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效能
1.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所任命的内其他人员(统称监察对象容)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及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2.效能监察的概念。"效能"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把这两个词合成为"效能监察"一个词,"效能"在这里涵义就小多了。它实际指的是行政管理的效能,即行政管理活动这一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
3.行政管理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能力、效率、效果、效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及对行政管理工作中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❷ 效能监察的简介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来委版)是自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
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❸ 效能监察的方法
1、直接参与法 监察部门为了有效地防止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而直接参与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通过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可以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出建议,防止监察对象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从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不要干予,更不要包办代替业务部门的工作。
2、资料分析法 主要是对有关的各种文件、资料,如制订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作出的各项决定及帐目、单据、各种报表等,进行调阅核对和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判断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合理、适用,管理是否规范;评价管理效能的高低,找出影响效能发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
3、效能审查法 通过审查、计算、分析来评判监察对象的管理效能。 效益审查---对监察对象的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的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效益。它不仅要评价经济效益,还要评价社会效益,不仅要评价当前经济效益,还要评价长远经济效益。 效率审查---对人力、物力、财务资源选用情况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 效果审查---主要是审查某些重要项目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4、目标考评法 ---对监察对象工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完成程度和效果进行考察、评定,常用的方法有一次性考评和累计考评,评分考评(定量考评)、评议考评(定性考评)、专项考评、综合考评、绝对数值考评和相对数值考评等,这些方法可以交叉使用,互为补充。
5、因果分析法 ---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或者根据情况和原因,推断出可能产生的结果。
以上介绍这5种方法,实际工作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许多情况下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一般来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可直接参与;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和情况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可以进行效能审查和目标考评。同志们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出更多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❹ 什么是效能监察
效能抄监察又称勤政监察,是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各种失职,渎职行为和事件进行监督、纠举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注重效率和效力,特别是在当今,为适应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形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是尤为重要。而各种失职、渎职、违反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必然会造成行政工作秩序的紊乱,给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效能监察正是针对行政管理中的失职、渎职现象的监察活动。其主要任务和监督、检查政府和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力,查处各种失职、渎职案件,从而保证政府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保障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公务员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的高效率。
❺ 管理效能概述
管理艺术与管理效能
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其实,管理主要要靠一套科学的制度,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
一、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系统的效能要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效能之和大。要将分散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就需要管理。管理就是通过控制、计划、决策、组织、协调、领导将一些分散的个体组合起来,以期发挥比各个体功能之和更大的功能。
按照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私人部门管理又可以再划分为个人事务管理、家计管理、私人非盈利组织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所以企业管理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企业管理理论也较为历史悠久和成熟。本文即是以企业管理为例来谈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
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仓库管理、营销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另一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管理都搞好了。
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是制度的内容,所以对人进行管理要依靠制度。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有分析制度、预测制度、计划制度、决策制度、控制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协调制度、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等,但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制度(也叫信息评价制度),二是激励制度(也叫激励约束制度),其他制度本身都必须体现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评价,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对人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劣判断。激励,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是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也没有效果,例如,资金平均分配没有什么激励效果,鞭打快牛更是起负作用;激励是评价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评价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那是资源的耗费,因为评价是需要信息成本的。评价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一个企业,只要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科学,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学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内涵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有理论可循的,可能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书本、老师、电脑、网络、电视等知识的载体去学习,另一种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边干边学”。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出的管理理论与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同样重要。
