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监管
A. 政府在助推新经济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行为,政府在制定了“走出去”大的方向后,应完善政府各项职能,包括进一步明确发展规划,引导,监管,保护,协调,服务与本国企业的责任,应对企业自身的经济行为不加干涉与过分管理,又要强调政府本身的责任。
一、明确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建立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法律体系。
从总体和大局上,作好境外投资的总体规划,审时度势,根据中国的发展水平,负责制定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最近的石油涨价便是一个例子,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很低,加之中国近几年发展较快,对于资源需求很大,因此对于国外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我国近期“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具体的行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例如根据不同的产业,政府可以根据其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制定政策,现在风靡的中餐,必定会加大对于中国食品的需求,政府可以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上有所引导和扶持。
从重要性上来讲,海外投资还需要法律保护和支持,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企业对外投资安全、有序的必要保证。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统一和规范对国有企业、民营、私营等各类性质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标准、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公布、规范对外投资行为。对一批已经淘汰,不再符合现在的我国国情和发展水平的政策要进行修改;对与国际上流行和普遍采用的,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也应当重视与吸收,对于扶持性的政策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建立统一,履行多职能的管理机构。
政府应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对跨国经营实现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个履行多职能的管理机构,明确其责任与权利,尽量减少有大量部门参与其中,避免出现现行体制下所带来的弊端,同时还会减少审批制度下带来的低效率,对于企业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该机构能够在宏观上对跨国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对数额较大的投资项目进行权威的审批和监督,避免出现前面所列举的审批没有长远性,造成重复投资,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尴尬局面,这些都是缺乏一个有序的管理,缺少协调;并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负责拟定和完善有关中国对外投资方面的法规等等,即建立一个全面的机构。
三、公平对待,给各类企业平等的开发经营权利。
在政府“走出去”战略中出现的问题中,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一个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原则”。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与人们的常有的意识:国有企业更加适于国外激烈的竞争环境,受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国家,成功与否关乎国家的“颜面”,理应有所照顾。
国有企业存在一些优势,但问题也是相当突出;民营企业的体制更适合激烈竞争环境下求生存和发展,应当利用双方所具有的特点,制定政策。
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生产企业拓展海外投资,并给予贷款等方面支持,对于形成中国的跨国企业他们有非常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鼓励经济效益好、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在贷款贴息、信息服务、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换句话说,应当给予比国有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同时对与两个不同所有制企业所经营的领域应有所指导,对资金和人员上能进行有效配置,“物尽其用”,在资源型,需要大规模投资的领域中国有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竞争激烈,对于灵活性很强的民营企业占有优势。
四、建立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外汇管理制度。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占中国市场,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中国企业也外企相比不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市场的争夺中居于劣势,转战海外市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加之中国外汇储备现已比较丰富,中国有必要也有条件向国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通过改革外汇局应放开外汇管理权限,例如企业到境外直接投资等投资行为所需的外汇资金,可通过外汇管理局省市级别的机构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购得,外管局保留一定的权利,比如可以仅仅是备案和对企业的外汇资金来源进行审查等。企业简化用汇审批程序,加之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权威的项目评估,会有更多更好的企业更加易于获得审批通过,得到外汇资金进行海外投资。
五、改进和完善信息服务。
对于信息的收集者要具有一定的广度。首先要加强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明确信息的收集的责任,同时还要明白建立一个信息的交流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它在“走出去”战略中起到辅助作用,再重要的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推介,不然信息也是没有流通性,无法知晓。这一方面的完善,政府部门要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外交部门,不但要起到保护本国公民人身和财产的责任,对于国外的信息要进行更有效的反馈,因为企业对于国外的情况更加不熟悉。
国人要改变长期对于外交部门的职能认识,不要认为外交部门只是接待贵宾,不理平民;同时外交部门应当与我国企业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联络机制,及时的转达相关信息;应当对外交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对于信息的收集上的能力和意识上;对于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产品相似或是有地域性联系的企业,外交部门应当起到一个中介作用,使我国企业彼此了解,鼓励并帮助建立类似与行业协会组织和商会,可以实现内部的信息交流;还是要建立前面提到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质性的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那么这些提供的信息,不但是及时性的,还可以留意收集有关他国政府多年来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政策的特点,形成一个数据库,找出一定的规律。
在收集的信息上也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政府要向境外企业提供信息情报或技术方面的服务,信息情报包括拟输入国与境外投资有关是宏观经济情况、市场情况、投资机会、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行政程序、法律框架等。
六、进行更有效,科学的监管。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一直在强调政府应当管得越少越好,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刚刚开始起步于全球化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中,经验不足,政府不能意味着“撒手不管”。在这方面应当学习与借鉴别国的一些经验,对外投资管理一般都经历了从紧到松的过程,对于松紧的控制上应当表现的谨慎一些。
