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全景监管

全景监管

发布时间: 2021-03-14 08:08:31

Ⅰ 如何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一、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体制机制也几度变更。1950年1月,保险业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1 952年,保险业划归财政部管理。1959年,保险业再度被划归中国人民银行领导。1965年,人民银行、财政部明确国内保险业务由财政部管理,国际保险业务由人民银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保险监管。1998年1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方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依法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我国保险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一)监管法规不断健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相关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为支撑、部门规章为主干、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等四个层次构成的保险监管法规体系。一是法律层面。1 995年《保险法》正式颁布,并分别于2002年、2009年两次进行修订,完善了保险经营行为基本规范和保险监管主体框架。《海商法》和《刑法》中也分别对海
上保险和保险犯罪进行了规定。二是行政法规层面。国务院曾于1 983年颁布《财产保险合同条例》,1985年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加入WTO后,国务院分别于2001年出台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2006年出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 2年出台了《农业保险条例》,对保险经营管理的一些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门规范。三是部门规章层面.保监会现行有效的部门规章共50部,大体分为经营主体、产品费率、资金运用、专业人员、偿付能力、依法行政等六个方面,夯实了保险监管的制度基础。四是规范性文件层面。保监会及各派出机构针对监管实际,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为加强和改进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监管部署,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监管框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保险监管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首次提出偿付能力概念,1998年保监会成立后,提出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随着国有保险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2003年保监会发布指标规定,偿付能力监管实质性起步。随着保险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2006年保监会发布指导意见,正式引入公司治理监管,探索建立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市场行为为支柱的监管框架,并于2009年设立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公司治理监管委员会。新形势下,保监会于2012年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改革趋势,强化公司治理监管。二是监管组织逐步健全。保监会目前设置16个职能部门和2个事业单位。从2000年开始,保监会陆续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平行设立了36个保监局。为加强基层市场监管,保监会于201 0年在苏州、烟台、汕头、温州、唐山五个地级市试点设立区域保监分局。三是监管格局逐步建立。加强与党政部门、司法机关、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等的沟通合作,推动社团组织发挥自律、维权、协调等作用,支持新闻媒体、会计审计、评级机构、消费者等发挥监督作用,初步形成了专业监管、部门办作、行业规范、社会监督的大监管格局。
(三)监管手段日益丰富。不断创新和丰富监管方式方法监管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一,是分类监管。从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内控合规、财务、资金运用,业务经营等方面对保险公司实分类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二是非现场监管。建立保险监管统计制度体系,积累保险数据资产,加强市场运行和保险风险的监测、分析、预警,提高非现场监管效力。推动保险业和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三网一库”,基础架构,开发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等25个应用系统,设立保险信息平台公司,推进监管电子政务建设。三是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规程和手册,规范检查流程和标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现场检查效率。组织开展综合性、系统性和专项检查,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对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实施“双罚”,提高监管威慑力。四是信息公开。建立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发挥保监会官网、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行业网站等平台作用,及时发布保险新闻、统计数据、行政许可和处罚等信息。五是其他手段。逐步建立保险保障基金等制度,率先在我国金融业创建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坚实屏障。
一、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基本
思路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深化改革理念,加强顶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保险业发展趋势,遵循监管规律,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落实“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要求,深化保险监管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保险监管制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监管作用,推动保险业发挥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功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保险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总体要求。一是遵循基本规律。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借鉴国内外保险监管的历史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刻把握保险发展和监管规律。要坚持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险监管与保险业发展相适应,监管制度与保险监管需要相适应。要发挥市场配置保险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要健全法律法规,依法严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范保险风险,弥补市场不足和解决市场失灵。要从保险市场实际出发,把握阶段性特征,科学确定监管目标、原则和支柱。
二是体现中国特色。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最核心的要求是立足国情,符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和监管实际。要围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及总目标,推进保险监管制度现代化。要把握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密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险服务能力不强的特征,坚持在加强监管中促进行业发展,推动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要把握我国保险消费者还不理性、经营主体还不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特征,完善市场规则,强化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把握我国保险业基础薄弱、发展迅速、正在转型升级和成为全球主要保险市场的特征,兼顾审慎性与经济性,合理确定监管约束特别是偿付能力和资本约束的标准。
三是顺应时代趋势。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最鲜明的要求是把握国际金融改革的最新动向,顺应当今国际保险监管的变革趋势。要把握国际保险监管趋于统一的趋势,在形成监管框架、制定监管制度、完善监管规则中,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注重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注重公司治理、保险集团、偿付能力和资本约束监管。要把握国际保险监管强调自主的趋势,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情和自身利益诉求,汇集各家之长,积极推进我国保险监管改革,在国际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改革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三)主体框架。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保险发展实际,总结保险监管实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3 -4-3”保险监管主体框,即三个监管目标、四项监管原则、三大监管支柱。
1.监管目标。一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险产品服务相对复杂,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要通过保险监管,加强对保险供给者行为的约束,防止保险消费者权益受到恶意侵害。消费者权利保护是理性消费行为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保险监管,加强对消费者安全、知情、选择、求偿、公平交易、监督等权利的保护,促进合理消费,优化保险资源配置,提升保险市场运行效率。我国保险业服务广度、深度还十分有限,要通过保险监管,推动保险业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二是防范市场风险。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运行与消费者权益息息相关,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直接相关。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涵盖承保、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信誉等各类风险的全方位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囊括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控制、处置等各环节的全流程风险防范机制。要强化保险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风险管控,加强保险监管的外部约束和风险防范,筑牢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促进市场繁荣。只有繁荣发展的保险业,才能为消费者和经济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风险保障。要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要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推动市场主体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要争取政策法规支持,推动保险业发挥功能作用,在现代金融、社会保障、灾害救助、社会管理和农业保障等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支柱作用。
2.监管原则。一是维护公平与促进效率相统一。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保险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更好发挥监管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营造竞争环境,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保险市场稳定运行。