在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尤其是第三种看法,在管理者中广泛存在。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
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三、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的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认为,要将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在现实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那肯定是因为它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判断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好坏的原则是:(1)是否给企业利害相关人(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者等)带来方便;(2)是否节约了企业制度运行的成本;(3)是否使评价成本与激励、约束、监督成本较低;(4)是否评价结果明确、公平,激励、约束功能很强等等。
根据这些原则,还可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地采用民主管理;在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少的企业里,严厉的层级制比较有效;(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给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能越级管理。管理的要义要于各级管理者之间有制度化了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就越细致;(3)制定严密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要把评价和激励的标准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4)评价标准的选取,要考虑可控性,就是要看被评价者能否控制该评价标准,要将评价标准与被评价者的个人努力联系起来;(5)评价标准的精细程度是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例如,在酒店中这种评价标准要精细到服务生鞠躬的度数、倒葡萄酒的姿势与数量、擦桌子的光洁程度等等。评价标准硬度越高,可以帮助员工形成明确的预期,效果就会越好。软标准,不但容易造成扯皮,而且难以服众,员工有时也会不知所措;(6)要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不因为员工的高流动性而停止),让他们知道达到标准的方法;(7)奖惩要严,决不手软,太多的破例会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8)激励要以评价为基础,否则激励便不可能公平合理,达不到激励的目标;(9)最强的激励是永远让员工充满希望,这种希望会一直激励着员工安心、努力工作;(10)要有明确的升迁制度,尽量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层级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也要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人治)代替制度的管理;(11)评价与激励制度设计的总指导思想是,通过它缩小员工目标函数与企业目标函数的距离,这就离不开“利益均沾”,所以,既要精打细算,但该花的钱决不能节省;(12)如果好的制度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分步改进,制度的变迁需要耐心和诸多准备工作。
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给职工稳定的预期,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和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有发挥的土壤。如果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就必然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一言堂,甚至独裁与腐败。
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包括正式的契约与非正式的契约、书面契约与口头契约、强制性契约与诱致性契约等等,而这些契约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一看似明确的契约实际上包括着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工资有没有包括资金,有没有包括实物工资?生产不同产品的职工之间,产品如何比较?产品的质量如何界定?由于请假、工伤、公务、不可抗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减少,如何扣减工资?而涉及到度量(如产品质量度量)方面,更是不可能绝对精确,简单到一张桌子有多长,我们也不可能精确量出(总是有误差)。而涉及到概念,也是不可能绝对明晰。由于度量是不精确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是不可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有点类似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只有在市场(管理的科学性)失灵的地方,政府(管理的艺术性)才可能发挥作用,管理的艺术性应局限在管理制度失效的领域,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中国特别有借鉴意义。当前少数管理者总是以为自己具有大智慧并谙熟管理艺术,别人都是比较不够聪明的。因此过分迷信自己的管理艺术,造成权大于法,这种思想不纠正,中国从人治为主的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路还很长。其实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人都是理性的,都知道趋避害,在制度与技术(约束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会活得最好,别人最好不要充当救世主或警察。人们的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都差不多,关键是约束条件(从中短期看主要是制度,从长期看才涉及法律),约束条件(制度)变了,人们的行为自然会改变。因此,要引导人们的行为,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靠的主要是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艺术)。
❻ 如何深化"三转",提升监督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回归党章“原教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升工作效能,有力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转职能:找准位置专攻主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市纪委按照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严格依据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重点、收缩战线,将更多力量调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上来。
过去,市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一度多达140多个,职能越位、错位、不到位问题突出,纪检监察干部冗政缠身,分身乏术。经过改革,市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已精简到14个,而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室则由2个增加到4个,直接从事执纪监督人员增加了50%多。目前,各县(市、区)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均精简到15个以内,内设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
职能定位找准了,抓主责主业就有了充分保证。这不但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感受,广大党员干部也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0多人。对此,市纪委审理室工作人员解释:“纪委回归本职,集中精力抓纪律审查,该处分的处分,该提醒的提醒,该警示的警示,避免更多人由违纪变成违法。”不少受处分人员在接受纪委回访时表示,过去总认为受到处分是纪委跟自己过不去,现在明白了这是纪委对党组织和干部负责。
当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深入学习王岐山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提出的真正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的要求,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三转”,聚焦监督执纪问责,避免问题恶化,提升执纪工作效果,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人。
转方式:创新方法提质增效
