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人员监督
① 出国可以携带多少黄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有区别吗
可以携带黄金出国,每人携带金银的限额为:黄金饰品1市两(31.25克),白银饰品10市两(312.50克),银质器皿20市两(625克)。不管是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只要是个人都是一样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中第五章金银金银进出国境的规定为:
(1)携带金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数量不受限制,但是必须向入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申报登记。
(2)携带或者复带金银出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凭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证明或者原入境时的申报单登记的数量查验放行;不能提供证明的或者超过原入境时申报登记数量的,不许出境。
(3)携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供应旅游者购买的金银饰品(包括镶嵌饰品、工艺品、器皿等)出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凭国内经营金银制品的单位开具的特种发货票查验放行。无凭据的,不许出境。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人、外国侨民和无国籍人出境定居,每人携带金银的限额为:黄金饰品1市两(31.25克),白银饰品10市两(312.50克),银质器皿20市两(625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查验符合规定限额的放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从国外进口金银作产品原料的,其数量不限;出口含金银量较高的产品,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放行。未经核准或者超过核准出口数量的,不许出境。
违反本条例第五章有关金银进出国境管理规定或者用各种方法偷运金银出境的,由海关依据本条例和国家海关法规处理。
加拿大同样没有限制,但是总价值超过10000加元金额的话,需要申报,无需纳税。
(1)境外人员监督扩展阅读: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国家给予表彰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
(1)认真执行国家金银政策法令,在金银回收或者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2)为保护国家金银与有关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斗争,事迹突出的;
(3)发现出土无主金银及时上报或者上交,对国家有贡献的;
(4)将个人收藏的金银捐献给国家的。
② 劳动监察大队受理有什么范围
在我国所谓的劳动监察指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如果是有违法行为的话,那么相关的劳动者就可以向我国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在接到劳动者的投诉之后,如果是属于劳动监察受理范围之内的情况,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
劳动监察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投诉都可以受理的,劳动监察是有一定的受理范围的,其
受理范围的具体内容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有具体的规定。
劳动监察受理范围主要有以下的这几点:
1、出现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并且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近两年之内的。
2、必须要有明确的被投诉的用人单位,并且进行投诉的人自身的合法利益必须是被投诉的用人单位通过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而造成的。
3、所投诉的具体事项必须是在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内的,并且是在接受投诉的相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之外,或者是没有在相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的投诉是不可以进行劳动监察受理的。
4、所投诉的具体事项会涉及到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这种情况,我国的劳动监察必须实行归口管理,属地管辖和分级负责这三个原则,对于不同行业的劳动监察,比如说是建筑行业或者是交通行业,或者是水利行业等等,分别要由各行业所在的部门来进行管辖。
在实行劳动监察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材料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提供以下的这些材料:
1、进行投诉的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书面投诉材料,并且在材料当中还要写清楚以下的这些事项:进行投诉的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还有职业是什么,住在哪里以及个人的联系方式等等。对于被投诉的用人单位这一方要写清楚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还有地址在哪里,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谁以及主要的负责人的个人信息。
2、在提交的书面材料当中,还要写清楚劳动保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事实,过程。以及投诉的请求事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实行劳动监察的时候,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是有一定的办理时限的,对于已经受理还有立案的案件,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在受理还有立案的那一天开始,在规定的60个工作日的时间之内完成相关的调查。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那么对于出现的这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相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申请延期,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申请之后,相关的负责人经过批准,就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的时间。
③ 司法局是做什么的
职责:
1、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编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3、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4、研究制订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5、负责管理本市律师、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证机构及公证活动;研究律师、公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提出实施办法。
6、负责管理本市法律服务机构和在京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指导本系统的社会团体工作。
7、指导本系统法学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
8、负责指导区、县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员、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9、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工作和对外宣传、交流工作。
10、指导和管理本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11、负责本市仲裁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12、负责本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13、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14、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5、管理本市监狱管理局和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3)境外人员监督扩展阅读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受党委与政府的领导。司法局规格比法院、检察院略低,是政府宣传管理法律的专业职能部门。
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主要有: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监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导对外法制宣传工作,管理法制报刊。
