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科监督
1. 人事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求详细点的!
(1)在主管处长的领导下,负责人事科的全面工作,负责人事科各项工作的落实、指导、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人事科各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2)负责配合人事处其他科室开展工作;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有关信息通达给学校有关单位、部门和处内有关科室;
(3)负责制定人事科工作制度,负责人事管理方面的报告、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对人事科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4)负责制定人事科学年、学期、月度工作计划,并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处理情况;
(5)负责人事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负责全校教职工人事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及时向相关科室提供人员变动情况信息;
(6)负责学校各单位、部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暨人员编制工作;
(7)负责协助领导做好非教科研岗人员及科级干部的聘任工作;
(8)负责教职工年终考核、奖惩及善后工作;
(9)负责科级干部及全体非教学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
(10)负责人事调配工作,审查调入和转出档案是否完整,调转行政工资关系,封转档案;
(11)负责新进毕业生转正定级工作;
(12)负责工人技术等级确认、技师评聘工作;
(13)负责教职工的工作证办理工作;
(14)负责按照国家规定审核达到离退休年龄人员的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提出离退休人员报告,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校有关单位、部门和处内有关科室;
(15)负责对出国人员进行政审和有关信息审核;
(16)负责如实、认真、有据可依地出具需要公证人员的证明材料;
(17)负责开具工龄、工作经历、职工政审的有关证明,对教职工更改姓名、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
(18)负责每年教龄满30年的教工核实工作;
(19)负责京外调干指标的申报工作,及京外调干人员和随迁家属的材料汇集、起草、上报工作,并协助进行京外调干人员和随迁家属的落户工作;
(20)负责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两地分居有关材料的汇集、行文、申报工作;
(21)负责制定印章使用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负责印章的保管;
(22)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填写履历表并审查归档;
(23)负责人事处各类统计报表报送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人事科各类报表的统计工作;
(24)负责定期编制、更新全校教职工花名册;
(25)负责人事处处发文管理工作;
(26)负责人事处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27)负责人事年鉴和大事记的汇编、上报工作;
(28)协助人事档案室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29)耐心、细致地做好咨询、解答工作,体现服务意识;
(30)及时进行有关文件、报告收发管理和各种材料的归档整理工作;
(3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 人事管理中对于一些日常的工作流程怎样的监督及管理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 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内 处理,成功的经验加容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 ;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 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全面质量管理法:培训-考核-反馈-改进
3.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监督的着力点主要有哪五个方面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监督的着力版点您可以登录权到天津中公教育官网上查看,网站上有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可以查看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天津中公教育官网http://tj.offcn.com/html/tianjingongwuyuan/?wt.mc_id=bd14672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4. 人事管理就是监督员工的行为举止吗
不只是监督。
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有时也作为广义的内“人力资容源管理”的代称),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谋求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并保护其合法的利益。
5.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监督和评价绩效考评体系的实施就是人事部如何来监督绩效考评的实施
360度绩效考核运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目前,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十余种,常见的有360度绩效考核法、KPI考核法、平衡记分卡法、关键事件记录评价法、配对比较法、目标管理法等等。笔者所在企业是一个国有老企业,近几年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均采用了360度绩效考核法,通过几年的实践,对360度绩效考核法的优劣和具体运用有了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360度绩效考核法的优劣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组织为了解某个个体的业绩和表现,从与他有工作关系的所有主体(包括上级、下级、平级和自己)那里获得信息,并对他进行评价的过程。从360度绩效考核法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归纳出这一考核方法的优势所在:
首先,这一考核法强调工作或完成任务的过程,注重中间付出的行动,而不单纯是强调结果。因为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两个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它应该包括很多内容,要有来自管理方面的指标,来自客户的指标,来自学习发展的指标,这样才能 比较全面、正确地评价一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
其次,360度考核法收集的信息是从多方面收集的,比较全面,信息的质量比较好,光由领导考核会受到个人阅历和经验产生偏见误差,即使没有偏差,也容易使员工产生误解,甚至会引起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再次,参与评估的人数较多,各个评价主体之间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在统计的过程中减少了偏差和偏见的可能性。这样的评估考核结果相对较易为被评价者所接受。但是,360度绩效考核法也存在着其明显的弱点:
第一,正因为360度绩效考核法强调做事的过程,导致人们会忽略了绩效目标,人们会注重去搞好人际关系,而不是做好自己的业绩,这样在在管理下属的时候不敢大胆管理,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经营管理。
第二,不同评价者的评价尺度不一,不同部门员工素质不等,对考核要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由此造成评分上的差距较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下属评和直接主管评上。
第三,360度考核反馈方法是通过自评、下属评、直接主管评和同级互评等多种方式,使用加权方法对不同评价者的考核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因此各项主体的评估权重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最后,通过360度绩效考核法来考核员工的业绩,并决定员工的年终奖金,势必凸显和放大这种评估方法的缺点,造成员工的不满,并失去实施360度考核法的本意。导入此项制度的真正价值,是希望透过多个方面的评估,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及方向。因此,接下来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运用并成功实施360度绩效考核法。
