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投诉举报制度
①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中有规定一定要用执法记录仪吗
历经近半年的征求意见,用于规范城管执法活动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填补了此前贰0余年城市管理执法规范的缺位。 《办法》将于5月依日起施行,执法范围包括住建、环保、工商、食药、交管、水务等领域与城市管理相关部分的行政处罚权。 《办法》共吧章四贰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规范执法范围。城市管理执法的行政处罚权范围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并应当同时具备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等条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行执法力量下沉,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协管人员行为。三是加强执法保障。统一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加强财政保障和执法装备配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应用。四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执法活动,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和执法公示等制度,对行政相对人优先采用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五是加强协作和配合。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协调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和案件移送报告制度,提高执法效能。六是加强执法监督。建立投诉、举报等制度,严格法律责任。
② 城管制度如何改善
大城管:体制及观念都需变革 8月7日,住建部正式批准立项的《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就课题大纲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进行城市“大城管”改革,成立一个由市长牵头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城管直接由市长掌管负责,改变以往城管归属混乱等状况。同时指出,应通过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来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笔者认为,城管改革势在必行,但城管改革模式和路径必须进行认真探讨,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将城管改革的研究提上议事日程,这种城管改革理论先行的思路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事实上,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课题大纲,提出了城管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并及时将大纲向公众征求意见,这是比较罕见的,充分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城市管理现状,要深化改革创建和谐城管,必须立足于两个基点之上:一是体制,二是观念。具体来说就是,无论“大城管”也好,还是其他科学合理的城管体制也好,即将进行的城管改革必须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体制和观念都需要改革。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首先,体制是非改不可的。当前我国城管中的诸多问题,多半都源于体制。城管体制既包括城管机构的性质、职权及领导体制,也包括城管的权力来源等问题。从现实来看,我国当前的城管体制是复杂的,也是各自为政,各不相同的。在城管归属上,情况非常混乱。有的挂靠在建设局(如河南省济源市),有的挂靠在规划局(如广东省清远市),也有的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但挂在建设局(如山东省青岛市)。而在行使职权上,建设局或规划局下设的城建监察支队或城管执法局,一般是事业编制,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事实上都在行使着大量的行政执法权,这些职权来源于政府的红头文件而非国家法律。由其归属和机构性质决定了城管之间没有任何领导关系。所有这些体制问题,一方面为各城管部门的执法埋下了标准不一、各行其是的隐患,另一方面也为公众质疑其执法合法性留下了把柄,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粗暴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城管角色日趋尴尬。要改革城管体制,就必须切实解决目前的体制不顺问题,让全国的城管都回归到法治的轨道上。一要依法设立城管,二要依法规范城管,三要依法制约和监督城管。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它的机构性质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它的权力来源和权力规范问题,使其成为国家机构中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执法新成员。若没有合法身份,只是改变领导协调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大城管”中的市长负责也无法改变当前城管体制中的一些根本性缺陷,何况征求意见稿中只是建议由市长担任一个城管委员会的主任,而非同审计机关那样的直接领导体制,而实践证明“委员会制”的管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建设和谐城管和和谐城市,在改革城管体制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转变城管观念。观念和理念,是宗旨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城管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管体制设计及城管措施实行,并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能否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是真正化解城管矛盾的思想基础。笔者十分高兴地注意到,课题大纲提出,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原因是,城市公共空间绝大多数被城市利益集团占用,弱势群体实际可分享空间太少。这是城管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是科学的、以人为本的,非常值得赞赏。依据这样的观念改革城管,前途光明,效果可期。
③ 城管执法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城管综合执法局,作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主管部门,是城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应属政府行政机构,(虽然北京等城市的城管执法局从成立之初就是政府机构,执法监察员就是公务员身份,但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些城市的城管执法局并非正式的政府行政机构,有些甚至是事业单位,这与中央对综合执法机构的定位不符,随着中央综合执法改革的推进,这些不符合中央机构设置要求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变)其职能主要是依法对城市管理法律关系主体执行和遵守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城管综合执法局的两方面职能
城管综合执法局,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是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的监督检查权(即行政执法链条末端的执法监察,一般不含前端的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权)的产物,一般包括两方面职能:
①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即巡查监察职能;
②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法律制裁,即处罚惩戒职能。
城管综合执法局的职能范畴
城管综合执法局以城市综合管理领域为切入点,是将过去城市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各自范畴内的城市执法监察职能,即行政处罚惩戒与综合监督检查职能集中到一个机构,即综合执法局行使,这些职能一般覆盖以下范畴:
