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监管最高境界

监管最高境界

发布时间: 2021-02-14 09:55:51

『壹』 如何 加强党 对政法 领导

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进行领导与监督,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组织监督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法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必须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行使职权。任何国家的国家机器都是为执政党服务的。在我国,要使政法工作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各级党委必须在保证政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同时,领导和监督政法工作,使其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作,以确保政法机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二是组织监督政法机关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各有侧重,政法机关只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才能在依法治国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经济建设成为我们党的中心工作的时候,政法机关的主要任务就应当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三是围绕提高素质,加强对政法队伍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政法队伍是维护法制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党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专政工具和专门机关,政法队伍的素质如何,对法制的张扬和维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委只有加强对政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才能保证这支队伍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党制定的既定目标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政法队伍的素质还不是很高,个别地方政法人员素质甚至很低,与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化国家不相适应,因此对各级党委来说,抓政法队伍建设,就要特别注意抓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提高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上领导和监督,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对政法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依法治国是党的根本方略,各级政法机关是实现党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工具。各级党委必须在执法监督上狠下功夫。首先,要抓好个案监督。党委除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外,还要通过其工作部门政法委对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个案监督制度,从案件的立案、审理到执行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政法机关公正执法,从源头堵塞冤假错案发生;要强化群众信访案件和领导督办案件的监督,广开言路,全面听取群众的呼声,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件查办落实。其次,要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和制约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犯法、执法枉法的现象发生。再次,要严格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政法机关中办理冤假错案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特别是对在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的违法违纪问题,党委要责成相关主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此外,党委还要做好统一政法机关执法思想的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好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及时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
从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上进行领导和监督,就是要使党的领导和监督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根本归宿是确立法律至上的绝对权威,使法律成为调节一切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作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也将随着国家法律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司法体制的逐步健全,由当前对政法工作的事务性领导变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规约作用来实现。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最终的落脚点是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党领导和监督政法工作的最高境界。

『贰』 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这为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说让孩子知道教育对他的重要性,让他自己内心就有一个驱动力,让他去学习,不需要外人的监管和督促,但这个想真的做到很难很难,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他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你跟他讲这些他也不懂。

人之所以是一个人,就是因为人是血肉之躯,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有感情的变化的不是一台机器,就算是一台机器运转时间久了,还需要加润滑油呢,还有机器的正常磨损呢,一个正常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去学习,只能说他主要的时间知道学习对他是有用的,他也能够完成自己基本的这些任务。

『叁』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管自己是谁说的

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自己要自律,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肆』 作为一个从事安全管理行业的人来说,有哪些比较