二、360度绩效考核法的正确运用
要想正确有效地实施360度绩效考核法,必须在以下几个程序中予以关注:
(一)最大程度地获取对该考核方法的支持
在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建立和实施的全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各方面对该方法的有效支持。在实施前,应向参与考核的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员工构建正确的绩效考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应让全体员工充分参与,准确理解各类考核表格的填写,尤其要力争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并在其支持下投入相应的资源,使考核工作能推广应用。
(二)注意360度考核评估表的科学合理设计,并具有可操作性
1.要确定相应的考评周期。结合企业传统考评周期的长短、工作任务的完成周期和考评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负担,一般以半年作为一轮考评周期比较合适。考评周期若太长,评价者不易记住员工长时间的工作表现。同时,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月考评记录,将重大关键时间完成情况加以记录评价,这样在实施半年一次的360度考核时加以结合、予以参照,这样有利于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2.要合理地确定和调整考核要素。绩效考核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工具,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倡导和宣扬的文化和精神是不同的,因此在考核“组织能力”、“工作效率”、“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和“品德行为”等基本的管理者胜任力要素的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特定的文化和要求,掺入新的考核要素。如笔者所在的企业2005年提出“加大成本控制、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因此在2005年的考核要素中特别增加了“成本意识”的考核,2005年企业在人才紧缺的状况下推行“导师带徒制”,倡导中层干部要积极进行“传帮带工作”,帮助和指导下属提高技能,因此2006年的考核要素中增加了“授权指导”的考核。通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要求相结合,不断对考核要素进行调整,以达到促使中层管理者与企业目标步伐一致的效果。
3.对考核要素划分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具体描述,有利于评价者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有合理的评价参照。如对于“责任心”我们是这样进行等级划分的:A等,有很强的责任心,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完成工作任务,乐于承担更多的工作;B等,有责任心,主动积极完成职责内工作;C等,责任心不强,需有人督导才能完成任务;D等,无责任心,当工作出现失误时,爱把责任推给他人,不主动承担责任、检讨自己
(三)注重问卷发放和收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问卷发放和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让熟悉被评价者的员工参与评价,因此,问卷应该发放到与被评价者工作有直接关系的相关人员手中。其次,有必要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参与测评时,必须保证抽取的人员是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又能确保测评的公正性。再次,测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采用匿名的方式,发放统一的用笔,用收集箱统一收集测评表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评价者的顾虑,收集到真实反映评价者意见的信息。最后,在收集问卷时,要将上级、同级、下级等问卷分类收集并统计,有利于统计结果的分析整理。
(四)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分析
如果一项绩效评价完成后,仅仅得出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那是一项失败的测评。关键的是要从分数统计的过程中,找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被评价者进行总体分析,即对所有被评价者的各项主要指标平均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把握被评价者整体上在哪几个指标上表现较好,哪几个指标上较弱,需要加强,这可以在各指标间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与往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大致反映队伍的整体状况和面貌。
2.对同一人员的各指标进行排序分析,与各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可分析出其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的均衡程度,找出其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可将各指标得分情况与往年进行对比,了解到该人员在各指标上的变化情况,有无进步以及进步大小。
3.对同一指标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排序,可为督促个人加强自我提高和修炼提供参考数据。
4.最后要对各项排序及分析综合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得出分析报告。
(五)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与面谈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面谈这个环节往往被管理者给忽视了,这个环节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绩效反馈与面谈可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为员工提供申诉的渠道,也增进了员工与主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反馈面谈,要求本人与直接主管共同制订后备发展计划和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反馈与面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地点的选择和安排,时间要不与工作相冲突,且不宜太长,地点要选择不受干扰的场所,环境要轻松,有利于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相关材料和数据的准备,面谈时不仅仅告诉员工一个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与员工一道从材料和数据中分析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绩效,应该如何避免出现低的绩效。
(六)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加以运用,若未运用,绩效考核就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考核的必要。绩效考核的运用方式有多种,如:运用于工资调整、奖金分配、晋升调配、职位置换、培训教育等等,具体选择哪一种,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考虑。当然,考核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误差现象,如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的确定、计算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考评结果的可信度,但同时这也是任何一种考核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在运用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提高。
总之,360度考核法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若能科学、合理、正确地加以使用,一定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支持作用。
6. 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 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规划,建立、执行招聘、培训、考勤、劳动纪律等人事程序或规章制度;
2、 负责制定和完善公司岗位编制,协调公司各部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
3、 根据现有的编织及业务发展需求,协调、统计各部门的招聘需求,编制年度/月度人员招聘计划,经批准后实施;
4、 做好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并根据公司职位调整组要进行相应的变更,保证职位说明书与实际相符;
