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靖远市场监管

靖远市场监管

发布时间: 2021-02-24 00:58:58

①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才市场怎样存档案

你档案现是“死档”,处理比较麻烦。一、如果档案不存入人才将是死档。影响到你的社保,就业,工龄认定,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干部身份保留,考试(考研考研究生,考各种证书),出国留学,各种证明甚至是办理退休等各项手续。
二、将“死档”变成“活档(存人才)”。(一)报到证的报到单位是户口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是二分即毕业生是在毕业时没有签订三方协议,由学校直接将毕业生档案通过邮局以机要形式邮寄到毕业生户口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名称(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凭报到证将档案存入社保局;(二)报到证是报到单位是企事业单位。派遣是签订三方协议,由学校直接将毕业生档案通过邮局以机要形式邮寄到报到证报到单位名称(即三方协议签约单位)或者报到证报到单位委托存档人才(签约单位指定的人才中心)。需要办理改派手续,将档案直接转入户口所在地人社局或现现工作单位。改派手续附后。
三、现工作单位是否要求调档。(一)如果你现在工作单位是国企或者企事业单位,具有接收档案人事权,凭现工作单位开具档案调函到你档案原存档人社局办理调档手续转入现工作单位。(二)如果你的单位没有接收档案人事权,但你的单位在人才开户,委托人才代管你单位的人事档案,凭现人才开具档案调函到你档案原存档人才办理调档手续转入先工作单现。(三)如现工作单位无接收档案人事权或不要求档案,档案无须转递,保存在原存档机构。
四、改派即办理档案转递手续。毕业两年之内回学校办理改派手续,两年之外在人才办理改派手续。办理改派手续需要带上报到证和毕业时签约单位的离职证明,如新单位需要档案需提交与新工作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无工作单位无效提交三方协议。
大学毕业生档案的存档流程:大学毕业生档案的存档流程:(一)二分。二分即毕业生是在毕业时没有签订三方协议,由学校直接将毕业生档案通过邮局以机要形式邮寄到毕业生户口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派遣。派遣即签订三方协议,由学校直接将毕业生档案通过邮局以机要形式邮寄到三方协议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指定的人才中心;(三)专升本。专升本即参加学校升本考试且被录取的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档案由学校通过机要形式邮寄或毕业生本人提交到本科录取学校。二、转正定级。毕业一年就可以到人才中心办理转正定级,到档案存档机构(人才)领取办理转正定级申请表,然后在在到报到单位(毕业时签约单位)盖章,然后将该申请表交回人才中心,存入档案。档案才正式由学籍档案转入正式人事档案。

② 靖远县永龙羊羔肉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靖远县永龙羊羔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靖远县的一家从事靖远清真羊羔肉产品研发、生产、储存及销售于一体的一家民营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闇门村,占地面积7000㎡,现有员工200人。其法人代表是马永龙,回族,是从事羊羔肉产业近30年的业界代表,现担任靖远县羊羔肉产业协会副会长,靖远县伊斯兰教协会常委,公司总经理。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信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公司注册资金三百万,自成立初期即引进一流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格按照《食品卫生通则》、《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甘肃省清真食品条例》等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建成清真牛羊肉标准化屠宰、肉品深加工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及国际标准,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公司秉承“诚信、绿色、健康”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食品安全为己任,秉着“顾客第一,诚信合作,品质安全”的经营理念,践行“重品质、重健康、重信誉”的责任意识。所生产的牛、羊肉完全按照伊斯兰的传统工艺屠宰加工、采用一流的制冷设备,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确保肉的品质优良、鲜嫩、美味、色泽艳丽、卫生安全、营养价值高。公司的牛羊肉产品从工厂至消费者手中全程实现无菌加工、低温冷链运输,严格按照《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生产加工储运规范要求,即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为社会大众提供环保、安全、绿色、优质的牛羊冷鲜肉及深加工产品。
法定代表人:马永龙
成立时间:2012-04-11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2042120000985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白银市靖远县闇门村

③ 甘肃靖远枸杞比宁夏中宁枸杞

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中宁枸杞只是完成注册而已,中宁你枸杞由于连年种,品质已下降,反而是靖远,酒泉等地你枸杞,被中宁人收去,以中宁枸杞价格卖出。由于靖远一带是刚井始种,所以,枸杞品质比中宁好多了。

④ 听说甘肃省靖远县要搬迁了,去内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您好!首先,感谢你通过网络反映的信息,只能通过网络回复。目前黄委会及天津水电设计院,正在开展黑山峡河段移民和库区淹没实物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提出高坝、二级、多级水电开发方案的库区淹没方案。提供给国家高层决策之用。

