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微服务
① 阿里云服务器
申请阿里云的产品时,可以领取代金券,能节约不少,现在在线,可发给你。
② 阿里巴巴资深java工程师什么水平
大家都知道,阿里P8高级技术专家,基本上是一线技术人能达到的最高职级,也是很多程序员追求的目标。
达到年入百万的P8 Java高级架构师级别,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在技术视野和业务洞察力方面,也要有很深的积淀。
经过我半年多的整理,今天刚好有此机会,我整理了一份架构图谱,主要是针对2-5年左右的Java开发程序员提升的,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掌握这些技术基本都能拿到一个不错的薪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阿里P8 Java高级工程师,都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③ 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哪个好
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吧。我们属于公司是做服装机械的
④ 阿里云什么时间迁华南B区,我很想迁走
微服务是个很大的话题,关于微服务和单体服务的优缺点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 而华东1的物理位置就在阿里云的大本营: 杭州,不少阿里云的新产品也会第一时间...
⑤ spring cloud微服务如何处理两个应用的订单
微服务的优势就是各模块既独立运行又能相互配合,接口安排与架构合理的情况下,一套足矣。像是国内阿里、华为、黑少、灵雀都可以看看他们的
⑥ 阿里云的消息服务怎么集成spring boot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MnsConfig {
@Bean
public MNSClient getClient() {
CloudAccount account = new CloudAccount(
ServiceSettings.getMNSAccessKeyId(),
ServiceSettings.getMNSAccessKeySecret(),
ServiceSettings.getMNSAccountEndpoint());
MNSClient client = account.getMNSClient();
return client;
}
}
建一个配置类
使用的时候@Autowired
private MNSClient client 这样引入回就可以了答
⑦ 微服务,一个服务会影响整个系统吗
摘要: 最近大家都在谈微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业务需要提供更大并发的scale-up 和 scale out能力,微服务确实提供了比较好分布式服务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 杨旭
世界最大混合云的总架构师,4年前,开始作为双11阿里云技术负责人,负责搭建全球最大的混合云结构,把 “双11”的电商业务和技术场景在阿里云上实现,并保障这个混合云在双11当天能够满足全球客户的购物需求。
正文:
最近大家都在谈微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业务需要提供更大并发的scale-up 和 scale out能力,微服务确实提供了比较好分布式服务的解决方案。
微服务并不陌生,知道SOA其实也就很容易理解微服务,可以把微服务当做去除了ESB的SOA。ESB是SOA企业服务架构中的总线,而微服务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软件架构,个人认为最大的设计区别在于设计初衷:
SOA是为了最大化的实现复杂系统代码的可复用性
而微服务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解耦,不同业务系统甚至可以是不同语言之间的通信
没有最优的架构,只有最合适的架构,一切系统设计原则都要以解决业务问题为最终目标,脱离实际业务的技术情怀架构往往会给系统带入大坑。所有问题的前提要搞清楚我们今天面临的业务量有多大,增长走势是什么样,而且解决高并发的过程,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的过程。
网上的一张图很经典,总结的非常好:
整个系统进化分为三个阶段:
x轴,水平扩展阶段,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不断的横向扩充应用服务器,水平扩展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注意不用服务器之间的如何保持session和会话同步,不能让用户在不通服务器之间切换时有感知应用扩展后自然遇到的问题就是DB的瓶颈:连接数,iops等。
z轴,就是对数据库的拆分,难度上了一个台阶,Sharding的基本思想就要把一个数据库如何进行切分,可以分为水平切分和垂直切分,水平切分相对简单,一主多从,多主都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多主切分设计时需要注意主键的关系,解决多写在进行数据同步时候的冲突问题,垂直拆分更加复杂,一般都会涉及到架构逻辑的改造,需要引入中间件,来进行数据源的管理,垂直拆分时把关系紧密(比如同一模块)的表切分出来放在一个库上,或者通过hash进行拆分,从而将原有数据库切分成类似矩阵一样可以无限扩充的队列。
y轴扩展,最后就是功能分解了,也就是我们讲的微服务切分。微服务拆分将巨型应用按照功能模块分解为一组组不同的服务,淘宝的系统当年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通过五彩石项目从单一的war包拆分成了今天的大家看到买家,卖家中心,交易等系统。
引入微服务前你要知道的两三事:
1、成本升高,引入微服务架构,需要对原来单一系统进行拆分,1到100以后多服务的部署会带来成本的升高
2、解决分布式事务一致性问题
以前单一的系统好处很多,一条sql解决完成所有业务逻辑,微服务做完一件事情需要涉及多系统调用,系统间网络的不确定性给结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如今天淘宝的系统,完成一次交易下单需要在上百个系统之间调用,如何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核心数据如钱的最终一致性是设计之初就要想明白的,这里大多都要借助中间件来实现。
3、微服务的逻辑设计原则
