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监督全覆盖

发布时间: 2020-11-23 03:29:06

Ⅰ 如何体现"监督全覆盖"的政治要求是一个很大难题,也是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有效整合各审计业务领域、各级审计机关的项目资源,促进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平台,继续加大对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切实避免业务成果的条块分割,从宏观和整体上进行分析,提炼综合成果,确保审计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按照审计法关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规定,整合全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资源,如在地方审计机关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中,部署其配合审计署完成一些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使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

二是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并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与审计领域的广泛性相比,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以现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五年内难以做到对审计对象轮审一遍。因此,要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一方面,要在完善内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淡化部门、专业限制,统一调配审计力量,采取大兵团作战、上下左右联动的审计方式,降低审计人力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单位工作量和人力资源实际,考虑适当增加人员规模较小单位的编制,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与工作任务繁多之间的矛盾。

三是尝试审计业务外包,创新国家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在最大限度整合国家审计内部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尝试创新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即在建立有效核查机制的前提下,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单位,寻求外部力量支持,扩大一定时间内审计监督的作用面。此外,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以使现有人力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其中,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尝试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四是全面普查审计对象和梳理审计计划,实现审计对象和计划动态管理。对管理、分配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并实行动态管理,并结合审计计划的梳理结果,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并分析审计监督已覆盖领域审计间隔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工作,合理安排年度审计计划,并尝试建立中期和长期计划。其中,中期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一年度审计工作情况基础上作滚动调整,以实现审计计划的动态发展,力争实现审计对象几年轮审一遍。