多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黑山峡河段水电开发的方案选择问题,充分考虑库区和移民问题,坚持多级水电开发方案,坚决反对高坝、二级方案,因此,不会发生大量搬迁外地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因素: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及社会现象,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移民的广度和频度不断增强。社会移民按其迁移的起始动因可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两大类。工程建设占地移民,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在非自愿移民中所占比例较高,影响面广,稳定安置和促进发展难度最大。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移民的关系,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土地,因此各种工程性移民活动[Y1] 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为了局部的利益或工程建设而占用大量耕地,动迁大量居民,需要认真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统筹兼顾,选择少占地,动迁少,经济可行的方案,正确处理发展与移民的关系。

二、移民活动具有复杂性,移民问题既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虽然移民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和实施效果都在不断改善,但是移民的不满也在一些项目中确实存在,其因素非常复杂。比如,移民过程中对社会关系网络、社区文化、传统生计和生活方式、人力资本、民族与宗教等产生了大量的影响,这些无形的社会因素在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是移民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本,但是,这些受影响的社会资本的损失目前基本没有得到合理补偿。移民搬迁后,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社区网络资源,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的今天,“非自愿”移民已经成为历史。移民及其安置不仅是一个经济补偿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民族、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的国家,能否处理好发展和移民的关系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注重民生,尊重民意,应该成为国家制定黑山峡开发方案的根本宗旨

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认真做好黑山峡河段开发研究;面对现实,科学决策,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切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黑山峡水电项目开发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黑山峡河段的开发从1952年开始规划,一直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宁夏、甘肃两省区的高度重视,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按照宁夏提出的方案建高坝大库进行一级开发,还是按照甘肃提出的方案进行多级开发。多年以来,库区淹没、移民安置和环境影响是制约黑山峡河段开发的“瓶颈问题”。

(一)两个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按照最新统计,一级开发方案,将淹没甘肃白银耕地面积21.44万亩(占白银市有效耕地面积的16.62%),其中:经济林地68951亩、日光温室25533亩。直接淹没人口11.97万多人(占白银市乡村人口的8.78%),淹没植被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淹没沿黄各类提灌站241座,影响110万亩灌区和30万人的用水问题,还将淹没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的主要景区,不仅需要整建制外迁大量移民,而且需要大规模开发高扬程灌区,对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甘肃省来说,存在较多的社会环境制约因素。多级开发与原规划相比,淹没耕园地减少89.98%,直接淹没人口减少95.6%。在水能资源的利用上,多级开发方案装机减少了约30万千瓦,发电量减少约7.4亿千瓦时,分别减少了16%和10%。多级开发以少量水能资源损失,使大量的耕园地和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大大减少了人口迁移,移民可以就地安置。显而易见,多级开发方案淹没少、投资省、工期短,经济合理,更符合中央政策,更符合国情和甘肃省省情,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国家法律法规,一是白银景泰黄河石林是国家批准的4A级地质公园,高坝方案将淹没损毁景泰黄河石林的主要景点,多级开发对景泰黄河石林没有任何影响。

二是如果按照一级开发,将大量占用耕地,与目前中央的政策和严峻的国情不符。众所周知,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中央决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和决策中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了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强化了用途管制。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二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严格落实《决定》提出的“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的精神。三是按照《决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不得占用。四是国家高度重视移民安置。2006年,国务院以第471号令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列》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那种“重工程,轻移民”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尊重农村居民居住权的“自愿移民”理念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取向,因此,移民问题是选择黑山峡开发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三)环境限制,按照国家规定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的精神,甘肃农业本身就是以高扬程灌区为主,从黄河提灌发展耕地,一是我省主要是高山丘陵地貌,没有可供安置大规模搬迁移民进行开发的土地,高坝移民安置需要土地59.85万亩,其中耕地41.895万亩;二是甘肃省每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任务艰巨,仅2008年就对7.5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是多级开发方案比高坝方案少淹没植被面积约173平方公里。

(四)当地居民意愿,一是黑山峡(小观音)高坝水电站建设项目曾经因移民和库区问题而搁浅。1975年,国家将靖远黑山峡水电站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当年安排投资1000万元,开展对外交通、临建等施工准备。水电四局做为承建单位进入小观音施工现场。由于当时甘肃省无法解决移民问题,迫使该项目停建。

二是多级开发方案已经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赞同和支持。连续多年,“黑山峡多级开发方案”是甘肃省、白银市和相关县区三级“两会”期间重要的焦点提案、议案;连续多年,甘肃省将“黑山峡多级开发方案”列为1号提案议案向全国“两会”提出。2007年7月,省政府向国务院办公厅呈报了任继周、汤中立院士及有关专家联名形成的关于《黄河黑山峡不宜修建高坝大库》的意见。

