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监督作用缺失

监督作用缺失

发布时间: 2021-01-29 12:55:12

㈠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有何意见或建议

一、概述
行政执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及有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实行监察、督促、督导活动。是一个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执政党的监督、社会团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监督体系。狭义上的行政执法监督是行政机关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依法进行评判、监控、督促和制约,是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本文在狭义上探讨行政执法监督的有关问题,即政府内部的行政执法监督。
随着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时代的到来,政府法制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行政决策,法律事务的处理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政执法监督是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职权之一。主要通过行使通知限期改正权、提请同级政府处理决定权、与政府工作部门协调沟通权等权力来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执法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与行政诉讼等监督方式相比,在监督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沟通上也较为方便,一方面减少了行政机关的纠错成本,另一方面,这种内部监督更加注重从执法队伍建设等基本层面进行监督,更加有利于行政机关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提供一些执法意见,降低了违法行政的几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机关因其他监督可能成为被告的不利地位,将违法行政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但是,行政执法监督还存在着很多与自身职权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如何正确这些因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更好地发挥执法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是监督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我国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十年内乱时期,“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我国政府法制机构基本上处于瘫痪或者空白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政府法制工作正是在这种大的经济、政治变革环境下得以恢复、重建并正常运转起来。但是,由于我国法治理念的缺失,特别是在政府行政领域,认为行政就是管理,“政府不能为非”的思想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这就造成了对政府法制机构建设重视不够,存在着机构过于简单,人员配备不齐全的情况。有些地方没有设置专门的政府法制机构,法制工作由相关部门作为一项“兼职”来对待。有些政府法制机构人员、设备配置较为薄弱、办公经费不足。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对政府行政的监督职能。监督职权得不到有效的行使和落实。
二是行政执法监督理论上的缺失。在行政法学关于行政监督法律关系的论述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政府法制机构的行政执法监督职能。我国行政法理论对于行政监督的论述,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的监督机关(监察、审计等)以及社会力量对政府行政活动的监督。而对于政府法制机构这一重要的政府内部监督力量,却论之甚少。理论上的缺失使得这一内部监督的存在和重要性容易被忽略。而在立法层面,我国缺少一部统一的政府法制监督法。而其他的监督方式都有与之职权相适应的立法,例如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以《宪法》作为依据,监察部门有《监察法》,司法机关有《行政诉讼法》,作为广义上的政府内部监督行政复议有《行政复议法》作为法律支撑。而行政执法监督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文件,尽管各地大都有法律文件规范行政执法监督行为,但是,就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而言,制定一部统一的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法,更有助于我国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三是监督制度设计不完善,与我国行政执法现状不协调。
第一,监督制约机制过于薄弱。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制度来实现: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执法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处罚案件报备制度、案卷评查制度以及对政府各部门法制工作的检查制度。首先,这些制度在运行中,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行政机关对监督机构的处理意见采纳执行等后续行为往往陷于监督空白。其次,有些监督结果没有纳入行政机关工作考核体系之中,这样一来,工作好坏,制度落实的优劣情况就不能反映到行政机关的整体工作之中,从而也就引不起行政机关对执法工作的重视,不利于行政执法工作的提升。
第二,有些制度是“表面文章”,形式大于内容。例如执法通报制度,每个季度一报,其数字完全由各相关单位报送,而且对其报送的数字并不要求有相关的案卷资料予以佐证,这样就很难避免有些部门错报、漏报甚至是编造一些数字来应付,这项制度就是典型的“表面文章”,完全是形式,使得监督变成了统计,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第三,监督配套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内容规定过于简单,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对拒绝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行为,只是规定通知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但是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定如何获得此类行为,如何认定此类行为,改正的期限以及改正后是否需要反馈给监督机构等内容。
三、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对策
一是更加重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夯实执法监督工作的物质、人力等资源基础。进一步规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岗位建设,增加岗位工作人员数量,加大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投入,把行政执法监督建设成与其他监督方式力量平衡发展的重要监督方式。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理论和立法建设。以行政法理论和执法监督实践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执法监督理论体系,弥补我国行政法对执法监督研究缺位的不足,可以从行政执法监督法律关系着手,定位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权力义务关系。结合各地行政执法实际,统筹兼顾,尽快制定统一的执法监督法律文件,以使得该监督方式有更加具体明确的法律支持,避免监督无据、监督随意、监督不力的情况,从而促进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一套与行政执法状况相适应的监督制度。我国的执法监督还存在着表面化、制约机制不健全等情况,不能解决困扰行政执法的一些问题。因此,建立起一套措施得力、监督有效的制度势在必行。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首先建立一套行政执法动态信息收集制度。通过实地调查、电视广播、群众反映等方式,对涉及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筛选,从而将这些信息与相关行政机关的职权相联系,从而提出执法建议,建议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有的放矢的重点执法活动。例如,监督机构在接受群众对某些执法部门不作为的举报,调查核实之后,就可以督促有关职权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第二、强化制约机制。监督需要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我国政府执法监督的制约机制过于薄弱,不利于行政机关自我纠错。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立起一套权责统一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对监督机构的处理意见采纳反馈制度。有关行政机关要重视监督机构的建议,并将处理意见采纳与否等相关情况反馈给监督机构。二是建立监督结果与工作考核挂钩制度。要把执法监督作为各部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与单位政绩挂钩。
结语
总之,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推动行政执法部门自我纠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法治政府”实现“依法行政”的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受传统思想、经济发展、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加大监督机构自身建设,完善执法监督理论体系,加大监督制约机制,这一制度才会更加完善,从而发挥出更大的监督作用。

