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会计监督问题

会计监督问题

发布时间: 2020-12-06 21:35:38

1. 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哪些

会计监督分为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

2. 研究当前会计监督存在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单位在举行经济活动过程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以及根据其实就是财经法规。会计监督就是按照国家所推行的财经法规,对各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是否可行进行审核,进而使得单位积极遵循国家的财经法规。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工作,会计负责一切财务收支。因此,在对国家以及公共财产的安全进行保护、防御与财经法规相悖做法的过程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会计监督职能。
2.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被划分在经济管理的范畴之中。会计监督索要完成的目的就是推动单位对经营管理进行调整,使经济效益上升。保证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与国家财政法规相符合的同时,适合该单位的规划、预算以及经营需要,是对经济活动是否合法、是否合理等方面的监督。使得经济效益上升、或者就是规避一些必要性较低的经济损失。
3.可以促进财务准则的践行以及财经秩序的维护。会计奠基工作逐渐正规化,一方面对于设置会计组织和选择跨级从业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会计主管、会计以及出纳等业务如何分工进行规定,会计基础工作逐渐规范,站在组织的角度而言保证了专门的组织以及从业者来形式会计的监督职能。《空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对原始的凭证进行审核一直到创建会计档案,军队会计监督会在军事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之中有所体现。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避免所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4.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会计工作不仅可以准确的反映经费使用状况还可以对部分时间进行预防。它所产生的信息,一方面对部队的财务收入、支出以及预算的践行状况进行反映,另一方面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在进行军事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要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得到发挥,但是这又与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密切相关。诸如:《空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仅对原始凭证的要素内容、审判流程、会计账簿的记录、报表的创建要求以及其余的特殊状况进行明确的规定,还对不同层次的资金情况、预算践行状况、家庭经费等状况进行比较明确的会计剖析要求,同时对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上述所说的内容其实就是为了提高经费的管理以及经费的使用效率,也是为决策提供参考。
5.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空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针对部队不同层次跨级基础工作之中比较薄弱的阶段,比如说记录制作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以及创建会计表格等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会计奠基工作的过程之中极易产生不正规以及模糊的方面。所以,《空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其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固定,促进会计从业者的具体掌握,进而使得空军部队会计工作质量得到保障,最终使得工作效率上升。

3.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所谓的会计监督,就是会计在经济业务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作出回监督,并做出完答整的记录或者分析。
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之所在了,个人觉得应该存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对经济的业务不熟悉导致的错误或问题。
2.会计毕竟不是亲自做业务,因此在业务和记录之间肯定有一定的差别,不能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做出监督,这样也可能产生问题。
3.会计本身的业务水平产生的问题。
4.会计作出监督时外部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问题,比如说某项经济业务对单位来说是有利的,但却是不合法的,但老板的压力较大,这样也容易产生问题。

4.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你这问题问得不好,也没有分数。。
到底是会计监督,还是监督会计,说的不清楚
所谓内的会计监督,容就是会计在经济业务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作出监督,并做出完整的记录或者分析
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之所在了,个人觉得应该存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对经济的业务不熟悉导致的错误或问题
2.会计毕竟不是亲自做业务,因此在业务和记录之间肯定有一定的差别,不能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做出监督,这样也可能产生问题
3.会计本身的业务水平产生的问题
4.会计作出监督时外部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问题,比如说某项经济业务对单位来说是有利的,但却是不合法的,但老板的压力较大,这样也容易产生问题
总的来讲也就这些了,或者还有其他一些方面,自己再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5. 会计监督的根源

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所具有的职能作用;但广义地说,它还包括对会计监督活动进行再监督的含义,这时的“会计监督”就体现了“监督会计”的另一层含义,即会计监督既指会计作为监督主体所实施的监督活动,也指会计作为被监督对象由其他经济监督形式所实施的监督[1].可见,会计监督系统是具有层次性的。这种层次性还表现在,会计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之分。内部会计监督系统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内部审计等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系统主要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中介组织等在得到授权或者受托的情况下,对指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监督。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个监督系统。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构成这一系统的内外两个层面上的内容,即内部会计监督系统和外部会计监督系统。