五是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方法,合理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问题。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应该包括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全覆盖两个层面,其中,审计对象全覆盖不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但因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庞大、涉及事项繁杂,要实现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却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对此,可以围绕权力运行轨迹进一步准确界定审计内容,设定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做出总体评价的前提下,采用抽查方法开展审计,力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健全规范审计程序和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为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Ⅱ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审计监督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特点,既要看到新形势给审计工作创造的良好机遇,也要看到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是新定位,审计定位更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将“审计监督”列为“八大监督制度”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其核心就是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由此可见,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性安排。
二是新任务,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实现“四个审计全覆盖”,赋予了新常态下审计工作新的内涵、要求和新的任务。审计工作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三是新职责,除了审计监督职责外,还增加了保障职责。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发挥监督和保障的双重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审计职责除了审计监督职责外,还要增加了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经济安全、公共资金使用、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等审计保障职责。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审计的双重职责,成为了审计工作研究的新课题。
四是新格局,即全国、全省审计机关将形成“上下一盘棋”格局。《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了对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全省乃至全国审计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了紧密联系,“上下一盘棋”格局将加快形成,这对新常态下一步完善现行审计体制、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新期待,即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待更高。由于审计工作已经摆脱了原来单纯的经济监督,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大势中。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的定位更高了,职责更重了,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成果、审计方式、审计人员行为也将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不断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联系我市实际,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审计监督工作,同时切实做到将服务寓于监督之中,主动做好“三个服务”,即为维护黄石社会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和强化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跟踪审计,着力促进政策落地。大家知道,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往刺激经济政策副作用消化期。尤其是“三期”同时出现,作用相互叠加,使得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局势更加复杂。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复杂局面,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切实发挥政策落实的“督察员”、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经济新常态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部署,持续跟踪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抓住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五个方面,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节能环保等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和效果。通过加强政策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在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各项政策之间的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搞好综合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建议,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从具体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去年我们根据审计署和省厅要求,及时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先后向省厅和市政府报送了棚户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市推进简政放权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审计发现我市主要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部分项目建设进度偏缓、部门单位存在违规收费等问题,有力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力度,专门出台了《黄石市审计局关于做好2016年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健全机制,重点抓好简政放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建设情况、大冶市金融政策落实、全市扶贫资金等11项跟踪审计工作,分专题分类汇总政策跟踪审计情况。通过查处典型案例,进一步落实责任,力求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服务我市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是抓好财政金融审计,着力维护资金安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我国经济社会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同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全面加强对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为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将所有公共资金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视野,对预算资金分配使用进度和效果实行全过程监督。牢牢树立绩效审计理念,把公共资金使用与项目推进、事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不仅要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绩效。要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和会议培训费、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管理情况、机构编制情况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要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计监督,促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从近年来财政金融审计实施情况来看,我们坚持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通过对市级财政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执行、社保资金征管使用、政府债务、财政存量资金等情况的审计监督,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每年在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以全票或高票获得表决通过。
三是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着力保障群众利益。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审计署反复强调,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牢固树立“为民而审”的理念,把维护群众利益,着力促进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审计机关要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难”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神”。首先在审计项目安排上,优先安排民生资金与项目审计,全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过项目安排,有效加强对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培训、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交通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拆迁补偿、环境生态保护等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民生资金等违法行为,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查处直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最后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处理处罚力度。要把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典型案件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严肃查处、如实报告、促进整改改,切实当好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守护者”。如在去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中,推动大冶、阳新等地出台了多项制度规定,促进了低保资金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如去年根据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开展了城市道路停车收费审计调查,审计揭示的问题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作出停止中心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的决策,很好的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今年我们在民生资金审计中主要是认真组织好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扶贫资金审计任务,坚决查处跑冒滴漏、侵占骗取等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民生资金安全,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着力规范权力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健全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察和审计监督。由此可见,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湖北省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办法》等,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继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要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清单制度,突出审计重点,实事求是地界定责任、作出评价。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当前,尤其要加强对资金分配、项目审批、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大决策,以及依法行政、改进作风等环节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随意决策、滥用职权、浪费资源、以权谋私等问题,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从近两年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来看,全市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及事项68个,查处违纪违规金额719496万元,其中: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10820 万元、主管责任71778 万元,领导责任636898 万元;累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调查处理线索25件,受到司法追究6人,党纪政纪处分38人、经济责任问责53人。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加强领导监督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五是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5]58号),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审计监督,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开展跟踪审计”。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全覆盖、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仅去年全市就组织对403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投资额24.81亿元,核减投资5.19亿元。新形势下,我们对政府投资审计主要做了三个方面探索。一是创新审计模式。摒弃单一的竣工结算审计模式,实行竣工决(结)算审计、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种审计方式并存的投资审计新格局。二是探索、规范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2016年,我们印发了《黄石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首批有6个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或市级大型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包括省级园博园工程、矿博园工程、黄阳一级公路工程、黄石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项目、铁黄支线有轨电车项目等,被列为今年的跟踪审计对象,涉及投资概算75亿元。重点围绕项目决策、规划、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竣工决算等环节开展审计。通过审计,及时反映和揭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整改,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绩效。三是实行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和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建立了审计、发改、财政、建设、规划、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交流信息、加强配合、整体联动,有效推动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工作;建立了市政府政务督察室牵头,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人大财经委参与的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促进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行为,提高建设资金效益。
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各项要求,不断开创我市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审计转型升级。要不断推进审计理念创新,把《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作为黄石审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指南,切实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还要适时总结经验,推动有关方面建立容错机制,切实维护好新生事物;要推进审计技术手段创新,主动适应大数据环境,加快推进审计业务数据库建设,切实提高运用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要推进审计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切实抓住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推进审计全覆盖、审计职业化、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等课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建立健全履行审计法定职责的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科学管用的考评机制、适应审计全覆盖要求的资源整合和工作机制等等,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在黄石顺利落实。
二是坚持以查处问题为基础,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把握审计工作规律,推动政策执行审计从单纯揭示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向揭示和反映影响政策措施目标实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及整改深化;财政审计从关注一般性财政财务收支,向关注政府资金分配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绩效性深化;民生资金审计从关注资金收支,向全面关注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资金绩效和查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深化;政府投资审计从关注项目建设成本,向关注资金运用绩效、项目投资目标实现情况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从注重财务收支,向关注政府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权力运行情况深化。同时,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紧盯住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等问题,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的,要坚决移交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三是坚持以强化法治为抓手,着力防范审计风险。我们要把法治思维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思维,把法治方式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方式,把“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审计执法准则,严格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规范行使审计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以及相关制度规定,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杜绝任何逾越程序、超越权限的行为;严格规范审计取证、审计查询审批、审计底稿编写、审计项目审理等行为,严格规范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下达、案件线索移送、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等事项;严格依照法定标准进行处理处罚,坚决防止跑风漏气、故意“放水”、选择性报告的问题,坚决纠正应付式、走过场,形式化、花架子式的审计;突出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等关键环节,加强审计质量管控,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大依法治审力度,大力推进依法决策、依法理财、依法加强内部监督,依法公开审计结果。
四是坚持以强化统筹为引领,着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既突出年度审计重点,又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加强审计资源整合,坚持上下联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监督链条和监督网络;建立完善上下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共用、成果共享机制。对“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的项目,项目所在地审计机关应积极运用审计结果,向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报告工作;加强外部协作配合,依法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完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合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要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积极探索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的路子,特别是在政府投资等审计领域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开展审计,弥补审计专业力量不足。
五是坚持以铁的纪律为保证,着力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并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作用,确保党员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到哪里;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探索实行新录用公务员、调入人员准入制,审计组长资格认证制,着力引进和使用符合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大力推广案例教学、网络培训、互动式、讨论式等教育培训方式,完善多岗位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机制,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促进提高审计干部实战能力。同时,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抓好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执行。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树立“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力戒“庸懒散”、“骄娇暮”,打造严守纪律、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审计“铁军”。

