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接受舆论监督

接受舆论监督

发布时间: 2021-03-08 20:21:22

A. 如何面对舆论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

执法公信力是检验检察工作是否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支持和是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检察机关树立法律监督权威,赢得社会尊重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目前我院提出了以下五点做法来提升执法公信力。 一、远离不良影响,提升执法公信力。 1、远离不良思想的影响,构筑牢固的精神防线。要求干警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杜绝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不当得利的诱惑。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民群众的监督员,就要用这种恬淡无为的思想,来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事、真正以事业为重,也才能真正对的起这个称呼。 2、远离不义之财,以事业为重,淡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古人常说"金钱并不等于快乐",而与之结合的过度的欲求反而会使我们烦恼。网上也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为着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往往已经离我们而去"虽然在这个社会中生活也不能太过贫穷,但我们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要不得"。不是有这么句话吗?要知足常乐。所以我们要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避免让失控后的业外活动影响业内职务活动,出现不廉、不公现象,要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业务的学习上。 3、远离是非之人,谨慎择友,慎独自律。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于人的样子,在这种人里找不着真正的仁者,有的只是一些为自身利益巧言令色的人。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检察工作的特殊性,警惕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在工作之余接近检察干警,试图利用所谓感情来实现其个人目的,干扰检察干警的判断力,影响执法的公正性。 二、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 1、完善管理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案件管理机制,一在办案程序中形成一套严谨的办案流程,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活动、避免违规行为。二建立清晰的考评标准,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特点,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管理、利于考评的原则制定出内容具体、标准明确、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的办案考核评价标准,为执法行为提供合理的衡量标尺。三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将执法行为明确划分出奖励对象和惩罚人员,依照规定不折不扣地兑现,在执法活动中产生激励和警示作用。 2、着力强化办案机制。建立执法档案,建立干警执法档案和廉政档案,实行"一案三卡",强化对干警个人执法规范情况的管理。要以业务规范化为目标,把业务工作纳入办案流程观,形成科学合理的业务规范体系、评价体系、监督体系,从而推进执法业务程序化,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执法水平。 3、强化领导带头作用。以构建和谐班子为龙头,领导示范带规范,推行领导指导制度。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要围绕办案积极探索规范执法行为的途径,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工作流程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推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全院干警加强廉洁教育,着力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认真解决执法不廉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检察干警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做到公正、廉洁、文明、高效。 三、强化监督制度,提升执法公信力。 从社会各界中选择若干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知识的人士担任人民监督员,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外部监督。凡列入监督范围的事项,检察机关都必须按照规定,启动监督程序,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这种监督制度增强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实现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有利于检察机关提高办案质量,充分体现了执法为民的要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不要"灯下黑",只监督别人,不监督自己。 四、加强检务督察,提升执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耕强调,检务督察制度是检察机关强化内部监督,加强队伍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的一项重要制度。 1、对检察机关易发、多发问题的岗位和环节进行督察。对于一些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诉讼活动中存在着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办理信访、申诉案件时存在不及时、不认真的现象。我们注重提高检察干警对于整改的再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让他们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2、对检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察。案件承办人对案件处理意见不一致的、当事人对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申诉上访的及社会、媒体强烈关注的案件,检务督察部门有责任积极发现和纠正其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和管理漏洞,提出预警措施,督促整改落实,追究相关责任。重点解决对告状求助群众和案件当事人作风粗暴、冷硬横推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滥用警车警械的问题,着检察服随意出入娱乐场所、酗酒滋事的问题。 3、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督察。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届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认真做好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坚决做到有诉必查、查清必办,办理必严,在监督和查办中取信于民、立信于民。 五、狠抓办案质量,提升执法公信力。 1、执法公信力最终要通过办案质量来提升。作为基层院应从办案的细节和小处着眼,从普通刑事案件进入检察机关监督的第一道门口做起。为提高逮捕质量:一是看每一件个案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决定逮捕的正确与否;二是对于经补充侦查后符合逮捕条件的,建议公安机关报捕,如果公安机关不报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我们就直接做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三是不捕案件一律不搞听证;四是摒弃过分重口供和完全忽视口供证明作用的两倾向。 2、在办案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四个辩证统一:一是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辩证统一,无论是案件处理还是质量评价,都要坚持于法有据,于情合理,综合判断,不可偏废。二是要坚持质量状况的宏观评估与微观鉴定的辩证统一,对于一个地区的案件质量评价往往是宏观的,但又是与个案相联系的。三是要坚持讲求办案质量与讲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辩证统一,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在个案处理中,宽严都要有据、有度、互补,最根本的是要搞准,否则就可能宽严皆误。四是要坚持不同诉讼环节案件质量评价的目标、尺度的辩证统一,防止相互产生矛盾。 3、分别对案前、案中、案后进行规范管理。在办案干警中建立临时党小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办案第一线,通过案前规范、案中约束、案后监督跟踪教育,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进行,保证了干警公平公正执法。 4、发挥公诉人熟悉和掌握庭审证据的要求及标准等优势,全部案件均实行了"公诉引导侦查"。立案侦查后,即由公诉人员参加案件讨论,审查案卷及证据材料。对于公诉人员提出的案件性质,侦查方向,取证的对象、范围、标准,讯问的内容的要求等建议或意见,侦查部门均重视采纳施行。对移诉后退查的均实行共同补查,实现了由以侦查为中心的程序观向以审判为中心的程序观转变。 总之,执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良好期待,而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真正感知,是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围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件逐渐得以明晰的。要规范执法,才能提高检察的公信力。