一、先谈谈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修炼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思想基础。
第一,作为安全从业人员首先要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从事生命尊严维护的职业本身是无尚光荣的。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企业应该说是受人尊重,拥戴的。而往往我们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职业,认为是个没出事故时多余,出了事故顶罪的角色。我想,要让别人尊重您的职业,首先自己应该尊重自己。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是做不出成效的。可以说,一杯茶,一张报,也可以叫安全管理;忙碌奔波,呕心沥血还是安全管理,但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安管人员的自觉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项目开展,大部分都靠自动自觉,消磨和勤奋全靠自己来拿捏,成与败就在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管理人员、管理模式可能也会随之变化,而这种管理思维、文化的变革,必然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而是否具备职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就成了能够经受挫折磨砺,持之以恒做好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础。是抵御外界干扰和冲击的最佳武器。
第二,将企业管理行为社会化。
将企业安全管理行为上升到社会服务的境界,去重新认识。将自己当成社会义务工作者,也是一种排除企业内部干扰,持续做好安全管理的自我激励手段。事实上,安全管理已经是一种社会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前面提到过,因制造业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企业本身就象一座学校。员工进一批,出一批。如果经过企业这个环节的训练,能塑造出一批批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人,就不仅只造福了企业,实际上也造福了社会,“好的安全管理,是在为社会服务”。用这种情操去激励自己,就会更有无穷的动力。
第三,要耐得住枯燥和烦琐。
企业在初创安全体系时,工作有目标,很有挑战性。但建立体系所需的时间很短,建立以后就是不断的重复性的检查、改善。同样的问题可能会重复无数次,也可能会为这些琐事的解决而一次次碰壁,也最容易让人厌烦和消沉,这就是考验安管人员的意志。
企业安全管理的职业特性,已经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无法象生产那样有直观的投入和产出可比较。是否能在繁琐、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保持持之以恒的热情,是很重要的。安全管理,在于事前的防控,而防控的对象,偏偏又是一些常人认为小题大做,琐琐碎碎不起眼的问题。发现,排除,再重复出现,再排除……周而复始,这就是企业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平凡”而不甘于“平凡”,要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韧性。一些刚踏上企业安全管理岗位的新同志,往往就在理想和现实面前迷茫和消沉了。事实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些表面上肤浅的工作,否则会不知如何下手,也更容易产生厌倦和迷茫情绪。如果懂得深入开展工作,善于思考和分析,就会感到挑战和压力,会更有继续深入的兴趣,才能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第四,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安全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学科。且社会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方法也随之在进步。作为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借鉴和应用。
第五,主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使企业的安全与生产相辅相成。
生产安全不是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高高在上的产物,脱离了生产经营这快土壤,去讲安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安全管理者应多走动,多了解。除了现场的安全状态需要掌握外,还需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理念,产品线或工艺的变化,生产的繁忙程度,人员异动率,员工素质结构等等。然后,根据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与企业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切记,不要无形之中将安全管理置于企业的对立面。
二、获得政策支持,即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信任
能否获得高层领导的政策支持,是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当然不能期望领导时时以安全为中心,天天发文件去强调。但至少,在政策导向上要明确安全的地位,要让其签署政策性的宣言。定好了安全第一的大政方向,具体的冲突出现时就要靠安管人员的智慧去化解了。
三、企业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指标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只说明风险受控了,而不是风险没有了。减低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投入人、财、物,需要企业付出成本。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水平。不要试着去消除所有危险。要知道,没有危险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把握,安全与效益矛盾的平和,往往就成了检验安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试金石。可接受风险程度的确定是项严肃而有严谨的工作,制定时要以企业的综合水平,员工素质,法规要求,风险的社会容许度来确定。比如我们是注塑业,本身危险程度较高,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就得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动不动就喊事故为零。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可能什么也抓不住,抓不好。太空泛的脱离了实际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可衡量,要有可比性。比如今天我们就将损失工时在8小时,损失费用在500元以上的伤害事件定为不可接受损失。当然风险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员工流失率少了,生产的产品相对固定了,危险的换模换线工序少了,那么在来年,就还需降低。反之接受程度还得提高。风险指标应随着时空,企业综合实力的变化而修正。