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社会舆论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

发布时间: 2020-11-29 13:58:43

㈠ 社会舆论监督怎么监督,监督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 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通过法律诉讼的渠道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可以归为公民监督。

㈡ 列举实例说明社会舆论监督

蚁坊舆情监测研究2015年社会舆论监督的案例有:
一、新城区佳园大药房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
2015年1月22日,呼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对新城区佳园大药房进行监督检查。

二、玉泉区一杆秤大药房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
2014年12月31日,呼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对玉泉区一杆秤大药房进行监督检查。
三、回民区仁瑞大药房经营销售劣药案
2015年1月4日,回民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该药店销售的“修正脑心舒口服液”超过有效期,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没收过期药品,并依法进行
行政处罚。
四、土左旗察素齐薛氏福清渔港饭店未经许可从事餐饮服务经案。
五、土左旗察素齐浩翔酒店购进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未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记录案。

㈢ 社会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1. 社会组织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我国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和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监督等。

  2. 社会舆论的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主要指借助传媒手段进行的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能体现社会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和民主性的监督,能够十分有效地影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3. 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是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公民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监督国家机关运用公权力的行为。

㈣ 为什么需要对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府、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建议,它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监督机制。

社会舆论监督作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形式,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监督机制的缺陷,还可以保障公民真正行使社会舆论监督的权利,因而坚定不移的实行社会舆论监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舆论监督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揭露深刻、导向明显、处置及时等特性和优势,是实现社会均衡,使社会处于最佳运作状态的重要方式。它能够迅速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及时解决问题。社会舆论监督极具影响力,从权利制约的角度看,是一种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形式,实施社会舆论监督有其重要的意义。

1.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

与传统的监督方式相比,社会舆论监督具有无可替代性。首先,传统的监督方式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某些部门可能以各自的权力为交换条件,达成妥协,掩盖问题,或者通过寻求合作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并不能绝对地阻止一些政府机构放弃法定的相互监督责任而进行不法的合作。

其次,法定监督机构依靠发现和掌握充分的违法违纪信息来履行责任,而社会信息具有分散性,监督机构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是其依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不能弥补的。

2. 真正实现社会公民作为监督主体的权利

传统的舆论监督中,公民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大部分的舆论监督都由新闻媒介代劳。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受众摆脱对媒介的依赖,主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媒介中获取信息,同时实现了由接受者身份向传播者身份的转变,获得了公民在传播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会舆论监督的监测,对于社会舆论监督中的害群之马,坚决将其清除出去,并绳之以法。让社会舆论监督这个"大喇叭"播放出更加和谐动人的声音。政府单位可以借助舆情监测系统这类工具,对与之相关的社会舆论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进行监测和预警,来提升处置舆情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能力。

政府既要做好与己相关的社会舆论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也要做好社会舆论监督的监测,对于社会舆论监督中的害群之马,坚决将其清除出去,并绳之以法。让社会舆论监督这个"大喇叭"播放出更加和谐动人的声音。政府单位可以蚁坊软件借助舆情监测系统这类工具,对与之相关的社会舆论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进行监测和预警,来提升处置舆情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能力。

㈤ 关于如何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1. 针对政府单位及领导干部
    对于政府单位以及领导干部而言,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群众满意是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开门接受监督要做到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不愿接受监督,甚至千方百计回避监督、抵触监督。要继续推动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凡作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要更加公开透明。要疏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的渠道,及时检查处理问题,有的还应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反映意见的群众。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既要做好社会舆论的应对,也要做好社会舆论监督的处理。对于与己相关的社会舆论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于社会舆论监督也要进行监测,社会舆论监督中的害群之马,要坚决将其清除出去,并绳之以法,让社会舆论监督真正实现优化政府与群众之间良好互动的作用。政府单位可以借助舆情监测系统这类工具,对与之相关的社会舆论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进行监测和预警,来提升处置舆情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能力。

  2. 针对新闻媒体
    首先,新闻媒体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依靠人民群众完成社会舆论监督。
    其次,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工作要直面问题。新闻媒体应当肩负起社会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敢于揭露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将落脚点放在解决矛盾、改进工作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3. 针对公众
    首先,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意识,发现了相关的社会问题后用合理的方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公众要加强自身的监督素质建设。公众要正确认识自身所担负的监督责任和使命,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确保自身所进行的社会舆论监督时刻处在我国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

㈥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舆论监督,抄实质上就是袭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所进行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主要有以下特点:1人民性2开放性3专业性4广泛性
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大致为:
①监视社会环境功能;②社会调整功能;③社会控制功能;④社会制衡功能
社会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
特点:1、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2社会监督具有标志性3社会监督具有启动性

㈦ 社会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建立完善舆论监督反馈机制。对新闻媒体有关的批评性报道,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在报道后的2周内,将整改结果或查处进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

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在信息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舆论批评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人们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论辩、辩驳乃至争论,即众多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②整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舆论监督是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日益彰显。今天,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利益诉求的相继出现、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变化,给舆论监督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趋势,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在掌握新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更科学,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下使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负起传媒应尽的责任。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中最特殊的一种,它的实质人民的监督。因为无论从广义上理解的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还是从狭义上理解的公民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权力和自由,都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实行的监督。
实时监测互联网舆论可以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

㈧ 新媒体背景下,社会舆论监督有哪些新特点

互联网在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时,其影响也渗透到了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使得社会舆论监督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1. 社会舆论监督范围更广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其技术手段及制度的限制,“把关人”有着显著的地位优势,导致新闻难以做到广泛报道,只有重大的、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才能进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领域。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以及开放性,任何人都能在诸如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任何方面的社会问题,社会舆论监督的主体、渠道和范围在不断扩大。

2. 社会舆论监督主体更积极

之前江西新余市和浙江温州市两个出国考察团的公费消费票据被公开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谴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事件。在社会舆论的强势推动下,两市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严肃惩处了相关人员。

“考察门”事件显示了自由、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秩序正在形成,现代公民意识愈发成熟。此外,草根监督是独立于纪委、监察、审计等体制内的监督秩序之外的社会舆论监督方式。它能对腐败及一切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发起攻击,也显示出了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3. 社会舆论监督方式更多元

社会舆论的监督可以通过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新兴的媒体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越来越多的借助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来行使社会舆论监督的权利。

新媒体极大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社会舆论找到了释放的平台,也放大了公众的监督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舆论并参与舆论监督,同时也标志着社会舆论监督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成熟。

㈨ 社会舆论监督有哪些新特点

舆论监督民家作主具体体现,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重要形式党民赋予新闻媒介项重要功能反腐败力武器端社风气维护社稳定重要保证
具特点:
1、民性舆论监督实质民否权利充反映自意见否权利充表达自同看
2、放性其监督形式总限范围内进行与其监督形式同舆论监督特点公性放性其力量所
3、专业性相于群众监督自发性律监督事性说舆论监督更具专?业性能取更监督效
4、广泛性监督主体存于各种?社阶层、群体、组织乃至全体公民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