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需求
① 上海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是出自哪里
3.高龄老人医疗护理需求评估管理规范(试行)(沪人社医监发〔2013〕36号,专2013年6月24日制定)
6.高龄老人属居家医疗护理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试行)(沪人社医监发〔2013〕33号,2013年7月1日制定)
7.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沪人社医监发〔2013〕34号,2013年7月9日制定)
8.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沪人社医监发〔2013〕35号,2013年7月9日制定)
9.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标准(试行)(沪人社医监发〔2013〕37号,2013年7月9日制定)
出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纳)~~~~~~~~~~~~~~~~~~~
还有问题 追问我
② 智慧养老如何真正满足老人需求
养老说白了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有人聊天有人陪,对于老人来说最好的养老就是有内自己的孩子或者家人陪伴,毕竟语文容中有个词叫老伴,就是老的时候有陪伴自己的人,并不是年轻人觉得给他钱,给老人多买些补品啥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的满足老人的需求的话可以先问问老人,除此之外就是一定要尝尝陪伴老人左右。
③ 你觉得中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有哪些需求
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巡诊,日常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知识普及,安全常识教育,文化娱乐以及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④ 为何说养老服务迫切的需求多元化
据报道,在8月23日,南京市召开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进会,内相关人士在会上表示,多元化养老容服务需求迫切。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服务创新力度大,社会关注多,又涉及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保监会高度重视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与监管,坚持鼓励创新与严格监管相结合。
希望以房养老可以早日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
⑤ 老年人养老都需求什么呢
综合来看,老年人养老的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居所提供,二是生活照顾,三是医疗护理,四是精神慰藉。尤其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应该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精神慰藉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建议大家关注下山西慈行静苑孟家井公寓,该公寓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均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
⑥ 为什么要调查居民养老意愿及养老服务需求
调查居民养老
保险是政府
关心老百姓养老的工作
⑦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哪些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在中央和国家版机关离退休干部人口老龄化权国情教育大讲堂作报告时说,我国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好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深参与,其服务需求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社会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照顾型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
“老年人更加渴望丰富多彩、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王建军说,这些新变化要求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提质增效,向现代服务型转型提升。王建军表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端良好,但养老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下一步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多元主体办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⑧ 中国社会的养老需求到底有多大
要理解目前中国养老需求,首先要从中国的人口政策谈起。
从1949年到1976年,中国的人口政策是鼓励多生育,一对夫妻可以有三到五个子女,甚至更多,这些在高生育时期出生的人群,当他们在进入青壮年开始结婚生育后,中国的人口政策发生了变化,基于庞大的人口压力,中国自1976年后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城市人群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地区虽然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执行不够严格,但大多数家庭也只有2-3个孩子。由于上述两个人口政策的截然不同,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带了了今日中国的养老问题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在建国初期人口生育高峰时代出生的人逐渐步入老年,此时全社会才发现,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中国社会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由多名子女轮流负担年老父母的居家照顾需求,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可以辅以招募保姆,由子女和保姆共同承担居家老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入驻养老院,无论是子女还是老人都存在心理上的不认同,子女将父母送养老院被认为缺乏孝心,老人入驻养老院被看做是遭儿女遗弃,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家庭人口结构决定了居家养老的模式,并且间接的抑制了养老市场的发展,使国内的养老院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品质低下,缺乏高品质服务的养老院品牌,也缺乏对于高品质养老院的品质管理和人员储备。但是,当这些子女们自身成为老人时,他们的居家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原因很简单,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子女一代人数量减少,而人口寿命却延长了。目前北京平均寿命已经超越80岁,生育高峰一代人现在已经60到70岁,再过十年,他们都需要有人照顾。而他们都仅有一个孩子,一对小夫妻要面对四个老人的照顾,如果再加上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的压力,居家照顾父母将成为一件难于完成的使命。那么是否可以继续依赖招募保姆呢?同样,农村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比例居高不下,农村原有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未来能够输出做居家保姆的人口数量与需要居家照顾的老人的数量相比严重不足,因此由子女和保姆承担的居家养老责任将难于完成。
正是因为中国在两个时期截然不同的人口政策,导致了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断裂带。
过去几十年,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在养老市场上的投入都是严重不足的,现有的养老院基本上只有两类,一是由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投资建设的公立养老院,基本延续国内医院病房的格局,设施简单,不适于长期居住。二是由一部分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养老院,尽管设施比普通公立养老院有了改善,但高昂的价格和严重不足的数量,无法满足大多数中高收入阶层的需求,而设施简单的公立养老院的品质低下抑制了这个阶层的人群入驻养老院的意愿。
正是基于全社会意识到了养老市场的庞大需求,近期,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投资养老市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鼓励社区建立养老中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院。
但现实的问题是,作为基层的社区,如何建立有品质保证的养老中心,既缺乏标准又缺乏人员储备,非专业人士对于老年人生活需要缺乏理解,必将使社区养老院的建设难于从各个方面符合老年人生理变化的需求。
目前中国另一个投资建设养老院的主要力量是房地产商,但养老事业不是养老公寓,单纯的养老事业房地产化将留下大量的品质管理的真空。
第三个热衷于投资养老院的力量是保险公司,同样是从投资养老公寓入手,作为保险公司的养老险的配套设施。但生育高峰一代人出生在中国没有保险事业的时间段,保险公司在中国兴起之时,这些人已经过了投保的最佳年龄,因此,养老保险所能覆盖的人群所占比重并不大。
第四个热衷于投资养老院的力量是医院,医院通过扩大对病患者的服务范围,使病患者能够实现从病房到养老病房的顺利转移。
基于上述现实,我们得出结论:
1--中国目前的养老市场严重供不应求,而在现有的市场中,缺乏高性价比的有品牌口碑的连锁养老机构。
2—比养老院数量更缺乏的是对于养老院的品质管理、人员培训。
3—比较目前国内的低端公立养老院和高端养老地产项目,目前国内最缺乏的是定位中高端、以服务品质取胜的非医疗型养老院。
因此,在中国从事养老市场投资,应同时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提供环境及设施良好的,能提供隐私性和无障碍设施的居住房间。
2—有专门的厨师和营养师为老年人安排营养餐。
3—改变目前养老院仅仅依靠普通护工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的现状,开展助理护士的培训工作,使护工的日常护理水平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入驻养老院的老人能够获得专业化服务。
4—依托互联网的发展,为每一位入驻老人佩戴具有GPS功能电子身份证,建立入驻老年人信息数据库,通过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开展数据分析,为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5-在建设好首个养老院品牌后,依托大北京的发展和人口布局展开连锁化经营。发展的规模取决于能否在养老市场需求缺口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快人一步完成品牌建设。
6--弥补由地产开发和保险公司开发的养老院管理和人员的不足,提供助理护士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品牌支持等项目合作。
7—在养老院建立科学透明的公益慈善模式,例如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为入驻养老院的老人捐助爱心餐、为生活困难老人代缴养老费等,通过每项透明的微公益捐助,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目前国内因为养老缺口过大,政府和民间都开始加大投入,降低门槛,平均每50张床位就能够设立一家养老院,基于社会现状,我的建议是尽快设立首家小规模养老院,按照上述分析,建立一个50-100张床位的中高端养老院,收费标准为每张床位4000-6000元/月,再附加餐费每人1000-2000元/月。在完善上述各项任务,能够清晰计算出每一项目的成本及成本控制方式后,并在建立起一支养老院运营管理团队后进行快速复制,连锁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