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监察院御史

监察院御史

发布时间: 2021-02-19 09:50:34

㈠ 督察院左都御史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有什么区别

1、职责范围不同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管全国范围的官员内核查,右都御史容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通常只负责一片区域。

2、官员品级不同

古代以左为尊,左御史比右御史地位要高,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均设为二品;右都御史为三品,低一品级。

3、权力范围不同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主管,只是负责对官员检举、核查;右都御史有时候还要负责地方的军政要务,民生大事、征收赋税等等。

(1)监察院御史扩展阅读:

左都御史,有两项重要职能,其一为天子耳目,即所谓的言官,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二为重案会审,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几经变化后定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并辅佐左都御史工作,为正二品。

都察院官员做的事情,最后都要交由左都御史考核,起到监督的职权作用。不过,左都御史只能考核,而不能直接干预底下监察人员的具体做法。

右都御史为明,清两代的官职,清代为总督坐衔,凡出任总督者,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总漕及各省巡抚,均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应否兼兵部尚书或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

㈡ 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处长。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监察御史是明朝正七品的言官,隶属于都察院,正七品。

(2)监察院御史扩展阅读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初为正九品,洪武十七年升正七品,清代初为正七品,乾隆十七年提升为从五品。

都察院外派地方出巡盐务的监察御史称为巡盐御史、出巡漕运的监察御史称为巡漕御史、出巡农务的监察御史称为巡农御史、出巡边防的监察御史称为巡关御史、出巡茶法的监察御史称为巡茶御史。

出巡治安的监察御史称为巡城御史、出巡长江的监察御史称为巡江御史、出巡屯田的监察御史称为巡田御史、出巡仓场的监察御史称为巡仓御史。

㈢ 监察御史

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内监察御史属察容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㈣ 督察院与御史台的区别

类似。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专、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属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是发展前后顺序的关系,督察院监管机制更严谨

㈤ 监察御史是什么官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

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5)监察院御史扩展阅读:

历史故事:

马经纶万历年间的监察御史 大义不求报

2016年07月09日15:14 来源:学习时报

在明代,马经纶实在算不上一个人物,他没有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学、科学著作;也没当过很高的官,最高的职位只是万历年间的监察御史。然而,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却超过许多大员。

马经纶的声望与其对杰出思想家李贽的呵护有关。

万历三十年初,李贽遭到湖北麻城官府和道学家的严重迫害,这些人给他扣上“毁经叛道”、借讲学宣淫的大帽子,拆毁他赖以安身的龙湖芝佛院,将他驱逐出境。此时,已经罢官归里的马经纶迎着风雪,长途跋涉三千里,将李贽接到通州家中。

是年二月,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获知李贽来到通州,如临大敌,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请求严惩李贽。理由是:李贽视坑儒生焚诗书的李斯为“才力名臣”;肯定冯道“历事五朝”,是以社稷为重;赞美卓文君的私奔行为。

张问达还无中生有地攻击李贽:“寄居麻城,肆行不检,始容无良辈游于庵,已而无良辈拉妓女裸身,当白昼同浴于池。其究也,遂勾引士人妻女,至有携衿枕而宿庵观者。一境之内如醉如狂。灭礼义,渎伦常,坏风俗。”

一句话,李贽其人政治不正确,道德败坏,其言行社会影响恶劣。万历皇帝一向耳根软,听张问达这一说,觉得问题严重,立即下令将李贽逮捕,李贽的书籍无论已刊、未刊,一律烧毁,不得留存。

锦衣卫缇骑奉旨前来通州抓人。马经纶坚持随行,李贽劝阻说:“逐臣不入城,制也,且君有老父在。”马经纶依然坚持陪伴李贽,说:“朝廷以先生为妖人,我是藏妖人者,死则俱死,不能让先生前往而自己独留。”

到了通州城外,京中一些好友纷纷劝告马经纶不要随李贽入京,其家中数十名仆人,奉其老父之命,也哭着劝留,但马经纶不为所动。

进京之后,马经纶除了千方百计照料李贽的生活,还极力为他辩诬。在《与当道书》中,他指责湖广地方官驱逐致仕的四品知府,有悖于《大明律》,然后以事实一 一反驳所谓李贽“惑世”“宣淫”的诬蔑。

在《启当事书》中,马经纶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理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说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李斯为“才力名臣”、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何罪之有?在给刑部尚书萧大亨的信中,更是高度称赞李贽的操守,说他“宦游二十余年,一介不取,清标苦节,人所难堪,海内荐绅谁不慕悦”。

他希望萧大亨主持公道:“大抵今日之事,惟仰赖二祖八宗之灵,贤人君子之保护,元老大臣之曲全,固国体国脉所系,百世万世所传,确乎非一身一家之私议也。”然而,在那个时代,皇帝决定要做的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李贽自知出狱无望,三月十五日,在狱中自刎。

闻知李贽死讯,马经纶不胜悲痛。他不顾一些人的阻挠,决意为李贽收尸,将其安葬于通州安福寺北门外迎福寺侧。他为李贽建了一个高达一丈的墓冢,墓地立了两块碑,一刻“李卓吾先生之墓”,一镌“卓吾老子碑”。

马经纶不是糊涂人。他17岁为州痒生,23岁中举,27岁就做了进士,被授山东肥城知县,在任六年,政绩赫赫。一是大幅度减轻老百姓徭役;二是加固了城池;三是兴办教育,建立至道书院,33岁升任监察御史后尽职尽责。

然而只因为在边患严重时,对皇帝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削职为民。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仕途坎坷,他格外同情特立独行的李贽的处境,千方百计施以援手。

天才之为天才,是因为其思想、行为跑在许多人前面,超越了时代,一般人对他不理解、不认同,马经纶是当时少有的能够感受到李贽思想光辉的人。他营救、善待李贽,除了个人友谊,其实也有保留民族思想火种,让社会更开明、更进步的意思。

参考资料:人民网-马经纶万历年间的监察御史 大义不求报

㈥ 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巡查御史是一个类似特派员性质的官,没有常设的,理论上巡查御史可以是可以从御史台的左都御使(从一品)到最低的都察院监察御史和给事中(清初正7品,雍正后正5品)出任。但被中央外派地方的进行一段时间视察的基本不是事御史台高层,所以巡查御史应该从三品到最低的给事中(正5 正7)中出现。因为正三品得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不负责都察院事务。如果是雍正以后的官基本应该是正5品

㈦ 高人指点:按察史司、监察御史、都察院、科道(六部给事中)有什么区别

1. 春秋战国:御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

2. 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3. 汉: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

4. 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

5. 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6. 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

7. 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

8. 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9.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

10. 清: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㈧ 都御史和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牛
因为都御史是处于被动的形式的,如果监察御史偷偷参都御史一本的话,都御史多半没有好的下场的。。
谢谢。。。欢迎追问我。。

㈨ 御史、御史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监察御史这些官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一、创建年代不同

御史:御史的创建年代是在先秦时期。

御史台:御史台的创建年代是东汉时期。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的创建年代是秦朝时期。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创建年代是秦朝时期。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创建年代是隋文帝开皇二年。

二、地位不同

御史:御史在唐宋为从八品,明清为正七品。

御史台:御史台的地位低于六部。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在秦汉为千石、唐朝正五品、宋朝正四品。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秦汉为副丞相,唐宋低于六部尚书。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品级低,为七品、八品、九品。

三、职能不同

御史: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御史台:御史台的职能是负责监察事务。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职能是监察和起草诏命文书。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职能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