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效能监察
❶ 效能监察资料有哪些
不同的企业要求、管理结构和监察内容,决定了效能监察资料的多样性。
究其根本,效能监察资料应包含:1、现状调研材料;2、监察分析材料;3、监察意见或整改要求;4、整改实施检查材料;5、整改结论;6、监察成果处理(含长效机制建立)。
从形式上讲,可分为:调研材料、监察意见、方案计划、活动记录、审批手续和原始表单资料等。
从实践来看,能够将效能监察工作(项目)完整有效地告诉询问者,你的资料就组织好了。就是说,根据领导要求、企业惯例和相关管理规定来组织、提交效能监察资料就OK。
❷ 效能监察的简介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来委版)是自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
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❸ 内部审计与效能监察的区别 详细阐述下 因为要写论文 所以谢谢大家了
内部审计主要是关注流程、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效能监察在此基础上,更关注工作内容能否符合公司整体要求,能否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提供整体绩效。
❹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一、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千头万绪,效能监察不可能囊括生产经营的所有方面,着眼点要放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上,重点就应放在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抓住管理中的“重点”,抓住领导关心的“难点”,抓住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必须根据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配合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确定开展效能监察专题,确定项目不可过多,要确定一些影响大的、效果明显的、易于取得成效的项目,抓住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才合拍,才能集中精力予以突破,工作成果才能得到普遍认可,并为下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可以说效能监察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之中。近年来,公司针对工程项目、技改项目等投资金额大的,加大专项效能监察力度。对新建项目的设备采购开展效能监察,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优,进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在设备招标订货中,公司设备管理效能监察组坚持对各项目组执行制度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制定了《设备采购管理流程》、《设备采购资金管理流程》和《设备管理流程》,严格规范招评标工作程序,加强招评标过程管理和效果审查,督促各项目组和有关单位,结合市场形势变化,在确保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投资和采购成本。如公司在废旧物资处理工作中,坚持从处理申请、发出标书、竞标单位资质审核到开标等环节,除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外,废旧物资处所属单位代表也参与到监督检查中,使废旧物资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度化。为加强招投标工作,防止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在招投标工作中实行《廉洁守纪承诺书》签订制度,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报名、公开投标单位和公开招标定标结果。对招投标过程,严格把好“三关”,即:严把招投标单位资质关,严把招标程序关,严把招投标纪律关,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二、效能监察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效增盈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已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发挥效能监察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起到对规范项目适应市场低标价的成本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管理浪费,提高效益指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改善管理,提高效能”的目的,保证企业管理合法和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强化责任意识,抓好过程监督,提好监察建议,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把效能监察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督促被监察单位认真整改,纠正管理行为偏差,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内部控制,严格落实责任,严肃责任追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同时,持续推动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发展,不断创新和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效能监察成效评价工作,探索构建效能监察工作的激励机制,分析效能监察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进程选题立项的新问题,不断研究效能监察在融入管理、进入流程方面的新途径,改善操作方法,提高效能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搞好效能监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大力宣传和推广效能监察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三、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
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建设中的作用,前移效能监察关口,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一是在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上做文章,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如对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开展效能监察,降低投资和采购成本。二是在效能监察在管理行为、能力、运转状态上做文章。如对执行安全、质量、规章制度情况实施效能监察,防止发生质量差错、安全事故,以达到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效能监察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回,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三是结合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强化管理、理顺关系、大政统一、分权强责”的管理方针以及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基本管理原则,开展制度落实效能监察,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重点,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对公司的《效能监察暂行规定》、《经营管理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招标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逐渐向人、财、物、产、供、销和企业改革、改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全方位拓宽和延伸,使工作覆盖到集团所属所有子、分公司和成员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已成为集团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防止企业在改革、改制、机构合并中各种问题、矛盾的发生,开展了对企业各级中层管理干部的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效能监察。确保了企业内部改革、改制工作的进行,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四、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性