Ⅲ 电力企业如何实施 全覆盖审计

一、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二、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公共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公共资金沉淀等情况,公共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以及职责履行情况,以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根据公共资金的重要性、规模和管理分配权限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坚持以公共资金运行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为主线,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草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等相结合,对涉及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加大对资金管理分配使用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
三、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等管理、使用和运营的境内外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绩效。根据国有资产的规模、管理状况以及管理主体的战略地位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的内容。
四、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土地、矿藏、水域、森林、草原、海域等国有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国有无形资产,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资源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国有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国有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有资源的稀缺性、战略性和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加大对资源富集和毁损严重地区的审计力度,对重点国有资源进行专项审计,将国有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五、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根据领导干部的岗位性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管理资金资产资源规模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周期。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涉外审计等相结合,实现项目统筹安排、协同实施。
六、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
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审计,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既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又要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开展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全面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作用。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体系,明确各项审计应遵循的具体标准和程序,提高审计的规范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揭示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审计成果和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
七、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对获取的数据资料严格保密。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

Ⅳ 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深度及广度

一是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实行轮审制,实现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坚持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注重从组织方式上进行统一协调,构建了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结合市人大交办的部门决算草案审签,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实行轮审,每年筛选10个部门作为重点,经过几年来的审计,已覆盖了政府各个组成部门,实现了对部门预算从编制到决算全过程的监督。
二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载体,实行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实现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坚持离任必审、任中轮审。通过制定《厦门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和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市管领导干部分为五类实施计划管理,按审计对象重点的主次分别确定必审、轮审和授权区局审计。通过制定《厦门市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实现一次进点获取两项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以专项审计调查为抓手,实行系统性审计,实现对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充分发挥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覆盖面广的特点,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开展系统性专项审计调查,有效提高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的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审计延伸,循着资金流向走,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追踪到个人,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覆盖面。
四是以审计技术创新为手段,实行计算机审计,有力保障审计监督全覆盖
。积极推进审计数字化指挥中心、审计作业云、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等建设,实现多行业计算机审计及行业间的综合比对分析,提高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运用,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加强计算机培训,增强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能力,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Ⅳ 如何切实理清思路,创新方法,努力实现"四个领域"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是有效整合各审计业务领域、各级审计机关的项目资源,促进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平台,继续加大对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切实避免业务成果的条块分割,从宏观和整体上进行分析,提炼综合成果,确保审计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按照审计法关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规定,整合全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资源,如在地方审计机关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中,部署其配合审计署完成一些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使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