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是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系统。从目标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会计核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主体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责任主体不仅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本身,也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其他机构或人员。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执行主体;从客体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从方法上看,内部会计监督主要体现为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两种手段。从主要意义上讲,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共同构成了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核算监督主要依赖于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核算监督的行为主体,制度监督则主要依赖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单位负责人是其第一行为与责任主体。内部会计监督系统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形成单位的“自控”机制,在为单位内部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单位其它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然而,单位内、外部利益主体之间(如企业经营者与国家、投资者、债权人)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这种“自控”机制会因单位内部人员的合谋而失效,因而需要有高效的“外控”机制来保障。因此,在内部会计监督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外部会计监督系统对经济活动进行再监督。

外部会计监督系统是由独立于被监督单位之外的主体来执行的,它以单位整体作为监督的对象,但主要通过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来实施。外部会计监督系统由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两部分构成。社会会计监督即指民间审计监督,它是中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形式,其主要职责是鉴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政府会计监督指由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它是宏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形式。它要对政府负责,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国家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证券监管、银行监督、保险监管等形式。各种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所针对的单位、监督检查的目的和重点各不相同,但强调的都是对单位会计活动及会计资料的监督检查,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从一般意义上讲,民间会计监督与政府会计监督共同构成了外部会计监督系统。社会会计监督主要通过对单位会计信息的鉴证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实现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而政府会计监督则主要通过对单位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核查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维护国家利益。

新的会计法就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会计监督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界定,明确了它是由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这一体系又是由内部会计监督系统和外部会计监督系统共同构成的。

完善的会计监督系统,必须在有效的运行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这就需要对会计监督系统存在的前提、产生的根源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不能不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监督和被监督之间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但更多的情况是双方易于形成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形成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之一。利益冲突的形成原因,从理论上讲,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目标取向不同而形成利益冲突。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企业,就是要为了使其保值增值,可以综合表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是不一致的,经营者可能更为关心自己的薪金、声望、地位等。所有者的资本一旦投入企业,就形成法人财产,经营者可以支配这些财产,经营者在享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自然关注其自身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为在任期内取得经营业绩,经营者会倾向于采取风险较大的方案甚至是违法经营等短期行为,而不是采取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方案;为提高自身声望与地位,会不计成本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等。这些做法,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正是由于这种利益冲突,需要设计有效的约束机制来保证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实现,会计监督正是在这一需求之下产生的。经营者要以会计资料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者以会计报告来衡量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会计监督防止利益受损。

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供方有较完全的信息,需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较少信息的一方则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规律来达到自利的目的,这就是经济学所关注的“机会主义”和“损人利己”现象。在会计上,有的会计人员及其组织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规律,采取“隐瞒财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等方式进行作弊。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会计人员自身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二是会计人员与经理人员采取合谋的手段进行舞弊。上已述及,经理人员关注的是自身的收入、声望和地位等,与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所不同。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而经理人员直接经营企业,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他们可以通过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来达到自身的目的。三是企业所有者利用信息优势欺骗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人。尽管企业要通过会计报表向外部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但是企业的真实情况可能只有企业内部人员知道,这使企业有条件提供假会计资料来偷漏税、骗取银行贷款或骗取其他信用等。

因此,必须构筑监督体系来解决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冲突,否则企业不可能正常运转下去。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信息主要是指会计信息,那么所实施的也必然是会计监督。不进行会计监督,财务欺诈或会计造假会盛行,使市场交易费用变得无穷大,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也使人们会逐渐怀疑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有用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存在方式。既然一方要隐瞒信息,另一方要窃取信息,那么双方博弈的“均衡点”应是通过会计监督系统促进会计财务信息公开、公平、公正。