当前,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日趋隐蔽,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执纪理念,主动改进方式方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
抓早抓小。“平时不红脸,出事再提醒就晚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日常通过多种监督渠道,注意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探索建立提醒谈话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警示、诫勉,去年以来共谈话50多人次,信访约谈190多人次。
明查暗访。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巡查、抽查、暗访,突出重点、深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0多件,处理100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多人。
快查快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问题线索集体评估、集中办理机制,抓紧清理积压的干部问题线索,压缩从立案审查到审结移送的时间,快查快办快结。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90多件。
以案治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完善了典型案件剖析制度和点名道姓通报机制。去年以来,市纪委通报曝光重大典型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4次12起,持续向社会释放从严执纪的强烈信号,并会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梧州监狱等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基地自今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了21批12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工作方式转变紧紧扭住了纪律建设这个“纲”,以纲带目推动了监督执纪问责方式的创新。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按照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进取精神深化“三转”,重点抓好各县(市、区)纪委内设机构改革等工作。
转作风:严肃纪律铸就铁军
打铁还得自身硬。为防止出现“灯下黑”问题,去年市纪委在内设机构改革中加大自我监督力度,设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提升履职素质能力”的重大课题,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履行好监督别人的职责。市纪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关于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监督的要求,开展“净化队伍”活动,去年以来严肃查处了两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同时,市纪委选派40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培训,各县(市、区)纪委对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和县(市、区)直单位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履职能力。
今年,市纪委制定纪检监察干部平时考核办法,在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推行定岗、定责、定工作流程、定工作标准、定考核措施的“五位一体”日常考核机制,狠抓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同时,根据形势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重点任务,对深化“三转”、抓好纪检监察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发挥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作用等实施项目化管理,加大推进力度。
实践证明,纪检监察机关“三转”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应行之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由之路。
❼ 如何提升本部门对一线的行政管理效能
效能建设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把管理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活动,它是强化部门行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举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要强化效能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职能到位,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几年来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重任,它开展效能建设的成效如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高低,事关市场经济秩序能否健康发展的大局。首先,开展效能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同其他宏观调控部门相比,作为“市场经济卫士”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这就要求工商部门必须转变作风,改善管理,加强服务,通过公正执法、热情服务反映出工商队伍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面貌,更好地架起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把体现党和政府温暖的真诚奉献给人民。开展效能建设正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这一要求和呼声,应和了这种形式发展和大局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商部门开展效能建设,事关党风、行风建设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次,开展效能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制度保证。工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早,成效也较好,但还有极少数人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不廉洁的现象仍有存在,这主要是机制、体制上的不适应而存在的弊端。通过开展效能建设,推行“公示制”、“承诺制”等一整套规章制度,把每个单位,每个人员的办事程序、时限、项目、要求都公之于众,更自觉地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并针对每个环节都配套详实的惩罚“浮、懒、假、奢、贪”的硬措施,从而把防范关口前移,反腐措施强化,较好地杜绝不廉洁行为。第三,开展效能建设是实现从严治政的客观要求。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是工商部门执法工作的根本要求。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建立以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为核心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促使工商干部更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严治政、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形式和程序实施行政管理,从而有效地杜绝以情代法、以罚代赔和以罚代刑,保证执法质量,树立执法权威。第四,开展效能建设是促进职能到位的迫切需要。通过效能建设推行岗位责任制、时限管理、服务承诺等,特别是对应为而不作为的奖励惩戒措施,对执法机关工作运作实施更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为应和这种形式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强化市场监管,拓宽监管职能,提高监管层次,改进监管方法,以促进职能到位和岗位职责落实。
效能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抓好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为推进效能建设提供牢固的组织保证。要成立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人员的选调、搭配要认真把关,配齐配好,并赋予相应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左右齐心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工作与效能建设的关系,将二者一道制定、一同下达,一起考核。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效能建设放到更突出的地位,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亲自主持效能建设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作到该提倡的要理直气壮的提倡,该反对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该支持的要坚决有力地支持,该处理的要严肃认真地处理,切实把效能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同时,作为领导者,要言行一致,在效能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教育干部,影响和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效能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系统效能建设顺利扎实开展。