二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统一。建立有效的保险监管治理机制,统筹协调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顺应保险创新趋势,强化功能监管和全流程监管,加强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监管协调,推进监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注重整体风险防范,改进机构监管,加强保险集团和法人机构监管。
三是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统一。在注重防范单一保险机构风险的同时,分析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对保险业的整体影响。关注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风险状况,重视金融风险的跨境与跨行业传递,重视逆周期监管,防范顺周期对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放大效应。
四是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统一。完善保险监管法规,制定标准明确、程序规范的具体规则,提高监管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运用原则监管,提高监管的指导性、灵活性、适应性,为鼓励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创造空间。
3.监管支柱。一是公司治理监管。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市场主体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也是加强保险监管的微观基础。要强化公司治理监管理念,完善制度机制,深化股权监管,突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要强化公司章程约束,提高董事、监事和管理层专业水平,完善制衡机制,强化公司治理的刚性约束。要推动公司治理从“形式规范”向“治理实效”转变,防范治理僵局、管控薄弱、资产安全、高管渎职等风险,从保险市场源头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是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监管的主要手段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终防线。要借鉴吸收国际上偿付能力监管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实际,按照风险导向、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原则,加快建设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要强化定量资本、定性监管、市场约束等三方面要求,完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整体架构和具体规则。要严格落实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刚性约束。
三是市场行为监管。市场行为监管是确保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直接方式。要明确市场行为监管的边界和内容,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的作用。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建立市场行为监管与公司治理监管、偿付能力监管等制度的联动与触发机制,形成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市场风险防范体系。
三、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
现在我国保险监管改革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考验,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很重,必须在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不断取得突破。
(一)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监管水平,强化市场主体自我激励约束的这一内生机制,夯实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制度保障。一是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落实董事会的全面与首要责任及履职要求,加强董事资格审查,完善董事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及成员的履职评价与问责机制,增强董事的尽责履职能力,提高董事会专业、高效、勤勉水平。二是强化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制定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引导保险公司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控执行力。强化保险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责任。三是强化集团监管在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地位。完善保险集团防火墙制度,规范保险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和关联交易。制定保险集团并表监管办法。建立保险集团风险控制标准。强化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四是强化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地位。健全保险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和关键岗位专业人员资质管理制度。加强董事会秘书管理,强化总精算师、合规责任人、审计责任人等关键岗位职责,增强经营管理层的执行力。加强对司高管层高管层的稳健薪酬和执业行为监管。
(二)改进市场行为监管。市场行为监管是对保险业务全流程监管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直接手段。要注重标本兼治,制定科学规则,明确监管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有效性。一是加强市场监测检查。坚持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不断丰富保险监管工具箱。构建涵盖各类风险的风险模型和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控制和处置。改进现场检查方法,规范检查流程和标准,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改进保险产品监管c积极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和条款标准化、通俗化,探索建立产品创新保护机制,鼓励行业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完善监管规则,改进保险产品审批和备案标准,建立科学的费率形成、条款执行、事后评估、产品纠正等全过程监管机制。三是强化保险中介监管。完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准人退出制度,强化公司法人治理和内控建设。稳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险兼业代理监管制度,探索兼业代理法人机构集中管理模式。加强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四是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制定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建立互联网保险的经营行为、数据信息、信息安全等技术标准,健全数据获取、电子签名、隐私保护等法规制度,促进互联网保险规范运行。五是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构建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
(三)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符合我国实际、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升保险业风险管理能力,是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资本约束机制。科学把握我国保险公司实际风险状况,按照共同而有差别的原则,建立与风险紧密挂钩的资本要求。建立定量风险和定性风险相结合的综合评级机制,科学评价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生风险,全面反映公司风险状况。完善逆周期资本监管制度。二是强化全过程风险监管。充分运用定量监管、定性监管和市场约束等手段,形成对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完善偿付能力压力测试体系,健全偿付能力J预测分析和风险预警系统。三是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支持保险公司创新和丰富资本补充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利用国内外金融市场和各种社会资本,增强保险业资本实力。
(四)完善保险法规体系。法规制度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征。完善保险监管法规制度,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一法两条例”的相关工作。积极推动《保险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修订,加快研究制定《巨灾保险条例》。二是加快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本着急用先建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准人退出、治理理赔难和销售误导、网络保险、资金运用等关键监管环节的规章制定工作。探索负面清单模式下的监管方式,拟定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方案。三是推动相关领域保险立法工作。加强保险宣传和沟通协调,推动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商业保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商业保险参与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业保障、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
(五)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构建“两地三中心”的数据管理架构。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搭建一体化的保险信息监管应用平台。推进保险信息共享平台的公司化、专业化运营,深化保险数据开发利用,建设全国统一规范的行业运行和风险数据采集研究中心,构建“一站式、智能化”的保险监管信息
公共服务系统。研究探索保单登记、通赔通付、第三方支付、数据托管等服务领域,不断开发数据衍生应用领域。探索保险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强监管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从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升全行业信息安全意识,抓住信息设备购置、软件应用、维护维修、日常保障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六)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行业自律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各级保险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自律、维权、协调、交流、宣传等功能作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提升服务、协调和专业能力。建立覆盖全行业的自律体系,增强自律公约束力,依法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七)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加强监管自身建设,是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机制和队伍等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提升监管质量与效率。修订《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监管职责,完善派出机构内设部门设置。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完善保监会机关内部协作机制,促进监管的统筹协调、沟通会商相信息共享。完善保监会机关部门与派出机构之间的纵向联动机制,促进监管的统一规范、协作有力。逐步扩大法人机构属地监管试点,有序推进属地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监管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监管。

