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市场监管
⑴ 国内冷链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冷链经营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二是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三是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现象。(详见正航软件官方网站文章)
⑵ 药品冷链断链怎么办
这个问抄题必须从行业整体发袭展来解决,减少冷链断裂的发生。
链物流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育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冷链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技术;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等方面都可以算是减少冷链断裂需要我们鲜安行冷连和业内同行着手去做的。
⑶ 新食品安全法对冷链有多方面要求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新食品安全法中对冷链的多方面要求和规定,也许会给未来冷冻和生鲜市场带来十分显著的有利影响,同时,也为冷链运输车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提升契机。
食品安全关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升级版的法律将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更加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并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新食品安全法中对冷链的多方面要求和规定,也许会给未来冷冻和生鲜市场带来十分显著的有利影响,或许能让生鲜行业重新进入电商,同时,也为冷链运输车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提升契机!
冻品安全关键在冷链不能“断”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要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最关键的是‘冷链’不能断裂,也就是说在食物的制造、贮藏、运输配送、零售过程中,应始终处于受控的低温状态。而冷藏车的数量不足和运行不标准,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重要安全隐患。由于诸多原因,最近这几年,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年产销是一直维持在4000~5000辆之间,远远不能满足冷冻食品市场的实际需求。
精细化管理保证恒温品质
为何很多冷冻食品存在“饺子一下锅就散,鱼一下锅就碎”等质量问题?问题就出在易腐食品在运输环节的温度波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冷链食品在运输环节的不规范,超市和商场存储不当等因素导致冷链食品“掉链子”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混乱。一方面,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上相互交叉;另一方面,大部分冷链物流的标准多为推荐性的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将使整个冷链过程从仓储、运输到配送,再到终端消费,都约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它涉及到人员的配备,装货的效率,时间的配合等等。例如:可以精细到每台车都必须配备两个驾驶员,以防止疲劳驾驶,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驾驶员;要放两个温控仪,中间放一个,后面放一个;每台车上都配备红外检测仪,就是为了装货之前测量温度,因为一个产品的出库温度对于整个冷链运输途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起点就把温度控制好,然后中途每4个小时做一次温度记录。保证食品质量的,不仅仅是低温,更重要的是“恒温”。恒定的温度,需要严格的标准来实现。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标准在冷链物流行业将形成约束力,并对对冷链物流行业行为规范起指导作用。
⑷ 冷链仓储物流近年来发展趋势怎么样
在中国生鲜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和中国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内高的大背景下,容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8年中国冷链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2022年将达到4,500亿元规模。
在快速发展的冷链市场中,以电商、快递和初创企业为代表的公司纷纷选择加码冷链物流。企业并购十分活跃,交易额逐年上涨。2017年,中国冷链市场并购交易金额达到80亿元。但与此同时,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不断加强监管,严格实施国家标准政策,对冷链物流企业提出了诸多挑战。
⑸ 马上过年了没有货车了,还让看着冷链有道理吗
越是过年越容易出事,如果没有值班人员,像火灾如果不及时处理太容易出大事了,像所以在过年辛苦的值班人员致敬!!!
