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常态
A. 如何顺应新常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1、做好规划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人防部门要主动作为,抓好顶层设计。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规划制定,站在发展战略高度协助抓好规划顶层设计。要统一思想,强化职能,加快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注重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对连片开发的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旧城改造区块等建设项目,做到提前介入,主动联系引导和鼓励其集中联建,互联互通。要根据人防法的相关规定,新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需严格落实兼顾人防要求。要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地下人防疏散干道,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人防部门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做好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通过人防审批,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4年,市编委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市本级人防办权力事项从最初列举的111项精简为最终的27项,削减率达75.68%,市本级将原有11项审批事项精简为4大项8小项审批事项,各区、县(市)统一调整为3大项7小项审批事项,取消了7个审批事项中共计12条需提供的材料目录,并大幅压缩审批承诺时限,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为3.88个工作日,比法定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缩短了80.6%。在科学配置行政权力的基础上,在日常审批工作中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初步构建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我市人防行政审批职能体系。
3、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参与“城市病”治理工作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现象,人防部门要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加强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完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治理工作。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布局合理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商业网络和停车网络。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人防工程应建尽建。把建设战时以人员掩蔽为主、平时以停车为主的防空地下室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推动人防工程地下停车位不断增量,并充分发挥其平时停车功能。配合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地下车位存量归位,充分发挥其平时功能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在人防建设资金的有效保障下,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自建工程建设,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14年全市新投入项目8个,投入人防资金估算4.3亿元,新增防空地下室面积6.6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1250个,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
B. "新常态"最基本的含义是什么
新常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7%、6%点几都是常态。
新常态跟“旧常态”相对。常态,即“正常的状态”,跟“变态”相对。
新常态表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有序、可以合理预期的新阶段、新周期,所呈现出的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
C. 如何在新常态的服务理念下,改善顾客购物体验
抛砖引玉:
1、送复连环体验卡
2、美制誉集赞分享
3、体验故事(顾客参与建言献策)
情境化:
设置更多人性化设置,满足顾客购物体验的体力补充和和娱乐趣味性,保持顾客畅快购物体验的情趣状态
情感设置:
细分顾客体验购物的群体,并列出比例,根据比例占比的顾客特征与购物特点植入情感因素,打入到顾客的内心
D. 在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做好政务服务工作
经济服务工作是工商联的基本职能,各级工商联要牢牢把握 “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紧版紧围绕党委政府权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服务工作。
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民营企业家所思所想所盼,找准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的用力方向和着力点;二要加强谋划策划,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企业所需所盼、围绕充分发挥工商联“三性”统一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品牌。三要搭建平台载体,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政策信息、法律维权、教育培训、人才等各类服务,做实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四要善借外力,加强与职能部门及社会机构联系与合作,增强经济服务的效果。
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对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的重大影响,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发展形势,强化服务意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经济服务的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E. 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有几个基本特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应答时间:2020-1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应答时间:2020-1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
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根本动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需要主动作为,而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
首先是改革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国资国企改革(理顺国企与出资人以及国企内部的关系,提高国企运行效率)、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强化市场)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从贸易开放到投资开放,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四大关键领域。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户籍制度,改善劳动力供给,包括放开“单独两孩”,逐级放宽户籍限制等。
第三是改革金融体系,改善资本供给,包括理顺价格(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深化开放(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乡管理体制,改善土地供给,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保持平常心态 保持战略定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在战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态,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
H. 简述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哪里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内来判断当前中国容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以平常心来看待经济增速放缓,首先要明白一个经济学原理——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的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的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