三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充分反映了当地居民不愿搬离家乡的心愿。一方面,有许多农民你给钱多少他们不愿意失去土地。黑山峡库区是甘肃农业经济的精华部分,该地区为自流灌溉区,水土肥沃,投入产出高,是甘肃重要的水稻产区和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黄河蜜瓜、大枣、香水梨、苹果等瓜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2008年蔬菜年产量达117.62万吨,是全国高原反季节蔬菜基地,盛产辣椒、黄瓜、番瓜等蔬菜,在国内的冬季蔬菜市场上不可缺少;另一方面,黄河沿岸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5年,白银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年,2008年达到2676元/年。黄河沿岸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更加可观,他们的家庭财富增速逐年加快,追求生活质量的预期更加高远。

(五)移民和库区费用,多级开发方案比高坝方案节约资金280.35亿元。一是高坝方案需要搬迁11.97万多人,约需房屋拆迁费85.5亿元;要征用21.44万亩耕地,征地费用约需189亿元;学校、道路、水利等公用设施约30亿元。三项费用合计304.5亿元。二是多级开发方案影响人口共计1.46万人,其中直接淹没人口仅5305人,约需房屋拆迁费3.79亿元;淹没总耕地面积约2.17万亩,征地费用约需17.36亿元;学校、道路、水利等公用设施约3亿元。三项费用合计24.15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耕地保护法规,甘肃省从黄河流域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上游防凌、防洪、拦沙减淤和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用水需要,按照慎重、客观、科学的原则,经多年、多方论证和反复研究,于2005年提出了将原规划小观音高坝调整为小观音、五佛、红山峡三级低坝,形成包括大柳树在内的黑山峡河段多级径流式开发方案。基本不影响七座大中型提灌站,不影响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开发方案。有利于促进人和河流的和谐共存,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耕地保护和移民搬迁方面的法律法规。

以上答复,不知是否满意?

如有什么疑问,请打电话到白银市发改委交通能源科进行交流,电话号码:0943-8223762 。

⑤ 甘肃白银靖远的民俗及变迁

靖远是黄河岸边一个古老的县城,县城的中央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楼,这座古城楼的名字叫做钟鼓楼。在全国好多地方,都有被称作钟鼓楼的古老建筑,仅仅望文生义可知,这里便是古代安置钟和鼓的地方,而钟和鼓则是古代用来报时的工具。但是,靖远县城的这座钟鼓楼,它的得名或许更多地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给人非常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因为这座楼,以前的名字叫做谯楼,这个谯楼过去似乎是用来了望的所在,或者是用作鼓楼的别称。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县城东西两座古老的鼓楼被毁于一旦,原来放在其中的钟和鼓之类的报时工具被迫转放在谯楼之上,于是谯楼便更名钟鼓楼,时间长了,人们忘记了谯楼这个历史的称谓,而且后来的人本来就不知道谯楼是哪个楼了。被毁的东西两座鼓楼,位于旧城东门的叫做东鼓楼,位于旧城西门的叫做西鼓楼,古代有晨钟暮鼓的说法,所以东边的鼓楼放着报时的钟,应该叫做钟楼才对,而西边的鼓楼,则是名副其实的。可惜,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过往的事情了。

这座钟鼓楼始建的年代是明朝正统二年,即公元一四三七年,距今正好五百七十年。当时为了防御北元蒙古人的南下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同意了大臣的奏报,令置靖虏卫,时任汉中守备的安徽庐州府人房贵,率领一对人马,奉旨来到西北边陲黄河上游的这块风水宝地,在废弃的古会州旧址上建起一座新的城池,这便是靖远方志所载房贵“相地筑城”的来历。明代新筑的这座城市,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虏卫城。数百年来,她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坚强的城市终于保存了下来,犹如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样,一代又一代顽强地生存着。就是这座城楼,也在战争和地震中被毁多次,后来又经过多次重建修缮,但是原貌被完好地继承了下了,坚如磐石一般,高高地耸立在县城中心位置,成为靖远悠久历史的象征。

过去的所有繁华,以及经历过的灾难,都成了历史。但是,这钟鼓楼依然雄风当年,见证着人间的沧桑变迁。夏天的早晨,迎着灿烂的朝阳,无数的燕子飞翔在钟鼓楼周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蔚蓝的天空下,琉璃瓦映射出斑斓的色彩,飞燕环绕,呢喃不绝,伫立在钟鼓楼前,谁能不感到心旷神怡呢?