由于审批制度的烦琐,许多企业苦于其低效率,通过一些违法行为使资本外流,所以现在的一些的对外投资统计数据并不是太有可靠性,往往是低估了,也要求对这类违法的资金外逃严加管理。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要更为严重一些,对决策者民主监督力度不够,往往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做出的决策不是出于私心,要么就是缺少细微的研究,随意性很大,出现问题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对于决策者的惩罚。同时要加强海外企业产权管理,防止境外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对于海外任职人员进行相应培训,还要留意素质的培养,制止企业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经营秩序和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
七、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最缺少的就是人才。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只是在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些方面的政策上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在面对眼前利益时,往往忽视长远利益。学生所学内容不注重实践,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创造力,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也不能满足企业急需“走出去”人才的需要。应当注意对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偏才更优于全才;选拔上采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大人力资源这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减少人为的阻碍;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B. 二级建造师怎么转出
一、转出流程:
(一)聘用执业单位变更的,需提交材料如下:
1、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申请表(一式三份);
2、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审批意见表(一式三份);
3、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4、附件材料(一式一份):应当提供申请人与新聘用执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或新聘用执业单位出具的劳动、人事、工资关系证明,以及工作调动证明复印件(与原聘用执业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到期的证明文件、退休人员的退休证明)、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建造师变更注册在岗情况承诺书(一式三份);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若聘用执业单位尚未取得企业资质证书的,则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聘用执业单位名称变更的,需提交材料如下:
1、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申请表(一式三份);
2、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审批意见表(一式三份);
3、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4、附件材料(一式一份): 应当提供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工商变更登记表,以及变更后的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三)注册建造师姓名变更的,需提交材料如下:
1、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申请表(一式三份);
2、注册建造师变更注册审批意见表(一式三份);
3、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
4、附件材料(一式一份):应当提供变更后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
二、二级建造师的简单介绍: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起源于英国,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该项制度。具有执业资格的建造师已有了国际性的组织--国际建造师协会。我国建筑业施工企业有10万多个,从业人员3500多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在施工项目经理队伍中,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非常必要。这项制度的建立,必将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以后,承担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仍是施工企业所承包某一具体工程的主要负责人。
C. 中国电信业如何更好引进外资
文/蔡君宇、殷群
适当引入外资可以提升电信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我国打造世界级运营商的步伐,也可以避免3G投资过大引起的资金链断裂。加入WTO为我国电信企业创造了更便捷地利用外资的渠道,但入世5年来,我国电信业在引进外资上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外资在中国电信市场上还是星星之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外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引进外资不利的原因
我国电信业引进外资不利并不是一个偶然,其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有外资方面的问题,也有我们自身的不足。
1.国外运营商的无暇和茫然
前几年西方国家发放3G牌照,为了防止企业不正当竞争和个别企业垄断市场,政府通过拍卖许可证的方式来规范市场竞争。3G牌照的巨额拍卖费加上对3G运营缺乏经验,大多数国外运营商在经营初期遭遇了巨额亏损,资金链的断裂使它们陷入泥潭,无法抽身。同时,随着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高速发展,固话业务遭遇发展瓶颈,日益激烈的电信竞争使国外主导运营商纷纷做出战略调整,开始走上转型之路。如英国电信明确提出要成为全面的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服务于全球用户;法国电信提出要立足欧洲,面向全球,努力成为集无线、有线和互联网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提供商;德国电信、Verizon、SBC等世界级运营商也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略转型运动。深陷债务泥潭、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耗费了大部分精力,国外运营商无暇顾及我国电信市场。
2.法律准则的限制性
我国在入世时做出的电信开放承诺只是在原则上全面开放,保留了特别的限制。第一,外资进入我国受开放的时间、地域限制,我国的电信业务开放是渐进的;第二,外资不能以独资形式在中国开展电信业务,必须和我国的运营商合作;第三,对合资企业中的外资规模有限制,不能拥有控股权。以上三点表明引进外资不是无条件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引入,也不能如零售业能以独资形式引进外资直接参与竞争,法律上的限制成为引进外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3.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混乱
我国电信业从邮电分家开始,历经移动分立、电信网通重组,最终形成了“5+1”的电信竞争格局。前两年我国电信业的飞速发展阶段正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运营商以赠送话费、免收服务费或月租费、出售打折电话卡等方式擅自改变或变相改变资费标准,引发电信恶性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层出不穷,互联互通问题也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了互砍电缆、斗殴、相互诽谤等非常规竞争手段。我国电信监管机关在充当电信行业监管者的同时,还与国有电信企业存在各种密切的人事和利益关系,导致了电信监管机关难以依法有效行使监管职责。同时,能从法律层面规范市场秩序的《电信法》却没有出台的明确时间表。我国电信监管和立法的不足是导致电信市场竞争混乱的根本原因,外资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和监管环境,其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待规则的完善。
4.3G牌照发放与电信重组的不确定性
