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银行资本监管

银行资本监管

发布时间: 2020-11-23 03:00:50

㈠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区别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当局一般是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量,所以监管资本又称最低资本。最低资本是监管当局的规定,所以必须是明确和可以实施的。计算方法应当事先确定。

对不同银行的最低资本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由于最低资本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所以一般公众也可以掌握最低资本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最低资本是最好银行的资本标准,其他银行应当持有更高的资本。

经济资本是一个新出现的统计学的概念,是与监管资本相对应的概念。经济资本从银行内部讲,应合理持有的资本。从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讲,经济资本就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

2、目的不同

商业银行董事会根据风险视野和战略规划审批并分配经济资本,实现吸收或缓冲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实现资本覆盖和管理风险。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主要是用于对外满足资本监管、信息披露和资信评级需要。

3、活动内容不同

经济资本配置是指通过计量、分配和考核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和产品所需的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进行约束和组合管理,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的目标。监管资本的管理是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计量、检测,并以资本充足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结构调整和资本融资活动。

4、约束力不同

经济资本是由商业银行董事会根据风险视野和战略规划,审批经济资本总额并向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分配的经济资本限额,是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需要满足的内部自律。监管资本是根据银行监管当局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是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的外部约束。

㈡ 简述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含义与构成

有没有选择题啊 快点发一下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选择题

㈢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理由是什么

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发展历经了建国初期的开创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等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已初步成形。这两部大法成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等监管职责,这意味着专门性的代表国家的权威监管主体已经确立。该法还进一步规制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审批,金融机构业务的稽核、稽查监督、存贷款利率的监管、财会信息查核,以及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则进一步明确地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设立的条件和程序、组织机构、银行存贷款业务中的义务、谨慎性要求、禁止业务、财务报告、监督管理、接管和终止及违反法律的责任等内容。
虽然,我国的银行监管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还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

㈣ 请问什么是银行的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编者按:从1998年第一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文中简称“旧协议”),到2004年6月最后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文中简称“新协议”)对银行最直接的监管要求就是资本充足比率,即资本约束业务发展的要求。通过新旧协议的发展,带动了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发展和银行自身加强资本管理的愿望。本文认为,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当前实事求是的选择,经济资本管理是未来共同奋斗的目标。

法定资本是指符合监管当局对合格资本法规定义的银行发行的合格资本工具,包括:核心资本,股东权益、公开储备;附加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金、合成债务资本工具、次级定期债务;扣除商誉、对附属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投资,且该资本数额必须达到监管当局的最低要求。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

本文所讨论的法定资本指旧协议和新协议标准法的资本要求,而经济资本将包含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资本要求。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管理的要求法定资本的计算是按照监管机构设置的参数进行对照计算,无法反映银行资产的风险特点,虽然新协议的标准法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是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较低。经济资本的计算是以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大大提高了风险敏感度。

1、增加资本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敏感性。经济资本将会根据复杂程度不同、风险敏感性不同的风险资产进行不同的计算,银行可以根据各自资产和业务的复杂程度进行选择。在资本要求上给予使用较复杂方法的银行,且其资产质量良好的银行一定的优惠,以此鼓励银行提高风险测量和管理水平。

2、增加资本要求对操作风险的敏感性。把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从以往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中剥离出来,新增了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算方法。这一处理将促使银行重新审视过去被视为“无风险”而快速发展的业务,并更加准确地核算有关业务的风险资本占用。

3、增加了资本要求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敏感性。经济资本计算吸收了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的成果,适应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如通过风险因素PD/LGD/EAD测算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的方法;允许银行选择用内部违约经验与外部数据配对或统计模型技术预测风险因素;认可风险缓解手段更加多样化,承认信用风险衍生工具、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央政府债券和担保的风险资本减免作用。二、法定资本与经济资本对银行管理的不同要求根据对法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计算方法和对风险的敏感度方面有较大差距,而这种表面的差距背后隐含着对银行的不同管理要求。1、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要求

经济资本管理要求银行能够用量化技术比较精确地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非预期损失大小,并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相应的风险衡量、监督和控制方法也要细分到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维评级、客户的违约可能性(PD)、授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LGD)和贷款交易的违约敞口(EAD)三个关键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在借助这些量化工具进行贷款决策前,银行管理层要先确定本银行可接受的客户违约率上限、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回报(RAROC)的下限。如果整体资产经营结果不能产生正的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增值难以达到,银行就需要通过降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偏离预期水平的幅度设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如果银行无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就要能够增加业务的净收益,否则将达不到股东价值增值目的。

