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唐代时是监察区
首先你得明白,行政区就是行使政务的区域(指的是管理、服务百姓),监察专区是监察官员履职的属区域。简言之,行政长官是替皇帝管理地方事务的,而监察长官是替皇帝监督地方长官的。
在唐代,监察区大于行政区。唐代在州县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由于监察区大于行政区,可以摆脱地方行政长官的干涉,对所辖行政区进行有效的监察,控制地方官吏,巩固中央同地方政权的联系。
B. 唐代设十道作为监察区是始于什么时期
唐代以“道”为监察区,唐太宗时全国划分十道,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后来也称巡按使、观察使、按察使等。
C. 唐初,将全国划分为十道,每道各辖若干州,此时的道只是监察区;安史之乱以后,道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行政
C。记住清之前所有的行政制度改变,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D. 从郡县制行省制度,中国历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都有什么变化
国家之所以是国家而不是部落,是因为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管理,而不是按照血缘来划分地方管理。中国最早在大禹化九州开始了地域划分,但是在夏商周三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还没有完全脱离血缘关系。周朝时期,分封制也基本也王族为主。直到秦朝开始,才有了完全意义上的地方行政区划管理。本文所述的就主要从秦朝开始,重点在于统一时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土地设立郡和县,郡县由君主直接控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为郡守(汉代称为太守),县的长官叫做县令或者县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政务归丞相管辖。县之下,设立乡、里等基层单位。
公元前221年,秦朝灭六国后,在京畿(内史)以外的地方设立36个郡。公元前219年,秦朝兼并百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闽中四个郡。公元前215年,秦朝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河南地),设立了九原等郡;秦朝的郡扩展到了48个。
北宋行政区划
行省时代
元朝建立后,在路之上设置行省,成为最高的地方单位。全国划分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10个行省。另外还有两个羁縻行省,分别是征东行省(朝鲜),缅中行省(缅甸)。元朝末年,出现福建行省。中央附近地区归中央的中书省直辖。元朝时期,台湾归属福建管辖。西藏属于理藩院直辖。
E. 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行监察权(后来成为地方行政机构)。
唐太宗贞观元年(版627),一方面下权令并省州县,一方面又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十道。开始并没有在每道设置固定的官员和办事机构,只是临时差遣中央或地方官员兼任大使去进行巡察,名称有巡察、按察、黜陟、巡抚、安抚、存抚等使。
F. 唐代设十道作为监察区是始于什么时期
经过隋末农民起义及割据战争,唐初户口锐减而州县倍增,不便于中央政权专的监督和属领导,至太宗贞观元年(627),一方面下令并省州县,一方面又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开始并没有在每道设置固定的官员和办事机构,只是临时差遣中央或地方官员兼任大使去进行巡察,名称有巡察、按察、黜陟、巡抚、安抚、存抚等使,分道有时也不是十个。
由于十道监察区域过大,巡察不易,武周时开始有将其缩小的趋势。到了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才正式分十道为十五道。即从关内道中析出京畿道,河南道中析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道分为东、西及黔中三道。其余河北、河东、淮南、剑南、陇右、岭南仍各为一道。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三年一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制。道的采访处置使既有固定辖区和治所,又有专停所属刺史职务,差人权摄的任免权,故"道"已渐向州的上一级行政机构转化。不久,边境诸道的采访使又多为节度使兼任,加上兼任支度、营田使,使军、民、财政三权集于一身,卒致酿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之祸。
G. 唐代设十道作为监察区是始于什么时期
观察使,唐太宗时全国划分十道,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后来也称巡按使唐代以“道”为监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