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专业性监督

专业性监督

发布时间: 2021-03-16 12:24:09

❶ 第三方评估能成为专业性监督

“第三方评估”的概念是与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第三方评估中,“第三方”的“独立性”被认为是保证评估结果公正的起点,而“第三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则被认为是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的基础。 从西方国家实行“第三方评估”的经验看,第三方是指处于第一方——被评对象和第二方——顾客(服务对象)——之外的一方。由于“第三方”与“第一方”、“第二方”都既不具有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具有任何利益关系,所以一般也会被称为“独立第三方”。在西方,多数情况下是由非政府组织(NGO),即一些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研究机构充当“第三方”。这些非政府组织可以保证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要求。 在我国的政府改革实践中,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第三方”被赋予了不同于西方的多种理解。比如,包国宪教授将“第三方评估”的概念解释为:第一方评价是指政府部门组织的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是指政府系统内,上级对下级做出的评价,这都属于内部评价。而第三方评价是指由独立于政府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评价,也称外部评价,通常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价和委托第三方评价。学者倪星等认为,在第三方评估中,第一方评估是指政府内部评估,第二方评估是指来自普通公众的外部评估,不同于这两方的是独立的专业性机构的评估。而程样国、李志则认为,第三方评估是区别于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进行的评估。第三方的主体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受行政机构委托的研究机构、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中介组织、舆论界、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种。在各地政府工作中,“第三方评估”主要是指市民评议政府的活动。

❷ 我国专职的行政监督机关

监察部、监察厅、监察局。

行政监督体制是指由公共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方式、手段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产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但较完整的行政监督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行政体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大类。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

❸ 简述中国行政监督的方式

行政监督的种类P8。常见的分类有:

(一)、以监督主体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1、 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依法作为监督主体对政府及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监督。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对国家生活进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国家监督——是指依法作为监督主体的各类国家机关,运用自己享有的国家权力,对政府及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如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等。

3、 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如:政协对政府的监督、社会团体对政府的监督等。

(二)、按监督主体不同分为:

1、 内部行政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相互实施的行政监督。这是行政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经常采用的一种监督形式。

2、 外部监督——是指来自政府机构以外的行政监督。如中国共产党、政协、社会团体对政府的监督。

(三)、以行政监督的层次作为标准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监督又叫高层、中层和基层监督。

(四)、以行政监督的方式分为:放任型、适中型和琐细型监督。

(五)、以监督主体同监督对象的关系为标准分:直接监督,如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间接监督,如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政府的监督。

(六)、以实施行政监督的时间为标准分:

1、 事前监督——是指制定行政决策之前由监督主体对制定行政决策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目的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 事中监督——是在监督对象执行行政决策的过程中,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目的是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 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执行决策的过程基本结束以后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目的是在于全面检查决策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是否有违和不当之处,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七)、以监督的专业性作为标准分:

1、 一般监督——指的是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全部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2、 专业监督——指的是对某一类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主管的某种专业工作的监督。如财务监督、人事监督、卫生监督、海关监督等。

六、 行政监督的范围P10。

行政监督的范围涉及面广,不断不变化的。目前有两种阐述:

(一)、按照行政管理运行的不同阶段,行政监督也相应地包含如下一些相互联系的环节,即从行政管理运行的不同阶段来阐明的行政范围:

1、 对行政组织体制及行政机构设置实行的行政监督;

2、 对行政决策实行的行政监督;

3、 对行政执行实行的监督;

4、 对行政领导人实行的行政监督。

5、 对一般行政工作人员实行的行政监督。

(二)、从国家行政管理所包含的业务部门来阐述:

1、 对经济方面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的行政监督;

2、 对人事、军事、外事等方面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的行政监督;

3、 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的行政监督;

4、 对其它方面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的行政监督。

❹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是否具有强制性

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这种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明确授予专门国家机关的权力,与其他各种监督主体所享有的监督权利有显著的区别,且具有强制性。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这种监督不具备强制性。