但总的方向应螺旋向上。另外,风险可接受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监管。要知道,安全管理和危险都是动态的。量变到质变,质变中又有量变,是在不断变化的。危险始终是要受监控的,一超出可接受程度,就要采取措施处理,不能养虎成患。如制定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合理可行,就很容易得到企业各阶层的认同。才能正确争取到资源。总之,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立的管理体系要简洁,要适合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架构、管理方式不一样,安全管理的模式也应变通。不能千篇一律。现在有OHSAS18001,也有各类安全质量标准化可借鉴推行。但具体到特定的企业,某些要素也可变通,侧重点也可以不一样。建成可考核持续上升的安全管理体系虽然是管理的需要,但如何开展,如何走,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的体系要简洁,不要太复杂。在建立管理体系前,应做一次完整的风险评估,这样的评估面要比一般的安全评估面广点,不应只针对企业的人、机、环、料、法的实际情况,还要将企业经营背景等其他情况作为评价对象来评估。经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推行何种管理体系和管理目标,如企业硬件设施缺陷较多的,体系运作的侧重点即应偏重于硬件部分;再进一步,如判别硬件缺陷是来源于实行“三同时”的,即应加强企业政策性的导向;如来之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使用缺陷,就要加强维护保养的建章立制,培训缺乏,就应侧重于培训等等。总之管理系统总要有针对性,不能太复杂和过于死板,不能照着体系机械的去套,也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否则难以执行和取得失效。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的安全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会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一般来说,在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都属于“他律”阶段,人对安全的要求是被动的。这时除了建立严格的制度外,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安全做得好不好,是要有所体现的,否则大家都没有积极性。考核的指标要可量化,事故发生率固然是考核要素,但不能是唯一要素。一些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都可以量化成考核指标,如安全培训的时数,安全宣传的次数,组织、参加安全活动的次数、人数,存在隐患的大小、个数,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设备的危险程度等等都可列入考核目标。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视工作需要或难易程度,灵活掌握。系统复杂的只考核到部门级即可,简洁的可以考核到班组,也可以考核到个人。考核周期可以是周、月的,也可以是季、年的,但考核结果必须张榜公布,要广为宣传,考核结果要有奖有罚。但具体如何奖罚,还得看企业的情况和文化背景。有些欧美企业禁止实行经济性惩罚,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以精神激励为主,如采用颁发奖状,流动红旗,上红黑榜公告等等。但从目前来看,最理想的是在成员的工资结构中,划出一个额度,作为安全绩效奖金进行对应考核。让安全与收入挂起钩来,以调动成员的关心度和积极性。
六、关于培训
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的外来民工,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工业化从业经验,对设备、环境除了感到新奇外,还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除了从业经验匮乏外,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都极为欠缺。作为企业,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教育义务。从基本的生活,工作程序开始,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升安全意识,就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了。多数企业培训时间安排得都比较紧凑,这就要求我们制作的教材要简便,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否则员工无法接受,培训就流于形式了。培训的重点要侧重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要让员工明白危险无处不在,防患意识不可无的道理。制造业不象化工业,作业简单,直观,危险源点显而易见,大部分危险都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只要有了安全的观念,在行动前预先做简单的识别和判断,再行动,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故都可以避免。所以制造业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作为培训重点来将。在做老员工的在岗培训计划时,要依靠每年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要了解企业中的何类风险可以通过,而且只能通过对人员的培训来降低和消除。再有针对性的制定在职培训计划,培训形式和培训组织可以是多样性的。要视时间许可和资源来确定,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课堂教学,没有条件的可利用早晚会的时间,小刊物,宣传栏等等进行宣讲也行,只要效果达到了,无需拘泥于特定的模式。
七、建立、推行安全文化,变制度管人为文化管人
法律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法律。变“他律”为“自律”,让员工自己来管自己,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采用建章立制,强制性的规范,是在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在个人的安全意识,整体的安全水平不高的状况下,而采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时应该依靠强制性的制度,去要求去约束人的行为。制度,规章健全且烦琐,是这时的特点。在员工整体的安全意识较浓厚,对安全的诉求较高时,这时就可淡化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文化意识去激发人的安全行为。
这时候的企业不需要庞大的安全专职管理队伍,这时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再叫安全监督员,而叫安全协调员了。
当然,安全文化并不是虚幻的东西,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安全文化是硬件和软件构建成的实体。我们要强调安全文化的前提,除前面所提以外,还要求企业的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程度要达到规定,工艺、物料本身的安全程度,自动化,人机工程化程度都要比较高才行。这样就可以构建和谐的安全文化,将原来繁琐的制度管人,上升为用安全文化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