而法定资本(现行协议下)的管理在精细程度上没有经济资本要求高,风险衡量和控制同在贷款分类一个维度进行。业务的风险差异评估可以不用细化到万分位(新协议内部法最低PD是0.03%),风险权重按监管当局的标准只分为四档:0%、10%、50%和100%(或新协议标准法按外部资信评级对应五档:0%、20%、50%、100%和150%),这比由PD、LGD和EAD决定的风险权重要简单得多,在资本成本核算上也就相应简单得多。这样,授信决策只要在分出“好”、“坏”两种贷款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

2、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体制有不同的要求

经济资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达到股东价值增值和计算经风险调整绩效的目的。在经济资本管理目标下,银行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业务流程等制度平台。经济资本计算所依靠的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个方面,据此可以提供客户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率(EL)、非预期损失率(UL)、违约敞口(EAD)等关键指标,并将其应用到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贷政策、审批授权制度、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以及RAROC考核等组合管理的重要基础。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效的企业管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配合。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强大的IT体系、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主动的资产管理体系相配合,才能确保企业经理人的经营策略受到股东价值增值的导向约束,并且在短期规模增长和风险成本之间主动寻求平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风险现状。

而法定资本管理由于其资本计算简单,风险敏感性相对较弱,所以,对银行管理体制要求不是很高,它可以在现有IT基础上,整合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拨备调整后的法定资本回报进行绩效考核,并据此实现法定资本限额的风险管理。

3、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资本额有不同的要求最低法定资本要求根据监管当局给定的风险资产权重体系和8%的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确定。它假设相同风险权重资产对资本的要求是相同的。

经济资本是根据非预期损失确定,能够比较细致地反映不同风险水平差异的资产对资本要求的差异。由于经济资本的风险敏感性高,对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其经济资本要求会高于用法定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

三、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必经阶段巴塞尔委员会强调新协议的调整主要为国际活跃银行而设,其他非国际活跃银行应该根据资产和业务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资本要求计算方法。美联储将要求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采用新协议关于内部计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高级法,美国另有10家大银行将自愿采用高级法。这20家大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所有美国银行海外资产的99%,国内资产占美国银行本土资产的2/3。美联储允许美国的中小银行继续采用1988年巴塞尔协议来计算资本要求。因此,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审慎选择资本管理的方法,避免好高骛远,在不好的地基上建立华丽的建筑,盲目追求银行的“形象工程”。

1、中国银行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资本管理框架(1)银行管理水平不同导致对资本要求也不同。按照国际监管当局的监管原则,如果监管者认为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足或对其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不足,监管当局可以要求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基础上增加资本基础,以防范未能准确衡量到的风险,保障银行的稳定性。

如果银行现在还没有进入到一个完整的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经营文化阶段,经济资本计算框架很难贯彻到实际管理导向中。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一些国家银行的调查,银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资本需求的多寡。对于欧美大银行来说,使用内部评级法可以节省银行对资本的需求量,而对于大多数非欧美银行来说,由于其管理水平与欧美大银行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所以,运用内部评级法所测量出来的资本需求量往往会大于法定资本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反对新巴塞尔协议的根本原因。(2)银行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的差异。

经济资本基于风险敏感性较高的内部评级技术,对于不同资产质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银行,其资本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经济资本要求高,经过调整后的业务回报可能比扣减法定资本成本后更低。

以新协议内部评级法为例,经济资本要求最低的是零售资产为主的银行;经济资本要求提高较多的银行是那些在公司、主权和银行间业务方面风险暴露较大的银行,尤其是那些大的资本市场交易商将为他们的衍生业务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加资本要求,如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JP.摩根大通银行等。如果资本要求的差异恰当地反映了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风险差异,那么,这正是经济资本风险敏感度相对法定资本高的标志。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正在发展之中,基本上都是公司和银行间业务方面风险暴露较大的银行。在此基础上实施经济资本的管理,势必带来资本需求的增加,也进一步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2、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必经之路虽然西方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风险计量则是近30余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信用风险的计量仅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市场风险计量到信用风险计量,乃至操作风险计量;从早期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到公司客户违约率的测算,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巴塞尔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正是来自于这些先进大银行的现行做法,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在使用这些风险管理技术。法定资本为一些风险管理起点不高、衡量手段不足的银行提供了一个简单、标准化的资本要求计算方法。有了这一基本的资本基础保障,银行可以将短期的管理重点放到改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水平和稳定经营盈利上,在降低资产风险水平后,再引入对于风险更加敏感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