❺ 围绕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哪些建议和措施

一.建立系统的人才构建计划,制定相应的人才构建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一)人才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必须从制度上加以重视才能保证人才队伍构建的流程化,规范化,可持续性,创造良好的氛围让人才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服务,辅助全行实现科技创新,战略转型。(二)制度的出台是人才构建的保障,但相应措施的实施才不至于让这些规划成为美好构想,一纸空文。我行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了人才建设五年规划,相应地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和人才奖励法辅助该规划的实现。在实践中,这些数据和培训规划是既定的目标与框架,目的在于以考促学,学用相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员工整体素质。如何真正从这些目标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升员工的各项素质,这个学习培养的过程产生的实效性以及在现实工作中的执行力更为重要,这还需要全行员工充分发挥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意识,让员工真正理解规划制度实施制定和设定准入要求的深切用意,通过上下通力配合达到效用最大化。(三)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工作业绩。人才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大要素,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造有利于员工展示才能的平台,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和优势,合理选择相适应的岗位,才能让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潜在的能量,实现个人价值,为我行创造巨大的效益,更好地满足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二.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员工结合自身的优势,知识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目标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自我评估,选择相适应的发展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定年度工作目标,三年五年的工作规划及相应的提升措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总结补充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全面了解员工的特点,职务取向,便于将员工分为管理型,营销型,专业型,操作型等人才进行差别化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各岗位工作的现实需要,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二)有利于加强员工与管理层的交流。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地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其在岗位工作中发挥个人所长,在工作中挖掘潜力。让员工看到希望,感受到单位对员工的重视与支持,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三)职业规划是员工对自身提高的一种督促。有目标才有动力,不少员工安于现状,特别是身处柜台一线青年员工,在常年流水式的机械工作中缺少工作动力,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有比较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让无形的压力调动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三.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用工制度,人才流动机制(一)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储备之路近几年我行的人才引进基本以招聘本专科应届大学生为主,并且全部分配至基层工作。这类人才能够解决基本性的工作需要,从长远考虑,招聘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可以保证队伍稳定性,员工的忠诚度比较高,对农信的了解比较深厚,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决策,为三农的发展服务。但针对其它一些对于业务知识,工作经验更高要求的岗位一下子难以胜任,有些专业要求比较强的岗位难以从行内员工中选择相适应的人才。因此,在引进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的同时,从外部引进社会上的各方面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资源的人才解决特殊性,急迫性岗位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1.其他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外部引进员工最主要的选择对象要求金融工作经验无一例外的成为录用人员必须的条件。该类人才对金融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但如何让这群人了解农村金融的特殊性,适应我行的实际情况,在发挥自身价值为我行的战略发展所用,并且保证其忠诚度还需在其它方面实施配套的激励政策进行保障。2.大学生村官以其潜在优势成为新一批农村金融机构选择对象今年,我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即将转业,引进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的帮助我行扶持三农的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几年的村官工作中,直接与农民,农村工作相接触,更为了解农民的资金运作情况,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对情况熟悉,客户熟悉的优势,保证信贷客户资料的准确采集和授信,使贷款更有针对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在语言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营销攻关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方面,大学生村官都相对突出,也可以带动储蓄资源的增加。另外,几年的农村行政管理服务工作让大学生村官拥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以及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对于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选择相适应的岗位如客户经理岗位,组织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行风文化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型,更快更好融入农村金融这个家庭中。