随着不断拆分微服务,以及业务的迭代发展,系统之间极有可能出现混乱调用,所以微服务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架构师需要搞清楚微服务的架构模型。那核心的设计思想就在于如何进行服务的分层,以及服务的重用,通过分层将服务进行分配,上层服务包装下层服务,下层服务负责原子性的操作,上层服务对下层服务进行业务性的组合编排,一定要理解业务,微服务拆分不是简单的系统组合,再说一遍一定要理解业务,否则上层服务一定会出现大量的交叉调用,系统复杂度会指数级上升,好的微服务架构师一定是业务架构师,基于业务的建瓴,微服务设计三部曲,遵循自下而上的设计原则:
原子服务
首先确认最基本业务最维度的原子服务,原子服务定义就是大家都会最大化重用的功能,需要在应用内的闭环操作,没有任何跨其他服务的分支逻辑,杜绝对其他服务的调用,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存储,作为最底层服务抽象存在,以淘宝为例,卖家数据,卖家数据,订单数据就属于最基本的原子服务。
服务组合
在业务场景下,一个功能都需要跨越多个原子服务来完成一个动作。组合服务就是将业务逻辑抽象拆成独立自主的域,域之间需要保持隔离,服务组合会使用到多个原子服务来完成业务逻辑,如淘宝的交易平台会调用用户,商品,库存等系统。
业务编排
最外层就是面向用户的业务流程,一个产品化的商业流程需要对组合服务进行逻辑编排来完成最终的业务结果,这个编排服务可以完全是自动化的,通过工作流引擎进行组合自动化来完成特定SOP定义,这对企业应用的自动化流程改进也很有意义。如淘宝类目的双十一活动,通过对不通服务组合进行重用实现不通的营销活动逻辑。
4、运维管理的复杂度提升
微服务让应用数量增加很多,链路的集成、测试、部署都成为新的挑战,以前一个war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多应用发布来完成,发布时服务之间的依赖影响,会导致功能不可用,测试阶段的依赖性可能会让用例跑不下去,这些都会是需要新考虑的问题,需要有平台化的工具来支撑,目前阿里通过aone产品来保证从日常到预发到线上的持续集成交付。
⑧ 微服务都是用在什么地方能否举例说明一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云化的普及,微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应用服务化架构最流行的设计理念。以微服务、容器、DevOps等为支撑的云原生设计理念,缓解了随着新需求的不断增加,大型单体式应用变更越来越困难的现状,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企业IT架构高效稳定、敏捷响应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Nebulogy纳比云”提供完整的微服务实施平台及赋能工具,加速微服务应用开发和DevOps持续交付,为云应用的构建和运行支撑提供有力的支持。微服务实施方案
⑨ 为什么选择Spring Boot作为微服务的入门级微框架
⑩ 如何在阿里云上构建高可用应用
合理的架构
一个大型的、负载的单体应用可能会让你的整个开发进度缓慢、部署困难。所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不妨在开发初期便将应用程序设计为微服务架构的程序,虽然可能会提升程序之间的沟通难度,但却为你的应用提供了后续自由伸缩的可能,帮你解决后期发展起来的伸缩难题。
对于已经上线的应用,整体微服务化可能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你不可能让整个团队重新开发一套系统出来,这样的情况下,不妨把核心的、请求量较高的业务单独拆分出来,作为一个服务,让每一个服务都变成专注与单一的责任和功能的小的区块,更好的对外提供服务。
二、资源架构
在云计算的时代,云计算大行其道,为各行各业提供计算能力的支持,合理的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能力,就能帮助我们更加轻松的去做好应用的高可用。
一般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应用大体上都可以分为四层:入口层、业务层、缓存层、数据库层。当我们做好每一层的优化,那么我们的应用本身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避免。
入口层
入口层通常的情况下指的是Nginx、Apache等层面的东西,来负责应用的入口。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应用程序定位在某一个IP,那么如果我们这个IP宕机了,就会导致服务的不可用,所以,在入口层我们不妨使用负载均衡,通过对压力的评估和成本的预估以及技术实现的难度,我们可以选择自建负载均衡或者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均衡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入口层后面的业务出现了单点故障时,可以自动借助于负载均衡的健康检查和请求分发的机制,把请求转发分配到可用的节点,保证服务的正常运转。
业务层
业务层通常是由PHP、Java、Python、Go等写的逻辑代码构成的,需要依赖于后台数据库及一些缓存层面的东西。如何实现业务层的高可用呢?最核心的就是,业务层不要有状态,将状态分散到缓存层和数据库。目前大家通常喜欢将以下几种数据放入业务层。
第一个是session,即用户登录相关的数据,但好的做法是将session放在数据库里,或者一个比较稳定的缓存系统中。
第二个是缓存,在访问数据库时,如果一个查询很慢,就希望将这些结果暂时放到进程里,下次再做查询时就不用再访问数据库了。
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业务层不要有状态。在业务层没有状态时,一台业务层服务器当掉了之后,Nginx/Apache会自动将所有的请求打到另外一台业务层的服务器上。由于没有状态,两台服务器没有任何差异,所以用户完全感受不到。如果把session放在业务层里面的话,那么面临的问题是,这个用户以前是登录在一台机器上的,这个进程死掉后,用户就会被登出了。
缓存层
非常简单的架构里是没有缓存这个概念的。但在访问量上来之后,MySQL之类的数据库扛不住了,比如在SATA盘里跑MySQL,QPS到达200、300甚至500时,MySQL的性能会大幅下降,这时就可以考虑用缓存层来挡住绝大部分服务请求,提升系统整体的容量。
缓存层如果希望实现高可用的架构,最好的方案就是将缓存层分的细一些,采用分布式的缓存或者是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云缓存能力,来减轻数据库层的压力。
数据库层
在数据库层面实现高可用,通常是在软件层面来做。例如,MySQL有主从模式(Master-Slave),还有主主模式(Master-Master)都能满足需求。MongoDB也有ReplicaSet的概念,基本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