二是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并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与审计领域的广泛性相比,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以现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五年内难以做到对审计对象轮审一遍。因此,要实现审计 工作全覆盖,一方面,要在完善内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淡化部门、专业限制,统一调配审计力量,采取大兵团作战、上下左右联动的审计方式,降低审计人力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单位工作量和人力资源实际,考虑适当增加人员规模较小单位的编制,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与工作任务繁多之间的矛盾。

三是尝试审计业务外包,创新国家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在最大限度整合国家审计内部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尝试创新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即在建立有效核查机制的前提下,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单位,寻求外部力量支持,扩大一定时间内审计监督的作用面。此外,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以使现有人力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其中,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尝试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四是全面普查审计对象和梳理审计计划,实现审计对象和计划动态管理。对管理、分配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并实行动态管理,并结合审计计划的梳理结果,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并分析审计监督已覆盖领域审计间隔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工作,合理安排年度审计计划,并尝试建立中期和长期计划。其中,中期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一年度审计工作情况基础上作滚动调整,以实现审计计划的动态发展,力争实现审计对象几年轮审一遍。

五是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方法,合理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问题。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应该包括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全覆盖两个层面,其中,审计对象全覆盖不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但因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庞大、涉及事项繁杂,要实现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却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对此,可以围绕权力运行轨迹进一步准确界定审计内容,设定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做出总体评价的前提下,采用抽查方法开展审计,力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健全规范审计程序和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为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Ⅵ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特点,既要看到新形势给审计工作创造的良好机遇,也要看到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是新定位,审计定位更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将“审计监督”列为“八大监督制度”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其核心就是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由此可见,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性安排。
二是新任务,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实现“四个审计全覆盖”,赋予了新常态下审计工作新的内涵、要求和新的任务。审计工作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三是新职责,除了审计监督职责外,还增加了保障职责。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发挥监督和保障的双重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审计职责除了审计监督职责外,还要增加了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经济安全、公共资金使用、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等审计保障职责。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审计的双重职责,成为了审计工作研究的新课题。
四是新格局,即全国、全省审计机关将形成“上下一盘棋”格局。《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了对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全省乃至全国审计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了紧密联系,“上下一盘棋”格局将加快形成,这对新常态下一步完善现行审计体制、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新期待,即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待更高。由于审计工作已经摆脱了原来单纯的经济监督,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大势中。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的定位更高了,职责更重了,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成果、审计方式、审计人员行为也将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不断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联系我市实际,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审计监督工作,同时切实做到将服务寓于监督之中,主动做好“三个服务”,即为维护黄石社会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和强化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跟踪审计,着力促进政策落地。大家知道,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往刺激经济政策副作用消化期。尤其是“三期”同时出现,作用相互叠加,使得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局势更加复杂。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复杂局面,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切实发挥政策落实的“督察员”、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经济新常态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部署,持续跟踪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抓住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五个方面,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节能环保等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和效果。通过加强政策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在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各项政策之间的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搞好综合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建议,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从具体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去年我们根据审计署和省厅要求,及时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先后向省厅和市政府报送了棚户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市推进简政放权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审计发现我市主要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部分项目建设进度偏缓、部门单位存在违规收费等问题,有力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力度,专门出台了《黄石市审计局关于做好2016年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健全机制,重点抓好简政放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建设情况、大冶市金融政策落实、全市扶贫资金等11项跟踪审计工作,分专题分类汇总政策跟踪审计情况。通过查处典型案例,进一步落实责任,力求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服务我市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是抓好财政金融审计,着力维护资金安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我国经济社会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同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全面加强对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为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将所有公共资金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视野,对预算资金分配使用进度和效果实行全过程监督。牢牢树立绩效审计理念,把公共资金使用与项目推进、事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不仅要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绩效。要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和会议培训费、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管理情况、机构编制情况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要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计监督,促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从近年来财政金融审计实施情况来看,我们坚持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通过对市级财政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执行、社保资金征管使用、政府债务、财政存量资金等情况的审计监督,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每年在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以全票或高票获得表决通过。
三是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着力保障群众利益。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审计署反复强调,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牢固树立“为民而审”的理念,把维护群众利益,着力促进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审计机关要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难”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神”。首先在审计项目安排上,优先安排民生资金与项目审计,全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过项目安排,有效加强对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培训、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交通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拆迁补偿、环境生态保护等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民生资金等违法行为,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查处直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最后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处理处罚力度。要把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典型案件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严肃查处、如实报告、促进整改改,切实当好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守护者”。如在去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中,推动大冶、阳新等地出台了多项制度规定,促进了低保资金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如去年根据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开展了城市道路停车收费审计调查,审计揭示的问题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作出停止中心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的决策,很好的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今年我们在民生资金审计中主要是认真组织好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扶贫资金审计任务,坚决查处跑冒滴漏、侵占骗取等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民生资金安全,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Ⅶ 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全覆盖的矛盾