3.实行协议工资制,金融顾问制,岗位聘用制等更为灵活的用人方式实现专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少,操作型单一型人才多的情况。在我行的实践中,通过历年的招聘和人才培养储备,硕士研究生一名,占比0.18%,本科毕业员工242名,占比44.32%,专科毕业员工137名,占比25.09%。拥有各类执业资格,金融经济类证书的人才不在少数。基础型人才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运作的需要,但高级人才短缺。在全行范围内不少金融,会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毕业的人才,但难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发挥创新力和实践力,为我行带来创造性财富。如何将传统学历型人才向金融职业化人才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实现经验的积累,并在工作中与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与决策。因此全行范围内仍缺少熟悉金融熟悉资本运作的专家人才,缺少熟悉农村经济熟悉农村工作的管理人才,熟悉银行业务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缺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人才通过外部引进,在解决实际工作迫切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员工间知识技术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促进员工共同学习,带动基础性人才经验积累,更好进行人才储备促进全行的战略转型。(二)活化用工制度,以效益实现角色间互换在我行现行的用工制度中,存在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三种,主要以合同工和临时工为主。在过去的实践中,通过业务技能测试,专业知识考试,名次加分等实现临时工向合同工的转换。近几年,也开始尝试使用劳动派遣工的用工制度。如何实现三者间的角色转换,达到挖掘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目标,还需要活化用工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通过形式的加分方式,破格转正方式,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上进心。更加广泛的引入劳动派遣制度,以满足基本业务的开展需要,为有潜力的在职员工创造的锻炼学习机会。同时也给予积极上进,有能力的优秀人才转为正式工或者临时工的机会。毕竟学历证书只是一个符号,能力价值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三)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复合型人才形成在以往的岗位设定中,有不少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年限太长,长期的固定岗位不利于员工对业务的全面掌握,也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惰性和消极心理。在工作中,应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加强各岗位间人才的交流,如曹桥支行试行柜员岗位轮换学习制度,让储蓄岗,交换岗,主开户业务,签发本票汇票的员工每月换岗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让员工在更短的时间内地实践不同的工作,有利于更为全面的了解各项业务,为复合型管理型人才的形成提供摇篮。在员工主某项业务的同时,积极地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锻炼其它岗位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可以促使真正有能力,有干劲的员工寻求相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全行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农村金融系统普便存在这样的人才观念:重视金融业务的开拓,忽视人才的培养。对于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外在要素比较看重,对于员工的能力,业绩,素质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无法在寻求全行价值实现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对人才进行培养,不但是我行人才队伍构建,帮助人才实现价值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创新革命和战略转型革命的基本途经。(一)注重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增强活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就在于人才能够通过创新产生效益性。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式下,一成不变就相当于退步不前。我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业务拓展方面,金融产品还是设备系统方面一直在跟随其他专业银行的脚步。在我行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培养金融人才和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型氛围,有利于改进金融产品服务,抓住主动权,才能增强我行的竞争力。(二)人才分类定向培养,实现各类型各岗位人才队伍的构建我行对知识,技能,能力具有多样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岗位要求的不同也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差别化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学习培训体系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将人才分为操作型技术型,管理型,专业型进行培养。1.操作型技术型人才主要分布在柜台一线岗位,在我行以四十岁左右及新进行青年员工为主。老员工对于业务比较熟悉,对周围环境,客户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带动新员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更好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新员工对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接受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强,具有创造力和活力。在各网点的人力配置中进行比例分配,可以实现两者的互补,促进共同进步。在操作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对员工业务知识,营销能力的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话务员”的能力,做到有问必有答,熟练掌握,能够充分运用保证业务的开展,做到让客户满意,成为综合性强的高素质柜员。同时,增加服务礼仪,服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践行做优做强之路。对于技能具有培养潜力的员工,适时进行脱产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创造一批业务技能拔尖的人才。