春节值班,主要是防止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上报,与一般业务无关。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备好各种年货。可是最近,全国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或者是内表面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那么,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买吗?我们现在对于进口冷链食品是怎么检测的?如果不慎吃了这一类食品,是否会被感染呢?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做了详细的调查。
1月15日上午,浙江丽水遂昌县一份冷冻带鱼被初筛出新冠病毒阳性,这是遂昌县进口冷链食品发现的第一例核酸阳性案例。而这样类似的情况自去年6月以来,在全国其他地方多有发生。
2020年9月24日,青岛在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2020年11月9日,上海浦东机场新冠肺炎确诊案例的感染来源被确认为飞机行李舱内一个装载货物的小型集装箱。这一发现让全球首次认识到,在冬季合适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普通货品也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变化,进入秋冬季后,全国多地发生局部疫情,各地疫情防控由原先的“人防”,转为“人物同防”,“进口货物”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成为了我国疫情防控中绕不开的关键词。与人“感染”新冠病毒不同,食品本身只会被新冠病毒“污染”,为防止污染的食品输入,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从境外源头防止污染的发生。因此,面对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如何在货物到港前通过精准研判,将高风险货物拦截在国门之外,做好源头管控尤为重要。
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出口国家磋商,形成源头管控共识。而针对国外新冠疫情蔓延,无法实施现场检查的新情况,海关总署还组织专家,通过视频检查系统对境外主管部门和企业进行远程抽查,确保出口方完全符合安全防控有关规定。
除了加强出口国和出口企业的源头管控,每批进口冷链食品到港卸货后,海关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风险监测,加大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相关产品的抽检比例和数量,在上海洋山港,港口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根据海关总署的风险布控指令找到指定集装箱做开箱抽检。
截至1月28日,全国海关共抽样检测了139万份样本,59份样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对13个国家46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和渔船采取了暂停进口申报等紧急预防性措施。做完核酸抽检确定为阴性后,如果海关总署有进一步预防性消毒确认的布控指令,那么这些集装箱会被送往专门的区域做预防性消毒。
疫情下,为了使口岸有序运转,不造成货物堆积,海关方面只能对部分高风险的进口冻品展开抽检和预防性消毒,但海关清关结束后,大部分还未检测和消毒的货品会直接被各省市相关企业提走。这些进口冷链食品在国内的分销中,又该如何保障安全呢?在浙江,去年12月25日快速筹建了28个集中监管仓并投入使用,这些没在口岸环节进行检测和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都会被运到这里,在集中监管仓内经过核酸采样检测,卸货经过全面消杀,这些货物有了“三证一码”才能进入市场流通。
尽管经过海关、市场监督等几道的检测和消杀程序,降低了风险,但是毕竟难以做到全面且无死角的消杀,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很多地方,进口冷链食品多次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⑹ 如何开发冷链物流这片"蓝海
冷链物流体系是一个国家或经济区域宏观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于宏观物流体系的目标之中,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核心是降低总成本,满足客户需求。一般由诸多物流要素构成,如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冷链物流的供应主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政策平台、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等。
冷链物流体系的实际用途如下所示:
(1)对农产品、生鲜、医药品产品的运输上的保鲜,具体的可以包括:水果、蔬菜、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冷饮、医用试剂、中药材等这些产品的运输。冷链物流体系主要是能够保证产品的保鲜保质,能够使产品运输途中不受温度变化而产生质量上的损坏。
(2)对需要保鲜物品进行原料前处理、预冷、速冻、冷藏、流通运输、销售分配等处理环节。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冷藏和销售,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
(3)冷链物流提高了食品的保鲜能力,不会影响到食物的营养和味道,同时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
(4)冷链物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非常的方便,食物在运送到目的地时仍然很新鲜。
(5)冷链物流为食品的安全输送提供了保证,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而冷链物流可以实现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
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断链现象一直是阻碍我国冷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冷冻物流企业为了低价竞争,有的在中途关闭制冷机组,有的采用伪装的冷藏车,有的则中途换车,以此节约成本。在仓储、运输设备等其他环节,也有一些不规范操作,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造成了“冷链不冷”,此种现象亟待国家标准的规范,来保证食品安全。针对这些问题,只要采取严格管理,时时监控,这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冷链物流还是有很大的需求量和增长空间的。
⑺ 2020年做冷链物流前景如何