效能监察是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执行政策,履行职责,管理能力,效率、效能的监督检查,其出发点是通过对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非经济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必须在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以保证效能监察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公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的原则,落实责任,形成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增强效能监察合力。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查漏、促管、增效、保廉”为目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筛选,重点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设备采购招投标以及节能技改、经营管理等工作认真开展了效能监察,每一项都明确了立项时间、要求、方法和措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效能监察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加强领导,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选题立项,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分析研究,找准效能监察工作的切入点和监控点,明确实施效能监察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目标,针对不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立项实施方案,做到:选好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规范一类管理,制定一项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公司效能监察工作融入管理、促进发展,为深入搞好效能监察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之,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过程就是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过程。要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把综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正确性作为监督的核心内容,抓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的监控,及时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❺ 什么是企业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是权利人充分授权下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包含了对管理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包含了服务于权利人的对管理效力及利益实现情况的目标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
同时,效能监察具有以下特点:
(1)监察对象全面,是指围绕勤政、能政展开多方面的监察工作,与权利人利益相关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团队建设等等都可列入监察范畴,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工作。
(2)对比指标系统,是指监察工作本身的特色,就是说效能监察讲究依据和逻辑,从理性管理角度,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比评价并分析改进管理工作。
(3)行为关系独立,是指效能监察工作是就事论事,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取舍,管理行为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可以在一般行政构架外统筹和分配具体的管理资源、调节管理任务和采取风险应对,以实现目标。
(4)行政权力充分,是指效能监察工作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支持,在充分的行政权力支持下,充分调度和发挥人力、财力支持;另一层含义就是监察工作是对权利人负责,代表权利人履行监察职责,不受中层意见干扰。
(5)能效目标明确,是指效能监察工作的优劣和取舍是以三效和三力来判断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有明确三效和三力来作为取舍或目标依据。
❻ 纪检监察部门如何搞好效能监察
内容预览:1、正确认识效能监察是搞好效能监察的基础 1.1 效能监察版是纪检监察机关(部门)依法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及其效率、效果问题的监督检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1.2 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开展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早就有“无功就是过”之说,说明古代对官员是否勤政就很重视了。50年代初,搞“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其中反贪污是廉政监察问题,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效能监察问题。《监察法》也开宗明义指出,制定《监察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
❼ 效能监察范围是什么
组织能效实现情况和管理质量实现情况,以及关联的管理要素。
不同性质的组织,有着不同的具体范围。
❽ 效能监察有哪些内容
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从对该业务的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该业务制度设计流程适宜性四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监察。
1、制度建设充分性。目的在于看制度建设全不全,发现制度漏洞。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业务流程理论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核心业务流程的控制制度体系框架要素与过程结构控制指标,对照这些框架要素与过程结构控制指标形成测试与评价指标,测试与评价业务流程现有控制制度体系内容的框架要素与过程结构是否齐全、完备即测试与评价制度建设情况的充分性。充分性是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的系统风险中制度盲区、制度空缺风险而言,即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覆盖业务行为全过程的充分、完备程度。充分性测试与分析一般采用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目的在于评估目前企业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覆盖业务行为过程的充分性情况,并且发现制度盲区和制度空缺。
2、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目的在于看业务过程按照制度执行没有,发现不按照制度执行的地方。按照企业针对业务流程建立的现有的控制制度体系的内容,建立检验业务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测试与评价指标,对业务人员的业务行为符合企业业务流程现有的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测试与判断。符合性是针对业务执行偏离、执行偏差风险而言,发现业务执行过程不按照制度做的方面。制度体系的建设最终目的在于贯彻执行后对企业业务过程发挥控制与规范作用,实现业务的预期控制目标。符合性测试与评价过程是对业务行为过程执行企业现有业务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与判断,一般采用穿行控制性测试、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其中的穿行控制性测试方法是符合性监察的主要方法。
3、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目的在于看业务执行结果达到管理目标没有,发现没有实现管理目标的情形。按照企业管理层确定的各业务应该实现的管理与经济绩效指标,建立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测试与评价指标,对业务执行的实际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管理与经济绩效指标进行对比测试与评价。有效性是针对业务执行行为结果失效风险而言。所有的制度要求和业务管理都必须以实现企业预期的业务管理目标与经济绩效为标准,业务执行有效性测试与评价过程是对业务流程运行、业务执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与认证,发现业务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一般采用指标对比、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其中的指标对比方法是有效性监察的主要方法。
4、制度设计流程适宜性。目的在于现有的业务制度规定好不好,发现制度不适宜、不合理的地方。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理论、PDCA循环原理等理论建立业务流程的过程程序控制指标,并形成检验业务流程现有的过程程序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制度设计适宜性测试与评价指标。对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设计本身内容的科学合理、经济有效情况即适宜性进行测试与评价。适宜性是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体系的系统风险之制度体系控制功能丧失风险而言。有制度并不一定就能够具有控制业务过程、管理风险的作用,制度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即适宜。制度设计适宜性测试与评价过程是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制度体系本身进行适宜性测试与分析,发现我们业务制度设计不合理适宜的地方。一般采用穿行实质性测试、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