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服务
非常棒 我朋友在那看好的
B. 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内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
C.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促进针对人群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群体。社专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面向整个属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各种社区组织及相应社会文化环境等。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特点包括
1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3 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有特定的传染源。
D. 精神卫生的社会服务
近几十年来,有效抗精神病药物的研制和应用,精神病人离开医院回归社会已成为可能。随着非住院化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让精神病人置身于家庭和社会之中。
已有研究显示,精神病人和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能够改善或加重其病情,因此,家庭治疗已被用来对慢性病人进行干预,并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减少反复住院。今天,精神病的家庭比过去更多地参与了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家庭医生在促进病人康复和回归社会中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需要住院的病人也不像过去那样受到隔离和严厉的管束,他们常常很快就出院,而被转入部分治疗的医疗机构和日间治疗中心。这些医疗服务的重点是对病人进行集体治疗而不是个体治疗,病人常在夜间返家或去社会康复训练所。由于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病人在这些机构花费亦要少得多。
然而非住院化运动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些对自己和社会没有危险的精神病人可以不再住院或接受治疗,因此很多精神病人变得无家可归,这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法律政策虽然是用来保护人权,但在为那些明显失去理性的病人提供必要的治疗时,它也造成很多麻烦。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来满足需求、得到照料并在情感上得到支持,尤其是处在应激状态的时候。已有研究证实,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明显地促进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康复。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的由家庭和邻居提供的支持已经减少了,同时,自我照料小组、互助集体也在社区蓬勃发展起来。
有些自我照料小组,如嗜酒者互诫协会、麻醉剂成瘾者互诫协会,其主要目标是摆脱或改造成瘾行为,其他类似的相互提供帮助集体有残疾人互助会和老人互助会。另外的一些团体,如全国精神病联盟,还要为重病患者的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
E. 心理卫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适应环境
F. 心理卫生的四要素
心理卫生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使人保持一种心理健康状版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权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和谐。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即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即满意的心境
三、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即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要有自知之明,即,良好的个性。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保持好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
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心理活动的功能状态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这一系列的工作属于心理卫生工作的范畴,称为心理卫生,也就是心理保健。
G. 怎样从心理卫生获得保健
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应当有正常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我国的传统教育自古以来都倡导培养“体魄健全”的人,这里说“体”,就是指人的躯体或体格,“魄”就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或人格。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或强壮的体格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康的心理或健全的人格同样也是重要的。总之,只有体魄健全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一个人要达到“健康”的要求,单纯讲求生理卫生是不行的,还要讲求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应该注意以下卫生:(1)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作正常的有效的反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退缩、不幻想、不逃避,面对现实,以切实积极的方法给以处理,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心理防卫措施以缓冲矛盾,取得转机。
(2)自知、自爱:自知即是自己了解自己,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自我轻视,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退缩、畏惧,又不自命不凡,悦纳自己、爱惜保护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信誉和形象。自爱包括自尊、自信、自制。
(3)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心理应该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在和别人相处时持善意、热情、诚恳、宽容的态度。因此,能够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4)积极劳动:人的大脑和各器官是在劳动中发展的,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充分地发展也必须通过劳动实践。感知觉剥夺、智能及肢体器官不被利用,人的整个心理能力都会明显降低。只有在劳动中通过才能的运用才能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人增强自信心和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劳动不但可以加强个体与现实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使人摆脱过分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H. 怎样做到心理卫生
应当从小就有意识地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这主要是指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开朗的健全性格。青年人讲究心理卫生,首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样遇事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处理事情,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永葆“心理的青春”。
.要建立生活的规律和节奏,注意劳逸结合。杂乱无章、茫无头绪的生活会使人六神无主、心绪不宁,危害心理健康;有规律的生活则会使人精力充沛,有益于心理健康。因而,青年人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严格的休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律,避免持续的精神紧张和脑力的过度疲劳,提倡积极的休息,注意睡眠,增进心理健康。
.要注意控制情绪。稳定、良好的情绪使人身心愉快,而变幻不定的情绪却会使心理活动产生不平衡,甚至导致疾病。青年人血气方刚,情绪容易冲动,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不良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良的习惯则会起反作用,危害人的心理平衡。