㈡ 监督的作用

监督就是对干部执政过程的一个督促和管理,也是约束干部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一种严管实则是对干部的厚爱,在很多的干部落马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人正是因为缺乏了监督,才让自己冲破了纪律的“底线”。

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大家的认识中,监督往往是在节假日期间毕竟重视,毕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和干部问题的易发时期,就是容易出现权力的任性,尤其需要监督的紧步跟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在我们看到监督在节假日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应该看到,监督作用的发挥并不是一时能够体现出来的,要更好地让监督成为干部行得正、坐得端的“帮手”,还需要监督的日常化,常态化。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监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的监督成为了薄弱环节,在监督上的不重视,或者监督存在的真空地带,让监督只是一种摆设,并不能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来。

要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既要强化节假日的监管,也不能忽视日常的监管,更需要让监督发挥出作用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约谈,及时敲醒警钟,对问题干部及时惩处,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干部队伍风气。

㈢ 如何看待网络监督的作用

网络监督是政府或人民大众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件事的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比如说网络问政、网络围观等,都属于网络监督。
网络监督系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到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为网络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㈣ 监督权力的必要性

行政监督必要性理论分析
论述行政监督,就要回答为什么要对政府进行监督?既然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监督就是对公共权力运用的监督。权力本身并不会腐败,而且权力离开了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也不能运行,而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态度、道德品质都会对权力的使用产生影响。政府掌握着公共权力,要想对它进行监督,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和体制作保障。下面将从权力、人性、政府利益和社会主义民主等方面对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做一理论分析。
(一)权力与行政监督。权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影响力,即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能够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具有腐蚀性,这种腐蚀性根源于权力的下述特征。
第一,权力的强制性。拥有权力的人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对那些资源的需求者发号施令。两者形成命令——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强制性关系的表现。
第二,权力的工具性。权力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某种利益和需求,这种利益和需求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人们追求权力、掌握权力和使用权力,不是为了权力而权力,而是把权力当作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利益或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工具。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权力的商品性。就是说权力具有商品的某些属性,如价值、使用价值、能够用来交换等。现代社会,大多人的权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奋斗获得的,人们在获得权力的过程中都要付出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代价,这就使得权力具有价值。权力的使用价值指权力对人的有用性,能给人带来利益,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这就使得权力可以用来交换。
第四,公共权力的内在矛盾性。公共权力除了具有上述权力的一般特性外,还存在内在的矛盾性。因为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社会民众是公共权力真正的主人和所有者;然而,公共权力又超脱于社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代表社会掌握和使用它的机构和人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实际掌握权力的机构和人员有可能为了集团或自身的利益去损害或剥夺社会的利益。
正因为权力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商品性,在运用过程中能给掌权者带来地位荣誉和各种利益,才使得人们竞相追逐和争夺。同时,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权力意志植根于统治和控制他人的欲望之中。这决定了它具有无限扩张的倾向,一旦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就会侵犯其他权力。权力对掌权者具有本能的和自发的腐蚀作用,导致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损害。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腐败的内在联系。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但是,权力只是腐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权力是否导致腐败,离不开对权力载体的人的分析。
