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巡视
❶ 巡视巡察是党委的监督检查方式吗
巡视巡察是党委的监督检查方式的一种。
党委督查工作方式:
(一)实地督查。督查人员深入实际,到承办部门(单位),到现场检查、了解决策事项的落实情况,促进决策落实。
(二)会议督查。召集有关人员,听取决策事项落实情况汇报,督促承办单位抓紧落实决策事项。
(三)发文督查。对部分督查事项发出督办通知,限时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督办事项,并书面回复。
(四)电话督查。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或党委主要领导专项指示批示、交办的事项,通过电话向承办部门(单位)了解决策事项落实的进展情况,督促承办单位按规定时限进行落实。
(五)视频督查。依托视频督查网络平台,对各乡镇上班情况、节假日和汛期值班、领导带班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六)巡视督查。通过巡视来进行督查。
❷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巡视组的监督内容
董扫悼竞余握冒挣几悠
❸ 对什么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区市委员会“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并将“巡视范围和内容”作为新增设章节单列,对巡视范围作了具体规定,清晰界定了“全覆盖”的涵义,给巡视监督划出了硬杠杠——管党治党没有特殊,从严治党没有例外。
对比原条例,巡视监督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拓展,也更加具体明确。以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为例,《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增加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使中央巡视不仅实现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党组织的全覆盖,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现了对这些地方中管干部的全覆盖。在该条第二、第三款中,增加“中央部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以及“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这三款内容加上第四项兜底条款,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巡视全覆盖”,填补了以往监督盲区,织密了巡视之网。与之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组的对象和范围也增加了很多内容,体现了按照“全覆盖”要求自上而下的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在印发《条例》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有关中央部委和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巡视工作,参照《条例》执行。这意味着其原先具有探索性质的巡视工作往后有了规范有序开展的依据和要求,体现巡视监督没有禁区、不留空白。
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必然要求监督全覆盖。《条例》对巡视监督对象和范围进行细致规定,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又富有实践操作性;既体现“管全”的思路,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充分发挥巡视的震慑效应,促进“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目前中央巡视对象有285个,省区市巡视对象共8607个。“巡视对象和范围的扩大,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赵文波对记者说,必须明确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专项巡视,探索巡视“一托二”、汇报“二合一”等新形式,实现内部挖潜。
在巡视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条例》第十六条应运而生:“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通过开展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直奔主题的专项巡视,向“聚焦专项”要时间,向“密切协作”要效率,向“精准打击”要震慑力,巡视全覆盖将在速度加码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监督内容,增强震慑力。
❹ 对巡视组进行管理和监督是谁的责任
一、预防对立情绪,营造强化监管的社会环境
市场管办脱钩是完善国家行政执法体制,维护市场监管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在强化市场监管。管办脱钩以后,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主体资格是否发生了变化,不少市场接收者、经营者、消费者乃至执法人员对此认识不一。如有的把实行管办脱钩看成是工商部门退出市场监管,认为工商部门监管职能随着市场所有权的转移而消失;有的搞不清“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具体内涵,认为花巨资把市场“买”下,理所当然地应获得原先工商部门在市场的一切职权。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有效地加以澄清,市场监管工作不但不能强化,相反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少数市场投资者、经营者拒绝或阻挠工商部门进场监管等错误行为。
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当前首要的是要做好思想认识工作。
首先,要强化社会宣传,狠抓“四破四立”。一破“脱钩”即“退出”的思想,立工商部门不办市场不是退出监管,而是强化监管的观念;二破“主办”即“主管”的思想,立“不管谁办市场都要由工商部门统一监管”的观念;三破“谁投资谁受益”即“一切权力归投资者”的思想,立投资者不是行政执法者,无市场监管权的观念;四破“管办对立”的思想,立强化监管利国利民更利投资者的观念,从而使全社会从根本上认清办管脱钩的指导思想,从思想上摆正办管双方的位置,自觉支持和协助工商部门搞好市场监管工作。
其次.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结合解决具体问题做好解疑释难工作。地方领导比较超脱,他们出面解疑释难,协调纠纷,说服力强,事半功倍。无为工商局所辖市场数量居我市四县一区之首。该局始终依靠县委、政府,不仅很多模糊认识迅速澄清,而且工作效率相当高。
再次。营造强大的“服从监管光荣,抗拒、阻挠监管违法”的舆论氛围。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之中,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依据《城乡集巾贸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司法部门联手,严厉打击冲击市场管理机关和围攻殴打市场管理人员,或冒充市场管理人员勒索、诈骗财物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并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曝光,震慑不法分子,强化依法监管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明确职责,搞好专项整治,防止推诿越权,确保市场管理的整体职责到位。
