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廉洁监管
A. 如何坚守廉洁底线,永葆清廉本色
用权廉洁不越轨,为政清廉,严守底线,包含着两层意思,所谓“清”,是指清白;所谓“廉”,是指不受不义之财物。
为政清廉是党员干部履行公职的基本底线。不清就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正就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党的形象;不廉就会为利所困,违背原则;不洁就会
损害自己的形象,丧失公信力。为政清廉是基本的纪律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强调要做到干部清正,政
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党员干部坚守为政清廉的要求,为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的福祉,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每一位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以民心正己心,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践行为政清廉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讲原则。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如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坚持原则,甚至公权私用,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讲原则是用好权力的基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权,切不可有越雷池半步的侥幸心理。
二要正操守。
爱好人皆有之,但党员干部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恣情放纵,要善于节制爱好,否则就容易为他人投其所好提供可乘之机。领导干部要坚守应有的精神家园,诱惑再多,心灵不能浮躁,想法再多,信念不能动摇。
三要常自省。
党员干部要“每日三省吾身”,要经常问问自己做了些什么,做得对不对,在对自己的拷问中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符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
四要严律己。
克己自律、慎独慎微是党性修养的一种方式,更是廉洁从政的基本途径。面对纷繁社会,诸多诱惑,不管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每位干部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B.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应如何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
答案:(1)党员干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加强思想教育,在思想上筑牢防线。
(2)加强依法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我国 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3 分)
(4)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坚定四个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 分)
C. 公务员廉洁从政必须坚守三道防线
首先,必须坚守“半点差错、满盘皆输”的思想防线。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只要不拿、不要、不贪、不占,腐败就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查摆不良思想倾向,剖析存在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增强公职人员参与廉政风险和执法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其次,必须坚守“有权乱用、害人害己”的自律防线。重点抓住具有人财物管理权、行政审批权和监管执法权的关键岗位,从梳理行政权力运行的工作流程入手,对照履行职责的工作实际,分析存在或潜在风险点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渠道查找廉政风险点、执法风险点。明确防范重点,实现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
再次,必须坚守“执纪必严、违纪必纠”的制度防线。实行风险防控分级负责机制,按照“谁在岗谁防控、谁主管谁监督”和“人人自我防控、业务部门内部防控、所在单位综合防控”相结合的防控责任机制,一级抓一级,分类分级负责到底。
D. 教师要廉洁从教,坚守____,发扬奉献精神.a.教育岗位b.高尚情操c.人格底线d.自身利益
b.高尚情操 :
坚守高尚情操
在教育部:(2008年修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五条上有。
E. 党员干部怎样做到守住底线 廉洁自律
首先,廉洁是一种政治智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和制度要求,更是干事创业、延续政治生命的前提条件,是一种政治智慧。一是心态要平常。良好的心态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础,心态不正,就容易迷失方向,走向歧途。很多领导干部犯事之处,就是与人盲目攀比,在政治待遇上与职位高的比,在生活上与老板比,越比越不是滋味,越比越不痛快,越比越觉得不公,心态失衡,走向歧途。古人讲“今日居官受禄,当思昔日秀才时,又思日后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则知慎。”这和老百姓讲的“知足才能常乐”实际上是一个道理。保持良好心态就要“知足”,不该得的,不要强求;不能得的,不要有非分之想。扪心自问,领导干部待遇和生活水平要远在普通群众之上,老百姓尚能知足常乐,为什么领导干部就一定要盯着车子、房子、票子看,多想想人民群众的需求,多看一看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二是代价要算清。廉洁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没有廉洁自律的觉悟和意识,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资格,即使当了领导也会“出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法从严处理。如果丧失原则,干了违法乱纪的事,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所有辛勤努力都会毁于一旦,公职没了,党籍丢了,政治前程断送了,也给党和政府威信、干部队伍形象带来了严重损害。要多想一想利害得失,认一认腐败成本,算清“六笔账”,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亲情账—家庭破碎、名誉账—身败名裂、自由账—身陷囹圄、健康账--身心憔悴。不要被灯红酒绿迷了眼,被眼前利益迷了心,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好权、用好权,才能政途平稳、持久。三是位置要摆正。邓小平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当官就是“妻贵富子、殷实家庭”,认为领导就是吃饭可以签单,旅游可以报销,公车可以代步,集体资源可以享用,于是挥霍公款不当回事,陶醉于出则前呼后拥、住则宾馆酒楼,事有人办、常有人求的状态。这种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领导干部即使不走向腐败堕落,也行之不远,没有任何前途。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问题,认清“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自觉做到勤政廉洁、严格自律,摒弃特权思想,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其次,廉洁是一种自我保护。