(二)人性与行政监督。促使权力发生异化的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如果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没有任何自利的动机或自利的倾向,行政监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事实上,人性并不总是善的。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可以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人性假设上,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人性本恶”或“经济人”、“人性本善”或“道德人(社会人)”。人性中具有两种潜在的倾向,即自利倾向和利他倾向,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利益人”。“利益人”既关心自己的利益,也关心别人的利益。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相一致时他会成为利己和利他的统一体;当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不一致时,他会权衡利弊,根据现实条件做出理性的选择。因此,在存在可能引起公共权力变异的情况下,在进行制度设计、考虑到人性假设时,应做到“道德人”和“经济人”并重:把“道德人”的实现看作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同时立足于“经济人”的假设。
(三)政府利益与行政监督。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否有自身的利益即政府利益?是否总是追求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存在自利性,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一旦形成其内部的官僚集团,便会有自身的利益,这可能导致政府失灵。我国也有很多学者承认政府利益的存在。“政府也是‘经济人’,有其自己的利益追求,只不过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要求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持同一方向。”但作为国家体现者的政府和政府官员,则是具体的,并且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因而必然会代表和追求多重利益。
政府利益的存在对公共利益的影响有多种情形。
(1)如果政府利益的方向与公共利益的方向保持一致,则政府利益的追求和公共利益的追求就会相互促进;
(2)如果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方向不完全一致,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可能放弃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最佳选择,而做出对政府更有利的选择,这会部分地减损公共利益,但仍不失为一种总体最优无法实现时的一种次优选择,而且“适度合理的政府利益能够转化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积极效应。”
(3)如果政府利益突破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沿着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的方向进行,这必然会从根本上损害公共利益,这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和膨胀、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扩张、大量的政府“设租”和“寻租”行为及官员腐败等。
正因为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而且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有可能滥用公共权力,从而使得政府行为有可能偏离公共利益的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政府进行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行政监督。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应该动员人民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都是有效的行政监督形式;各种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也对政府权力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
三、加强行政监督理论措施
预防和抑制公共权力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物质化、精神化和制度化三个视角进行思考。从物质化的视角来看,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他们首先是人,需要生活甚至体面地生活。如果长期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全,连基本的生活水准都难以维持,怎么能够指望他们节制“经济人”欲望而保持廉洁。有不少人十分欣赏像新加坡、中国香港和西方一些国家“高薪养廉”的成功经验。从我国现实条件出发,相对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实行适薪养廉,抬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这是反对权力腐败的物质基础。
从精神化的视角来看,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相对对立性,世界观和人生观、正义感和责任感、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们附着在公共权力人身上,融入政府官员的思想,培育着公职人员的免疫能力,这是反对权力腐败的内在力量。人们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正义感或正义感不强、缺乏良知或道德感低下、没有廉耻心或漠视荣誉的人,能够守住公共权力行使的道德底线。从理论上讲,上述物质化视角应属行政激励的范畴,精神化视角应属行政伦理的范畴,这里暂不作深入讨论。
从制度化的视角进行探讨。关于制度,邓小平有两个著名论断,一个是“教育很重要,但法制更靠得住”。另一个是“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做不成好事,制度好可以使坏人做不成坏事”。这两个论断深刻揭示了制度在防腐反腐中的有效性。通过制度防止和消除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明智选择。在制度层面上探讨如何防止和抑制公共权力腐败的问题,其实质可转化表述为:如何通过制度化安排,对公共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人类政治社会恒久的努力,现行各种行政监督制度正是人类长期历史实践的沉淀所凝聚的制度力量。
近年来的各种组织、机构进行的调查都显示腐败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最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人性的某些缺陷和权力的腐蚀性是腐败的可能诱因,制度和体制的不健全使腐败由可能变为现实,而监督的缺失和乏力则使腐败呈愈演愈烈之势。就我国目前的反腐败形势而言,最要紧的是加强监督。