我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做出了奥运会期间提供3G业务的承诺,但自从2005年初国家明确表态要上3G以后,3G牌照发放的具体时间一直是个谜。就在各电信企业热切盼望3G牌照发放的同时,电信再次重组的各种版本开始风传。电信重组不仅关系着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也关系着外资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因此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重组方案,从“四合二”、“六合三”到“3+2”再到更新、更复杂的版本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只是未曾得到我国官方的确认。在这样的不确定环境中,引进外资存在很大困难,只有在电信重组和3G牌照发放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之后,外资才会比较主动。
5.国内舆论的理解偏差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国内舆论纷纷惊呼“狼来了”,认为外资将携资金、技术、管理水平上的优势开始与国内运营商展开贴身肉搏,我国的电信市场将面临很大的挑战,电信市场会面临重新洗牌。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外资的进入会在我国的电信市场引发不可估量的灾难。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大部分人看到了挑战的同时却忽视了机遇,引进外资可以解决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和3G巨额投资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更可以为“走出去”铺路。国内“狼来了”的声音加重了电信企业引入外资的思想包袱,它们在引进外资时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方面。
我国电信业更好地吸引外资的策略
1.完善政府监管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市场竞争的有序性是吸引外资的基本条件,政府监管部门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和消除现有的混乱秩序。首先,明确监管目标,电信监管不是为监管而监管,要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管制的驱动力,促进电信业的持续稳定繁荣,保护有效的市场竞争。其次,必须依法建立独立的电信监管机关,强化电信监管机关的监管职能,监管机关既充当电信行业管理者又充当市场竞争主体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国内电信市场的“游戏规则”由市场主体来制定,因而很难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往往导致特权主体的产生。再次,必须加快出台《电信法》的步伐,把电信监管提升到一个法律的高度,让电信业务有法可依,加快我国电信市场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2.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通信业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历史,国内电信市场日益饱和,竞争空前激烈,出现了所谓的“悲惨式增长”—增量不增收。ARPU值不断下降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各大运营商,电信企业必须积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WTO会员国之间市场互相开放的规则为我国通信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国内市场,引进外资存在着法律条文上的限制,而在海外市场,我国的通信企业可以摆脱形式上的束缚,更灵活地选择外资合作伙伴和利用形式,从而摆脱“外战外行”的不足,这有助于降低在海外市场的经营风险,可以为以后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参考价值。
3.国内电信企业加强内功
引进外资与练好“内功”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引进外资能从资金、管理上促进“内功”的修炼,同时自身的提高可以对外资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增强国外运营商的投资热情。我国电信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企业化经营时间不长,自身的国有企业特色和计划经济气息仍然很浓,与世界级电信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D. 如何查询当地的正规出国劳务公司
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查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网络搜索“专中华人民共属和国商务部”。
E. 1.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83年的单层式管理阶段、保险市场的监管相继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分别由证监会和保监会执行、金融监管,不再开展经营活动,银行的经营与监管分离,形成双层式组织,不过此时中国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架构还没有明确,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还集中于人民银行。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1992年的双层式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是1993年到2002年的监管架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证券市场,人民银行主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于货币政策,历经了30多年时间,银行业监管工作进入新阶段。银监会立足于中国实情
第四阶段是2003年至今的以风险控制为本的中国银行业监管新阶段。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批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成立。
(5)走出去监管扩展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投资动力不足。随着中国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金融走向海外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银行业顺势而为,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海外经营规模,通过开发新业务等方式不断培育新增长点,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与银行业走出去良性互动等因素促成了中国金融业加快“出海”步伐。中资银行发放的贷款为资金短缺国家缓解了燃眉之需。
截至2015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设立了56家一级分支机构。中资银行探索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金融支持。
在非洲大陆,中国金融“出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拿下尼日利亚丹哥特集团219万吨水泥厂3.5亿美元融资项目。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文彬告诉本报记者,截至2015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在非洲实现了近50个“走出去”项目和本土化项目的签约。
此外,工商银行2013年与南非标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出资200亿兰特(1美元约合14兰特)联合支持南非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并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宣布,将发行100亿兰特欧洲债券,优先投放到南非电力市场。
不久前,一家中国农药公司进入巴西,但对当地情况“两眼一抹黑”。中国银行(巴西)有限公司不但为其引荐当地客户,而且提供当地政经情况,帮助这家公司很快打开当地市场。中行巴西总经理张广华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在巴西的100多家中资企业大多都在中行开有账户。
除金融服务外,中行还为来巴西投资的中资企业提供经济、金融、法律、税务服务。
中行巴西的本地客户以世界500强企业和实力较强的本土大企业为主。巴西知名国有企业巴西化工前不久找到中行巴西,希望开展合作。“中资银行资金充足。许多本地大企业意识到,与中资银行合作既能获得充足、稳定的资金,又能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张广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