B. 将记者移出群聊,应对舆论监督如此任性,你如何看待这些人的行为

将记者移出群聊,应对舆论监督如此任性,你如何看待这些人的行为?

将记者移出群聊,这样应对舆论监督的方式,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非常的任性,但也有另外的一些人觉得这就是应该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如今有一些记者就是非常令人讨厌以及厌烦的,实际上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拿现在很多明星身边出现的那些记者来说,现在有些记者已经越来越不讲职业道德,它们会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而去肆意窥探明星,或者那些公开的人的私生活,他们也许只想到要去从中赚取利益,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已经严重的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对于明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实际上,舆论监督应该掌握好一个非常适中的程度我们不能够否认的是,现在舆论监督确实是成为了社会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的缺点,并且不断的去补足。

C. 党员干部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不但是一种自尊,自觉也是一种可贵,尤其是党员干部。俗话说:“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富以劳为贵、学以精为贵、穷以志为贵、官以廉为贵”。所以说,自觉接受监督,就是一种可贵。那么,我们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可贵品质呢?
首先,面对利益要“知足”,很可贵:中国有句古话:“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说的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态度。人要无所物欲,就无所物求了,精神世界就达到一片清明的境界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能否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呢”?很多腐败的事例已经告诉了我了我们,“知足“是多么的可贵,”贪得无厌“的下场是多么的可悲。所以,“知足”更在于的,是自己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几乎每个腐败分子,开始都很知足,最后都放弃了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便丢掉了可贵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可悲的下场。其实,“知足”也不太难做到,经常比较也是一种思想改造。常言到:“看人骑马我骑驴,心理里总觉不如意。回头一看还有走道地,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把世界看明了、你把事情想开了,你就难能可贵了!你就能接受别人的监督了。
面对人情要“大公无私”,很可贵: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是具备明辨是非、思维发达的动物。面对公与私、情与法,能否正确的去认识?是这种可贵的关键。从古代的“正大光明”,到现在的“人民民主”,都在本着治国安民这一理念,来达到“政通人和”,维护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公无私”,成为官民一致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今我党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官就要公正,为官不徇私情。以身作则、廉政爱民,群众定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由此看来,把住人情关,靠的是原则性。因为人情面前,公与私是有界限的,如果颠倒黑白,无论是团队、企业或国家,都达不到政令畅通,也就谈不上公正了。春秋时期的鲁庄公,在与齐国开战前,回答了曹刿的提问。他说:“无论大小公诉案件,虽不能――明察,但必定按实情审判处理”。曹刿回答说:“这算是终于本职了,可以凭着这个条件与齐国作战”。最后他们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国。使“齐鲁长舌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为此我们可以说,“情大于天,也不能大于法”。每名党员干部,无论你权利大小,都应上好“大公无私”这一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得与失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看的宽一些、远一些、高一些。便能达到一个清明的境界了。陶铸有一首留给组织和亲人的绝笔诗,这样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孤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去,心地无私天地宽”。他戎马一生,文革遭受了迫害,还那么“胸怀坦荡”,是何等的可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谈起接受“监督”,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更应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就不会失去原则。
敬业是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是民主社会的道德风尚,是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面对工作求敬业,也确实可贵。我们每一个党员,都举起过右手。每一个干部,都经受过组织的考验。我们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我们不能抹去走过的脚印,我们更要牢记今后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企业和国家的大局着想,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把职位当作享受的资本,把别人的监督当作自己享乐的绊脚石。那还谈什么自觉,谈什么敬业呢?
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个敬业的典范。刘备临死时对他说:“如果我儿子不行,你可以当皇帝”。诸葛亮明知他儿子不行,还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幼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现在我们的个别领导,官位与丞相比还差得很远,没人让位于他,他自己先坐上了皇帝。大庆会战时期的铁人王进喜,在很多“不可能”的条件下,硬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他的“鞠躬尽瘁”所感动。看到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壮举,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振奋。
自觉地接受别人的监督,是一种高尚。自觉地接受别人监督的这种高尚品质,来源于“自觉”的可贵。这种可贵,又来源于“知足”、来源于“大公无私”、来源于“敬业”等。所以,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种可贵的品质。才能“忠于职守、高风亮节”。要具备这种可贵、要发扬这种可贵。

