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内部监督
行政监督系统是指由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及不同效力的行政监督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
在行政监督系统中,组成行政监督系统的各个部分监督是监督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监督中各司其职,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着强有力的监督。但是,各个不同部分监督不是孤立地发挥各自的功能,而是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多方面共同对行政管理过程发挥作用、完成行政监督任务的。行政监督系统的这种有机整体性在行政监督中表现为各部分监督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分工协助,密切配合,全方位地同时监督行政管理活动,并贯穿于行政监督系统运动的始终。在这一监督过程中,既发挥了各部分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要增进行政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必须使各种监督机制在整体上协调一致。
㈡ 内部监督体系有哪些
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等子系统。具体包括: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一些监督部门,这些部门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除了行政系统之外其他系统的监督,主要包括人大、党、政协、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和公民。无论大家做什么题,关键就是搞清楚含义和内容,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以不变应万变。
(2)行政内部监督扩展阅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㈢ 行政监督体系的内部与外部分别是
行政监督体系内部是指行政体系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包括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内部专业监督部门对各工作部门的监督,以及某些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就某一方面事项对其他部门的监督。
行政监督体系外部是指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包括政党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公民监督。
㈣ 行政监督体系内部和外部分别是
行政监督体系内部是指行政体系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包括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内部专业监督部门对各工作部门的监督,以及某些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就某一方面事项对其他部门的监督。
行政监督体系外部是指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包括政党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公民监督。
拓展资料
行政监督体系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相互之间的各种监督组成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其特点为监督主体与客体都是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
行政监督种类较多,是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监督类型又有不同的监督手段和监督内容,通过不同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1、根据不同的监督主体划分,行政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包括政党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公民监督。内部监督是指行政体系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包括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内部专业监督部门对各工作部门的监督,以及某些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就某一方面事项对其他部门的监督。
2、根据监督的不同作用的划分,行政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为防患于未然,在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之前,对其抽象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实施的监督。事中监督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在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对其行为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实施的监督。事后监督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在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完毕以后,对其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施的监督。
3、根据监督的不同内容划分,行政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法律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施或执行宪法、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对行政机关制定和实施执行行政法规及行政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工作监督是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各项工作,包括日常工作实施的监督,尤其是对关系国计民生或某一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处理情况实施的监督。
㈤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定义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对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或对有关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检查、调查、处理或提出建议的制度。
内部监督又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1、一般监督主要指层级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一般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2、专门监督分为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审计监督。
㈥ 下列部门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审计部门版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法权制部门的监督。②④⑥正确;①③⑤属行政系统外部监督。该题选D。
考点:行政监督体系
点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对其包括的内容要准确、熟练识记,该题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适中。
㈦ 行政监督的内容包括哪些
行政监督内容:
行政监督主体不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任何行为进行监督,而只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和履行职责时的失范行为和失效行为进行监督。
所谓失范行为是指行政权力的使用者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失效行为是指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尽管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行政效率低下等等。
政府的违法行为和效率状态构成了行政监督的基本内容。
行政监督主体
中国现阶段的行政监督主体,包括国家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的行政监督两个方面。
其中国家的行政监督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行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等。
社会的行政监督包括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公民和新闻媒体等。
如果离开真实的主体,没有有效的制度和完善的机构作为载体,那么,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监督就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行政监督主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行政监督主体地位的确立体现了民主程度的差异。
(7)行政内部监督扩展阅读:
1、行政监督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行政监督,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
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如下: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这表现在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机构、公民等,都具有行政监督的主体资格。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广泛监督,其职务行为、社会行为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督的内容。
行政监督行为的统一性。一方面共产当作为执政党,是行政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协调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另一方面,内部监督和外部建都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
2、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源于人类的两点共识:
一是孟德斯鸠说的“人对权力的使用没有限度,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如果不加限制就会滥用权力,即超出合法职权的范围。”因而他提出:权利必须受到制约。
二是权力越大,管理范围越广,滥用权力的机会就越多。行政权力地位重要、范围广泛,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又必然与人、财、物相接触,因而对行政权利实施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3、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非专门监督,及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另一类是专门监督,指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有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实行的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包括政党监督,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活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司法监督,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行的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监督。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六大类。
㈧ 政府机关,哪些属于内部监督,哪些是外部监督
作为政府机关,具体属于内部监督的有:机关内部的党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的纪检组织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党员的监督、群众的监督、领导对下级的监督,领导班子对全体干部职工的监督,还有系统内的上下级的监督,等等。表现在工作制度上,包括报告工作制度、执法监察制度、审查批准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备案检查制度和考核惩戒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和行政监察制度。
属于外部监督的有六种,具体包括:政党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群众团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政府内部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的上下级机关相互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政府外部监督是指监督的主体在政府机关外,即社会上的各种主体监督,这是一种比政府自身监督更重要、更全面的监督。为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一个政治民主、廉洁高效的政府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