Ⅱ 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发布,这次白皮书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原则和一些相关的政策、实战经验等等。阐明了我国对于加强核安全、推进核安全命运的共同体验以及决心。白皮书的特点是:

白皮书中我国始终把核安全作为国家的重要责任,再不断利用以及发展很能源的同时,走出一条我国特色的核安全之路,积极促进很能源的和平利用,造福人类,给人类生产处更多的有利资源,这样就不会再破坏地球其他的能源比如:树木等等。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Ⅲ 矿山安全综合监管平台有什么优势

矿山之星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1.实时数据,智能监测
矿山安监平台将监测中心与终端信道独立,数据即时通讯,实现观测数据动态更新,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在终端显示,不会产生信息滞后情况。安监平台可自动运行、自动记录、智能分析、自动报警。
2.集成一体,多级联网
矿山安监平台集安全监控系统、多级联网、集成控制与综合智能调度、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模块于一体。可实现省、市、县、企四级联网。
3.三维实景,真实直观
通过摄影测量、专业制图、3D等先进技术,构建矿区三维模型,可以360°全景、真实、直观地展现矿区当前状态。
4.安全可靠,异地无忧
矿山安监平台使用的数据标准均符合并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器拥有独立数据库系统,并具有RAID双硬盘自动备份功能,同时支持网络备份。采用B/S结构,管理人员可在任何与之联网的电脑上访问系统,极大提高矿山管理效率与质量。
5.模块自组,量身定做
矿山安监平台包含视频监控系统,地压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尾矿库监测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生产管控系统等模块。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
6.分级管控,规避风险
矿山安监平台采用多级联网,分级管控的管理模式,明确了企业与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能有效规避责任风险。同时系统自动化处理,也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Ⅳ 什么是全景敞视