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进入法定资本管理层次多年,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被动的法定资本管理阶段,停留在年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阶段,还没有进入主动的法定资本管理阶段,将法定资本管理真正引入到业务管理流程之中,引入到事前的约束业务发展管理之中,引入到法定资本拨备调整回报的绩效管理之中。在银行管理中,脱离实际基础跨越阶段是管理中的大忌。经济资本管理在理念上是先进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目前经济资本管理还没有成为市场评价银行业投资价值的普遍依据,法定资本仍然是投资者评估银行的资本使用效率的统一基础,同时基于我们现时的管理水平、IT结构、信息整合程度、绩效考核方法和人员整体素质,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实事求是的选择。

综上所述,法定资本管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经济资本管理是在法定资本管理充分实施基础上的发展,经济资本管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法定资本管理是我们现实惟一可行的方法,清醒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资本管理方法是当今中国银行业管理抉择的关键时刻。如果只顾“形象工程”,忽略自己的实际状况,将会出现管理上的“烂尾工程”,产生新的损失,增加管理经营成本。(作者系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㈤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三大支柱"是指什么

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三大支柱”指的是:
1、最低资本要求
2:市场约束
3、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㈥ 商业银行"全球资本"怎么 监管

监管资本来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自有的资本。监管资本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监管当局关于合格资本的法规与指引发行的所有合格的资本工具。监管资本主要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等。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准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等。

㈦ 如何加强银行资本管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三令五申,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银行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减员增效”措施,甩掉历史包袱,对一些经营效益差、无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以下机构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即一些分行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总行监管,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管理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目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得不到落实的状况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通病,是产生各种违规现象的症结所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责任人所在机构的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指标等。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在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年度计划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线,必须向各级机构树立起年度计划的权威性,防止计划管理扭曲、失控,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总行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
(三)减少管理层次,科学上收固定资产管理权、核算权
管理层次多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乃至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特点,其弊端在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政策,即减少管理层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可以考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核算权统一上收至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负责辖内的资本性支出及日常核算等职能,未经一级分行批准,其辖内各机构不能动用固定资产账户对外支付款项,辖内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提折旧也全部由一级分行来完成。管理层次的减少将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银行对外付款、发生现金流出的环节,也是逃避计划管理、风险最大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项目效果进行后评价;电子设备、运钞车、业务用车、出纳机具等固定资产可由总行集中采购,后分配至各一级分行,以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执行投资预算,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七)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为了实现“上市”目标,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闲置固定资产应及时处置盘活。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分行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采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规模与分配计划等奖惩方式相挂钩的办法,以努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总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深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将日益严格。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予以健全、完善,必将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成功转型、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现状
在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试点中,一些专业银行的机构吸收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经验,不断改革、丰富和创新传统的银行贷款管理方式。在80年代后期开始探索的资产管理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扩展资产管理的经营原则,突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2.重视资产的风险管理,在对风险资产的评估以及对经营、投资、市场、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措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3.推行资产结构的比例管理,开始考核银行自有资金对风险资产的比例、资金流动性比例、长短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收益与资产比例、成本与资产比例以及贷款期限结构、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的管理;
4.推广贷款管理三权分离责任制,使贷款调查、贷款审核和贷款批准由单个信贷员统管,转化为三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贷款质量;
5.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管理,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和预期收益,从项目评估、项目开工、技术设备引进、项目竣工投产到项目贷款的本息回收进行系统的跟踪管理,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㈧ 商业银行如何加强资本的监管

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㈨ 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含义

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资本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监管当局关于合格资本的法规与指引发行的所有合格的资本工具。监管资本主要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等。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准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等。

㈩ 银行的经济资本 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经济资本从银行内部讲,应合理持有的资本。账面资本是所有者权益,金额为企业合并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

2、重要性不同: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经济资本由于经济资本注重风险的模型化和定量计算,以严密的模型为依托,使风险计量更为谨慎。

3、配置不同:经济资本使资源优化配置。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账面资本则不是。

(10)银行资本监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监管资本则是监管当局基于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宏观审慎角度)而划定的粗线条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在统一的资本充足要求下,既可能出现资本充足率达到法定要求而仍不足以覆盖风险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对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的过高的资本充足约束。

2、在监管资本较为稀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个体就会产生了监管资本套利的需求。围绕监管资本的套利即可以在合格资本的认定上套利,即分子端套利,也可以在风险加权资产上做手脚,即分母端套利。

3、通过假卖断、真回购的方式将金融资产违规出表,不计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或对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不计提资本。违规提供同业增信,各种暗函、担保未按照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计提资本。卖断附带追索权的票据未在表外计提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监管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会计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银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账面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