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服务业调研报告

服务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2-10 11:05:59

㈠ 发展第三产业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1、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及先进案例
2、当地第三产业具体行业的表现形式及所占比重
3、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当地财政的共享情况及政府态度、相关扶持
4、当地第三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面临的制约问题

㈡ 现代服务业和重点服务业的区别县重点服务业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和重点服务业的区别县重点服务业调研报告我来 see my name ,find me。

㈢ 谁会写或知道汽车服务业的调查报告1000字以上

趋势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即汽车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生产快速增长,库存压力日益加大,消费者持币待购状况不断加剧。厂家为促销,频繁的降价也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导致消费者无法估计价格是否还要降,到底要降多少,从而使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后延,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比如从年初到现在,进口车平均价格降了15%,但消费者还是持币待购。
趋势二:汽车价格大范围、大幅度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平均每个月就有25种车型降价,其中多分布于15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有统计显示,前三个月参与降价的车型近80种,涉及20余个汽车品牌,降价车型数量已与2003年全年降价车型数量持平。国产车整体降价幅度超过2%。在与2003年有对应产品的120种车型中,三分之二的车型价格有变动,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价格较低的车型因其基数低,价格稍有变动,降幅就显得特别大。数据分析表明,越便宜的车型降幅越大。进口车降幅更大,依据今年前3个月150种进口车价格分析显示,其降幅更甚于国产车,达到4.3%,相对同期进口车市而言,整体价格跌幅超过5%。到2006年关税降到25%后将有更多的进口汽车降价。
一些汽车经销商表示,近期应该不会再下调价格,今年内价格下降的空间也不大。但事实上,国产车的定价权在汽车厂家手中,进口车的定价也要考虑和国产车的竞争。而从需求看,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受到车贷收紧和油品上涨的压制,也许只有更大幅度的降价才能将购车需求释放出来。
趋势三: 民资和外资增资中国汽车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车市真正的“井喷”不是卖车,而是造车。据统计,仅中国家电业中的诸如波导、 T C L等大鳄们,已向国家正式申请生产汽车的有40多家,总并购金额逾百亿元,而看好汽车业准备进入的则更多。有报道称,仅浙江就有几十家民营企业有意造汽车。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产能,外商也纷纷增资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的购并和联合,世界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现代、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三星等六大汽车集团。六大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日前,东风与日产、一汽与大众、华晨与宝马、通用与上汽、长安与福特等等的合资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趋势四: 生产成本提高和销售收入下降并存
原料价格上涨和整车价格下降“吃”掉厂家利润,汽车厂家暴利时代即将结束,厂家要实现利润增长就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今年为例,春节后,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热轧板的每吨单价涨了200-300元;冷轧板则每吨上升了400-600元。以今年2月来讲,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上涨26.9%,普通中型钢材上涨36.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0.2%,线材上涨33.7%,中厚钢板上涨19.7%。由于钢铁、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汽车厂家的成本随之在急剧上升,到今年3月底,因原材料涨价而导致造车成本攀升7%,从而使盈利水平降低。
趋势五:一批实力强劲的经销商将脱颖而出
前几年发展迅猛的3S、4S店,虽然与该品牌汽车生产厂并非一体,但由于只能经营一个企业的产品,实际上同汽车厂有着生死相依的关系。如果汽车厂的经营效果不好,经销商就被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把综合市场和品牌专营的优势集中起来,建立多种品牌经营机制,以分散风险,就成为许多经销商的选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经销商两万多家,数量远远超过汽车厂。年销售汽车五六万辆、七八万辆,销售额十几亿、数十亿元,经营规模相当于一个大中型汽车厂的经销商并不在少数。这些经销商的共同特点是,多品牌、跨区域、集团化、独立自主发展。近一时期,在3S、4S店和综合汽车市场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大3S市场、5S超市,也有一大批以3S、4S品牌店群为核心的经销商集团。有人预测,今后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大经销商,汽车制造企业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经销商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强。
中国汽车企业的应对策略

㈣ 德勤有个《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的报告,有渠道弄到电子版吗

交流贴,继续努力发好帖
这儿有一个:
合法、没风险、没加盟费;
产品质量高、价格还便宜;
奖金制度简单、倍增容易;
不伤人不伤己、不愁人脉;
永续发展的生意。
欢迎交流

㈤ 如何看待中国的第三产业问题调查报告,给力,雄起!

