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与医疗保险专经办机构签订协议属,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疗机构。 基层卫生服务的一般就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一二三级定点也由此而来。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在一百张以下)。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病床数在101—500 张之间)。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病床数500张以上)
非定点的就是未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未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在那里的花费不在参保范围,不予报销
B. 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复公共卫生服务制,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C.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哪些
预防服务: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防控。一是传染病的预防即社区一般病因预内防、二级五早容预防和三级预后康复预防。二是非传染病预防即一般危险因素预防、二级早期疾病干预、三级防残预防。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是指隐藏在“健康人群”内的,且能突发严重卫生问题的监测预防。
医疗服务:除在医院开展门诊和住院服务外,重要的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家庭治疗、
家庭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
保健服务:对社区居民进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并定期进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实施预防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卫生问题。
D.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什么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是因为它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正外回部效应,对于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不可或缺,而市场又不能有效提供,政府理应成为主要提供者。一方面要为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安排,正是一种公共产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所提供的使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撑着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和谐稳定,更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对于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财政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其公益性、公平性。
E. 基本医疗卫生含义是什么
会议上,卫生部首次明确了“基本医疗”的范围和内容。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被看作医改的战略目标。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即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陈竺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水等12个领域。二是基本医疗,即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既然“人人享有”,即意味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首先要解决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保健。对此,陈竺明确表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疾病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陈竺称,“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摊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他表示,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地增加卫生投入,政府投入将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F.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12项服务
包括11项内容具体如下: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 ,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
免疫规划项目。内容包括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等。
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参与现场疫点处理等。
儿童保健。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
妇女保健。内容包括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 ,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等。
老年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 ,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1次普通健康体检等。
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作指导等。
康复服务。内容包括为辖区内的残疾人作登记与管理 ,为辖区残疾人开展个体化康复训练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
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延伸至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
G. 要从哪些方面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作出部署。
三是创新监管机制。要完善规范化行政执法机制,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对重点机构加大抽查力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加强信用记录应用;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公开相关信息;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形成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建立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统筹运用监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