㈤ 权力监督的缺失该怎么写

从华南虎事件看权力监督的缺失
华南虎事件已经N多月了,在距离真相只差捅破一层纸,全国绝大部分媒体、网民都认为是纸老虎的时候,陕西省林业厅还是坚称虎照为真,死不认错。国家林业总局也是两次都回避照片真假问题,玩起了太极拳,说什么照片无论真假,都不能证实野生华南虎的真实生存状况。

国家林业总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陕西省林业厅公布的野生华南虎照片经过了有关方面的论证,“相信陕西省政府和陕西省林业厅会科学认真地对待公众的质疑。”

对包括被誉为“神探”的李昌钰在内的有关专家鉴定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是“假老虎”的事实,曹清尧轻描淡写地说:“某网站聘请了几位人士对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的40张数码照片进行鉴定,并宣布了鉴定的意见,对照片也做了一个表态。”

在回答国家林业局会不会进一步鉴定华南虎照片的真假,陕西官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鉴定照片中的老虎是真等问题时,曹清尧说,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资源调查和保护区的建设,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他声称国家林业局十分理解媒体和公众、特别是广大网民探究华南虎照片真相的心情,但拒绝回答国家林业局是否会进一步鉴定照片,也不解释陕西官方以什么方式鉴定出照片中的老虎是真的。

出席记者会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似乎对媒体一直揪住照片的真假不放有些不以为然。他说:“关于记者们的提问,让我想起了英国尼斯湖的水怪,不知道在座的记者有没有到过尼斯湖旁的一个国家博物馆去看过,它也有很多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人们并不知道那些照片是真是假,而更关心的是水怪存不存在。”

至于陕西镇坪县一带到底有没有华南虎,曹清尧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他说,“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野生华南虎存在的痕迹,但是不足以分析它的实情。所以这次照片中老虎是真是假,是否是活体,都难以评估该地区野生华南虎的状况。”

曹清尧介绍,国家林业局选定了10名在老虎或大型猫科动物调查保护等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于11月10号抵达陕西省镇坪县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既包括野生华南虎,也包括豹类、黑熊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北京大学一名社会学者指出,国家林业局显然是在回避公众的质疑。公众关注的是华南虎照片到底是真是假,如今照片已被专家认定为假,公众想知道官方对造假的照片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在这次华南虎造假事件中,尽管以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舆论监督非常强势,但是却始终对造假者不能有效的制约。权力者们继续漠视广大民意的呼声,无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需求,依然继续我行我素,死猪不怕开水烫。

华南虎照的真假,早已不用争论。然而,它是县、省林业部门正式认可的,作为政府机构,有错误就应该得到纠正,所有的争论都是力图纠正政府的错误,都是舆论监督政府,希望见到自上而下的纠正和处理。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任何有效途径来实现这种监督。

国家林业局的表态,已经堵死了通过国家林业总局来实现自上而下监督的途径。而不需要国家林业总局正式表态,人们从陕西省林业厅的强硬和顽固,也可以揣摩出他们早已得到了上级的首肯,准确领会了上级的精神。国家林业总局的表态,只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前台罢了。

这次华南虎事件表明:没有什么办法来监督政府,只要政府坚决地做一件事,不论多么不合理,你也拿他们没办法,舆论对他们无可奈何。这个结果,虽然大部分人不想看到,但难以否认这就是现实。