会计监督产生的根源。会计监督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权利,如果行为者没有权力,就无法实施监督。会计监督权来自于两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中,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它们之间呈树状结构,一般的企业具有四个层次:所有者(股东)——经理人员,经理人员——中层各职能部门,中层各职能部门——普通员工之间分别存在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在第一层次中,所有者拥有企业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他将财产交与经理人员经营管理,当然有权监督经理人员;在第二个层次中经理人员将经营权进一步分解,委托各职能部门行使,当然有权监督各职能部门;第三个层次道理同第二个层次。在企业外部,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所有权,从而拥有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权。在我国,这种监督权是授权财政部门来行使的。同时,国家也授予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会计监督权。

会计监督系统的作用机制是在分析会计监督的存在前提和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上所述,在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多层代理关系,维护这种代理关系,是会计监督系统存在并得以有效运转的根本动机。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更需要企业会计制度的有效。

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要进行监督。经理层受所有者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在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这样的矛盾:经理层要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履行受托责任,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经营者如何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激励并制约下级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要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有效控制,运用会计监督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购进、销售、生产、支出、损益形成处理、筹资投资等环节的会计监督,实际上就是以经营者为主体所实施的行为。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是通过委托会计人员实现的。通过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最终保证经营者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层次,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是最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企业的权利制衡结构中,会计人员处于经理阶层与普通员工的中间层次,处于这样一种地位的会计人员如何能实施会计监督呢?上已分析,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因经理人员经营权的进一步分解而产生。任何层次的监督人都会偷懒,如何保证会计人员会有效运用这一监督权呢?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会计人员同样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2],即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因此在设计会计监督系统时,按互相牵制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个别会计人员的离轨行为。同时,经营者对会计人员有效的监督给予物质上奖励或提升的机会来激励监督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直接责任人是经理人员,只要经理人员有足够的利益刺激和恰当的约束机制,这一层监督的运行应当是顺利的。

所有者要通过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实施监督。所有者与经营者由于各自目标不同,会出现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那么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所有者如何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激励并制约经营者为所有者的目标服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我们所说的对经营者的监督就只表现在形式上。在这方面会计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利用会计信息考核与评估所有者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管理人员有无营私舞弊等。所有者正是通过会计监督系统的有效运作,把对经营者的监督落到实处。但是当经理与会计人员出现“合谋”这一较为复杂的情况时,对其实施监督,首先要考虑经理人员的利益激励问题。在传统的独资、合伙企业,由于经理人员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拥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因而经理有足够的刺激去监督会计人员。在公司制企业中,对经理人员实行待遇丰厚的年薪制,或采用股票期权等分配方式,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化,从而提高经理层监督的积极性,解决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合谋”问题。其次,考虑如何监督经理阶层。尽管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合谋”问题,但因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属内部代理层次,不触及财产权关系,其“合谋”动机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解决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建立“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并借助监事会进行日常监督,另外借助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形式予以监控[3].

会计监督作用机制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健全法制是其中之一。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较前虽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进一步完善。如会计报表由不直接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董事长在会计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同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总会计师要在会计报表上签章,而总经理要不要签章并承担责任?监事会是否应该对会计报表履行监督程序并在会计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在《会计法》中对这些问题应做出明确规定。又如,外部会计监督形式对企业往往会造成重复检查,但却都能查出现新问题,然而没有哪个监督部门做最后结论,并承担责任,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没有被真正解除。因而《会计法》应作出关于会计责任解除的相应规定,即规定除故意欺诈外,会计报表一旦被某个会计监督部门认可,该部门就应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负责,这样可以强化会计监督系统中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其次,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目前需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定。同时,要对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严格有关会计规章制度的报批和备案制度。特别是要对地区性的会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按法定程序予以废止,部分内容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抵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
再次,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具体操作应与相关法律衔接紧密。如由于《会计法》适用于全社会各单位,对国有单位的违法行为人可以追究其行政处分,而对私营企业主则不易操作。因此,在相关法规中要明确他们的行政责任。又如《会计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对照《刑法》,对会计犯罪行为规定很少,仅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在《刑法》中应增加与《会计法》相应的会计犯罪的内容。