为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变相互推诿为既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确保市场管理职责整体到位,我们认为,当前首要的是要根据国办发[2001]年83号文件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明确而具体地界定管办双方职责,并以政府文件等形式固定下来。依据国务院关于“市场办管彻底脱钩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规定精神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我们认为管办彻底脱钩后,工商部门的监管职责主要有:一是指导市场开办者制定市场规章制度,井监督实施;二是审查确认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三是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章违法行为,维护交易秩序,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四是治理好市场周边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取缔场外交易,保障市场经营繁荣有序。
其次,要把工作做实,促进职能到位。脱钩以后,为确保“市场监管不脱钩”,我们认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币场开办单位的指导,对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不能放松,同时还要调动市场主办者在市场集中整治中的积极性,工商部门可配合取缔场外交易,治理周边环境。物业管理部门发现市场上的违法违章行为,可以及时给经营者警示,并通报工商部门,协助查处。
❺ 为什么要把巡视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性安排
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效破解自我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的历史进程;
把巡察利剑牢牢抓在手里、直插到基层,形成强力震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❻ 巡视与巡察与督察(查)有什么区别
巡察和巡视:就是开展的主体不一样。
中央和省级叫巡视,市县两内级叫巡察。内容和检查、督导、程序完容全一样。
巡察[ xún chá ]
1、巡行察访;巡视。
2、《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十二月甲子,以西北州郡旱俭,遣侍臣巡察,开仓振恤。”
巡视:[ xún shì ]
1、巡行视察。
2、《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拓展资料:
1、近日,河南省委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动员部署会议在郑州召开。
2、面对上述问题,巡察组敢于动真碰硬,顶住压力,摆脱“关系网”“说情风”,迅速移交线索。
3、今年首轮中央巡视单位名单,集团公司。
4、南都讯记者程姝雯发自北京中央巡视组组长的人选有望降低级别、破格任用,将选任对象从省部级官员扩大到厅局级。
5、李建平今年首轮中央巡视已进入收尾阶段,巡视组反馈意见已经陆续公布。
❼ 如何发挥巡视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利剑作用
巡视工作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关心和爱护领导干部。巡视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助推器,反腐倡廉的监督哨,考察干部的显微镜,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党内的保健医生。巡视工作制度把上级的监督与群众的监督有机结合,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县级巡查工作作为上级巡视工作的延伸,对履行纪委监督职责,纠正不正之风,发现和查处一批顶风违纪行为,切实转变基层党风、政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拟对如何做好县级巡查工作,抓好监督责任落实进行分析。
一、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夯实巡查监督基础
一要科学安排巡查方案。坚持以集中巡查为重点,兼顾日常巡查,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长效工作方案,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和空白期,实现监督主体责任;二要精心组织巡查力量。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储备库,及时研判复合人才的特色、专业职能,及时分门别类建立专业数据库。结合巡查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及时从数据库中调集人员信息,抽调人员参加巡查,增强巡查力量。三要加强后勤保障,完善经费、保障配套机制,确保巡查无后顾之忧,为巡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通过提高巡查效果完善监督职能
牢固树立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是巡查监督生命线的意识,在巡查中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把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放在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上。 一要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平时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信访、审计等方面了解的情况,进行摸底、筛选和排队,把群众反映多、信访举报多、反映违纪违法问题集中的单位部门单列出来,作为重点对象,带着“问题”开展巡查。根据单位部门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巡查的重点内容。如,在重点工程中,是否存在招标违规问题;在人员调整上,是否有任人唯亲、暗箱操作的问题;在接待活动中,是否存在大吃大喝违反“八项规定”及“四风”问题;在关键部门岗位是否存在利用职权之便捞取回报问题,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在重要节日和领导干部遇有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期间,是否存在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趁机敛财问题等;二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走群众路线,综合运用上级赋予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巡查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手段,优化巡查工作流程,大力营造有利于干部群众讲真话的环境,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着力点。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即个别谈话与专访或暗访相结合,面上了解与实地考察印证相结合,听取反映与了解核实相结合,受理举报与筛选移交案件线索相结合,巡查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相结合,依靠委局支持与大胆履行职责相结合。在谈话环节中理实情。坚持“谈问题不谈成绩,谈微观不谈宏观,谈事实不谈认识”的谈话原则,及时汇总分析情况,对需要核实的情况再进行约谈,从中掌握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环节中找症结,按照“找准对象、分清轻重”的原则,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实现纪委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充分运用巡查成果,增强巡查工作实效扩大监督范围