『伍』 做股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怎么才能达到呢

如楼抄上
做股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不追求一天20%,不理会短线波动,是价值投资,长线持有
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老"不看股价、不想股价、不做差价
不看股票看公司、不想价格想价值、不做投机做投资"
最起码到现在无人可以超越它
不要理会题材、概念、曲线
只认价值、基本面、行业前景
对于一般个人是很难做到花1年去研究一家公司一个行业
所以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最高境界是
通过基金投资
美国或其他国家已经是大多数人这样
中国还要等一个个醒悟
都在骂:监管不行、中国太黑、
骂过自己吗???
不怨天不怨地,愿赌服输

『陆』 求啊。。辩词,诚实守信要靠他人监督的例子与辩词,555,都没有

“诚信”是“两根纤纤的手指”
“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
“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
“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 二、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柒』 中国证监会都管些什么

证监会的概述: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捌』 安全素质的提升靠监督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词

我们常讲“安全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干部”,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就当前铁路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无论从它的科学严密度和方法适应性,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和铁路自身的发展,安全管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提升“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是体现了时代前进方向的人本文化。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应顺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将人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强调人是最宝贵的,人命关天,安全为大,人的安全高于一切。怎样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人的安全价值。当今时代的职工,不仅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这种特性对安全生产的取向和价值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职工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管理理念上要从以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运输质量为管理的主体转变为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重视人的因素,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依法管理和以情管理是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法”与“情”都有着其本质的文化特征,以“法”为重心的管理,体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而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是以道德精神为背景,讲究群体氛围和群体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奉献。我们既要强调法治对安全的规范作用,又应重视“情”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导性、感化性作用。法规可能是管一管二的,而“情”的作用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应借鉴战国时期“吴起巡营”①的典故来启发管理者,通过情感交流的效应,使职工主动接受安全法规、条例,真正认识到“法”有“情”的体现,“情”在“法”治之中的道理,以此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是提升“无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位现代管理学者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个提法反映了古代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安全问题无人不有、无事不有、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存在于全人员、全事物、全时空之中。安全管理如果单靠管理人员去管理,是管不过来的,也是管不好的。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创建的“自控型班组”活动,就是贯彻了“无为”的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在安全管理中显现出其客观性和有效性。因而,在安全管理中要克服“人盯人”的管理弊端,把关注点聚焦在管理行为的“无为”化上,在把精力放在研究制定安全法规、制度、措施的同时,为职工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创造适宜的管理环境。

二、以安全文化为指导,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保证。铁路安全文化注重分析人的行为诱因、机具状态诱因、环境诱因等和安全事故的关系,这为我们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理性思维定势。实践分析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和“控制环境不到位”在同一时空遭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在不良环境下造成的,人员、机具、环境等就构成了引发事故的要素。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也要建立在对三者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机制。例如,规章制度在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好的履行,那么在单独作业、无人监控时如何保证其安全?安全文化告诉我们,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职工充分认识到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性,相应地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能力。我们受“扁担效应”②和“跳蚤现象”③的启发,就要在安全上主动施压,给予职工适当的安全激励,设法激发职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识,增强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机制的管理对象是人和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激励是安全管理的“高线”,它的作用是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目的是激发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把确保安全的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互融互动、协调统一;约束是管理的“基线”,其目的是规范职工的基本行为,使职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安全生产。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从人的行为特性出发,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如契约理念、层级理念、安效理念,使职工明确在岗位上干什么、怎样干、干好了怎样办、干不好又怎样办,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责任关系、效益关系,形成一个奖罚公开、标准公平、考核公正、彼此双赢的氛围。

三、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在上述引发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操作机具、改变环境的主体,避免事故的关键在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铁路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有多种途径,包括专业技术培训、安全案例启发、现场实作演示、参观访问研讨、文化宣传娱乐等,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水平。例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进行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安全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曹禺的作品(雷雨)中,周冲与四凤离开周家后,一个不慎触电,另一个去救也触电身亡。尽管他们敢于冲出世俗的环境,但无情的事故还是毁灭了他们。为什么?从安全的角度讲,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以致“情未了”就双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故事揭示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不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识,既不能自保,又不能保护别人,那么谈人生价值又有什么意义?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文艺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命运,对于职工自觉地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
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铁路安全科学技术的繁荣。科技是文化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安全科学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安全哲学、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等20余个分支。铁路安全科学技术要转换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生产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安全管理水平。惟有不断提高铁路安全科技水平(如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新型的运输装备、攻关劳动保护科技产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指挥手段等),才能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要以班组为单位开展。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的安全文化活动搞得好,才能增强企业整体的安全文化活力。二是安全文化建设要与铁路企业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安全文化是一门艺术,生产劳动也是一门艺术,生产的过程就是保安全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明白了这个道理,日常的生产生活就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三是安全文化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着眼持久。营造一种氛围是短期的,而保持并发展这种氛围则是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克服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们应该坚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将贯穿铁路安全工作的始终,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引导和教育职工,把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事业和一种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样“大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深化,历久弥新。