冷链物流的前景还是挺好的。虽然今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收益也比较可观。现在大家都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很多物品都需要冷链物流运输的。有兴趣的话,可以投资一个。
⑻ 中国冷链发展还需要几年现在有什么好平台么
我国冷链物流最早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发展速度一直很缓慢,远落版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权。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程度,从而对冷链物流产生了强大的需求。2015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亿元,预计到2020年冷链将达到3479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高昂,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规模小、数量多、集中度低的特点。在冷藏车数量分布上,冷链物流企业所有的冷藏车数量和社会冷藏车辆几乎各占一半,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以个人车主身份从事冷链运输的散户。由于货源与车源信息不对称,这些散户往往需要支付信息费并等待完成配货,有时甚至空车返回,这就造成了我国公路运输40%左右的空载率。
目前车货匹配的平台有很多,每个平台有不同的切入点,冷链蜘蛛平台是一款专注于冷链行业的免费提供找车找货平台。冷链蜘蛛平台由冷链行业的协会组织中冷联盟倾力打造,作为冷链蜘蛛计划的产物,将为联盟会员企业及冷链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打通信息壁垒,高效合理运用资源。
纯手打,望采纳~
⑼ 互联网加全冷链系统解决方案对运营管理有什么启发
(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冷链物流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1、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年均增速21%。
因素1国际化: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APEC后亚太自贸区取得更大突破,进而带来新机遇,目前中韩和中澳自贸区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素2标准化: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加快冷链行业健康发展。
因素3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以及农产品进城、出国,将进一步刺激冷链的发展。
2、50强企业发展新特征
特征一:50强企业的差距开始拉开(基于2015年50强,从规模和利润两个方向分析),全国性行业龙头企业崭露头角。
特征二:与电商结合、冷链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成为市场新宠。
趋势二: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1、电商国际化加快国内冷链服务的国际化对接,接进国际生鲜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快速崛起。
2、走出去,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3、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城乡结合部的冷库建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进城、出国需求加快F2C模式的发展(生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上日程,类似阳澄湖大闸蟹、东北五常大米、褚橙类产品会增多)。
趋势三: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1、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历年冷链50强企业结构特征分析、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传统物流商切入、电商切入外、贸易商(生鲜进口贸易的贸易商和货代等)、制冷设备商已经高调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相信后面还会有跟进者。
2、冷链物流的服务形态也更加多元化。传统围绕运输展开的服务,如冷链干线运输、冷库、冷链宅配等冷链包装产业、冷链认证服务(产品溯源、供应商等级评定)、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IT技术商(全程质量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全产业链构建正在形成。
趋势四:资本对冷链物流影响出现新趋势
1、传统做规模和提升服务的投资模式依然会继续。
2、围绕产业生态布局的资本也将出现(类似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基金、致力于投资冷链基础设施相关的内容,如包装技术、质量监控系统、以及行业标准构建等)。
3、资本助力国内冷链企业进行跨境收购。
趋势五:技术革新助力冷链物流标准落地
1、技术发展助力冷链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等)。
2、互联网应用对冷链物流标准落地的倒逼效应(生鲜电商的竞争使得冷链服务标准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移动二维码等的应用使得标准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冷链标准的建立可能依然是某个企业主导)。
(二)、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布局启示
启示一:战略重点、市场选择。国际化对接,跨境电商与APEC定下的亚太自贸区战略,至少中韩、中澳自贸区是可以做做文章的。城市市场,城市共同配送下的前置布局。农村市场,电商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相关的战略布局。
启示二:成功要素,货源保障。带有市场培育的属性,如何加快生鲜标准建设,以及监管标准落地,冷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如何搭建产品品牌建设,生鲜产品溯源体系、生鲜产品深加工等。
启示三:落地抓手、工具配套。资本和技术仅仅是达成目标的工具而已,资本助力,资本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冷链行业发展,如何布局、如何选择投资领
域,进而更好地赚钱,技术创新,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借助技术手段加快监管标准落地,
比如扫码溯源应用等。
启示四:模式选择、业务布局。当前企业追求的代表模式,如SFCold的供应链模式、自动化冷库建设,厂家生鲜O2O应用。品牌生鲜产品交易中
心,冷链装备制造企业,陆运冷藏标准箱。F端生鲜产品认证(溯源)业务,冷链企业服务质量评级机构,冷链发展投资基金(长短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