二、强化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机关以效能为本,效能以人为本”。因此,在开展效能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和引导人上面,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一要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吃透精神,学其本质,进一步明确宗旨,坚定信念,再创佳绩。要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开展“满意在市场,有事找工商”、“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争创人民满意的工商所”等活动,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按照“起点高,标准高,查看细,工作实”的要求,积极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并加以宣扬和推广,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学先进、扬正气、讲奉献的氛围。同时组织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反面典型进行禁示教育,使大家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要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切实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解决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教育引导干部正确运用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解决本单位、本岗位的职能作用与发展经济的关系问题,主动热情为经济建设服务;解决谁是主人问题,摆正“主人”与“公仆”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全局观念、服务观念、效能观念,不断增强队伍政治思想素质,为全面完成效能建设各项任务夯实思想基础。二是要提高帮扶、训后测试、案例研讨等多种职能的能力。要通过评选表彰学习标兵和优秀论文作者,并把它作为评先选优和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推动干部熟悉业务,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要提高队伍科学文化素质。要加强各类学历教育,改善学历结构,提高学习层次。要通过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等,促动干部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效能建设要扎实开展,必须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建立起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要实行政务公示制,把群众反映的热点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业务机构分布、办事手续、程序流程、单位职责、办事依据、要求、项目、时限、工作人员姓名、职务等一揽子公之于众,使群众一目了然,提高透明度。要把执照审批情况、办案阶段情况、结果等对外公开,把政务交给群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时刻接受群众监督。要实行岗位轮换制,使干部从人缘、亲缘中解脱出来,同时摆脱老思想、老套路,形成新思维,创出新业绩。要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强化责任追究,解决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要实行办事预约制,自我延伸服务时限,企业因特殊情况不能在法定工作日内办完事务可提出预约要求,方便企业。要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严肃财经纪律,防止私设“小金库”以及“三乱”行为发生。要强化内制外监,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要健全完善办理案件取证、审理、处罚“三段制”;收费管理定费、收费、管理“三分离”;办理证照受理、审理、批准“三把关”等。加强内部权利制约。要调整充实配强纪检监察队伍,广开举报渠道,聘请外部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廉政座谈会等,加强外部监督,杜绝人情“案、费、证、照”。此外,要健全车辆管理、值班、考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效能建设有章可循,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制度制定上墙后,关键在于如何“下墙”落实。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要结合绩效考评制,把效能建设制度的落实量化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建立责任明确,目标具体,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责任体系。要加强岗位渗透,明确界定每岗每人的职权范围,衔接程序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彻底消除既无工作标准、范围,又无质量、时限要求,责任不清、赏罚不明、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弊端,形成人人心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机制。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经常性的自查和互查、逐级检查、随机抽查和请服务对象及党政机关民主评议等多渠道的检查评比制度,把效能建设列入岗位责任制中加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务更新、干部使用、评选先进挂钩。要实现严格的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局勤政申诉中心”、局长接待日、机关与基层单位互评、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强化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发挥综合的监督效应,大力推动工作落实,加大检查督促力度,防止和坚决改变工作部署多、检查少、落实难的现象。要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根据违反效能建设处理办法的规定和情节轻重,配套实施一套口头批评、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告诫、降职(调整岗位)、免职、辞退等惩罚措施,坚决端掉“大锅饭”,以工作好坏论功行罚,切实作到有成绩表彰到具体人,有问题处罚到责任人,使制度建设切实落到实处,使效能建设有保障、有落实、有成效。
四、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进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工商部门在效能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一是要建立完善服务规范。突出抓好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言行“四规范”,分层次、分类别地制订规范目标,明确达标要求,落实配套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每个窗口、每个岗位以至全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保证优质规范服务的实现。二是前移服务窗口。要通过参与企业前期立项工作,超前介入、加强回访、上门年检等措施,变等办公为现场办公,把服务窗口前移,及时掌握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竭力帮助排忧解难。三要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办事统一性和效率,该撤并的机构一定要撤并,要通过建立注册服务大厅、基层办事服务大厅,实现咨询、受理、审查、核准、打印、发照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要推行政务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预约制、二审终结制、限时办结制、一次被诉待岗制、导办制等,自我延伸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岗位责任落实。总之,要多为当事人着想,急群众和服务对象所急,利用职能搞好服务。四是加强市场执法,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通过效能建设,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
❽ 什么是管理效能
效能主要复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制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而政府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蕾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怍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有人为效能做了个公式:效能=效率X目标,是说一个人或组织不能片面的追求效率,效率高不代表目的就可以实现,有了目标再乘以效率才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管理效能就是管理上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