居住习惯

历史上的靖远,是一个通过移民而得到开发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俗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移居这里的人们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选择居住地点以出路方便、避风御寒、接近水源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人口集聚居住点,从境内许多小地方的命名即可略见一斑。人们历来多选择以城、堡、湾、滩、水、井、泉、梁、岘、塬、沟、墩、铺、川、坪、寺为聚集点,如古城、裴家堡、东湾、糜滩、营盘水、刘家井、红柳泉、砂梁、曹岘、三场塬、烟洞沟、十里墩、二十里铺、吴家川、五大坪、刘家寺等等。在这些聚集点中,有的以同族为核心,有的为历代军屯点,有的以地形地貌等命名。此外,由于这里曾为边陲地带,人们集中一处而居,和防御外敌入侵也有直接关系。住所的形式有堡子、楼房、土房、高房子、土窖、箍窑、棚道、卧铺子等。

住户聚集点广布黄河两岸,河谷滩地,土壤肥沃,人口众多,村落密集。有大面积可耕地的川塬一带,人们选择在有泉水的地方居住,海拔较高的二阴山区,因雨水多,气候寒冷,一般都居于避风向阳的地方。

堡子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小型城池,高墙厚壁,多为军事守望据点,或作为军政合一的建制单位。乱世年间,一些特别富有的家庭,为了安全,偶有一户修筑一座堡子者,也有多户人家集资共筑一座者,遇有变乱,临时移居其中避难,目前散见于境内各处的堡子遗址,即为此类建筑。

民用住房,在1949年以前,农村居民普遍生活贫困,山区居住多以土窑为主。城区以及沿河两岸川塬地带因不具备挖窑居住的条件,多住简易平房或土箍窑,极少数富裕人家建造有宽敞的院落式住房。

土窑,即二阴高寒地带或干旱山区的老百姓,依据自然地形条件,选择高大的黄土山体,削成平齐的断面,并在其中挖窑洞居住。窑洞一般深达4~6米,正面开设门窗。民国九年发生大地震,境内住窑洞者居多,人口伤亡将其惨重,现今一般不再建造。

箍窑,即为用土坯箍成的下为方形上呈半圆形状的窑洞,又称为箍窑洞。箍窑大多横着修筑,门开在正中,长为6~9米,深至2~3米。在过去贫困的年代里,箍窑不失为为贫寒人家的好住处,现今也不再建造。

石窑,或称窨子,多分布在东湾至北湾一带的黄河沿岸,于两岸陡立的峭壁上凿石为洞,口小内大,有的还雕有各种花纹,其中设有石磨、石碾、水缸、炊灶等生活用具。这与境内偏远山沟土山中存留的窨子一样,曾经成为人们躲避战乱灾难的的藏身逃命之所,今残迹犹存。

简易土房,是一种土建的简陋住房,数间小房子连成一排,墙壁屋顶皆用草泥土坯,结构门窗均极其简单,空间稍大,安全性差,多为人口较多,生活贫困的家庭所建,现今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村以及灌区移民初期移居时仍在建造。

棚道,是以土基作墙,架设简单梁椽,以草泥摸顶,多用于圈养牲畜及米面加工用的小作坊。

卧铺子,以木料作支架,可以移动,多用于农户看守田园的临时居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逐渐富裕,农户住宅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家新居多为传统的院落式建筑,修建北房七间,中间三间为主房,俗称上房,为年长者居住或作为客厅,两边各两间稍低,俗称耳房,东面修建厨房三间,房屋有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之分,四周院墙相连,围成一座院落。这种院落结构的住宅,在靖远城镇及农村极为普遍,约占全县民居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典型的院落式房屋建筑日臻完善,以往主次分明的外观结构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以高档次的房屋建筑设计。普遍追求宽敞大方,住房美观适用成为新的时尚,诸如四面柱式出檐上房、虎抱头上房、大门窗飞檐上房、砖混结构的平板一层楼房等越来越多,少数人家开始建造封闭式极为讲究的住房。农村富裕人家,建造钢筋水泥新式二层楼房者也日益增多,城镇居民有三分之二住进了楼房,楼房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一般为50~120平方米。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居住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在靖远农村,人们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清晨起来先劳动两个多小时,于九点钟左右吃早饭,一般以黄米或白米糁饭炒菜为主,在一日中最为重要。午饭在下午一点钟就餐,冷季吃蒸馍,暖季吃凉粉、凉面。太阳落山时吃晚饭,多为煮面食。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晨吃早点,一般简单量少,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也多以煮面食为主。

食品主食类以大米、黄米、小麦面粉为主,间以少量杂粮。蒸食类有蒸馍、花卷、月烙饼、马蹄子、包子、发糕等,烙饼以锅盔为主,加以油馍、摊饼。煮食最多最普遍,各类面食、水饺等都以煮食为主,油炸类以油饼、油条、麻花为主。

副食原料主要为各类蔬菜以及肉蛋等,分为热炒与凉拌两种。贫困山区农民,仍以素菜为主,平时很少吃肉。城镇居民,则以大米饭、炒菜为主。冬令时节,大白菜缸腌酸菜仍普遍食用,将辣子、西红柿、韭菜等混合在一起腌制的咸菜,也是本地人喜爱的菜食之一。春节前后,多做酸菜炒肉片、糁饭,味道纯真,十分可口,是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食谱。