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按照一般概念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个子集。
依附性极强的服务业作为生产部门,它的立足基础是人与社会,决定其水平高低和命运好坏的还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如果没有科技的昌明和第二产业的兴盛,第三产业恐怕就要沦为修鞋、理发、烹炒饭菜、做买卖、通下水道等我们老祖宗都会干的营生(其实今天通下水道也有技能高低和工具优劣的差异),而我们现在享受的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高级服务无一不是根源于发达的科技和现代化的工业。
中国由于传统商业文明不发达,今天矫枉过正,错误地夸大了商业的作用,甚至在教育这种极端重要的服务业和其他公共服务业领域也出现了本不该有的彻底商业化势头。商业仅仅是完成商品的市场增值的一个专业服务领域,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柱石但绝对代替不了其他服务业的功效。这些年来,在中国高端服务业全面向西方发展模式学习和看齐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经济界经验欠缺和认识水平整体低下,我观察到出了不少“东施效颦”式的悲剧。由于不加分析地抄袭和模仿,自身环境和经验不足,资本市场、银行服务业等虚拟经济成分的作用被疯狂地夸大和炒作。我认为全面学习西方是一种理性和积极的态度,但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与中国目前在很多地方是迥然不同的,盲目地抄袭并自己拙劣地演绎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且相当愚蠢的做法。
中国的第三产业要不要大力发展?答案是必须的!该不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但是学习首先应该把握人家的精髓和要义,而不是只看到表面形式;其次应该学习竞争对手创新并升华服务业的高级手段,而不是舶来那些相对简单低级且缺乏技术含量的伎俩。
中国的第三产业需要全面推动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第三产业提升空间巨大,这是基本事实,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但在设想走上这条康庄大道的路线前,中国人必须先吃饱肚子,并修建好“工业”这座通往幸福未来的大桥。
每个人的思想不同都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中国应该先把从一、二产业的基础下扎实。

㈥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6)服务业调研报告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㈦ 求!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人才包括信息产业人才与信息化应用人才。

信息产业人才,主要指第一信息部门就业的信息化人才,又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含制造业和软件业人才,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含通信运营业人才,计算机技术服务业人才),信息服务业人才(包括信息专业人才、信息咨询服务业人才,以及介于信息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的互联网服务业人才)。广播电影电视业、传播与文化业人才(含出版业人才)根据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也应算为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化应用人才,主要指第二信息部门就业的信息化人才,包括第二信息部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如传统行业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才(如企业CIO)与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拥有信息化素质的普通员工)。

信息对各产业具有通用性,各行各业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因此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信息人才",这是通用信息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形成为产业,具有专业特殊性,信息技术产业(IT业)要求的"信息人才"是专业信息人才。通用信息人才与专业信息人才,都是行业奇缺人才。前者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稀缺人才;后者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稀缺人才。

国际社会对信息人才的争夺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信息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信息人才的争夺,日益成为世界国家竞争力争夺的制高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除美国市场上对信息人才高达85万名的需求外,据美国微软公司和IDC英国市场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欧洲在信息技术人才方面的缺口,2003年达174万人。调查还认为,由于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许多项目将无法实施。据估计,在今后3年里由此给欧洲造成的税收损失将高达3800亿欧元。在日本,今后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160万一445万,其中最为紧缺的正是信息技术人才。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广大急于在信息社会中迎头赶上的发展中国家就不用说了。