.要积极参加正当的社交活动,努力多交几个志趣相投、性情相近的朋友,在生活、学习、工作、思想上互相帮助,切磋砥砺,共同前进,以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I. 心理健康服务是什么社会产品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这二个描述如何理解与落实是全社会都要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产品的分类
首先需要厘清心理健康服务是属于公共产品还是属于私人定制品。根据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三类。
私人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由于这类产品只适宜市场供给,所以又称为市场产品。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而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性的属于混合产品。如医疗服务产品,其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对全民提供;特殊医疗服务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医疗或商业医疗保险。预防保健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的分类
心理健康服务按照内容和形式不外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四大类。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是人人享有的,当然属于公共产品了。实际国家也已经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到了国民的普及教育和健康教育之中,其费用由国家承担。
心理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健康服务,既包括针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也包括社会居民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已经是社会共识,国家也早已承担起了相应的政府和社会责任。
心理治疗是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手段的一部分,是基本医疗。既然基本医疗是公共产品,心理治疗服务也当然是公共产品了。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心理治疗也是可以报销的公共产品。
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存在两种情况,在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服务如住院病人心理咨询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显然已经将其视为公共产品。但在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咨询的仅仅是众多心理咨询者的极小一部分,是一些已经明确诊断为精神心理疾病的人。而大量心理障碍的人群并不是在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在社会合法的心理机构咨询。在社会合法心理机构咨询的人,目前只能是自费。这显然是把心理咨询当作私人产品,而由市场来提供。
心理咨询服务产品性质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管理,心理问题的解决靠心理咨询与治疗。前者已经做为公共产品,无须加以阐述。后者大量的没有当着公共产品,实际操作上以服务机构来定位其产品属性,有失公平,因而需要加以分析。
学者龙娟、何斌在《对公共产品概念的重新界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2期)一文中认为,公共产品概念包含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的属性,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为了解决某种“公共问题”,通过集体选择并且被共同消费的一类物品和服务,其概念的界定必须以“公共问题”为向导,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标,以集体选择和共同消费为两个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问题肯定是人人都会存在的,也是需要人人解决的。但客观上也存在不是人人都去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一部分人未认知到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对社会缺乏居民心理健康进行定期普查也会避免,这属于公共卫生的缺失。二是社会文化的因素,把心理障碍视为精神病,而阻碍了居民主动寻求解决,这需要加强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三是社会把心理咨询人为当着私人定制产品,而妨碍了人人享有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
心理健康问题既然是人人都会存在的,是否必须要得到解决呢?回答也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关乎到个人的健康,更关乎到他人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学者所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属性。正是因为如此,党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中有二处专门涉及心理健康服务,除了本文开头引述的,还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服务在党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二处涉及必然是重大公共问题。这种解决的方式唯一的是鼓励居民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只有承认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公民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才能激发公民的心理健康服务消费需求。正如当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实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一样,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解决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问题,将心理咨询完全纳入到社会公共产品范围。
当前,解决心理咨询作为公共产品的障碍在于对于心理机构的定位,心理机构尽管是民间举办,但不能否认其是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属性。民营医疗机构现在也享受到了与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产品的国家和社会补偿权。心理机构至少也应该享受到与民营医疗机构一样的平等权利。如果因为心理机构不是由国家举办或者不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就将其排斥到大健康体系,排斥到公共产品的提供范围之外,显然是一种政策性歧视。
如果作为提供唯一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机构不能纳入到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中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心理健康服务中也有一些项目与内容是属于特殊性的,譬如心理成长、智力测验、职业生涯规划等心理咨询服务,属于私人产品。社会可能参照医疗服务产品那样,划分基本心理咨询与特殊心理咨询两部分,前者纳入公共产品由国家或社会提供,后者纳入私人产品,由市场来提供。
J. 心理卫生中心是不是治疗心理疾病部门
心理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
①各种类型的精神病医院、疗养院分别专为儿童、成人精属神病患者提供短期或长期住院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②不同类型的心理卫生或精神病治疗所,包括农村流动诊所和医院设立的家庭病床,分别为儿童、成人提供心理或精神障碍的诊断和药物、物理、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辅导。
③建立社区心理卫生组织,开展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团体治疗、为经医院治疗出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或生活照顾、为精神失常者和精神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卫生咨询辅导,以及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④各种专门机构中的心理卫生服务,如少年犯管教单位、收容有不轨行为的流浪儿童的教养单位、收养弱智低能儿童的社会福利单位中的各种心理卫生教育活动,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等等。
⑤各种专业性的心理卫生咨询服务组织,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老年心理咨询中心、婚姻家庭咨询中心、自杀预防中心,以及其他特殊性的心理咨询组织所进行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