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俗称“过事情”,皆邀请亲朋好友参加,摆设宴席,款待来宾。婚嫁食谱,在过去盛行八个碗、十全、十三花等名目,如今更为丰盛,一般都做以鱼肉、鸡肉、牛肉、肘子肉等肉食为主的十三碟炒菜。高档豪华的宴席还有海参、鱿鱼等名菜,配以凉拌菜类和好酒。丧葬菜肴则较为俭约,一般均为含有红烧肉、炸丸子、千刀酥、炒菜之类的大杂烩,每人一碗。

野生菜类如苦苣、野韭菜、野葱、灰条、苜宿,以及地软软、头发菜、蘑菇等野生菌类,农村居民根据季节采食较多。近些年由于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上市,各类蔬菜常年供应市场,四季尝鲜,食用野生菜只是品尝而已,不再大量采集。

服饰习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存在贫富差距,民众着装差异很大。生活条件极贫困者,衣服夏以蔽体,冬以御寒,油污补丁,无式无样。普通百姓,春秋以大腰裤短褂为主,夏穿汗衫、短裤,多以自制粗布为主,冬着大襟棉衣,俗称 “裹肚子”,天气寒冷时穿羊皮袄。夏戴瓜皮小帽或头裹毛巾,冬戴毡帽、棉帽。富户人家以上等布料绸缎为主,春秋穿长袍短褂内衬外套,冬着二毛裘衣。夏天头顶灰绒礼帽,冬天戴平顶黑绒帽。一些大中专学生职员身着中山装,男子穿自制圆口平底布鞋,年轻妇女穿绣花鞋。已婚妇女用青布扎裤脚,头发盘成圆盘状,发髻固定于脑后,俗称“盘头”,有钱人家插各种金银头饰于发髻上,未婚女子则将头发扎成一束长辫子。

自五十年代开始,服装发生巨大变化。盛行男人身穿中山装,青年男子留分头,上衣口袋挂水笔以显示为读书者或有文化之人。青年妇女着装,有“胶皮鞋、洋袜子、剪发头搭肩子”的时兴民谣。六十年代后,男女服装皆向轻便短衣转化,有中山装、军便服、列宁服、工人服、学生服、青年服等名号。布鞋式样有方口、八眼、牛眼窝等式样,还有机制运动鞋、解放鞋、皮鞋等。帽子有解放军帽、鸭舌帽、棉绒帽等,农村妇女长时间讲究包头巾。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很快提高,人们的穿着习惯不断发展演变,讲究舒适大方,潇洒气派,追求艳丽美观,雍容华贵。夏季服装有长短袖衬衫、筒裤、健美裤、短裙、超短裙,以及西装、T恤衫、牛仔服等,冬天有棉绒呢大衣、风雪大衣、航空服、宇宙服,以及各类毛衣、皮夹克罩衫等,鞋有中高跟皮鞋,各类凉鞋、布鞋、棉鞋、运动鞋、旅游鞋等,服装名类繁多,色彩纷呈,难以尽述。

丧葬礼俗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自古至今,丧葬的礼规习俗衍生繁杂,沿袭不衰。有关靖远民间的丧葬礼俗,其大致情形简要记述如下。

一是丧之礼俗,分为临终、守铺、居丧、戴孝、家祭等几个程式。

临终。依据古制,死者男称正寝,女称内寝。人死之后,随即套衫穿寿衣,停放亡灵,俗称“落草”。搭设灵堂,置办棺材、纸货等亡者所用之物。棺材又称寿材,有大小材、连身转及金匣,纸货有童男童女、牲口马匹、鹿鹤碑、金银斗、花圈、花篮等。

守铺。自死者亡故至入殓期间,亲属必须守候死者铺侧,以示服孝。期间,亡者遗体置于堂屋正中,前有帷帘遮掩。停放遗体的房子称作丧铺,遗体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帐,桌上摆放供品、香炉、烛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为防止遗体变腐,传统保护法为采取敷冰块等降温措施,近些年来,地方上采用了全自动电脑控制的豪华水晶棺盛殓,地方丧葬文化更趋文明。

居丧。在此期间,死者亲属须脱冠踏履,身穿素服,妇女则去掉装饰品。禁止外出会友、参与娱乐等社交活动。

戴孝。死者亲属穿戴不同的孝服,男女有别。死者的长子、长孙身穿扎有麻绳的白色长衫孝衣,头戴白布做成的孝帽,俗称披麻戴孝。玄孙除戴孝帽外,还红绿附身。其他子、媳亦穿戴孝服,侄子以及其他亲属,则只戴孝帽。