2.管理型人才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将这类人才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从网点负责人,会计,中层干部,高级管理人员四个层次进行人才储备。通过助理制形式,建立个人发展档案,给予协助处理行内各项工作的机会,提高各项素质,定期评估助理工作表现,实现各层次人才的储备,形成系统的人才链,保证持续发展的人才供给。也让员工看到希望,增强目标与动力。3.专业型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性比较高。对于培训这类人才基本需要靠员工自身的努力。我行的五年规划和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奖励法鼓励员工向专业型人才发展,同时也可以予以考虑对有潜力人员进行脱产培养,挂靠锻炼。此外,应的提供平台让这类人才在实践中,在相适应的岗位中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三)构建能力素质体系,为岗位任职服务能力素质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品质三个方面。每位员工具备了不同的能力素质,这是将不同人才进行分类,侧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员工能否担任不同岗位的一个重要考量。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培养可以更好为工作开展服务。对于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比较高,在人才培养时更应注重员工的执行力,决策能力,影响和组织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向管理型复合型人才靠拢。对于具有深厚的专业能力,但在综合协调能力方面则相对较弱的员工,可注重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他们成为专业型人才。此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在工作中,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比他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更重要。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略,其中包括处事态度,上进心,恒心毅力等都在现实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做好每份工作的决心,才有做好工作的可能。(四)职业精神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职业精神是人才队伍凝聚力的灵魂,银行从业人员所处工作的特殊性,对职业精神有更高的要求。较强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廉洁从业,合法合规,奉献精神是最起码的规范和要求。针对不同岗位,则要培养员工更高层次的职业精神,如中层管理团队应更为侧重培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通过外部的灌输培养带动员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探索,通过个人的自我修炼,用心在工作中传达职业精神的内涵。(五)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效果在我行的年度培训规划中,主要通过外聘讲师培训与利用自身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外聘讲师进行培训的占比较少,主要是内部培训为主。管理层员工比一般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要多。在实践中,应加大对内部培训师的培训,避免照本宣科的情况,生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实效性,体现培训的价值。对于培训时间提前进行公示,让有时间有兴趣的基层员工可以参与到其中。对于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应更加系统全面化,以往的培训以业务操作的开展为主,只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不能达到提升和创造的效果。除每年必须培训的内容以外,应加大组织对业务工作经验的探讨,员工内涵提升方面的培训。五.交流平台的构建(一)加强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员工对职业发展的选择缺乏自主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员工创造性和潜能,员工的兴趣和优势被忽略,没有价值实现的感觉,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员工与领导的面对的工作环境不同,思维角度不同,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发现各自未所想到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矛盾的出现。通过座谈会,员工论坛等方式,如当湖支行推行青年员工谈心制度,让员工与领导面对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让领导了解员工所需所想,也可以让员工感受到单位对员工工作生活的重视度,从沟通和交流中反馈出的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从业务方面来讲,与领导,管理层沟通交流也可以促进员工更快更有效地积累经验,学习到真正的实战经验,应对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对现在的工作还是将来自身的发展,都是受益匪浅的。(二)加强员工之间的学习与活动加强员工间的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节日活动,评比活动,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缓解工作压力,培养阳光的职业心态,激发全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动力。为参与专项培训的员工提供平台,让他们为其他在职员工进行业务辅导,既可以让培训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培训的内容,检验培训的效用性,也提供其他员工学习机会,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❻ 检察院对政府部门监督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中国检察制度应当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必须符合中国检察制度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符合我们设置中国检察制度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必须符合我国法律监督现实的客观需要与可能。近些年来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实践充分证明,检察机关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不是检察机关创新冲动的权力越界,而是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应然性要求和中国检察制度、行政法制监督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❼ 一般性社会团体分为行业性,专业性,学术性和联合性4个类别,请问有什么区别吗