监督和指导全国的律师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华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和指导全国公证机构和公证业务活动,负责委托港澳地区律师办理在内地使用的公证事务;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和司法助理员工作;管理部直属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导全国的中等、高等法学教育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④ 合租房住几个人是有上限规定的,是吗
有的,以杭州市为例,每个居室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
《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第十四条出租居住房屋的,每个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每个居室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
第十五条出租居住房屋集中供他人居住,出租居室达到10间及10间以上的,或者出租床位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的,视为供社会公众活动的场所。
前款规定的居住房屋出租人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建立信息登记簿或者登记系统,并将相关登记信息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4)境外人员监督扩展阅读
《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第十八条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对居住房屋实施装修的,应当遵守《杭州市城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条例》《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关于房屋装修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出租人或者承租人需要对房屋结构、墙体、使用荷载进行拆改、变动的,在装修施工前应当告知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房屋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服务区域内的物业装修活动情况定期报告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并对出租人或者承租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装修活动,及时进行劝阻、制止,房产、城乡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居住房屋经安全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出租人应当根据鉴定结论对危险房屋采取观察使用、处理使用、停止使用、整体拆除等相应的治理和解除危险措施。
第二十条居住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居住房屋应当具备基本居住功能,并符合建筑、房屋使用、治安、消防等安全要求。
(二)出租时应当将房屋结构形式、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等基本事项以及消防安全责任,在租赁合同中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书面告知承租人。
(三)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要求控制同一居室的实际居住人数。
(四)核对承租人的身份证件,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报送相关信息;承租人是流动人口的,告知并督促其按规定及时办理居住登记、领取居住证件。承租人是境外人员的,告知其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住宿登记。
(五)指导承租人安全使用电气、燃气等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或者通知承租人消除。
(六)发现承租人及居住使用人利用承租的居住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七)不得向无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的个人出租房屋。
(八)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机构、组织依法实施管理,发现有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向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⑤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要全的。
证书也是求职路上的垫脚石,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都有哪些?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下面一起来看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都有哪些。
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可核发初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证书;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可核发中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三级可核发高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
⑥ 中国"移民局"将属于哪个单位管辖
国家移民管理局加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牌子,由公安部管理。
国家移民管理局主要职责:
协调拟订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口岸证件查验和边民往来管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牵头协调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服务管理,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等。
(6)境外人员监督扩展阅读:
国外的移民局则是负责外国人出境入境、移民、留学、签证等。国内相同职能作用的机构全称国家移民管理局,与这里的移民局并非同属机构。
出入境通行证签发办理基本流程
(一)申请人向国家移民管理局委托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材料;
(二)受理机构对符合申请条件,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申请回执单》;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或不符合受理要求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三)审批机构进行审核,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签发证件;不予批准的,审批机构向申请人出具《不予批准决定书》。
(四)申请人领取证件。
⑦ 教师招聘政审会审父母吗
教师招聘政审不会审父母,政审的对象是经考试、体检合格的人员。内
政审程序:
一、录用考核的对容象是经考试、体检合格的人员。
二、录用考核的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指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能,主要指从事本职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
勤,主要是事业心、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绩,主要是工作实绩,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考核的重点是被考核人的工作实绩和与拟补充职位相关的实践经验。
考核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
(7)境外人员监督扩展阅读:
录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1、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
2、受过刑事处分的;
3、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4、有流氓、盗窃、贪污、赌博、诈骗等不法行为的;
5、组织纪律松懈,经常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
6、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两个月的;
7、超计划生育的;
8、有其它不宜到机关工作的问题。
⑧ 如何监管境外人员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发布的《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对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遗调查活动进行管理规范。本文对该送审稿中立法目的及其表述、非遗调查的审批权规定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期对该送审稿的完善有所裨益。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下称《暂行办法(送审稿)》)目前正在向各界征求意见。该《暂行办法(送审稿)》对境外人员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设计了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但笔者认为,《暂行办法(送审稿)》在立法目的及其表述,以及非遗调查过程中境内合作者的地位与义务、责任,非遗调查的审批权等方面的规定还有待完善,因此在本文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立法者参考。