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各方面开展巡查检查及实施行政处罚的职能。
综合执法不是简单多部门的联合执法(物理联合),而是将多部门交叉的执法监察权综合到一个机构(化学整合),成立专门的综合执法局。随着综合执法改革的深入,综合执法监察的范围还在不停的扩大,强化综合监管,以减少多头执法、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监察领域的突出问题,同时形成综合规划决策、到专业运行服务管理、到综合执法监察“两头收敛、激活中间”的橄榄型城市综合管理现代城市治理结构。
城管综合执法局机构的来源及其制度演变
城管综合执法局是城管执法监察制度演变的产物,是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依法管理的产物。《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一文以城管执法监察制度为例,介绍了从城建管理监察、到城市管理监察、到城市管理监察综合执法、到城市管理执法监察的发展脉络,指出执法监察的二重性,即执法监察的一体两面。城管执法监察制度的探索经历了从城建监察大队,到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到城市管理监察办公室,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再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城建管理监察制度的诞生(1978—1995);第二阶段,城管监察综合执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第三阶段,城管综合执法监察的探索与发展(2012至2019) 。
城建监察的诞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城市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市容环境卫生等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凸显,地方各级城市人民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市容环境监察入手,相继组建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监察队伍,包括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房地产、风景名胜区等专业监察大队,通过行政执法工作监督传统单位及社会主体依法履行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责任,这也是城管执法监察制度的早期发展阶段。
城管监察综合执法
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法律途径,也为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城建管理监察演变为更加综合的城市管理监察。1997年5月,按照国务院法制局对北京市政府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批复,北京市宣武区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成立了宣武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启动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1998年到2000年,北京市所有区县均完成了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的组建。2003年1月,在原北京市城市管理监察办公室基础上,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
城管综合执法监察
2012年9月,北京市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投入运行,保障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作为城市管理执法监察一体化探索,成为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监察发展的新方向。2013年,北京市各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更名时,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基础上增加了“监察”,正式更名为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强化城管执法的监察职能,明确了城管执法监察队伍的综合执法、综合协调、综合监管三大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连续就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城市管理与执法的重要文件,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被放置于更广阔的政府服务转型与社会共治视野下审视,城管执法被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就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五位一体”智慧化升级。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出的关于城市管理与城管执法工作的重要文件。2017年1月,《城市管理执法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4号)发布,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行规范。
参考资料:
宋刚, 王毅, 王旭. 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12):119-127.
本刊编辑部. 综合执法改革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19, (9):3-5.
本刊编辑部. 以执法监察一体化推进城市法治共治精治[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19, (5):3-4.
城管简史:城市综合管理、城管监察与综合执法发展演进[EB/OL]. 城市管理与复杂性, 2018.
④ 城管执法
新华社杭州5月9日讯(记者 郑黎)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采取政策细化,分类配套,刚性制度柔性操作的办法,以人为本,有序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各方反映称好。
区别对待分类改革
宁波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波就率先推出了国企劳动用工和产权两项制度改革,使30万国企工人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而近年来,宁波市酝酿推出的人事体制改革的方案,情况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据了解,现宁波市有事业单位3980余家,人数10万余人。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陈安平局长说,对于这些事业单位,我们作了量化细分,从经费来源看,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其中全额拨款的机构占了六成,大部分属教育、文化和农林水利等部门;从单位性质区分,陈安平说,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四类:
一是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如城管局的城管执法支队、劳动保障局的劳动监察支队等,这些单位虽然属于事业性质,但是授权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对于这些机构,宁波市的做法是原则上参照国家机关,严格编制管理,在进人用人上从严把关;二是中小学校、公办医院、福利院等社会公益性机构。这些机构数量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对这些单位,宁波主要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目前全市90%以上的公益性单位已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报酬相分离,落实了事业单位分配自主权,成效较明显。如宁波大学在首次竞聘中,全校12人落聘,低职高聘的有65人,高职低聘有58人。宁波大学党委书记程刚说,这种按实绩和能力用人,能者上庸者下,对于打破高等学府越来越严重的“官本位”现象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宁波市第二医院拉开内部分配档次,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改革后第一年医院的门诊量、住院病人数、业务总收入就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4%、72%、56%。但有专家认为,此两项改革仅限于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把人员真正推向市场,优胜劣汰,更多的是改良而非改革。