1、一般性社会团体分为行业性,专业性,学术性和联合性4个类别。

2、区别

专业性社团区别于行业性社团,在不同性质(科研、开发,重视实践和应用,在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不是主要为学术研究服务,而是汇集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为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在大的分类上与学术性较为贴近。学术性社团更侧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学术性社团的功能是推动学科发展。其具体功能、教学、生产……)、不同名称工作单位就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有些学术性社团还吸收个人会员较为集中的事业单位、企业为团体会员,而行业性社团的会员是同一行业的各种企业。会员的不同,决定了两类团体性质、宗旨,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3.在民间外交中的定位不同。反映在学术性社团和行业性社团各有对应的国际组织,如全世界汽车工业的学术性国际组织是FISITA,行业性国际组织是OICA。特点是与职业性结合比较紧密。


专业性社会团体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
专业性社会团体、促进原始性创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推进产业科技进步,并以之提供社会服务、增强民间外交。而行业性社团(行业协会)的功能是为会员服务,自律,以上述功能为主(见第二章(三)北京市学术性社会团体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专业性社团较侧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专业性团体的联合体、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进行多边和双边的交流和合作、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各国的汽车工程学会和汽车工业协会分别加入这两个组织。学术性社团是科技工作者自愿加入,宣传国家政策
区别于学术性社团,学术性社会团体,可分为自然科学类、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开展工作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法人,如:

1)开展专业课题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2)举办专业研讨会。这是学术性社团与行业性社团各种区别的根源。学术性社团的会员以个人会员为主,他们是同一学科、专业、宗旨和功能不同,一般是非经济类的,主要由专业人员组成或以专业技术、专门资金,如工程师、医师;

3)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的素质;

4)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国际交流;

5)专业成果为企业、事业单位服务;

6)拓展对企事业和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专业服务等,为从事某项事业而成立的团体,主要是人群的联合体或学术性,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

❽ 政府监督具体有什么

一、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报告工作;执法监督检查;审查批准;备案;行政复议;惩戒。
(1)报告工作。听取、审查报告,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各级政府监督其工作部门执行情况的主要方式。
(2)执法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大致有三类:一是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二是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3)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是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普遍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如对财政预算、决算、账册、报表等进行审阅核对并加以确定的行为。
(4)备案。备案是根据法律规定或上级行政机关要求,监督对象将其他规范性文件或某些重大行政行为的书面材料报上级行政机关供其了解情况的行为。
(5)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制度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法制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
(6)惩戒。惩戒处分分为两种:一是对行政机关适用的。另一种是对违法机关的领导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
二、行政监督的常见分类有:
(一)、以监督主体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1、 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依法作为监督主体对政府及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监督。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对国家生活进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国家监督——是指依法作为监督主体的各类国家机关,运用自己享有的国家权力,对政府及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如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等。
3、 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如:政协对政府的监督、社会团体对政府的监督等。
(二)、按监督主体不同分为:
1、 内部行政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相互实施的行政监督。这是行政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经常采用的一种监督形式。
2、 外部监督——是指来自政府机构以外的行政监督。如中国共产党、政协、社会团体对政府的监督。
(三)、以行政监督的层次作为标准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监督又叫高层、中层和基层监督。
(四)、以行政监督的方式分为:放任型、适中型和琐细型监督。
(五)、以监督主体同监督对象的关系为标准分:直接监督,如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间接监督,如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政府的监督。
(六)、以实施行政监督的时间为标准分:
1、 事前监督——是指制定行政决策之前由监督主体对制定行政决策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目的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 事中监督——是在监督对象执行行政决策的过程中,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目的是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 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执行决策的过程基本结束以后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目的是在于全面检查决策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是否有违和不当之处,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七)、以监督的专业性作为标准分:
1、 一般监督——指的是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全部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2、 专业监督——指的是对某一类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主管的某种专业工作的监督。如财务监督、人事监督、卫生监督、海关监督等。

❾ 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是干什么的专业性强不强

专业性较强,主要法律依据为《价格法》、《行政处罚法》等。该处(科)室主要担负着(网络搜了一个给你):1、组织实施价格行政执法,负责商品和服务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工作;
2、负责调查和处理价格投诉举报,对价格违法行为、违法收费行为进行立案检查处理,对不正当价格行为提出处理意见;3、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暴利和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指导行业价格自律,对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的监督管理;4、负责价格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工作;5、开展价格服务,组织指导价格、收费的社会监督;6、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