巡查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巡查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应该把巡查中了解到的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思想动态等状况作为重要决策依据。第一,跟踪督促被巡查单位根据巡查情况改进工作。一是要认真反馈巡查情况。在巡查工作结束后,对通过巡查所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按程序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二是要监督改进工作。需有专人负责跟踪问效,定期督办,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巡查地区和部门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要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真正发挥巡查成果的长效作用;第二,把巡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中。组织部门应当对巡查中发现的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领导干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巡查中了解的能力较强、存在争议的领导干部,进一步跟踪考察;对巡查中核实的作风不实、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及时采取组织措施。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巡查制度体系提高纪委监督责任效能
要加强巡查工作的成效,必须把巡查工作纳入持久有效的制度框架之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巡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巡查工作制约性的关键因素。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巡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机构设置、工作程序、方式方法、队伍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一个制度体系,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巡查工作;第二,切实提高巡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严格执行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相结合的制度,使充分运用巡查成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强化事前监督,充分发挥巡查工作的震慑作用
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中央提出“注重预防”和“预防为主”的思路,也就是说不能单一的在“反”字外下功夫,要走科学防治腐败之路,而巡查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巡查的出发点是保护干部,加强监督,预防腐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在执纪中区别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巡查中发现部分问题严重、违法违纪的腐败分子需要及时调查、及时清除的,尽快移交查处,快查快处,绝不姑息迁,并及时将查处情况进行公布,使巡查起到震慑效果。对一些干部在廉政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还处在违纪的边缘,只是有这个倾向,有这个苗头的,巡查组要通过廉政谈话、个别约谈等方式给他们提出警告,提醒整改。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部分领导干部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作风不实、律己要求不严等苗头,要及时提醒,并督促被巡查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总之,巡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中提高巡查水平,切实履行起纪委监督主体责任。
❽ 为落实什么,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根版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权制定本条例。”《条例》第一章“总则”开宗明义,明确修订《条例》的目的。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巡视与“四个全面”紧密联系,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发现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发挥了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
❾ 省委巡视组的相互监督
当今的巡视组并不是“钦差大臣”,跟历史上发轫于西汉的巡视制度不同,如今的巡视组主要是发现与深入了解问题,但不查办案件,一旦发现案件线索马上要交给纪委去办。但很显然,巡视组同样拥有不小的权力,一般人难免会揣想:给你往好里评价,则是提拔的前路;给你往坏里挖掘,则是反腐的肇始……
下头的问题,根子在上头。早就有人发问:谁来监督巡视组?换言之,就是谁来“巡视”巡视组?任何权力,任何制度的构架,都可能走向异化。有效的巡视,应该具有独立性,而不是轻易被接待、被“同化”。按照最初的制度构想,巡视应该有“隐蔽性原则”,即巡视组到某地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是悄悄地去;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员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理论上,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官员的心理压力和预防成本;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被“同化”则是必然趋势。
权力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能量,权力是很容易利益化的。当“巡视”也成为一种权力,那么,它本身就需要被监督;否则,“巡视”之行,就可能成为潇洒的“利益收割”之旅。这次秭归“巡视”事件,鸣响了一记小小的警钟。而任何的警钟都是为了避免丧钟。接下来应该严肃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若是巡视组本身不廉洁,那么应该谁来出面“巡视”之,给予亮黄牌、提警告?总不能都依赖媒体吧? 2014年8月28日,在春熙路银石广场附近出现了一个特别显眼的绿色邮箱:四川省委第三巡视组意见箱。除了可直接投递意见信外,上面还标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