接三。死者亡故第三天,亲朋前去祭奠,荐以三献之类祭品。

家祭。死者家属择日举行家祭,出纸放告,向亲友送讣告,报告亡者的丧期、葬期有关事项,请姑舅即娘家人(男为舅家,女为娘家),亲朋吊丧,女婿外甥送铭旌、献羊等。家祭之日举行吊唁仪式,请姑舅当众向死者子女训话,并给孝子披麻带孝,赐丧棒。有功名的人家还要请礼宾,行祭祀。如今,家祭活动日益革新,除传统的领羊、游铭旌等,主要为揭碑仪式,请有功名的读书人书写碑文,做成纸碑,与死者遗像安放院内供桌之上,敬献果茶奠酒,上香烧纸焚黄。参加揭碑仪式的礼宾就位,披红挂花,然后鸣炮奏乐。主持人简要介绍葬礼情况,接着请礼宾两人揭碑,然后由碑文的撰写者或他人宣读碑文,其余礼宾垂手恃立两旁。其后,由孝子跪读祭文,并致答谢辞。礼毕后,礼宾退位,孝子致哀。晚间举行家祭与饯灵活动,向死者遗体告别,献上家馔果酒,关闭灵堂门窗并熄灯,行幽食礼,直至深夜。

靖远北部地区的丧事活动时间长,仪式较为隆重。开吊至少为两天,更长的有小三元,最长最复杂的是大三元。小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三天破五天,大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五天破七天,如此长的时间里,主要是为死者做法事念经,超度亡灵。

二是葬之礼俗,分为择茔、安葬、修陵园、做旬等程式。

择茔。即寻找并选择确定坟茔的位置。死者亡故之后,要请风水先生(俗称阴阳、高工等),除选择安葬的时间外,主要的活动在于踏山盘水,卜选吉地安葬死者。

安葬。有三个步骤。出殡,灵柩出门,穿街过巷送往墓地。点主,由阴阳用红笔在“神主”之上点朱。埋葬,灵柩入墓穴并掩埋。

出殡是安葬过程中的隆重活动,在安葬之日的清晨进行。靖远老百姓讲究对死者高抬深埋,送葬的人要多,棺材被众人抬着走的路程要长,过去大多由人力一直抬至墓地,现在改用车辆运送。送葬的车辆为数很多,高达数十两,一路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到达坟地后按选定的时辰安葬,安葬时鼓乐鞭炮齐鸣,孝子们更是哭得痛不欲生。棺材沉入墓穴后,要由风水先生分内外经。掩埋前,须请娘家人先动三掀土,接着再由他人掩埋。安葬完毕众人返回,进门前先用清水洗手洗脸,表示洗尽与死者的一切关系,有的地方在水盆里放一把刀,喻意着与死者一刀两断。

修陵园。在墓地造墓冢,树墓碑、墓耳、印头,设墓桌、竖石狮等。

做旬。死者安葬后,其亲属每七日到墓地祭奠一次,称为做旬。一般分为七旬,七天为一个旬期,也叫“七期”。头期,每晚送水火,点坟灯,孝子守墓伴睡。五期,祭奠仪式在次日凌晨时分进行,死者的儿女全部参加。七期,又称“尽七”,死者的所有亲属来到坟地,为其举行做旬的最后一个祭奠仪式。

死者安葬后,其亲属要守孝三年时间,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长久怀念之情。守孝期间,禁止死者亲属举行婚礼、修缮房屋等一切重大活动,也忌讳随便走亲访友。三年到期后,施行换孝礼节,一切禁俗方才解除。随着时代的进步,丧俗也在变革之中,古老的礼俗逐渐被时尚的文明方式所取代。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民间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民俗有其悠久历史渊源,更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靖远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移民居住地,其民俗必然传承着来自不同地域的古老的风俗特点,了解并深入探究靖远民俗,或许能从中发现一些彰显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

过年

说到过年,最难忘的还是童年。每每到了年关,总是曲指数着过年的日期,盼望着快点过年,盼望着天天过年。那时候过年的诱惑力之所以如此之大,自有一番乐趣在其中。

腊八一过,村子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火起来,择吉日扫房呀,推磨碾米呀,过了腊月二十三,节日的气氛就更浓了,杀猪宰羊办年货,蒸馍煮肉贴春联,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家乡有个习俗,要在过年之前备好节日里所需的一切,过年不可以再干,特别是初一,辛苦了一年,大年初一,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也取吉祥之意。即此,临近过年这几天,都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按家乡的风俗,过年乃至正月里都要吃蒸馍,说是象征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到了年三十下午,一切都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吃年饭拜年了。家乡一般在除夕夜及初一初二吃臊子面,初三早晨吃饺子。初一这天,还有个讲究,不准扫地扫屋子,老人们讲,那叫扫财,说是如果扫了屋子,就是扫走了财富。可见,乡亲们期盼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