定 义
全景敞视都是福柯创造的新术语,它们是现代社会最为有效的权力功能运行机制。

出处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第三章全景敞视

原意
全景敞视以两鱼眼图像为例,介绍一种基于鱼眼图像的方法,实现360°全景图像技术在旅游网络推广领域的应用。基于曲面拼接的球面全景生成算法。

Ⅳ 中建八局搞的施工现场手持动态监管设备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中建八局一直是比较重视现场高效管理这一块。基于无线专网的高效手持监控动态监管系统,为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在施工项目法大家比较重视,每天工地管理很多事情,项目经理在面对海量的工程管理信息时,如何化简为繁,抓重点,搞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并能针对现场情况及时处理和指挥协调,成为新的应用需求。手持式动态监控设备紧密结合这一人性化需求,以全景采集、无缝监控、聚焦细节、高效掌控的特点,真正成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
手持监控动态管理设备可以实现:
甲方、上级管理层可以随时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现场的任何一个细节;
现场进行安全和质量巡视时,可以随时记录下巡视的视频,后台实时存储。
项目经理能通过桌面方式,对工地现场进行监看的同时,还能多方同时观看;
系统能够对项目部工地现场进行实时监看、控制,画面无死角;

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很多时候电话沟通说不清楚。小问题不及时协商处理,就会变成大问题。手持监控动态管理设备,侧重在管理方面,全信息化记录,可以随时看到现场的细节,不象传统监控那样只是看过大概。手持监控动态管理系统一键实时传输,远程多方同时观看,比较简单、实用。你网络下维景科技看看

Ⅵ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内容是什么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一种通过使权力运作变得更轻便、迅速、有效来改善权力运作的功能机制,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社会而进行巧妙强制的设计。

从一种异常规训的方案转变为另一种普遍化监视的方案,是以一种历史变迁为基础的:在17和18世纪,规训机制逐渐扩展,遍布了整个社会机体。

福柯全景敞视主义规训权力福柯认为全景敞视主义的苗头最初发生于一些极端的社会情况,例如战争、瘟疫等等。他援引了17世纪欧洲对付瘟疫的应急方案,以彰显每个人在受到某种绝对的监管的社会现象。

在瘟疫爆发时,由于情况特殊,政府对市民的管理实行类似军事化的严厉监督。监督变得直接、细化,它把监督权下放到基层,权力监督范围不断缩小,小范围的监督者对大范围的监督者负责。

这样,几乎每一个市民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监督,直到瘟疫结束。“这种监视建立在一种不断的登记体制的基础上”。

换而言之,监督建立在不断获取、更新被监督者的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权力的细化、具体化都是为了更加容易地获取被监督者的信息,或者说所有的临时应急措施都是出于这种目的。

毋庸置疑,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监管有助于政府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这些特殊时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断受到监视。一旦情况对应于普遍的情况时,我们发现监视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应对瘟疫这么简单了。

(6)全景监管扩展阅读:

米歇尔·福柯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

他一开始的成绩中上,但当他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福柯的教授之一,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的专家。

梅洛·庞蒂当时也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学,他对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课程在包括福柯在内的一部分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康吉莱姆、乔治·康奎荷姆),建立了关系。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

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触。

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Ⅶ 从事口腔x光片和全景机片拍摄是否算放射人员

按政策,算。
咱们的法规对这些很在乎,尽一切可能规避监管风险。同时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负担。

Ⅷ 全国一张网有什么作用

作用很多,重点如下:

实现四种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联动监管、精准监管。

分类监管。在内网监管协同子系统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企业近3年的信息为依据,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分类预警的做法,根据企业的状态不同,将企业分为正常和警示两大类。绿色表示正常企业,警示类按照企业的违法次数和情节轻重,分别用黄、橙、红3种颜色进行标注。同时,系统设置了预警提醒,对不缴、欠缴社保金的,不缴、欠缴税金的等9种情形的企业,列入预警警示名单。

重点监管。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把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投资安全列为重点,设置了风险警示功能,通过开发行业全景图,将重点监管领域的企业分门别类进行归集,方便监管部门开展网上“双随机”抽查,并加大重点领域的“双随机”抽查力度。
联动监管。系统开发了企业全景图,将母公司、分公司、股东企业形成一张全景图展示出来,既便于监管部门防控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还便于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防止多头申请贷款、多头申报项目、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精准监管。江西省工商局开发运用数据红盾分析系统,对系统中的登记注册、行政执法(处罚)、企业信息公示、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关联对比、分析、研判,并且定期形成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部门监管提供依据。

多位专家表示,未来规范涉企收费还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政府定价管理,促进市场竞争,持续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二是不留死角,全面清理取消违规中介服务收费;三是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深入清理重点领域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

Ⅸ 如何实现智慧政务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激发了社会创新潜能,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当前,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正在积极依托互联网深化新技术创新应用,以应对新一轮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2016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智慧政务”,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新时期,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互联网+”开展政府管理创新,破解政府管理领域难点痛点堵点,这是各级政府需要大力推进的工作,更是智慧政务管理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

依托“互联网+”开展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深化简政放权改革,规范行政权力透明运行简政放权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啃“硬骨头”的决心,推动权力“瘦身”,促进政府效能“健身”,以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推动简政放权,以推行权责清单制度规范权力阳光透明运行,以规范审批行为强化全流程监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的承诺目标超额提前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行政审批“周期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等“沉疴”现象仍然存在。全国“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衡量简政放权改革成效的“三个量化指标”,即企业申请开办的时间、投资项目审批的时限、群众办事方便程度。众多实践证明,简政放权改革成效落地,必须依托制度改革和信息化的双轮驱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务服务进行流程优化,通过权力公开、业务运行、监督防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决策、运行、监督、反馈等运行流程的刚性约束和网上公开,用数据编织权力铁笼,让权力行使处处留痕,褪去“神秘面纱”,尽处“阳光之下”。

依托“互联网+”开展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实施有效监管,促进形成社会共治格局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是要切实做好放管结合。市场监管能否到位,关系到改革的成败。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了经济社会创造力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出现,传统经验判断和普遍撒网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监管需求。

实施有效监管,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市场监管、联动执法、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信用约束,强化部门协同,强化社会共治,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实时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市场监管体系,变人为监管为数据监管、事后监管为过程监管、单一监管为协同监管,真正做到公正监管、综合监管、审慎监管,确保“管得好、管到位”,实现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依托“互联网+”开展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优化服务模式,构建高效便捷服务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简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是当前重大而现实的紧迫任务,更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时代,服务不上网的政府很难称之为服务型政府,网上服务水平低的政府也很难成为公众和社会满意的政府。

目前,政府的有效供给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环境日益开放,公众需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必须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统一规范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智慧政务”体系,整合对接跨地区跨部门的权力运行平台,从制度和技术上整合相关政务服务,构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联动监管、决策支撑、流程监控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格局,以流程优化精简“长征途”,让老百姓多跑“网路”,少跑“马路”,减少各种“奇葩”证明。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实现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一体化全流程网上运行,促进精准放权、监管创新、服务优化的协同互动。

北、上、广、深依然是国内智慧政务发展建设领航者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依然是国内智慧政务发展建设的领航者。其中,北京以其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友好的在线服务,领先上海和广州,占据榜首位置。青岛、南京、郑州等城市充分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在智慧政务发展上进步迅速,成为相近城市学习和参考的优秀榜样。

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的行政功能定位、所处地域都会对智慧政务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智慧政务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上。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城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智慧政务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城市则相反,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智慧政务发展水平较高。

对这些城市的分析表明,在城市基础准备等因素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在电子参与服务、在线服务以及移动政务方面的不懈努力,辅以高效的管理体制、卓越的政府领导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不懈发挥,同样可以在城市智慧政务发展上有所建树。这对于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是良好的借鉴和启发。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