调整立法目的及其表述
笔者认为,《暂行办法(送审稿)》对立法目的所作的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措辞不够准确,二是对立法目的的排列不太合乎逻辑。在措辞方面,该条款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措辞含义不够清晰,其所表达的含义应该是“促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因所有非遗学术交流和合作,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相关。
在内容方面,笔者认为第一条规定的立法目的逻辑顺序的排列不甚妥当。根据《暂行办法(送审稿)》的主要内容,其应确定如下3个目的:加强对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遗调查的管理、增进非遗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非遗保护。这3个目的是层层递进的,依次服务于后者。同时,是否需要把促进非遗的利用确定为该规章的立法目的之一?因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条立法目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非遗的利用,第五条、第三十七条规定了非遗利用的规则。实际上,中外合作在我国境内进行相关非遗调研,也为下一步对非遗开发利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可以把促进非遗利用确定为该规章的目的。
鼓励个人寻求合作伙伴
《暂行办法(送审稿)》第三条规定,境外组织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应与非遗学术机构合作,对境外个人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没有同样要求。笔者认为,应鼓励境外个人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时寻求我国学者或者有关人员进行合作。原因在于:第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鼓励非遗所在国国民等非遗权利主体参与非遗调查、开发利用的过程,以增强其能力建设。鼓励境外人员在我国进行非遗调查时邀请我国有关学者参与,有利于我国非遗学术研究的能力建设,提高我国非遗学界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第二,有利于文化交流。第三,有利于境外个人在我国更好地进行相关非遗调查。建议在第三条增加第二款:“境外个人在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与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合作。境外个人可以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者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个人相关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者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应当予以提供和协助。”
明晰合作者义务与责任
文化部《关于<暂行办法(送审稿)>的说明》(下称《送审稿说明》)规定,“作为合作机构的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有义务在调查过程中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并积极督促境外组织遵守我国法律和相关法规。”但是,《暂行办法(送审稿)》本身并没有规定境内合作机构有此职权、义务和责任,而且这些机构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如果强制要求他们承担这种义务和责任,他们只能退出,不利于开展中外合作在我国开展非遗调查。如果要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赋予这种职权和职责,或者委托境内合作机构承担这种职责,则需要在《暂行办法(送审稿)》作出明确的规定。
另外,关于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申请非遗调查应准备和提交的材料,笔者认为,主要存在3个问题:一是调查申请表的主要内容,应当增加“调查方式”一项。二是《暂行办法(送审稿)》第八、九条,均没有规定“调查方案”,但第十一条规定境外组织或者个人进行非遗调研要按照“批准的调查方案”进行、第十七条规定变更经批准的调查方案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前后不一致,建议进行修改。第三,申请表和调查方案应当由各方共同签署。
重视非遗权利人的权利
非遗调查的审批权(即同意权),是非遗保护中的核心问题。这涉及非遗权利主体(调查对象)对其非遗享有的基本权利。笔者认为,《暂行办法(送审稿)》对非遗权利主体的权利重视不够。《暂行办法(送审稿)》只是规定了比较狭窄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其关于立法思路的说明,也只提及对境外组织或者个人非遗调查活动“进行规范”,没有对非遗权利主体关于非遗调查的事先知情权、同意权以及利益分享等相关权利予以适当确认与保护,故应予以适当调整。非遗调查的审批权及相关权利或者权益,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和非遗权益主体共同享有和行使。
非遗权利主体对其非遗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为知情权。知情权的内容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成果的形式要求,调查成果是否公开,公开的方式与范围,调查成果是否进行商业化利用,利用的方式与范围,调查成果的公开与商业化利用对非遗的预期影响等。调查者应当就上述内容向非遗权利主体进行口头解释,并提供书面版本。为了便于知情权的行使,境外组织的境内合作方或者境外个人应当向调查对象提供申请非遗调查提交的材料及我国有关政府部门批准文件的原件,并留存复制件。第二为商谈权。其为非遗权利主体就其同意调查的条件与调查者进行谈判的权利。第三为拒绝权。调查者在获得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后,如果未能与非遗权利对象就非遗调查相关事项协商一致,非遗权利主体可以拒绝非遗调查,任何人不得干涉。第四为参与权。如果非遗权利主体有能力和意愿参与非遗调查,调查者应当邀请其作为参加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及后续相关工作,享受作为参加人的相关待遇。第五为获取报酬权。如果非遗权利主体不作为参加人参与非遗调查,因为付出了时间和劳动,调查者应当比照市场行情向其支付适当的劳务费等报酬。第六为签约权。其为非遗权利主体在与调查者就非遗调查事项商谈妥当后,签订非遗调查协议的权利。
细化调查结果相关事项
笔者认为,非遗调查结束后的相关事项,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非遗调查结束后是否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非遗后续研究和商业性开发利用后续研究,包括调查成果的初步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成果的进一步提炼、形成衍生性成果等。非遗的商业性开发利用,即对具有市场前景的非遗进行产业化的问题。目前,国际论坛倡导在资源所在国进行相关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实践中,英国与澳大利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合作实施的相关项目有较多内容在资源国实施,使资源国直接或者间接受益。非遗调查完成后,在我国进行相关后续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利用,在增进我国相关能力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有好处,同时也符合相关国际条约精神和要求。我国所有非遗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应对此有所应对,应支持、鼓励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与我国合作者进行相关后续研究及商业性开发利用。
其次,非遗调查结束后调查者提交的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否应当向非遗权益主体提交。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增加关于调查成果预期处理的内容,包括是否公开出版、是否进行商业化利用及其利用方式和方案等。调查报告应当由各方共同签署。同时,调查者应当向非遗权益主体提供调查报告,一方面表示对非遗权益主体的尊重,一方面也有利于确保非遗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再次,如果调查成果公开出版,调查者应当承诺在出版后向批准调查的文化主管部门赠送5册,向非遗权益主体赠送2册。非遗权益主体收到的2册调查成果出版物,一册自存,一册可以存于其所在村民委员会等。
最后,如果对调查成果进行商业化利用,应考虑在中国境内特别是中国境内之非遗所在地区进行商业化利用,还要与非遗权益主体商量签订利益分享的合同,给非遗权益主体适当的利益回报。
而对于调查者的相关民事责任,笔者建议,非遗调查实施过程中,如果调查者违反非遗调查合同或者违反非遗所在社区的风俗习惯引起非遗权益主体及相关民众反感,非遗权益主体可以终止调查。调查者的上述行为对非遗权益主体造成损害的,调查者应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责任,非遗权益主体可以依法追究调查者的法律责任,批准调查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