『玖』 孝敬的最高境界是尊亲对吗

对的。

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

关于孝悌之道,比较集中的记载见于《礼记》,其中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对父母尽孝“生则养”,“养观其顺”;“没则丧”,“丧观其哀”;“丧毕则祭”,“祭观其敬与时”等等;[39] 《孟子》在很多场合论述了如何行“孝”,归纳起来,大体是养亲、尊亲、养志、守身、慕亲、礼亲、悦亲和怀义事亲,等等。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从事实的角度分析:孔子认为不孝中无后为最大。就是他认为没有后代(指男性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因为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而父母一般最重要的不是本身的健康、幸福,而是对后代延续的担忧。

但是,这是事实而不是行为,没有后代不是一种行为的结果,因为,有的人不育却非常孝顺父母,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有的人虐待父母,却很多后代,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后者难道比前者孝顺?

显然,不能用事实来作为评判孝顺与否的标准。而应当以行为来评判是否孝顺的标准,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关键的不是事实是否符合父母的标准,关键在于爱父母的行为,父母的错误要体谅,但是不能一味盲从,我认为才是孝顺。

我个人认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体谅父母的苦心,原谅父母的错误,但是,自己不要被父母的错误所引导作出错误的事情,当孩子因为父母的错误而错误的时候,反而是不孝。

附:相关的孔子孝思想

1,入则孝,出则弟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师长。要少承诺,务必讲诚信,有爱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余要多学习。”
【评析】
儒家思想,或者严格来说,这本《论语》,许多都是讲究人的素质培养,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修炼和培养,通俗点说,就是怎样自己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怎样处世为人。一个人敬重师长、文明礼貌、讲诚信、有爱心、追求道德完善、又善于学习。如果全中国的公民都成为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思想教育完全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教给我们的孩子。
随着独生子女的时代到来,再加上强调自我的西方思潮涌进中国之后,中国的独生子女们越来越不尊重父母了。父母在他们眼里连和他们平等的权利也没有。比如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女儿宁宁,她一出现就干扰她父亲和阿春的爱情,咒骂她的母亲和美国人结婚,搅得父母离婚后无法再与其他相爱的人结婚,但是她却不允许她的父亲禁止她先与男同学发生性关系,再和这位男同学的父亲定婚。我想这与她从小缺乏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活着,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这个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三年还不改变他在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说明他是真的孝顺。
【评析】
孔子主张孝顺和仁义,但更强调言行一致。这一段主要介绍一种考察一个人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的办法,也就是通过一个人在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和没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来确认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
只是我觉得以是否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来确认一个人是否孝顺的观点值得推敲。这是将父亲的意志凌驾与儿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观点,是应该否定的。是否需要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或父亲生前指定的道路,应该根据这个志向本身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依然符合变化了的环境,而不能只因为是父亲决定的就不能改变。
父母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些父母自己想当钢琴家,这个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将这样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钢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份和条件,残酷地强制孩子练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说孩子不孝顺,这是极端错误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更是对真正的仁爱和孝顺的背叛。孝顺的基础我觉得应该是仁爱,是指孩子对父母的仁爱,而仁爱的基础应该是彼此平等和尊重,更应该是相互的。