依靠政府工作人员自身的伦理道德、荣耻观、责任心、正义感,实现自我约束,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不能是全部途径。还需要有外部的监督和制约,一旦他们做错事又拒绝纠正的时候,有办法从外部纠正和处理。然而,现在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外部制约,因此根本就没有办法从上而下、通过互相制约来解决问题的可能。

多少人还在期待真相大白,期待公正结果,期待这个那个,事实上无可期待,事情已经过了两个月,再等上两年,仍然是这样的结果,林业部门没有任何压力,他们不需要纠正什么。现在陕西省林业厅知道国家林业总局放弃了权威仲裁的权利后,反而说鉴定虎照真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任何国家权威机构来进行这一鉴定。

中国目前体制下的权力监督,实质上还只是内部监督和自我监督。纪委并不是独立于党委之外,而是在党委领导下,缺乏独立的监督权。司法监督也没有实现独立,其人事和财政均受制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就是社会监督中的媒体舆论监督,也是在当地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还是缺乏独立性,且没有权力对被监督者进行制约。目前而言,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广大的民意,但是,由于没有权力,对被监督者还是毫无办法。

不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天天喊与国际接轨,为什么不在权力监督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呢?西方发达国家在权利监督体制上已经有一套非常卓有成效的监督制度,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

(一)立法机关的监督。
西方发达国家宪法赋予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监督。
1.人事监督。立法机关有批准政务官员的任命的权力,同时除了对政府操作的人事任免有监督权外,还能够直接对重要的政府官员的职业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监察,对不称职者有权弹劾、批评。美国的众议院道德委员会就是履行这一职能的专门机构。

2.财政监督。政府的财政经费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因此,立法机关作为人民代表机关便具有“政府钱袋监督人”的职能。立法机关要派出专门机构按一定时间、经济和方式对政府的预算予以审议监督,立法机关还有权对政府各部门在一年度内的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否有浪费和徇私情形。

3.质询、调查、弹劾、投不信任票等方式的监督。议员对政府某项决策,以个人或集体名义,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政府部门主要官员提出询问和质问,要求即席或书面答复。

(二)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
一是以公民请愿、诉愿为核心的自身监督。请愿权是一项古老的权利,指公民就某项事情,向国家机关陈述意见的权利。请愿是公民请求帮助的一种手段。诉愿是针对政府机关的违法行为和不当处分,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的权利。一旦诉愿提出,行政机关就对其所作出的决定进行核查,核查的过程既是对行政官员的检查过程,也是改正错误决定和公民得到帮助的过程。

二是在政府机关内部设立专职监督检查机关进行监督。如1978年后美国在各行政部门设立监察长的制度。监察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向上级首长负责,独立行使职权,地位相当于副部长。由于内部行政监督机关对各种行政部门的工作程序、内容都十分了解,因而能够比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更有效,更迅速。

(三)司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西方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违宪审查监督和行政诉讼监督。违宪审查监督权由最高法院或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行使,主要职能是保证宪法的实施。行政诉讼监督是指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的违法和不法行为,损害公民的权益,该公民依法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撤销或制止这种违法行为,以及有关国家机关依法按公民请求审理并作出裁决,从而对行政机关形成监督的制度。

(四)社会监督。
西方各国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两种。利益集团形形色色,监督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因为利益集团只是代表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因此也就特别关注行政机关对集团的影响。当利益集团内的部分人受到行政行为的影响或受到行政决策的侵害时,利益集团便会有计划地向政府施加影响,使政府作出对该集团有利的决策。新闻媒介的监督是西方各国行政监督的重要工具。其监督方式主要有报道、评论和调查。西方许多政治家认为,舆论自由的存在和舆论工具的多样化将会增加对自由的捍卫,公共讨论本身就是对政府专横地使用权力的最好制约。虽然新闻监督本身并不具有制裁力,但却具有动员群众的实际能力。舆论监督对政府和行政官员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可以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和保持官员的廉洁。

