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服务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21-02-27 07:51:33

『壹』 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什么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地方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传统产业尤其是一些夕阳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当然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再如,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些地方搞“一刀切”,要求区域内所有城市都必须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这其实也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对所有区域、所有城市的统一要求。相对而言,特大城市更适合于发展第三产业。
事实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出现偏差。

『贰』 服务业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就业第一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6年,服务业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服务业新动能将快速成长,服务业将继续领跑三次产业。可以说,我国经济将逐步由工业经济转型为服务经济。在此背景下,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第一,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将进入追求个性、高品质、安全、健康、便利的消费阶段,信息网络服务、文化娱乐、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产品将成新的消费热点,绝大多数服务业在“十三五”期间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面临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第二,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是我国产业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
第三,虽然我国服务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规模逐步扩大,服务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行业和服务业企业仍偏少,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不断扩大,与货物贸易呈非均衡的发展态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不合理,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在服务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偏低,运输、旅游、建筑服务所占比重偏高。
第四,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困扰尚未破除,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比如,服务业企业大多实行轻资产运营,核心的资产是专利、商标、技术诀窍、商业模式、品牌、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房产少,知识产权质押政策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与服务业相关的价值评估体系、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手续繁琐,成功率低,贷款成本高。同时,我国电力、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培育有效竞争。
根据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建议“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 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
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建议“十三五”期间对大部分服务业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发展演进,垄断性行业的自然垄断范围不断缩小。“十三五”期间,建议以培育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深化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面向社会资本扩大市场准入,增强竞争活力进而降低服务价格。
加强市场监管。建议政府完善对事中、事后进行监管的规则,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对服务市场进行有效、及时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对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要开展常态化的市场监管。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继续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消除各地方对外地企业的歧视性规定和行为,取消各地方对本地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违反规定的优惠政策。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降低服务业的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落实政府已经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实行相同的水价、电价、煤气价。加大对服务业的税收支持力度。
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优化我国外贸结构、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今后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完善和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退(免)税有关政策,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立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功能区。
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对“轻资产”运营的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政策,缓解服务业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状况。引导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服务。鼓励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支持服务业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应用工作,提高信用信息的质量;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跨部门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各行业信用信息、各省市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应用;三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失信行为、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进一步加强对守信行为、守信主体的联合褒奖;五是大力培育诚信文化,树立诚信风尚。
☞ 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标准制订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内领军企业的作用,推进标准制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产品的品质。
制定针对性强、精准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服务、旅游、家政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生活性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宽带网络建设,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注重商业配套,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
☞ 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多边、区域服务贸易谈判和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邻国家和重点市场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推进与美国、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逐步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规模和范围,助推我国服务业发展。
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化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逐步实现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
加强部门协调,推出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支持我国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发展空间。
☞ 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培育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新兴(6.910,0.00, 0.00%)服务贸易比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支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采购与营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拓展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鼓励开展人才培训、资质认证、公共服务等,提高跨境交付能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叁』 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哪些内容

  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版消耗、高污权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2. 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出现偏差。

『肆』 中国制造业如何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

进入服务业发展新时代,13亿人的潜在消费需求成为中国增长转型的突出优势;13亿人服务需求释放的规模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的进程。释放13亿人的服务消费需求,推进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既是未来6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又是决定增长、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与人均GDP水平有着内在联系。中国从人均GDP 6500美元到1万美元的过渡阶段中,服务业的比重至少会提高10个百分点。总的判断是,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镇化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展型消费需求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健康、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中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为53.7%,而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从新型城镇化的进展看,2020年名义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0%左右,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50%以上。这几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77个百分点。以此估算,未来6年即使人口城镇化率仅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也有可能带动服务业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
第二,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变。传统农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直接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由此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新一轮工业革命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就是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是一个大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以德国为例,高端制造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创造”的优势远未凸显,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15%。未来6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个百分点,达到30%-40%。这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牵动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而且也将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仍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经济增长新常态取决于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近几年,中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奠定重要基础。
第二,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服务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长估计,每年新增就业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常态。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直接融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例如:技术升级与服务需求直接融合,技术升级如果不能反映服务需求变化就很难产生内在动力,就很难有好的市场前景;企业竞争力与服务质量直接关联,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服务环节是否专业化、精细化。为此,服务业主导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将为创新创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由此形成创新驱动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第四,形成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带来中产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例,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伴随服务业主导新格局的形成,白领阶层的规模同时也扩大了5倍。未来6年,随着服务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有望达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亿,由此将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
3. 把实质性提高服务业占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5年,能不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对中国未来10-2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明显提高服务业比重。建议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把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0%作为主要的约束性目标,以此作为衡量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标准。
第二,加快推进投资转型。与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重点加大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投资;从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出发,重点加大信息、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
第三,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无论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需要改变某些传统的发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不是不要制造业,不是不要工业,而恰恰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工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

『伍』 为什么说中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推动产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要素源配置效率,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要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以集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陆』 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版以研究、改进和创权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具体步骤如下: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三、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柒』 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结构优化。
首先,要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与过去的劳动力结构相比较,我国现在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人才基础。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精英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
其次,要推动资本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对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说,资本也有好坏之分,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投资不能形成对社会投资的“替代效应”,金融发展不能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攫取效应”。从财政资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从金融体系看,要发展“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资本要素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要坚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而不是利益输送的手段。

『捌』 如何理解公司转型升级的意义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 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吉利、吉奥、巨科等排头兵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 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适时考虑在区内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继续发挥路桥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这一优势,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营销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

  • 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 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除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外,还要加大挖潜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土地租赁制,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倡导"零地技改",加强荒滩、荒地等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存量用地。加快沿海滩涂围垦进度,使企业尽快向沿海产业带转移。在资金方面。各银行仍然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来源。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积极牵线加强银企合作,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企业贷款力度。积极探索民间资本投资方式,鼓励拓宽投资领域,加大对社会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奖励额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潜力较大的产业。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增强电力输配能力。加强用电管理和科学调度,大力倡导节约用电,提高全民节约用电意识。

  • 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 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转型商业模式再造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局限于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全球金融危机孕育着一个彻底重新洗牌的时代,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彻底终结,中国企业竞争将不可逆转地进入到“商业模式”与“资本”层面的竞争,得“商业模式与资本者”得天下。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