尽管美国在网络低潮时期忙着精简机构,裁减员工,可高科技产业仍然是买方市场,人才供不应求,其中又以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和程式人员最抢手。在激烈的信息人才争夺中,美国公司利用他们的经济优势,对他们招募的IT人才,不但许以股票期权、丰厚的奖金,还有的公司提供免费宝马车和干洗衣服等福利。德国为了弥补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不顾国内失业率和外来移民问题的困扰,采取"特事特办"的政策,对信息技术人才网开一面。计划在两年内从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引进2万名左右的信息技术人才。英国缩短了为信息技术人才发放劳动许可证的时间,从1个月缩短为1周。

在信息人才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IDC公司在分析拉美信息人才情况时得出结论:加快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拉美各国的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地区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进度。

IDC公司预测,拉美地区在2004年将面临信息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短缺人数达47.5万。报告指出,拉美地区信息网络人才目前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并且短缺人数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拉美地区国家将需要67.5万信息技术人才,而拉美现有教育系统届时仅能提供20万左右的专业人才。

在2004年,巴西和墨西哥将是拉美地区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大国,将分别出现24.8万和11.8万的专业人才短缺。与此同时,阿根廷、委内瑞拉和智利人才供求失衡情况相对较好,但也将分别出现3万、2万和8千个左右的专业岗位空缺。
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挽留自己的信息人才。到2003年底,印度在信息产业方面的雇员有28万左右。但是,这个行业的产出每18个月就要增加一倍。据印度政府有关部门估计,今年内对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为18万人,目前所能提供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2万人。为了阻止信息技术人才的继续外流,印度政府和有关企业,正在采取高薪和其他优厚待遇,吸引本国人才回流,并争取聘用一些其他国家的专业人才。

中国当前需要培养五个方面的信息专门人才:
一是适应发展战略研究中信息分析工作需要的高级信息决策专家;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与经营方面的专家;
三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方面的信息应用专家;
四是适应实现信息产业强国目标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
五是适应有广泛就业前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信息劳动者。

“学好计算机、工作机会数第一”

培训--是中国信息人才的主要供给方式。

国家人事部专门发布了《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和考核》的规定,推动全国各级干部学习计算机知识。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信息产业部人事司颁布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宣布于2004年1月1日起,"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国内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与制度,大大刺激了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过去流传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现在被"学好计算机、工作机会数第一"所取代。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资料:为连续、系统地掌握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2年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调查,有资料显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企业已经为信息化建设做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具体表现:

一是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设立信息主管的比例69.4%提高近14个百分点。

二是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的比例76.5%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三是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

四是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

五是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有了保证。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系统改造和升级。

六是企业信息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74.9%的企业把"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

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信息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政策

为弥补国内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严重短缺,满足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用人单位在发展中对信息化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展国家信息化人才职业技术培训项目,面向全国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为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用人单位,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对信息化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㈧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 金融学(原货币学)第四次任务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自1984年到1995年,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种做法符合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信货作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控制与信贷投向分配都由计划安排,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但是改革开入以后1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政策的双重目标并没有能够同时实现。1953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把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从主次看,稳定币值始终是主要的。从顺序来看,稳定货币为先。中央银行应该以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随着市场化金融运行体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应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月对其进行统计监测,以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金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步由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逐步强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日趋淡化,如1998年我国已经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手段的运用也更加市场化。
自1998年我国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整,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中运用频繁的政策工具之一。
四、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二,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三,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第四,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综上所述,只有采用适用我国的货币政策,才能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宜发出公告:一是从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货币政策工作实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而必须借助于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等五个标准。一般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也有的把汇率包括在内。货币政策工具借助于中介指标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还存在一个传导机制,时滞长短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应。

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具体内容是:(1)外币贷款利率,单笔300万(含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6种主要外币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7 种主要外币以外的外币存款利率(不分金额)、以及金融机构间的所有外币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7种主要外币的小额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为了规范储蓄行为, 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8月,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 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 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

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11月9日,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12月,发布《关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缔民间高利借贷的意见》,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最终实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 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物价水平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上。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西方目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往往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国能够保持良好的外汇储备,以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希望采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