总之,从西方现代监督体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议会监督来看,首先,议会监督专员的地位一般都很高,由国王或总统亲自任命。其次,议会监督的权力是独立的,监督人员直接对议会负责,不受其它权力的制约,这样就使监督具有权威。西方国家权力监督的状况表明,国家权力运作的特殊性,要求权力监督主体的地位应相对独立,权力相对较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不能够两位一体,也不能让监督者在某些方面依附于或受制于被监督者,以防二者的主客体位置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互换或倒置。权力监督的主体权威性应较高,从而让监督主体没有后顾之忧。

㈥ 如何进一步推进营业厅集中化管理,解决对基层管理缺位,监督缺失的问题

在统一法人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网点是其经营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全行业务经营的基础,同时,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重点。近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基层机构和网点深化改革、拓展业务、防范风险、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纵观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网点经营管理的现状,基层机构和网点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经营管理误区,如任其蔓延和发展,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战略在基层机构和网点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进而影响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网点经营管理误区简要分析,探寻应对策略。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网点经营管理的误区
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网点经营管理的误区,尽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误区之一——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思想。当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正试图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加强对基层机构和网点的监管等措施来进一步强化统一法人体制,贯彻全行一盘棋的大局思想。但在具体贯彻落实的过程当中,总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与支行之间、支行与支行之间整体联动意识、上下形成整体合力的能力与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误区之二——经营不计成本,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机构的盈利能力更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尽管有外部和内部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经营不讲成本,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是制约基层机构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误区之三——资源配置不合理。当前,金融内部资源紧缺和浪费现象并存,资源配置不合理业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瓶颈”,特别是对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贷资源等配置方式和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真正按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误区之四——内部管理行为粗放。近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围绕两个转变,强化管理,有效遏制了粗放经营行为,树立了良好的集约经营、规范经营形象。但有些基层机构在市场营销、客户资源管理、经营决策和内控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粗放经营的痕迹,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矫正策略
综观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误区的成因,尽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是由内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扭曲、资源配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体制不科学、内控制度不健全和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各级管理行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矫正。

(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强化统一法人体制
一是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二是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管理工作,强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各项业务经营计划的能力,推动全行整体规划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三是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经营观念、经营机制、经营对象、经营手段和经营机构的集约化。四是建立业务处理和信息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

(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完善业务综合考评体系
1、实施分类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各级管理行要综合考虑基层机构所在区域金融市场环境、业务发展状况和潜力等因素,对业务发展进行系统内部合理分工,编制分类发展综合经营计划,并在财务资源、信贷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方面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政策,并通过合理的内部资金价格杠杆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全方位调动基层机构拓展目标市场的积极性,形成区位优势,最终实现全行系统的市场定位目标。

2、建立科学的业务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相互关联、相对独立的分类发展考评系统、业务状况考评系统和经营绩效考评系统,推动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其中:分类发展考评系统主要通过对区域环境分析,评价各基层机构的发展水平和经营规模,确立基层机构合理的发展预期。考核指标以经营环境指标为主,分别设置当地金融市场容量、当地金融发展速度、发展潜力等指标;业务状况考评系统主要是评价基层机构的业务发展状况在全行中的地位,在同行对比中发现各项业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考核指标以业务指标为主,分别设置资本回报、非资本要素回报、效益、质量、安全等指标;经营绩效考评系统主要评价经营期间基层机构的业务改善状况,公正地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设置以新增指标、计划完成指标为主,分别设置效益改善指标、质量改善指标、存款新增指标、效率提高指标、安全指标等。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基层机构的管理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权限控制与转授权制度,根据基层机构的业务发展情况、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益考核的结果,授予不同的经营管理权限。重点抓好业务控制制度建设,对信贷、票据贴现、信用证、保证等表内表外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机制,特别加强对财务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网络风险、清算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对银行经营的总体风险和单项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增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2、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和依法合规经营运作机制。健全“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制约机制,畅通全行各层级上下信息沟通渠道,使管理层能迅速识别和纠正不良情况,形成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纵向控制机制、组织与部门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部门之间及前台与后台之间的横向制约机制。健全以审计、监察、保卫等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流程的再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3、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优化组织结构。一是逐步加大上级行集中经营力度,上移经营重心,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发挥整体合力。二是不断提高组织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合理界定组织机构的职能边界,形成和不断规范、优化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内部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全行整体合力;建立组织运行效果的监控机制,动态掌握、及时调整和完善运行方式;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的观念和手段,从经营管理方式、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提高效率,注重从内涵上提高组织机构运作效率和经营管控能力。