最后,规范《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目前,我国颁发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4],对企业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处在并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理好《会计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法》不宜具体,不应过分强调操作性,不应将属于会计准则甚至属于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归人其中。至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均属于具有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5],两者都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的规定,但由于二者涵盖的业务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等,尤其是根据我国具体的会计工作实际,它们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存,二者不可互代。即使是现在实行了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情况依然如此。

6.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典型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岗位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因为人员编制缺乏和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或由其他人员兼任,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有些科目未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有的单位经费支出、暂存款、暂付款未设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如:有的单位将收入款项计入“暂存款”科目核算;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之间存在账表、账账不相符情况。

3.对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有的单位报销的原始凭证没有按规定的内容填写,如发票未注明具体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时间等,也未附相应的明细清单;报销手续不完善,存在没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报销现象。有些工程项目无决算、无合同、无协议,仅以窗口发票报销工程款。

4.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审计发现不少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不能如实、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质量及增减变化,且很多单位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购置固定资产不记固定资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处置、报废资产未及时从国资局办理相关手续,形成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5.票据管理不规范。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未建立票据领购、使用、保管、缴销登记制度,有的单位收款收据和已用完的收款收据长期存放在经办人手上,未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销登记手续。票据使用不合规,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且存在使用外购收据的现象;收据存根未妥善保管,存在遗失、不连号现象。上述票据管理不规范行为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漏洞。

6.现金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在支出经济活动中应该转账支付的却以现金支付,而且很多还是大额现金支出;个别单位存在公款私存现象,货币资金长期存放于个人存折或以单位名义开立的银行定活期存单中。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给单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7. 会计监督的特点是什么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二)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三)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四)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五)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8. 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会计监管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管难以有效进行
(二)内部控内制制度失调,外部监容管力量不足
(三)社会监管不力
1.由于利益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很难保证事实上的独立
2.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还比较薄弱
(四) 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
(五) 政府监管分散,监管效率不高
1.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协同差
2.执法力度弱

9. 为什么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质量。从当前整体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仅仅进行一些日常会计业务,如记账、销账、填写报表等等,难以整体地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地业务分析和经营数据分析。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人才吸纳力有限,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竞争力,使得一些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由此进入了企业,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二)核算工作缺乏制度约束
如前文所述,许多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交织在一起,整个企业有时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言堂”,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的现象,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也市场存在着主体界限不清楚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以家庭继承方式经营的民营中小企业中,企业财产与家庭个人财产难以清晰严格地区分,公私财产难以进行明确地界定,因此时常出现相互占用的现象,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还未普及,企业仍处于手工记账的阶段,这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繁琐,加之缺乏制度约束。也给贪污舞弊行为和虚假账目的出现创造了可趁之机。
(三)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会计人员担负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职责,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会因利益趋势,或者人情关系等因素,在工作中不顾道德约束和法律原则而主观行事,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此外,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与企业经营者私下联合起来进行违法活动,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国家税务工作蒙受了损失。
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原因分析
1.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注重追求利润而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置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于脑后,绞尽脑汁地想着打法律擦边球的路子。在这些经营者眼中,利益高于一切,甚至违背诚信原则,明知会计报表存在违法行为,却仍明目张胆的顶风作案,给社会来带了眼中的负面影响。
2.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存在隐患。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基本的财务工作,还要承担企业的票据录入、报销等业务,有的还要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签发财务支出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容岗位混杂工作的现象,不仅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假账、坏账,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不明,而且还造成了会计监督的职能变为了空谈。
(二)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1.生产力较为落后,会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个企业的各项制度越是明确和完善,会计就越能发挥其在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力也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整个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会太高,从而就导致了企业会计职能的弱化现象出现,对会计工作中发生不规范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2.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力量较为分散。尽管《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各项职责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工作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政府审计、中介审计和银行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共组机制,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会计监管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会计管理更是处于松散的局面,企业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力度,企业经营者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不仅要组织专业的教育机构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对会计开展道德教育,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肩负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自觉约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提升。此外,企业应当对会计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并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其在各项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按规章办事,发挥自身的才能,不断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健康运行。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
企业能否高效运行,一方面与人员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会计核工作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企业经营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将直系亲属出于人情关系而安排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尽管一些企业所有者会由此担心企业发展,对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地实现长久发展。其次,要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实行统一的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借助计算机软件科学地开闸,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会计工作效率,也将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为的清晰和准确,进而为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以制定出更为有效地未来发展策略。
(三)健全相关法律,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环节,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为此,首先,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加速出台一些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特别是对企业会计工作要有适当的倾斜,如从融资渠道、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税务优惠等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因融资和技术等因素而导致的发展规模受限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其次,从当前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光靠企业自身来的约束,是难以长效地实现窥觊工作规范化的,因此,还应加大企业的外部监管力度,发挥政府各部门力量,积极为企业建立健全外部监督体系。政府各部门要本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认真开展协同工作,这样才能多方形成合力的局面下,不断推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健康化发展。
(四)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是,以往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以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为对象和依据,而常常忽略了中小企业会计需要与大型企业的差异,从而导致制定出的会计制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规律、企业成本效益、简便易执行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企业人员较少的实际情况入手,为中小型建立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会计提高工作质量,在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壮大。