D.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人民群众踊跃参政议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保障意识越来越强烈,各级领导干部正身处“全民监督”时代。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特别是网络媒体横空出世,随时可以掀起舆论监督的惊涛骇浪,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监督和舆论监督,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强大的网络舆情面前,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实现 “三个转变”。一要变被动为主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摒弃防范媒体的惯性思维,要改过去拦、堵、塞的作法,变为“自己说、主动说、及时说、如实说”,以赢得媒体更多的信任与支持。二要变压力为动力。媒体负面报道给一些地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要有效使用网络监督的手段,并且用理性的声音争取网络的空间,做到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既不失语,又不妄语,不断适应网络舆论场,发挥主动权,赢得话语权。三要变对立为互动。领导干部可以充分发挥媒体反映民意的渠道作用,为群众解难释惑,让媒体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随着民主的推进,制度的完善,接受监督将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领导干部要学会在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人监督、有人揭短、有人批评是好事,这样看问题、想办法就会少一些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与干部群众的关系也会更密切、更和谐。

E. 舆论监督具有的功能及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党外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必要环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发挥警示作用。”这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开门接受监督要做到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不愿接受监督,甚至千方百计回避监督、抵触监督。要继续推动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凡作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要更加公开透明。要扩大党务信息的普及面,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党务公开真正成为增进群众了解党组织的好形式,让社会监督有的放矢。要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认真做好信访监督工作,及时检查处理问题,有的还应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反映意见的群众。

第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推动改革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根本是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方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新闻媒体要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闻媒体要坚持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舆论监督。
二是开展舆论监督要直面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仅仅依靠党内监督还不够,必须强化舆论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新闻媒体应当肩负起社会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党规党纪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敢于揭露批评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将落脚点放在解决矛盾、改进工作上。开展舆论监督工作要树立大局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讲究方式方法,把握好时、度、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三是舆论监督要注重成果运用,注重对比宣传,既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反面典型警示震慑作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深刻揭示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惩前毖后,提出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的建议,推动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切实取得舆论监督的实效。

F. 能不能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与官德修养的直接检验

这句话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其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舆论监督是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日益彰显。今天,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利益诉求的相继出现、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变化,给舆论监督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趋势,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在掌握新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更科学,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下使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负起传媒应尽的责任。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中最特殊的一种,它的实质人民的监督。因为无论从广义上理解的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还是从狭义上理解的公民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权力和自由,都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实行的监督。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