那时候,总感觉天黑得特别慢,好不容易,天幕总算拉了下来,于是就急不可待地穿上新衣服,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尾随父亲去拜年。家乡拜年还有许多的规矩。一般除夕夜,初一初二初三在本家族拜,初四起,才能提着礼品去拜亲戚。我们家爷爷奶奶辈份最高,自然要从他们拜起。在这之前,也不能忘了先逝的祖宗,一家人按大小顺序排开,爷爷领拜,他为先祖上完香,说一声:“给先人拜年。”紧接着大家一起下跪磕头,接下来就该给爷爷奶奶拜年了,爷爷奶奶坐在炕上,由父亲领拜,父辈们拜完坐在炕头,就该我们这一辈了,先给爷爷奶奶磕头,再给父辈们拜年。不过不同的是小孩子们给长辈拜年是有报酬的,只要双膝一落地,受礼的长辈就得赶忙掏压岁钱,多则一元两元,少则一毛两毛不等。那时候,我总将属于自己的这一笔不多的财富用来买些喜欢的书籍,而弟弟们则不同,他们会拿出多半的年钱去买烟花爆竹,尽情地放,玩得开心玩得过瘾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看大戏耍社火要算农村过年最大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了,一般在初三四就会有省或县剧团来村里演戏,也有村民们自演的。出演的戏演员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戏服,脸上涂抹着花花绿绿的油彩,尽情地吼着村民们最喜欢的秦腔。虽说那时候我和弟弟们并不懂戏剧,但还是挤在人群里看戏,几个小时下来,戏没看懂,人倒被挤得够呛!嘿!与其说是去看戏,倒不如说是去凑热闹!

耍社火是挺有意思的,不过也很有讲究。社火队在正式出演之前,要举行隆重的出行仪式,请村里德高望重者选定集聚的吉祥地,带领社火队去拜祭神灵,村民们也能够一起参加,特别是有车的村民,更不会放过这次出行机会,因为能跟着社火队一起出行,可以得到神灵平安吉祥的保佑,这也是村民们祈盼平安幸福的愿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来到集聚地,为神灵上香,烧纸钱,放爆竹……临回之际,更有迷信的村民还会捡几块吉祥地的石头带回家,说是捡了块“宝”,其实这是村民们期盼富裕日子能早些到来。待出行仪式结束之际,举办者还要为所有参加出行仪式的村民们每人佩带一根用红布或红毛线做成的吉祥物,保佑所有的村民,虽说迷信的盛行与色彩浓了些,但这也是村民们祈盼新一年能平平安安,幸福健康,顺利如意的心愿哪!

出行仪式结束后,社火队就可以正式上演了。村里的社火队一般说有狮子舞,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之类的。这些活动都有很高的技巧性,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大人来操纵表演的。狮子舞由两个人来跳,一人在前撑头,一人在后耍尾,舞时摇头摆尾,起跳,打滚,坐、立、卧……无不体现出耍狮人的灵活潇洒。跑旱船、舞龙灯都有领舞之人,他们拿着舞棍在前指引着耍舞的姿式与方向,并不时地散放烟火,使其更加活灵活现。高跷适时穿梭其中,合着鼓乐一起助兴。整场演出都在震耳欲聋的鼓乐声中,显得热闹非凡,妙趣横生,惹得观望的村民们赞不绝口,我们这帮小孩子围站一旁,乐得又蹦又跳,也一个劲儿拍手叫好。

虽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了许多,然而过年的诱惑力似乎已远不如从前了,期盼过年之心也淡了再淡,甚至有些害怕过年,害怕年前的忙碌,害怕年中的热闹,更害怕年后一成不变的日子……想起儿时过年的乐趣:那少之又少的压岁钱,那盼了一年的新衣服,那丝毫不懂烦忧的疯玩儿……都是一种甜蜜。而那甜蜜的回忆,也往往能让人更加留恋童年,留恋儿时的过年,更怀念儿时的欢乐与纯真。

闹社火

每逢春节,从旧年腊月开始,到新年的元宵节期间,靖远城乡都要排练和表演由当地民众自发参与的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为欢快的节日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这些庆祝活动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民间俗称社火,亦称其闹社火或耍社火。

靖远老百姓的闹社火活动,多以表达乡情民意的传统类型为主,欢快诙谐,别具一格,主要有告庙、舞狮、龙灯、彩船、高跷、铁芯子、天平鼓、跑驴、大头和尚等。这些活动,由来已久,历代延续,成为习俗。