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官场何以成为高危行业?无非是容易腐败。腐败的原因是什么?腐败没有客观原因,都是主观问题,至今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官员是被逼腐败的。做官“不危”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廉洁自律作为防身利器,练好内功,护好命门,保自己一身清白。一要防微杜渐。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了就会出大格。纵观一些领导干部蜕变,虽然职务有高低、年龄有不同、学历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从没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从接受吃吃喝喝、贪图蝇头小利开始,逐渐私欲膨胀,得寸进尺,最终大节不保。古代有一个“踩进泥水坑”便“不复顾惜”的典故。嘉靖十四年进士张瀚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择地而行”,小心翼翼沿着干净路走,后来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由此便“不复顾惜”了。人一旦踩进了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便“不复顾惜”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对党纪国法要有敬畏感,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迈违规违纪的第一步,不犯廉洁从政的第一错,如履薄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防止小洞不补变大洞,小错不纠酿大错,以至断送前程。二要坚守准则。党中央颁发《廉政准则》来立规立矩,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打招呼、早纠正,就是要让干部守规守矩,是为了爱护干部,为了警醒干部,为了让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法则、必须执行的守则、必须维护的规则、必须坚持的原则。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廉政准则》作为规范从政行为的标尺,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三要洁身自好。领导干部手里掌握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在工作、生活中面临更多的金钱诱惑和人情压力,经受更多是与非、名与利、得与失、权与钱考验。面对诱惑、压力、考验,能否做到谨小慎微,大义凛然,关键就看为官者能否正确把握自己。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特别是有了负面消息,往往会迅速在社会上流传,成为谈论的话题,影响干部的名誉和党委、政府的形象。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自律,要洁身自好,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去,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再次,廉洁是一种强大力量。廉洁,标志着公正、公道、正义、朴素、勤俭等内涵,在社会政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大力量。一要养浩然正气。大凡廉洁奉公者,不以权谋私,不营私舞弊,没有“辫子”可抓,也没有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上,一身正气,在执行公务特别是执法过程中和原则问题面前,就敢于碰硬,不必瞻前顾后,不必照顾、平衡各种关系,可以义无反顾、大刀阔斧、一抓到底、决不手软。相反,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要了人家的心慌,所以面对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软绵绵,没有力量。领导干部要胸怀浩然正气,“养正气祛邪气”,坚持以俭修身、以德律己,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不贪不占、不拿不要,敢于挑战不正当行为和利益,学做黑脸包公,慎同餐、慎同乐、慎同事。二要聚发展合力。官员的威信源于何处?不是资历,不是权力,不是气势,而是人格力量。廉生威,奢毁誉,贪丧志。一名领导干部如果知方圆,明尺度,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其人格力量就会使人心生敬畏,就能增强自身的道德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廉洁不廉洁、重视不重视廉洁,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地方团结共事的氛围。事实证明,凡是领导“出了事”的地方和部门,风气就不正,就没有执行力。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能只盯着成绩看,讲功劳、要待遇、比地位、图享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上,干净做人、干净做官、干净做事,瞄准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部属尽心尽责,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三是扬优良风气。风气问题至关重要。现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些很不好的风气,台上讲官话,台下摆架子,出则前呼后拥,派头十足;是非观念淡薄,请吃请喝、礼尚往来,花公家的钱,拉自己的关系;不收不办事,收了乱办事,凡此种种,败坏了风气,影响了队伍,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都是廉洁意识弱化的体现,很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很危险。党的领导干部应是干部群众的榜样和标杆,必须带头知荣辱、明是非、讲党性、守原则,要坚决反对吃喝、请送之风,敢于拒绝、敢于扯下面子,狠刹歪风邪气,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廉洁才能干事,廉洁才能成事,廉洁才能不出事。领导干部一定要当扬则扬,当止则止。
F. 为什么说领导干部坚守从政道德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中共十八大
G. 如何坚守廉洁从政,清白做人,做到慎独慎微发言
如何严守为官从政的“底线”,就是要“廉”字当头,廉洁从政。
首先,廉洁是一种政治智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和制度要求,更是干事创业、延续政治生命的前提条件,是一种政治智慧。一是心态要平常。良好的心态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础,心态不正,就容易迷失方向,走向歧途。很多领导干部犯事之处,就是与人盲目攀比,在政治待遇上与职位高的比,在生活上与老板比,越比越不是滋味,越比越不痛快,越比越觉得不公,心态失衡,走向歧途。古人讲“今日居官受禄,当思昔日秀才时,又思日后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则知慎。”这和老百姓讲的“知足才能常乐”实际上是一个道理。保持良好心态就要“知足”,不该得的,不要强求;不能得的,不要有非分之想。扪心自问,领导干部待遇和生活水平要远在普通群众之上,老百姓尚能知足常乐,为什么领导干部就一定要盯着车子、房子、票子看,多想想人民群众的需求,多看一看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二是代价要算清。廉洁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没有廉洁自律的觉悟和意识,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资格,即使当了领导也会“出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法从严处理。