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保密制度
① 单位(部门)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是
单位(部门)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是机关、单位负责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实施条例》第九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专门负责定密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条 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二)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三)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1)机关单位保密制度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确定;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② 《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在涉密信息管理中,不得有哪些行为
最重要的是物理隔离。
处理涉密信息的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要与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物理隔离;
连接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不允许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低密级的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不允许存储,处理,传输高密级的信息。
存储设备不允许在涉密和非涉密信息设备之间交叉使用。
③ 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怎样做好保密工作
第一,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涉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是做好保密工作的第一要务。涉密人员,掌握着影响国家和所在单位、企业稳定安全和持久发展的重要信息,其个人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纪观念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和所在单位的发展存亡。
因此,涉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泄密的严重后果,强化保密观念和法纪观念,树立真诚敬业、忠于职守、严守机密的政治职业素质和真诚做人的高尚道德素质,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端正态度,注重细节,剔除受以往社会生活影响形成的随意散漫、信口开河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时刻提高警惕,牢记自身的使命,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保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的防范手段和高技术窃密的基本常识,以免因为自身的疏忽,给国家和所从事的事业,造成泄密的严重损失和危害。
第二,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保密制度,是保障保密工作持久发展的核心。家有家法,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国家涉密单位和相关涉密工作的集体和单位,从保护涉密人员、防止涉密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应该事先建立健相关的法制体系和管理条例。
建立和健全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理顺流程,制定审查方式和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检查制度和保密责任制度,并指定相关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对拟公开的信息的审查。在公开相关信息前,应该严格按审核标准确定信息保密级别,制定保密方案。
采用“谁公开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的方法,责任到人,教育和培训相关涉密人员熟练掌握本部门涉密工作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保密工作人人清楚,责任人人分明,做到管理到人,落在实处。
第三,与时俱进,提升保密能力,加大人才、物力投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窃密手段也实现了高科技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加大对窃密事件的防范力度,杜绝保密信息泄露,要求我们加强涉密人员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范能力和反窃密技术,提高人防,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预期,推进有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系统性。
同时,严格控制秘密信息接触范围,降低泄密风险。另外,加大保密的物理设施投入,配备安全防护设备,提高技防,坚持用保密科技技术武装保密工作,紧紧跟踪国际保密科技工作前沿,立足所在保密单位工作实际,着力提升自身保密工作创新能力。
自觉研制具有自身特点的先进的保密技术设备,大力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实现对信息秘密从产生、流转,到解除,从制作、使用到销毁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大力提升高科技防窃密技术的抗衡力量。
第四,发动群众,加强沟通,及时反应,采取得力的防窃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泄密造成的损失。充分借用群众力量,发挥其监督辅助功能。加强泄密问责制度,激励泄密人员及时补救。建立泄密应急机制,使损失降到最低。
在这个信息时代,掌握了一个国家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这个国家和部门的发展命脉,谨慎保护国家和部门单位的秘密,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崇高职责,涉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保密工作,切实为国家,为人民,为部门单位的生存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④ 机关单位密定工作的直接依据是什么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
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六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
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4)机关单位保密制度扩展阅读:
具有定密权的主体:
1、《保密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
2、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
3、取消了市级机关(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绝密级国家秘密原始定密权(即依照国家定密范围规定定密),市直机关单位、县级机关(如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行使原始定密权需经市级机关授权;
4、未经授权的市直机关单位、县级机关、县直机关单位、乡镇一级机关产生原始定密事项,需向有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申报定密。各级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可依法行使原始定密权。
上述所有机关单位具有派生定密权(即依据上级已确定的密级定密)。
⑤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 )。
配合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四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⑥ 机关单位应该建立哪些保密管理制度
(1)选择具有保密条件的场所。有保密条件的场所指内部设备、为涉密会议服务的人员及外部环境、安全保障等符合保密要求。
(2)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绝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参加涉密会议的人员按照工作需要限定范围。工作需要是指与本业务工作有关的,与工作无关的不应当参加。参加绝密级会议的,由会议主办部门确定到人,他人不能代替参加会议;
(3)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资料;涉密会议使用的设备要符合保密标准,在会场内禁止与会人员使用无线话筒、手机和其他无保密措施的通讯工具,必要时可使用通信干扰器。
(4)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会议内容传达严格按会议主办单位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扩大传达范围。除了这些一般性的措施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会议、特殊情况的保密措施。如:电话会议的保密,重要会议场所的保密技术检查,以及某些会议的宣传报道和宣传口径等。
对涉密会议上使用秘密文件、资料,会议结束应即行收回。
⑦ 如何加强机关单位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
一、要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意识.近年来,无密可保、保密无用等思想观念开始抬头并有所蔓延。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加强正确引导。
1、正确认识秘密。
秘密是与公开相对而言的,秘密无处不在,大到国家、政党,小到家庭、个人,都存在秘密;秘密也不是固定不变、绝对封闭的,它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超出了规定的时间,秘密即不再为秘密,既便在规定的时间内,知悉范围内的人员也是可以合法知悉相关秘密的。基层机关、单位虽然涉密事项不多、程度不高,但并非不涉密,其在公务、政务、事务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秘密,有的是国家秘密,有的是工作秘密,有的是敏感信息,有时贯穿于某项工作的全过程,有时仅存在于某项工作的某个环节,但在一定时间内都需要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加以保护和限制,以免外泄。
2、正确看待公开。
保密与公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保密和过分夸大公开都是错误的,两者必须进行有机衔接。一方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另一方面,公开前必须经过保密审查,并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方式、适当的范围,依照法定的程序公开。机关、单位不得公开涉密信息,也不得公开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
3、正确判断形势。
从外部看,敌方敌对势力和境外情报机构对我信息监控和情报战略明显升级,渗透、策反、窃密活动变本加厉,保密形势更加严峻;
