及尚存的使用价值,拟定使用计划或以折价形式转让出去,以保证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废品应通过质检部门鉴定,判断是否存在回用价值或废品利用,否则应尽快予以处理(通过出售至废品回收公司形式),如预计对环境产生污染等影响的,则必须转由专业特种物质回收公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