3,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随后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 樊迟问:“‘不要违背’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时,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后,要按照规矩为他们安葬和进行纪念活动。”
【评析】
“不要违背”的意思,除了“不要违背礼”之外,可能还有“不要违背父母的意见”的意思,如果再引伸到对统治者的态度时,就成了“不得抗上,必须唯上”的意思,或许也就是后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鼻祖?因此在今天必须对这个观点坚决摒弃和批判。
孝顺,本来应该是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违背”这样的孝顺往往成为父母强迫子女服从自己的一个理论根据。许多情况下,孩子并没有这样孝顺的主动,但是父母却去强迫子女如此孝顺,又比如,许多情况下,公民并不愿意“唯上”,但是一旦你不“唯上”就可能遭到上司的打压。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这样的孝顺也会成为一些人为自己做坏事的托辞。比如著名诗人陆游,为了博取“孝子”的虚名,居然以“母命难违”为借口,将很好的妻子休掉了,实在是对他妻子的严重伤害。如果在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官也以“父命难违”或“母命难违”为借口去谋私,那将是多么荒唐啊。所以孔子的这一孝顺观,必须坚决废弃。
所以个人觉得,父母的意见应该尊重,但不能成为一种命令;上级的命令要执行,但是不能违反法律。孝顺,不能成为超越一切的东西,否则,就容易演变为一种罪恶。

4,父母唯其疾之忧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孝顺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父母生病。”
【评析】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有人说是“父母最担心子女会生病。”因此民间也有“保重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父母”的说法。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个人还是觉得,这里明明是讲的孝顺父母的问题,怎么会变成父母担心子女的身体呢?从字面来看,“唯其”的“其”应该是复指前面的“父母”而不是指“父母的子女”。
我想,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医学还不发达的年代,生病是子女们最难控制的事情,所以只有在不生病的时候精心照料父母,才能避免父母生病。正如今天我们所说的那样:“没什么,不要没钱;有什么,不要有病。”因此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确实是子女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更加全面?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顺,孔子说:“今天许多人认为孝顺就是能赡养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呢?”
【评析】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对孝顺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各种观点可以同时并存。因此在今天,我们对孝顺的理解,也应该可以各自不同,而不需要强求一律。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对父母的尊敬的问题,可见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要我们留神一下今天的现实社会就会发现,就连像饲养狗马那样赡养父母,都还有许多人没有做到。这一方面固然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广东这个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子女自己住新房子,将年老的父母另外住在破旧的老屋里,甚至专门出钱请个保姆照顾父母,也不愿意让父母与自己一起住。这也算是孝顺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写到这里耳边忽然响起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想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旋律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首歌充满了对父母的关爱之情吧。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因此孔子的这一孝顺思想,在今天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6,有事,弟子服其劳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评析】
孔子在前面论孝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尊敬父母的标准,到了这里,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这里不是从子女的角度去要求,而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要求了,也就是说,不管你子女怎样做,你必须让父母感到满意才行。个人认为这样的要求有点过分了,事实上也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这样的要求,会严重损害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必须警惕的。
父母满意不满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子女很难控制,尤其是父母并不都是圣人,会有偶尔犯错误的父母,更有本质上就坏的父母,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也让子女去让父母满意,只能使子女也一齐变坏。
一切让父母满意的孝顺思想如果引伸到治理国家上面去,更将引起社会性灾难。现在我们的许多官员,根本无视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一心只想让上级上司满意,我想,这正是造成许多老百姓不满意和一些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7,事父母几谏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发现父母有不对的时候要委婉地劝说他们改正,如果父母不听,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能违抗,还要继续任劳任怨。”
【评析】
我觉得孔子的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应该坚决废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身为父母,理当成为子女的榜样,怎么对子女的劝阻不听,还要求子女继续尊敬如此不堪的父母?实在是荒唐之极。如果再以此要求老百姓对待政府官员,那后果将更加危险。所以对于父母的错误要劝阻,如果父母不改正,那么这样的父母便不再应该继续尊重。同样的道理,如果老百姓对政府官员的错误提出了批评,而政府官员不听,不但不应该继续尊重那样的官员,还应该立刻罢免那样的官员。
父母要想获得子女的尊重,首先自己应该自重。官员要想获得老百姓的尊重,更应该严以律己。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