一是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形成计划一盘棋思路。首先,坚持在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注重对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进行综合考量和提前布局。从年度项目计划安排、不同年度项目计划的前后延续性以及年度计划与相关年度项目规划之间的关系着手,保证项目规划有序、前后衔接,使审计全覆盖工作有序推进。其次,将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做到下级机关在独立开展审计项目的同时,结合上级机关的项目计划开展相关审计项目,避免上下级机关之间因审计项目之间的交叉、重复所导致的审计资源浪费。

二是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避免重复审计。坚持以在年初审计任务下达时,注重合理分类安排项目,确保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做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三是优选精选审计项目,减少审计次数。扩大审计的覆盖面,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监督效果。在现有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审计项目,做优审计项目,收缩防线,重点突破,的确能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选择审计项目时,应选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宏观政策落实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单位、资金和工程进行审计。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使得审计全覆盖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每5年审计一次。

四是合理利用多方审计力量,注重把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结合起来,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首先,在组织实施重大审计项目时,要着眼于形成合力和发挥专业优势,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深化不同专业人才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组建形式灵活运转高效的联合审计组。其次对一些常规审计和特殊审计业务领域,要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加强与其他监督执法机构的协作配合。要指导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好内部审计,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用好专业资源,建立完善各业务领域审计专家库,充分借助专家的智慧和力量。

五是充分利用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优势,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审计信息中心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的意识和能力,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做到全面分析、重点突出,这对于实现审计全覆盖、弥补审计资源的不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审计实践表明,在对资金量大、层级多,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完善的单位进行审计时,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作用尤为突出。

六是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促进审计作用的真正落实,做到审计作用发挥的全覆盖。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大而全。因此,要注重对审计整改的监督、检查及公告,对于没有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屡改屡犯的要进行公告,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在整改落实中的作用,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将审计当成走过场,做到审计作用发挥的全覆盖。