5、 负责办理入职手续,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保管、用工合同的签订;
6、 建立并及时更新员工档案,做好年度/月度人员异动统计(包括离职、入职、晋升、调动、降职等)
7、 制定公司及各个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经批准后实施;
8、 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培训考核结果建议部门录用;
9、 负责拟定部门薪酬制度和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0、制定绩效评价政策,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对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使绩效评价体系能够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11.、负责审核并按职责报批员工定级、升职、加薪、奖励及纪律处分及内部调配、调入、调出、辞退等手续;
12、做好员工考勤统计工作,负责加班的审核和报批工作
13、负责公司员工福利、社会保险、劳动年检的办理;
14、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受理并及时解决员工投诉和劳动争议事宜;
15、定期主持召开本部门工作例会,布置、检查、总结工作,并组织本部门员工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能及时完成。
(6)人事科监督扩展阅读: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在管理内容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在管理形式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3、在管理方式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处罚,多表扬,少批评,多授权少命令,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4、在管理策略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属于战术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5、在管理技术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6、在管理体制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7. 政府人事监督管理制度有哪些
良好的人事制度包括:是关于用人以治事的行动准则、办事规程和管理体制的总和。广义的人事制度包括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工资、福利、监督、退休与抚恤等各项具体制度。狭义的人事制度指国家公务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文官制度,中国古代称为官吏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为人事制度,又称干部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组织建设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原则是:党管干部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计划指导统筹安排的原则,任人唯贤、合理使用、用其所长的原则。其发展分为3个阶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建立了人事管理机构,形成了吸收录用、调配任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派遣以及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制度,制订了一些成文的人事法规,奠定了中国人事制度初步的基础。
②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0年。各级人事管理机构被冲垮,人事管理十分混乱,人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1976年10月以后,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新确立,人事管理机构得以恢复,人事管理工作逐渐正常,人事制度在经济改革的带动下开始改革,向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按照十四大的精神,人事部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不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2000年以后,随着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改革逐渐加速。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并将日益规范。
改革已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1995年的郑州会议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序幕。2000年,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存在实际上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改革进行了部署。2002年,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近年来,人事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试行聘用制度的政策解释、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聘用合同范本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研、卫生、高校、中小学、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都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稳步推进改革。
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9%。通过改革,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调动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加复杂,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
首先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比如,进人方面尚存在进人不公开不透明、向事业单位乱塞人的问题;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岗位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出口政策不完善,出口不畅;人事监管方面也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急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同时,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再次,改革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经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已超过80%;有的还处在试点阶段。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不平衡,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
最后,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社会保障和财政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相配套。
制度建设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事业单位层次不一、类型多样、队伍庞大,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3.7万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66.4%,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2%,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3%。其人事制度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难想象。因此,下一步改革将在继续坚持试点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目前,人事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包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十几个配套文件在内的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
