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监管效果
1. 农业部门主要监管什么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1、协助镇政府制定农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指导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名牌产品申报和创建工作。
3、承办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4、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农业建设,指导无公害、有机食品建设和申报工作,协助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5、组织指导农业救灾工作。
6、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发布。 7、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反映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和问题。
8、配合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展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掌握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9、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农机化方针、政策和认真贯彻执行省农机管理条例。
10、制订本镇农机发展规划,做好本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11、切实做好本镇农机“计划、劳动、机务、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与农机经营户及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实施和协调农机为农服务活动。
12、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适用农业的机械,切实抓好全镇农机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13、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和核发牌证及年检年审工作,达到提高机手素质,提高机械技术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14、负责畜禽生产技术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 15、负责畜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畜牧兽医技术创新。
16、负责《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17、负责兽医卫生工作和监督检查。
18、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希望帮到你!!!
2. 农业生产资料监管具体措施有哪些
以提高效益为落脚点。 (五)建立完善物价管理与价格动态调查监测,推行规模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推广实用技术。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重点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全面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增向优化结构,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将粮食“两补”资金,提供优质服务、设施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农业等新兴产业、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六)组织引导农民搞好秋季农作物田间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积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重点以优质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补贴资金及其它惠农资金发放到位。三是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二是要围绕全市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确保秋季农作物稳定发展。有关部门要充分规范监督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要分类施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带建设,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注重引进优良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成本和市场定价,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调控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形成农业增效。因此,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以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扩大发展观光农业。 (旦尝测妒爻德诧泉超沪三)规范农资市场管理,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标准化。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资源合理配置,立足优势。 (二)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四)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进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努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参考资料、集约化生产、价格,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妥地搞好结构调整;通过结构优化增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各项补贴和粮食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形成规模开发效益
3. 政府监管的五大农业管理体系是什么
五大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建立宣传发动机制;坚持强化领导,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坚持治本目标,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五大管理体系:治超队伍监督管理、科学治超管理、全方位网络管理、源头综合管理和保畅管理体系都是人才啊
4. 如何搞好农产品监管
做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工作,把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突出抓好监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
落实监管制度。围绕农产品生产经营重点环节,逐步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的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法律要求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与管理之中。
加强监督管理。扩大监督性抽检范围和频次,不仅鲜活农产品要加强抽检,农业投入品也要重点加强抽检,逐步建立健全监控网络。重大问题严格依法追究。依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一旦发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依法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多区域的农业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落实好基地生产与管理的各项措施,跟踪监督农业投入品使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等等
5. 农业银行监管工作总结
农业银行转账时时到帐,跨行要看金额,5万以上1个小时,5万以下是6个小时。如果是用农行跨行汇款,资金是从农行卡内实时扣除的。至于到账时间,得看接收行的处理速度,一般1-2个工作日内到账,农业银行转账如果是同行转账是很快的,半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到!如果是跨行转账时间会比较长点,不超过24小时。
6. 如何创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措施和监管模式的探析
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农民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落实监管任务 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四,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督导巡查,加快制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细化部门职责。要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监管措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生产过程管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落实责任、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监管力量薄弱、准入准出等制度,在规划制订,统筹推进审批,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质量安全技术推广: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强化畜禽屠宰厂(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检测,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较大隐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检验等制度、自治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样品采集、包装标识,做好农民培训、各直属机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工作分工。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 二、评估和监督抽查、经营管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巡查抽检,提高准入门槛、提高监管能力 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五,加强对畜禽防疫条件的动态监管、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加强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提高风险防范,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畜牧。 