如果丧失原则,干了违法乱纪的事,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所有辛勤努力都会毁于一旦,公职没了,党籍丢了,政治前程断送了,也给党和政府威信、干部队伍形象带来了严重损害。要多想一想利害得失,认一认腐败成本,算清“六笔账”,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亲情账—家庭破碎、名誉账—身败名裂、自由账—身陷囹圄、健康账--身心憔悴。不要被灯红酒绿迷了眼,被眼前利益迷了心,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好权、用好权,才能政途平稳、持久。三是位置要摆正。邓小平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当官就是“妻贵富子、殷实家庭”,认为领导就是吃饭可以签单,旅游可以报销,公车可以代步,集体资源可以享用,于是挥霍公款不当回事,陶醉于出则前呼后拥、住则宾馆酒楼,事有人办、常有人求的状态。这种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领导干部即使不走向腐败堕落,也行之不远,没有任何前途。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问题,认清“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自觉做到勤政廉洁、严格自律,摒弃特权思想,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其次,廉洁是一种自我保护。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官场何以成为高危行业?无非是容易腐败。腐败的原因是什么?腐败没有客观原因,都是主观问题,至今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官员是被逼腐败的。做官“不危”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廉洁自律作为防身利器,练好内功,护好命门,保自己一身清白。一要防微杜渐。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了就会出大格。纵观一些领导干部蜕变,虽然职务有高低、年龄有不同、学历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从没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从接受吃吃喝喝、贪图蝇头小利开始,逐渐私欲膨胀,得寸进尺,最终大节不保。古代有一个“踩进泥水坑”便“不复顾惜”的典故。嘉靖十四年进士张瀚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择地而行”,小心翼翼沿着干净路走,后来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由此便“不复顾惜”了。人一旦踩进了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便“不复顾惜”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对党纪国法要有敬畏感,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迈违规违纪的第一步,不犯廉洁从政的第一错,如履薄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防止小洞不补变大洞,小错不纠酿大错,以至断送前程。二要坚守准则。党中央颁发《廉政准则》来立规立矩,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打招呼、早纠正,就是要让干部守规守矩,是为了爱护干部,为了警醒干部,为了让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法则、必须执行的守则、必须维护的规则、必须坚持的原则。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廉政准则》作为规范从政行为的标尺,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三要洁身自好。领导干部手里掌握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在工作、生活中面临更多的金钱诱惑和人情压力,经受更多是与非、名与利、得与失、权与钱考验。面对诱惑、压力、考验,能否做到谨小慎微,大义凛然,关键就看为官者能否正确把握自己。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特别是有了负面消息,往往会迅速在社会上流传,成为谈论的话题,影响干部的名誉和党委、政府的形象。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自律,要洁身自好,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去,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再次,廉洁是一种强大力量。廉洁,标志着公正、公道、正义、朴素、勤俭等内涵,在社会政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大力量。一要养浩然正气。大凡廉洁奉公者,不以权谋私,不营私舞弊,没有“辫子”可抓,也没有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上,一身正气,在执行公务特别是执法过程中和原则问题面前,就敢于碰硬,不必瞻前顾后,不必照顾、平衡各种关系,可以义无反顾、大刀阔斧、一抓到底、决不手软。相反,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要了人家的心慌,所以面对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软绵绵,没有力量。领导干部要胸怀浩然正气,“养正气祛邪气”,坚持以俭修身、以德律己,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不贪不占、不拿不要,敢于挑战不正当行为和利益,学做黑脸包公,慎同餐、慎同乐、慎同事。二要聚发展合力。官员的威信源于何处?不是资历,不是权力,不是气势,而是人格力量。廉生威,奢毁誉,贪丧志。一名领导干部如果知方圆,明尺度,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其人格力量就会使人心生敬畏,就能增强自身的道德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廉洁不廉洁、重视不重视廉洁,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地方团结共事的氛围。事实证明,凡是领导“出了事”的地方和部门,风气就不正,就没有执行力。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能只盯着成绩看,讲功劳、要待遇、比地位、图享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上,干净做人、干净做官、干净做事,瞄准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部属尽心尽责,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三是扬优良风气。风气问题至关重要。现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些很不好的风气,台上讲官话,台下摆架子,出则前呼后拥,派头十足;是非观念淡薄,请吃请喝、礼尚往来,花公家的钱,拉自己的关系;不收不办事,收了乱办事,凡此种种,败坏了风气,影响了队伍,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都是廉洁意识弱化的体现,很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很危险。党的领导干部应是干部群众的榜样和标杆,必须带头知荣辱、明是非、讲党性、守原则,要坚决反对吃喝、请送之风,敢于拒绝、敢于扯下面子,狠刹歪风邪气,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廉洁才能干事,廉洁才能成事,廉洁才能不出事。领导干部一定要当扬则扬,当止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