(四)强化成本管理,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一是建立全面的收支核算、成本管理、责任考核及信息体系,强化和完善核算手段,改变事后核算的简单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调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将各项收支合理分解到部门、产品以及个人,有效地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二是切实加强对经营活动成本的预测、规划、控制和评价工作,将成本管理延伸到部门、产品和客户等领域,运用量本利分析等管理会计方法,深化、细化新产品成本效益分析,将产品盈利能力预测与产品结构管理、成本管理、产品定价等结合起来,为产品战略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加强对客户服务成本研究和客户带来的盈利性分析,为产品和服务定价、合理配置资源、个性化服务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加强财务统一管理,加大全行财务风险控制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纵向和横向财务授权制度,实行各基层机构财务数据集中,实行全行“一本帐”管理模式,推行内部管理费制度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加强基层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确保行令畅通
1、加强基层机构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针对当前基层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要把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行的决定,是否具有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是否讲政治、讲纪律,是否有成本效益观念,作为衡量一个基层机构班子是否有较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达不到基本要求和衡量标准的基层班子要实行集体诫免制度,限期不能整改的坚决予以调整。

2、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和考核工作。当前,特别要重点抓好基层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工作,提高其综合经营管理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带兵能力。认真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增强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加大绩效考核的权重,运用科学考核方法把班子成员自身成长与全行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基层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改进干部考核和考察机制,完善末位淘汰制度和任前公示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㈦ 如何进一步推进集中化管理,解决对基层管理缺位,监督缺失的问题

根据精益管理原理,建议:制定作业流程;制定作业规范;持续培训员工;可视化管理;持续改善。

㈧ 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具体的体现是哪些 要通俗一点的,不要网上复制粘贴的!谢谢!

我来试着回答楼主一下:比如股市,证监会如果不做为.且和大资金沆瀣一气,根据资本的逐利性.大资金采用虚拟财务等方式借壳上市,拉抬股价吸引散户抬轿子,然后抽逃并做空,以达到猎杀散户的目的,这样不健康的股市会引发投资人对股市的群体性失望,进而大部分离场后,股市交易量爆跌,从而让真正需要上市融资的公司无法融资,资金链产生问题,实体经济必然遭受破坏,引发金融危机.
再说银行.,银监会如何不做为,(当然目前我们国家的证监会和银监会就是形同虚设的).银行因为庞大的利益诱惑,就会无限制地把款贷给利益回报高的项目或是有政治权力介如的机构.比如现在政府的铁公基建设,还比如美国震惊世界的住房次级债券MBS.银行在贷款时没有对所贷项目进行客观系统的市场分析,只冲着高回报去的.像次贷危机,一旦出现MBS那样的违约情况,债券都变成了废纸.,又比如中国的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欲望.,造成了一大批没有回报或是低回报的大工程,地政府因此还不起银行当初的贷款,甚至利息也还不起,(包括房地产),有朝一日房地产崩盘.房价直线下跌,政府和开发商建房所用的钱大部分是银行贷款,那时候房价比造价低得多,而银行收不到政府和开发商的钱,手里却多了政府及开发商因还不起钱而积下的大量地产房产,同时银行自己也没钱了,储户来取钱银行没有钱,到期债券银行也还不了,这样就形成了银行业危机了,银监会的作用就是在银行贷款时做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对银行业贷款及人员任命相关的监督(这个只是在中国才有的).
还有什么可以追问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