六。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为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的精神,切实解决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督促其落实进厂(场)检查登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徇私枉法等问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推进标准化生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承担相应职责的农业。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量配备,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禁用兽药等突出问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加大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及时曝光有关案件。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生产、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 近年来,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有关规定,坚决打击假冒行为、制假售假等案件。特别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瘦肉精”,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各地区,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 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要求,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明确考核评价、绿色食品,实现各环节检测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6号 各省,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进行查处,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畅通经营主渠道,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注水等行为,国务院各部委。 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落实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逐步向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储存,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国务院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加强工作力量,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后监管,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督查督办等措施、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推动农产品收购、执法取证
7. 如何加强对农业生产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总之,农业污染防治势在必行:①首先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防治农业污染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大力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其正确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掌握施用有机肥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综合防治农业的污染奠定基础
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采取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科技示范,组织农业攻关。其次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
8. 怎样做好农业银行运营监管
一、是要热爱监管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用心思考、用情监管;
二、是要加强自身学习,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做一名优秀的监管员;
三、是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开创新的监管模式,尝试实行分片集中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果;
四、是要加强日常考核,真实反映监管员工作履职情况;
五、是在日常工作中要紧扣“三点”,即把握关键点、控制风险点、盯紧薄弱点;
六、是在监管内容上要有所侧重,要抓住重要监管事项,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9. 如何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监管
农业专项资金是指由各级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安排的,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要求,完成农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项农业事业发展目标,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但是我们在案件检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业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业专项资金来源种类多、渠道多。一些基层财政无法准确界定是否应纳入专门管理,造成除上级有明文规定需要专账核算、列入检查的以外,大部分均在乡镇财政总会计账上分明细核算,无法分清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骗取上级专项补贴资金。基层一些项目单位虚编印刷精致的项目申报材料,再通过层层打通关系的办法,骗取上级专项补贴资金。某镇一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面积200亩,在项目申报材料里虚编了92户农户的土地流转合同,实际种植面积不足80亩,而在分期的验收、拨款中,经办人“摆平”了有关人员,使28万元专项补贴资金顺利地从省骗到镇,直到项目经办人手中。
三是专项资金存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基层普遍认为,谁能争取到上级资金就是谁有本领,至于争取到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另当别论,只要不进个人腰包就万事大吉。因此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有的将暂时不用的资金外借,有的拼命花钱争项目,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招待费、差旅费、奖金等。还有的先用专项资金垫付急办事项,结果出现专项资金有账无钱的现象。
四是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地方专项资金支出凭证不合法,如房屋维修、道路建设、桥梁修建、城镇开发及园区建设资金支出,白条现象比较多,有的将上级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直接用领条在下一级财政账上领取。
五是专项资金使用中的工程招标不规范。由于受地方既得利益的影响,一些数额较大的工程,虽然也组织招投标,但往往只是走过场,有的甚至由地方政府直接指定本地某一单位进行施工。这样既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工程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的意识不强。二是专项资金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办法来提高单位人员的福利待遇,导致公用经费使用超标,多数用专项资金弥补不足。有的“一支笔”说了算。在资金调度、分配上权力过于集中,缺少内控制度,难免出现偏颇。三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尽合理和严谨。四是专项资金监督薄弱,处罚手段单一。由于专项资金涉及的部门多、数额大,财政、审计等财政资金监督部门力量有限,对专项资金监督难于全面兼顾,同时相关制度中处罚手段单一。
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新机制,从制度上解决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痼疾,全面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对资金运行实行全过程监管。财政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确定为财政监管的重点,结合财政管理现状和农业专项资金特点,确定重点农业专项资金,将重点专项资金划分为特定用途专项资金、经常性专项资金和建设性专项资金三大类,并对各类资金提出相应的监管意见,逐项建立健全具体管理办法。
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确保项目决策公正、透明。首先,农业专项资金投向要做到重点突出,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支出需要。其次,项目立项和支出预算报告必须组织专家论证评审,进行量化评分,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杜绝事权部门的“闭门造车”现象,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第三,项目认定须经相关事权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避免“一言堂”现象。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夯实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基础。一是各涉农部门年末须对重点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报告报市县政府。二是市县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以及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重点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必须单独设账、独立核算,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财务决算审计。四是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联合对重点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法律、制度、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管手段,夯实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