Ⅷ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审计全覆盖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当前及今后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基层审计机关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将《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大审计力度,实现监督全覆盖
一要强化跟踪审计。要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持续组织对保障性住房项目,援疆资金项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要围绕重大民生资金及民生项目管理使用情况,定期组织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的跟踪审计;要围绕重大政府投资建设管理情况,积极组织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跟踪审计,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及早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策落地生根,推进项目建设规范有序。
二要强化重点审计。要围绕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积极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重点部门单位实行每年必审制,对较重要部门单位实行三年轮审制,对其他部门单位实行五年轮审制;要围绕促进权力正确行使规范运用,积极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离任审计和任期审计相结合,坚持逢离必审、任内必审原则,实现对党政主要领导、国有企业负责人五年一轮审;要围绕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实施对民生资金、民生项目、涉农资金、涉农项目、生态资金、生态项目等进行审计,对重点项目实行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通过重点审计,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现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经验和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三要强化全覆盖审计。要加强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要针对审计监督的全部对象,根据被审计对象的性质特征,遵循审计运行的客观规律,分类作出计划安排。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定期跟踪审计,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全程现场跟踪审计,对部门预算执行实行必审制、轮审制,对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的部门单位,实行联网审计,实时监测,对下属单位实行“一拖N”的延伸审计,对党政主要领导、国有企业负责人实行必审制、轮审制,对民生资金、生态环保资金、涉农资金等专项资金实行定期审计、跟踪审计、延伸审计、审计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使用实行定期审计、审计调查等形式;通过全覆盖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督职责,发挥审计作用
一要严格监督。1.要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执行情况、法律法规遵守情况、项目申报立项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权力运行情况,掌握财政性资金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分布。2. 要审查项目申报立项的真实合规性,发现虚假申报、违规申报的问题;要审查资金分配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发现挤占挪用、截留闲置的问题;要审查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效益性,发现虚报冒领、损失浪费、贪污受贿的问题。3.对于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决不姑息,一经发现,一查到底,查深查透。
二要依法处理。针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按照法律规定,严肃处理。1.对于存在挤占挪用、截留闲置、虚报冒领、损失浪费、违规申报等问题,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该改正的,责令改正;该调帐的,责令调帐;该归还的,责令归还;该拔付的,责令拔付;该上缴的,责令上缴;该收缴的,进行收缴;该罚款的,进行罚款。2.对于违反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的规定,该追责的,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问责追究。3.对于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检察机关进行查处。
三要提出建议。针对审计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要综合分析,弄清原因,提出建议,反映上报。1.对于涉及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要建议完善相关制度。2.对于涉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要建议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检查考核。3.对于涉及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要建议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4.对于涉及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的问题,要积极向上反映,建议健全相关制度。5.对于涉及严重违纪违规或经济犯罪的问题,要建议加强财经法纪教育,健全反腐防控体糸。6.审计机关要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帮助其纠正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四要督促整改。1.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对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和落实审计决定的情况进行跟踪,要求其在审计决定送达的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市审计局。2.要建立整改工作联动机制,对于逾期不反映整改情况、整改不到位、拒不整改的,审计部门要视情况,采取向本地党委、人大、政府反映,建议党委政府将整改工作纳入督查督办事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督查,要建立整改倒销号制,组织跟踪审计等形式,推进整改到位。3.要建立整改问责机制,建议党委政府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建议有权机关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建议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对整改不到位的,要建议有权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建议有权机关严格追责问责。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
一要强化学习提素质。要坚持以需要为导向,因材施学,因人施学,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发放学习资料,组织集中学习,提倡个人自学,举办读书会、报告会、讨论会、专题讲座,开展网上学习,举行短期培训,组织学习情况检查,举行知识考试等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要强化教育明方向。一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和党性党风教育,使干部职工划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自觉远离低俗、追求崇高。二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恪守党的宗旨,为民办事解忧。三要加强警示教育和法纪教育,使干部职工增强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三要强化制度立规矩。一要完善学习制度。对干部职工的学习作出安排,提出要求。二要完善教育制度。明确对干部职工的教育要求,促进干部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完善管理制度。对涉及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廉洁、纪律、工作职责等方面管理进行规范,提高干部职工管理的针对性。四要完善考核制度。健全各类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考核要求,量化考核内容。
四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要健全机关岗位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完善工作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检查考核,注重动态跟踪,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回顾,年终总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五要强化管理促规范。一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把 “三会一课”、警示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坚持下来、严格起来。二要严格干部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形成倒逼机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敢抓敢管、善作善成。三要严格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整改落实,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对策措施。四要严格执行纪律。对各种违法违纪和腐败案件以及“四风”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查处。
六要强化问责保成效。要建立问责制度,对问责对象、问责内容、问责依据、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作出规定,进行明确。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不到位,“四风”问题整改不到位,不能遵守党的纪律,不能廉洁自律,不能依法行政的;要按照党纪党规、法律法规、问责制度进行问责,用铁的措施打造一支审计铁军。
四、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工作效能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畅通审计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情况反馈、联动协作的途径和渠道,要健全完善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督办、人大督促、部门联动、审计跟踪的审计整改工作格局;要健全审务公开机制,推进审计结果公告。
二要推行联网审计。要加快审计网络系统提档升级,加快审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加强信息化规划制度建设,加速完善审计数据分析室,为开展联网审计奠定基础;要积极扩大联网监督覆盖面,完善与财政、税务、人社、国土、公安、检察、法院、规划、住建、房产、交通、环保、发改、卫计、医院、学校等部门单位的互联互通;要积极探索联网审计规律,对重点联网审计对象加强日常监测,定期出具审计监测报告;在部门预算执行等审计中,开展联网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利用数据分析找疑点,通过现场核实查问题,充分发挥联网审计作用。
三要统筹审计工作。要坚持统筹理念,创新统筹方式,推进统筹成效。要将审计工作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运行保驾护航;要将审计工作积极纳入上级审计机关谋划布局中,上下联通,无缝对接,实现审计工作同频共振;要树立审计一盘棋理念,对项目计划统筹安排,重要审计项目统一组织,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审计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要对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审计质量建设、文明创建、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统筹谋划,加强检查监督,严格量化考评,推进审计工作整体上台阶。
四要整合审计资源。要大力整合单位内部人力资源,以审计项目需要为导向,打破科室界限,优化组合审计组成员;要大力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人力资源,以审计任务需要为导向,采取抽人、借人、聘请、雇用、购买服务等形式,构建“三位一体”的审计组成员新模式;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实行联网审计与现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跟踪审计与定期审计、必审与轮审、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等相结合,提高审计效能;要大力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成果资源,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
五要深化审计成果运用。要加强审计情况综合分析,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发挥审计推进完善制度的催化剂作用;要严格依法处理,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需要问责的,建议有权机关进行问责;对需要移交线索的,向相关部门办理线索移交;要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督促力度,推进整改落实到位;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