那么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陈安平说,现在我们对于另外两类即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正在探索更为彻底的改革新途径。他认为,如会计所、律师所、科研院所等这些机构已经相当程度的参与了市场竞争,我们根据行业特性推进转企改制,可以使这些单位脱胎换骨轻装上阵,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据了解,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面,宁波市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转企、改制307家,转企、改制职工7600余人。
政策精确有弹性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宁波市于2年前推出了《关于市属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的意见》(简称26号文件)。此项文件的出台,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众多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宁波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郑坤法说,文件有这样几个“亮点”:一是制度设计非常精细周密。现宁波人平均寿命为74.2岁,我们要求提取的劳动保障、医疗等费用以75岁为限,如某员工现年50岁,参加人事制度改革后,单位要以当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为基数,并且每年环比递增6%,事先提取25年的各种相关费用,打入指定帐户,由政府提供终身保障,解除本人的后顾之忧;二是富有人性化,改制单位除现有职工外,对于已离退休的、生病伤残、老职工遗属和原计划外长期临时工等人员,也均有各种保护与补偿办法;三是将改制与转企结合起来,通过兼并、重组、合资等多种形式,一步到位,成为规范化现代企业;四是参加改制的事业单位均由政府托底,即在按规定提取剥离各种费用之后,有盈余的由政府收回现金,如果出现亏损,不管亏多少,均按零资产转让,亏损部分由政府承担。五是在政策匹配套上,出台了税收优惠、资产、工会、工作纪律等14个相关配套政策。
宁波市关于事业单位改制还有一条重要精神,就是坚持扎实稳妥的原则,采取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办法,不强制实施不搞一刀切。在26号文件出台后,宁波市已有市二轻工业研究设计院、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建筑设计院等15家市属事业单位被批准改制。宁波市机电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国平说,机电院这几年每年有3000万的科研经营的收入,职工待遇也不错。上级核给机电院的人员名额为180人,但院里始终保持在130人左右,没有更大的发展,究其原因,现行体制无疑是一个束缚。我们把26号文件下发给全体员工讨论,大部分干部职工同意尽早实施改制。
关键是人员身份的转换
“人员分流处置是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难题”,郑坤法说,我们一方面对改制单位的在职职工推出单位吸纳、提前退休、实行“两保”、病退和自谋职业等5种分流方法,要求改制后单位原则上须吸纳70%以上的在职职工,且规定首次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年;另一方面也为职工提供了多种选择的社会保险政策。对工龄达30年且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实行与改制前离退休人员同等社会保险待遇的政策;对事业单位工龄较长的人员,实行“两保”政策,即对截止2014年底,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职工,在解除聘用关系的同时,由单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给职工提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待遇。
据了解,全国各地事业单位改制后基本上都把原有人员身份置换为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而宁波市则在单位改制时,提供了两种社会保险,职工可自主决定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是继续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是非常人性化有人情味的一招”,郑坤法说。从目前来看,选择企业养老保险和选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几乎各占一半,一般来讲,青年员工多倾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中年以上则愿意选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选择企业养老保险还是继续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仅与退休后的本人待遇有关,也与本人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相挂钩。记者在宁波建筑设计研究院采访时遇一姓刘的业务干部,今年49岁,29年工龄,按26号文件事业单位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在职人员才可提前退休,老刘现在只能留在单位继续工作。他告诉记者,退休后的待遇差别主要是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障,企业退休金每月大概是900来元,事业单位的话大概是1800元左右,而且医疗补贴,事业单位也能增加5至10个左右的百分点。老刘说,经过反复测算,如果选择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每月自己缴纳的养老医疗等保险费用约200多元,而继续参加事业基本养老保险自己需多交几百元,但权衡相比,像我这样的岁数还是继续参加事业基本养老保险比较合算。
⑤ 简述行政执法监察制度
行政执法监察是关于监察的一个特定概念,是指执法监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法律关系主体执行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执法监察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即通常所说的巡查监察;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法律制裁,即通常所说的执法处罚。
由于行政执法监察制度的创制与发展源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实践探索过程,且各行业的执法监察实践长期领先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缺乏对执法监察二重性的正确认识,造成了在执法监察实践及队伍名称中,长期将执法监察与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监察执法以及监察长期混用(如城市管理执法监察队伍就有城管监察大队、城管监察执法大队、城管执法大队、城管执法监察大队等多种名称),甚至将执法监察与纪检监察、行政监察错误混淆,产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的分支等错误认识(当然行政监察领域的执法监察确实是行政监察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一文以城管执法监察制度为例,介绍了从城建管理监察、到城市管理监察、到城市管理监察综合执法、到城市管理执法监察的发展脉络,指出执法监察的二重性(D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即执法监察的一体两面。执法具有监察的意涵,监察具有执法的属性。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主要强调行政处罚;监察是监督和检察的简称,也是广义执法的一部分,强调督促政府、市场、社会各方主体依法履责,其中的监督是指察看并督促,检察是指制约与纠察。
执法监察既包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土地执法监察、民政执法监察、劳动执法监察、海洋执法监察、规划执法监察等行政管理领域的执法监察,也包括纪检监察、行政监察等国家监察领域的执法监察。
行政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监察,通过执法巡查监察和行政处罚的实施,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主体依法行事,达到社会共治。
行政监察领域的执法监察,主要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活动中得以贯彻执行。
把握执法监察二重性有助于纠正执法监察实践中存在的以罚代管、执法与监督错位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监察制度,实现执法监察驱动的法治视野下社会各方参与共治理。
