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服务社
Ⅰ 社会工作者扮演哪些角色
(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是向求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还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支持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实现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着,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服务对象自立或自我发展。
(3)倡导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4)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应该对社会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必须对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
(5)资源争取者:为了有效助人,社会工作者需要求助于政府有关部门、福利服务机构、志愿组织甚至广大社会,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1)自强服务社扩展阅读: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条件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
(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
(三)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
(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
(五)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条件
----社会工作者四级报名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大专学历,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1959年以前出生,获得中专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三级报名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2年以上。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社会工作者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二级报名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5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一级报名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社会工作者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每年安排两次鉴定,通过社会工作者考试鉴定合格颁发《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证明拥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依据,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Ⅱ 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青年志愿者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志愿者行动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和力量,青年志愿者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的精神。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一种公平竞争、共同富裕,而决不是唯利是图、弱肉强食、不择手段、不讲公德。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全新事业,同样需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急救难,有助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2)自强服务社扩展阅读: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人。享受乘坐公交车,地铁免费,免费进公园及旅游景点。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Ⅲ 中国名人自立自强的实例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2006年3月3日,张海迪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Ⅳ 志愿者服务时长有什么用
志愿者时长代表你的志愿者资历和工作量。很多协会有用服务时数换服务的。做为志愿者工作认可和志愿者本身工作的价值体现,虽然说志愿者工作是无偿的,但是也需要记录志愿者做出的努力,进行一个量化的记录。
(4)自强服务社扩展阅读:
志愿者服务精神
1、“奉献”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2、“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
3、“互助”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4、“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Ⅳ 大连贵诚外企服务有限公司是不是骗子
大连贵诚外企服务有限公司,十足的骗子,让你先照相,然后以刚入职企业专不能交保险为由,自己先属交保险以及体检费等等吧!这帮畜生不得好死,大连贵诚外企服务有限公司的骗子们!我是在2010年被骗的,估计现在都已经死光了吧!
Ⅵ 宁波大学都有哪些社团
校级社团见下图
等等
Ⅶ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古代的士大夫,我们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将来到社会上去做事才能担当起家国天下的责任,这在古人叫做“发乾德之幽光”。另外,儒家讲“天人合一”,我们每个人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人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儒家说的“上达天德”,而“自强不息”就是“天德”。所以,夏大“自强不息”的校训对夏大的同学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是“天道”“天德”的要求,如果在我们的生命中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实现了“天道”“天德”的要求,我们的生命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获得了超越神圣的价值。这需要大家努力。 下面解释夏大校训的第二句话:“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学》“三纲领”中的第三条纲领,《大学》里面的“三纲领”是《大学》开头的那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第一条纲领,“亲民”是第二条纲领,而“止于至善”是第三条纲领。按照传统儒学的研究术语这段话叫《大学》的“三纲领”,在《大学》中“三纲领”统摄“八条目”,“八条目”在这里我们就不说了。总之,“纲领”非常重要,体现了《大学》最重要的思想,《大学》讲的是儒家生命形态中的“内圣外王”之道,第三条纲领又是“三纲领”中最重要的纲领,所以,“止于至善”这条纲领最集中地概括了《大学》的根本思想。那么,“止于至善”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止于至善”表达的是一个人做人的最高人格境界或者说最高人格理想。《大学》的第一个纲领“明明德”,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包含了光明的德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善的神圣的本性,这种光明的善的神圣本性就是我们生命的“明德”。但是,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包含了光明的德性,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生命的这种德性,更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生中把这个光明的德性彰显出来,或者说充分实现出来,所以《大学》的第一条纲领要求我们要“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指要使“明德”“明”,即要使我们生命中光明的德性彰显出来、实现出来,使它能够明显显现。这是第一条纲领“明明德”。第二条纲领是“亲民”。古代儒家对这个“亲”字有不同的解释,朱子说是“新”, 王阳明 先生说是“亲”,这虽然是辞语上的考证,但涉及到对《大学》根本精神的理解,我觉得 王阳明 先生的解释比朱子的解释好,我采纳的是 王阳明 先生的解释,是“亲民”,而不是“新民”。那么,“亲民”是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爱民”,就是为民众谋福利,就是要亲近、亲爱老百姓,亲近、亲爱社会与众人,就是要做出实际的事功来为民众服务,这是第二条纲领“亲民”。从《大学》的思想系统来看,“明明德”、“亲民”合在一起就是儒家追求的“内圣外王”的人格风范或者说人格理想。我们知道,儒家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与人格理想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要在我们自己的内在生命中达到圣人的生命境界与精神信仰,用现在的话来说,“内圣”就是要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达到或者说体现出超越神圣的永恒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实现我们生命中最光辉的德性——“明德”。“外王”就是说我们要在社会上建立“博施广济”的事功,最大限度地为民众谋取福利。我们不光是使我们内在的生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完事了;你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还不够,这只是“内圣”,你还要“外王”,你还必须在你的内在生命之外去创建伟大的功业,去为广大民众的福利做出你最大的贡献,这个叫“外王”。当然,这个“外王”事业每个人都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一样,社会角色不一样,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不一样,但只要能在自己的社会分工中做到孔子所说的 “博施广济”的事功,就做到了“外王”。比如,你是学法律的,你做个公正严明的好法官;你是搞政治的,你做个民众爱戴的好官员;你是搞科研的,你做个按照自己良心从事发明创造的好科学家;你是教书的,你做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等等,这些都是 “外王”。这样,按照《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是“内圣”,“亲民”是“外王”,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做到了“内圣”和“外王”这两个方面,就是“止于至善”。什么叫“至善”?“内圣外王”合一就是“至善”,“明德”“亲民”合一就是“至善”;什么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内圣外王”合一的最高生命境界,实现“明德”“亲民”合一的最高人格理想。也就是说,既“明明德”又“亲民”就是“止于至善”。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个体生命实现了“明德”这个“内圣”的最高的价值,同时又给社会、人类作出了“博施广济”的“外王”事功和贡献,就达到了“至善”,即就是“止于至善”。所以,“止于至善”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人格理想,或者说是中国人、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生命形态。我想当初 陈嘉庚 先生把“止于至善”作为厦大校训应该和我的理解差不多,他是要求厦大的学生除了自己的品德、自己的内在生命要达到很高的“明德”“内圣”境界外,大家在学校中刻苦学习完成学业后还要到社会上去做“亲民”的“外王”事功,为中国的富强和中国民众的福利服务。如果夏大的学生达到了“内”“外”这两个标准的话,就做到“止于至善”了。当然,“止于至善”不仅仅是对我们厦大同学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我们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在“明德”与“亲民”的合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达到“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不过,这是相当艰难的,这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我愿与在座的同学们共勉! 以上我简单解释了夏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两句话八个字的含义,夏大校训可以说概括地体现了儒学的真精神与真价值,与我们今天的讲题正好相合。夏大校训的八个字可以说是儒学千古不灭的“八字真言”,具有非常博大精深的学理内涵,我们今天不可能在这里详细说明,大家以后可以去细读《易经》、《大学》等儒家经典,一定会获得更深刻的生命体会。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夏大校训的两段话不是平列的关系,“自强不息”是我们生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