从内部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个别机关、单位麻痹思想严重,管理不落实、防护不到位,泄密风险空前加大,有的还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保密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关键时期。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机关、单位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同志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筑牢保密思想防线,自觉抓好抓实保密工作。二、要建立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当前,一些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或建立不全、责任不清,或有名无实、形同虚设,都不利于保密工作的落实。对此,机关、单位要把建立和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摆在重要位置。
1、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
2、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最主要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即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应负全面领导的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其他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3、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的核心要求是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从而有效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
4、保密工作责任制应当经机关、单位党委(党组)或班子会议研究通过,在适当范围内公布,并纳入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保密责任制成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三、要科学确定保密范围对象。调研检查发现,对保密范围对象把握不准、界定不清,保密工作普遍存在无的放矢、无所作为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基层机关、单位普遍认为无密可保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基层机关、单位涉密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
1、上级单位下发的各类密件、密品;
2、本机关、单位业务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涉密事项,包括本行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具体规定》规定的涉密事项,本机关、单位工作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公开的工作秘密、敏感信息等;
3、其他业务部门渗透在本机关、单位各项工作中的涉密和敏感信息。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好“三定”工作:
1、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按照“最小化”的原则确定。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如办公室、涉密业务(部门)科室等;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如保密室、文印室和涉密信息系统机房等。
2、定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
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应被确定为涉密岗位,在涉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对号入座”确定为涉密人员。
3、定涉密载体。
主要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信息设备和文件资料(含电子文档)的定密定级工作等。四、要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当前,要重点解决制度不全、杂而不精和落实不力的问题。
1、要继续抓好制度建设。
制定包括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文件资料管理制度、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制度、互联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发布)审查制度等。制度在精不在多,多而杂反而不利于贯彻执行。必要时,机关、单位可以先借、再试、后定,逐步修订完善,确保各项制度因需制定,确保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2、要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要认真学习制度,熟悉掌握制度的各个环节、各项要求。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制度。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要加强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制度。坚持由上而下,突出重点,狠抓末端落实。对制度不落实、不按制度办事和破坏制度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要不断完善保密防护体系。着力解决保密专业人才、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比较匮乏的问题。
1、加强人防。
重点是建立健全保密工作组织机构,选派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特别要发挥机构成员、相关部门(科室)的互助协作作用,避免出现单一的科室和人员独挑一面的局面。
2、完善物防。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强制安装“三铁一器”(铁门、铁窗、电脑密码柜、报警器),配备使用电磁泄漏防护、移动通信干扰等设施设备。涉密场所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严禁使用音频、视频设备和无线互联设备。
3、强化技防。
涉密计算机要专机专用,安装“三合一”(违规外联、单向导入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涉密信息设备要统一采购、统一登记、统一标识,专人管理。“一机两用”(上网和办公)的非涉密计算机配备双硬盘隔离卡,安装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和“中间机”。
机关、单位连接互联网实行一个端口接入,涉密业务(办公)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非涉密业务(办公)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逻辑隔离。涉密网络建设应当与保密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同时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密码保护、输入输出控制、病毒安全等技术措施。六、要切实加强保密日常监管。将保密工作贯穿于机关、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一刻也不放松。
1、加强宣传教育,坚持警钟长鸣。
单位党委(党组)或班子成员会议要研究部署保密工作,主要领导要经常强调保密工作,全员政治理论学习要安排学习保密方面的内容。同时,机关、单位要开辟保密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多种媒体宣传保密知识,经常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的形势教育、责任教育、警示教育和知识培训,不断营造“时时有保密、处处讲保密”的浓厚氛围。
2、强化监督检查,做到以查促管。
分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本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具体意见、建议。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要就机关、单位贯彻落实保密法律法规,遵守保密工作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薄弱环节,迅速落实整改措施,立足以查促教,以查促改,不断提升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水平,更好的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
⑧ 如何做好机关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意识.
二、要建立落实保密工作责任。
1、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
2、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最主要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即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应负全面领导的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其他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三、要科学确定保密范围对象
1、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按照“最小化”的原则确定。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如办公室、涉密业务(部门)科室等;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如保密室、文印室和涉密信息系统机房等。
2、定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
3、定涉密载体。
主要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信息设备和文件资料(含电子文档)的定密定级工作等。四、要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1、要继续抓好制度建设。
制定包括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2、要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要认真学习制度,熟悉掌握制度的各个环节、各项要求。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制度
1、加强人防。
重点是建立健全保密工作组织机构,选派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特别要发挥机构成员、相关部门(科室)的互助协作作用,避免出现单一的科室和人员独挑一面的局面。
2、完善物防。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强制安装“三铁一器”(铁门、铁窗、电脑密码柜、报警器),配备使用电磁泄漏防护、移动通信干扰等设施设备。涉密场所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严禁使用音频、视频设备和无线互联设备。
3、强化技防。
涉密计算机要专机专用,安装“三合一”(违规外联、单向导入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涉密信息设备要统一采购、统一登记、统一标识,专人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坚持警钟长鸣。
2、强化监督检查,做到以查促管。
分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本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具体意见、建议。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要就机关、单位贯彻落实保密法律法规,遵守保密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