⑥ 社区城管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社区城管工作职责如下:
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墙报、宣传标语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城市管理工作及“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整治活动;
2、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①包卫生:地面无废弃物;无乱贴、乱画、乱挂、乱放、乱占、乱倒;招牌、橱窗、遮阳蓬、墙面整洁、美观、规范、完好;生活垃圾实行袋装,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实行密闭,无暴露垃圾;
②包绿化:负责管护门前花草树木,保持区内绿化完好,无垃圾杂物、枯叶残枝、无擅自占用和人为损害;
③包秩序:维护门前社会治安,门前无乱摆摊设点,乱搭乱建、乱占乱挖、乱停乱放,保证公共设施完好、整洁、无破损。
3、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督促检查和批评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街巷、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活动。对居民群众乱涂、乱画、乱贴、乱刻、乱挂、乱泼污水、乱扔杂物、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教育;
4、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城市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配合办事处城管办取缔违章占道经营及延伸占道经营,并做好违章建筑的调查并及时上报城管科。因地制宜地搞好社区绿化美化工作。社区要做到可绿地带能绿尽绿,见缝插绿,不断增加社区人均绿化面积;
5、搞好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及食品卫生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将“除四害”工作划片包干,落实到人、到位,认真按要求投放鼠药及堵鼠洞;
6、服务意识强,定期组织、动员群众做好沿街门面清洗工作,做到门前整洁亮丽,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7、加强对社区清洁队的日管理工作,确保小街小巷及楼群院落的清扫保洁到位,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上报相关部门领导,确保本辖区内无新的卫生死角及责任过失;
8、搞好本辖区各社区责任路段内经营户、居民户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工作;
9、本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快捷地向普陀办事处相关部门领导反映,并做好抢险救灾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10、按时完成省、市、区及办事处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社区城管工作管理制度如下:
1、规范人行道非机动车停放、清理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遮阳伞、蓬等,清理城镇各类“牛皮癣”、小广告,清理门市外的乱堆乱放等,维护城镇整洁,打造一个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场镇;
2、城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作息,管理巡查辖区路段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情况,不得擅自脱岗,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社区管理人员请假或调班;
3、协管人员必须佩戴袖标,工作期间禁止喝酒;
4、督察组发现各街道有遮阳伞、蓬,门市外摆摊、乱堆乱放、“牛皮癣”、小广告等,每次要进行罚款;
5、城管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如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事故等由本人承担责任;
6、城管人员要有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服从工作安排和管理,确保场镇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7、通过督查等形式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每月评选先进管理人员一名,给予奖励;
8、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对的清洁、门市外摆摊设点、伞、蓬、“牛皮癣”、小广告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服从社区管理,在经教育不改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辞退处理;
9、本制度一式二份,进社区和场镇管理人员签字后生效。
⑦ 拟规定城管执法人员不得做什么事情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陕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共六章五十条,重点规范了执法权限和范围、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等内容。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有权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不得使用截留损毁
或擅自处分查封扣押物品
《条例(草案)》规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妥善保管,依法作出处理,不得使用、截留、损毁和擅自处分;属非法物品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对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宜保管的物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可以留存证据后依法进行拍卖、变卖或者妥善处理。
在执法规范方面,《条例(草案)》分别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的执法信息公开,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仪容仪表、语言行为规范和执法资格等作了规定。其中明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应当着统一制式服装,配戴统一标志标识,做到仪容严整、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执法人员应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资格;从事执法活动时,应向当事人出示“陕西省行政执法证”。
协管人员不得从事
具体行政执法工作
对近年来在城市管理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协管人员的身份问题,《条例(草案)》对地方政府在协管人员的招录使用、从事执法辅助事务以及超越辅助事务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其中明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招标或者劳务派遣等形式适当配置城市管理执法协管人员,并建立健全协管人员照片、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协管人员数量不得超过在编人员,并应当随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减少。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管人员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协管人员培训后,可以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检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管人员从事执法辅助性事务以及超越辅助性事务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本级城市综合执法主管部门承担。
犯法的人还是应该严厉执行。
消息来自凤凰网,
⑧ 数字化城管规章制度
数字城管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管理制度是很多的,不知道你要哪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还是对外的工作联系、协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