告庙 俗称出窝。社火排练完毕公开演出的前一天,要举行告庙仪式。因为农村排练社火,一般都是以神的名义来组织,故出演前必须前往庙堂,焚香祷告,率先为神灵表演,即为告庙。告庙时,选挑精悍青壮年十数人,妆扮成为戏剧人物,骑上高头大马,浩浩荡荡,敲锣打鼓,走街串巷,一路缓行,观众则扶老携幼,夹道欣赏,热闹异常。

舞狮 俗称跳狮子。即用纸筋壳制作狮头,彩画成型,再将大麻染成绿色作为狮毛,缝缀于数尺长的布面上形成狮身。舞狮由两人表演,身着彩色服装,与狮毛颜色一致,前者舞头为首,后者随身作尾,上下翻跳,动作协调,形成一体。用来表演狮舞的桌子长一米四,高一米二,表演时桌下需蹲二人,以免狮桌摇晃。狮子一般为两只,绿色头为公狮,蓝色头为母狮,也有跳独狮的,跳狮时除锣鼓助威外,并燃放焰火。舞狮初登场,先放三把助威,接着在跳“四角”、“翻身”、“打能能(站立)”、“下狮娃”等环节,还要辅之以焰火,技艺精湛,情节诱人,实为当地一绝。

龙灯 以白布彩画墨绿色为龙身,用铁丝扎成龙头,糊以亮纱,全身制装九至十三节,每节安一手把,又一人掌握,龙头、龙身各节均装灯泡,龙尾装一条竹扫帚,由龙头率领集体舞动,快慢一致,浑然一体。

彩船 或称耍旱船。有单船、双船、群船(6~12只)之分,船身扎满花朵、明镜、灯笼,船体下方裙幔拖地,每只彩船由一人掌握,作假脚置于船面,似人坐在船舱,表演者将船身带动作船游水上之飘逸状态。群船表演多作戏剧装扮,如“游西湖”、“回荆州”等,船前由一武功较好者扮演船工导航,开场前先耍一套拳脚,接着再由群体进行表演。

高跷 用优质木椽刨成木腿,高约两米左右。在木腿上端约二尺处,安装有木脚台。踩高跷者多扮演成戏剧人物,将两腿绑缚于高跷台上,行走起来,步伐较大。踩高跷者队伍中间,夹杂有大头娃娃、疯婆婆、倒骑驴者等丑角,挑逗看客捧腹大笑,以取乐观众,在锣鼓鞭炮声中,同步缓行,煞是热闹。

铁芯子 用钢筋做成支柱,固定于木桌上,以十岁左右男女小孩,身穿戏装,将其固定在弯曲的钢筋上,不露扎绑痕迹,一台有二至三人,演员巧立于宝剑、马鞭、花朵之上,临空摇曳,前后摆动,但不出声唱说,仅以扮装奇巧称著。

天平鼓 有跳鼓、抬鼓两类。跳鼓,据说在民国中期从兰州、皋兰一带传入当地,开始由西滩村农民排练表演,延续至今。每个跳鼓队由九至十三人组成,各自扮成武夫,左手提桶鼓,右手执鼓棰,上下翻腾击鼓,其套路有九点、七点之分,由大锣指挥,鼓钹齐鸣,阵容庞大,声震四野。抬鼓,先兴起于平堡,据说为“四十八门军户”自陕西带入。在当地农村,都有自腊月初八至元宵佳节打太平鼓的习惯。这种鼓,鼓身为圆柱状木桶体,高约二至三尺,直径约一尺五至二尺,上下顶端鞔上牛皮,鼓身漆成红色,装铁拴,以粗壮鼓棰敲打,并配有锣钹打击乐器。鼓声热烈欢快,鼓点节奏为一节,循环往复,声震天地,传至数里。夜晚,各村庄鼓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社火走村串户以及地摊子表演,鼓由二人用杠抬着,沿途伴随敲打,欢庆太平盛世,企盼人寿年丰。

跑驴 用铁丝绑就骨架,然后糊以纱布,彩画成毛驴形状,模样逼真,骑驴人扮作少妇回娘家的情节,有丈夫护送,另一人作骑驴赶路姿态相遇,演出各种姿态,博得观众嘻笑。

大头和尚 用纸筋括成较大的人头面具,表演者戴在头上。男角为一胖大和尚,身穿黄道袍,项戴念珠,手执佛尘,演出开始,作起床、揉眼、净手、击鼓、鸣钟、点香、磕头、跪拜等动作,然后盘膝静坐念佛。女角头戴少女面具,身穿肥大彩衣,手持彩帕,往返于和尚之侧,以手帕击和尚头部肩部,不让其静坐念佛,意欲谈情说爱,动作滑稽,逗引取笑,使观众忍俊不禁。

⑥ 靖远县手工馍馍食品检测到哪里检测

手工毛毛检测到哪里检测?你可以上专业的食品,你市场监管局检测

⑦ 靖远二手家具市场在哪里

网上有线上二手家具市场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