10. 会计监督的意义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规范》第四章在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权的基础上,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对国家监督、社会监督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1.市场经济要求强化会计监督
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搞违法活动,是任何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允许的。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可以弱化,甚至放弃。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是与《会计法》、《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各单位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应当的,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置于合法这一大前提之下。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产生经济利益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前提。法制的制定正是从既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又保护各单位经济利益出发的;相反,违法的经济活动如偷税、漏税等,虽然从眼前看来,单位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则将造成损失。而且,这些违法活动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单位的经济利益带来更大的损失,可以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会计人员不仅作为普通公民,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会计人员作为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应当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在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也是会计人员从其专业角度为单位领导人把好这一“关口”、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领导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2.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维护本单位和国家、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合法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必须予以维护。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的界限,必须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作出判断,并据此作出恰当的处理。当然,对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等,会计人员有责任通过监督和控制,协助单位领导检查执行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纠正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但是,任何不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指令”都不能成为会计监督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领导说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会计监督也是“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等等。这些认识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导致会计监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和《规范》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
3.单位领导人要保障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
单位领导人是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负有责任。《会计法》和《规范》都规定,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只要会计监督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纠正。也就是说,只要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完全到位,单位领导人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责任就能得到很好的履行。从这一意义上讲,单位领导人与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完全是对单位领导人负责,避免单位领导人因不了解会计法规制度而触犯法律。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对于履行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单位领导人要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为会计人员撑腰,帮助解决会计人员在监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进行有效地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单位领导人自己要以身作则,带头支持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尤其不应对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进行干扰、阻挠。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人员对领导批办的财务收支进行抵制是“与自己过不去”、“不支持领导工作”,甚至采取不法手段对在监督中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等等。这些认识和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工作,不是说单位领导人可以横加干预、阻挠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如果是这样,单位领导人不是履行《会计法》、《规范》赋予其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责,而是在践踏法律赋予的职责,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4.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监督是《会计法》和《规范》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另一方面,要转变会计监督观念和改进工作方法。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包括一些会计人员在内的很多人把会计监督单纯理解为“照章办事”,认为会计监督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造成许多人一提起会计监督就“反感”。这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会计监督包括对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等职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服务,达到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会计人员应转变对会计监督的观念,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方法,把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改变单纯的事后“制止和纠正”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改变事无巨细的监督为参与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和控制,更多地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样,会计监督就会得到包括单位领导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会计监督就能顺利地进行。
5.构筑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三者缺一不可。这里的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各单位进行的监督,它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都是从单位外部进行的,相对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而言,它是一种外部监督。由于国家监督是依法对各单位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监督,上述两种监督形式及其结果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并可弥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不足,或者说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加强,可以推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充分开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进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必要性,就在于它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要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必须在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加强国家监督机关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