在人员进口上,实行公开招聘。人事部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对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权限、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改变目前事业单位进人不规范、不严格的状况,扩大选人视野,提高人员素质。
在人员管理上,推行岗位管理,包括规范岗位设置,实施竞聘上岗,完善考核奖惩,实行合同管理。
在人员出口上,完善退出机制。主要是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配套的、保证人员正常流动的解聘辞聘制度,在解决社会保障基础上畅通人员出口,形成正常的人员退出机制。
在人事监管上,在事业单位建立起人员总量、结构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起宏观管理、政策监管和个案争议处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步骤、分阶段进行,通过先行试点、全面推开、深化完善等改革过程,逐步实现改革的目标。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充分依靠群众,单位的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使整个改革平稳推进。
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突破口
聘用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制度目标需要通过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这也是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明确规定。
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须不断扩大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单位和人员的比例,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
积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办法,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分阶段积极推进。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设岗既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对制定岗位设置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将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
为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还在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行业指导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岗位设置管理,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从本单位工作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优化岗位梯次结构,使岗位管理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
借鉴经验实现改革目标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要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的部署,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并积极促进综合配套改革。改革重在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回顾几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坚持:
第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企业。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既要区别于党政机关,也要区别于企业,必须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涉及的领域广。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改革。要紧密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及时跟进人事制度改革,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
第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做到积极稳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我们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稳妥,逐步深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8. 人事部门如何监督财务部门
人事部门一般无法监督到财务部门,一般监督财务部门的是内部审计部门、董版事会中的审计委员权会、监事。
当然如果人事部门有专业人员(审计、会计、财务专业)的也可以监督。不过这样子貌似职能混乱了。
如果要监督财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或者内部审计的一些方法。
总之监督财务部门的人要专业!
9. 人事部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1、 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规划,建立、执行招聘、培训、考勤、劳动纪律等人事程序或规章制度;
2、 负责制定和完善公司岗位编制,协调公司各部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
3、 根据现有的编制及业务发展需求,协调、统计各部门的招聘需求,编制年度/月度人员招聘计划,经批准后实施;
4、 做好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并根据公司职位调整组要进行相应的变更,保证职位说明书与实际相符;
5、 负责办理入职手续,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保管、用工合同的签订;
6、 建立并及时更新员工档案,做好年度/月度人员异动统计(包括离职、入职、晋升、调动、降职等);
7、 制定公司及各个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经批准后实施;
8、 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培训考核结果建议部门录用;
9、 负责拟定部门薪酬制度和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9)人事科监督扩展阅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对于处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激烈市场竞争竞争中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采用的技术、组织的规模都在不断变化。
要实现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就必须分析供求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差异,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实现适应性变化,这也就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职能。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在迅速提高,不通过一定的周密计划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组织的录用、培训、考评、激励、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活动,如果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必然陷入相互割裂和混乱的状况。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能为上述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人力资源规划在预测中、长期人工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而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中人员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同时需要考虑外部的因素。
如果没有人力资源规划,未来的人工成本是未知的,很难控制,企业的效益就没有保障。因此,在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的分布状况,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支付范围内,规划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