Ⅸ 如何运用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

一、创新大数据审计思路。在大数据环境的审计工作要牢固树立起三种思想:一是数据先行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核算模式正在由传统的会计核算、经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转向高效、复杂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原始资料,不再只是手工凭证、账簿和报表,而是具有高度概括性、模糊性、关联性的海量电子数据。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牢固树立以数据为核心,数据分析先行、数据分行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相融合的思想方法,才能在新形势下有效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紧跟信息流向思想。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关注资金的走向、物资的走向、业务的走向,从中发现疑点,深挖严查。三是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思想。强化政府财政预算数据和预算执行单位数据的关联分析、财政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关联分析、财务数据与部门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不同领域和专业间的横向关联分析、财政金融企业社保等相互间的关联分析。只有通过多方数据的关联分析、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审计模式的创新;只有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 才能实现数据的立体化、多维度挖掘,提升数据分析的质量、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二、开拓大数据审计视野。目前的政府审计,主要是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对公共性、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结果及其直接支配者的监督。随着全覆盖审计要求“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向纵深推进,以及建构审计“免疫系统”已成客观需要。因此,对于海量数据不仅需要审计的“平面扫瞄”,更要“立体透视”,不仅对所有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执行进行检查,还要对形成其行为的各个环节、或所涉及的过程进行检查,对制定、执行的相关公共政策的运行机制进行评估,对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主要负责人的履职绩效进行监督等。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从体制、机制、制度性的层面揭示问题,预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大数据审计模式。利用大数据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提升审计效益效率。一是完善数字化审计制度机制。从数据的报送、归集、分类、分析、应用、保密、存储与读取等全链条各方面进行建章立制,既确保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有序有效,也保证大数据运用的健康安全,确保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化审计顺利推进。二是组建专业数据攻关组。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组织管理方式要注重整合审计力量,在全局、甚至审计系统范围内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审前调研组、数据攻关组、审计核查组,探索“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从关联数据中发现所蕴含的规律和特点,挖掘出审计线索,使审计资源效能最大化;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尝试建立各类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体系,为全覆盖、常态化的延续审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建立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库,为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和审计方法体系提供审计实务的支撑。四是推动大数据分析的更广泛应用。一方面,鼓励、督促审计人员直接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开展分析,改变以往直接使用数据库工具分析数据的惯性思维,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数据权限控制、数据安全管理、审计行为控制等“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机制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审计人员平台应用的兴趣和信心,将审计人员平台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评估其紧急程度,按轻重缓急及时解决,避免对审计时间产生不良影响,使审计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和畏难情绪。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