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殷监察委
A. “三监之乱”中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为什么要联殷叛周呢
导语:以三监为首的作乱反叛是周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一次关于权利争夺的武装反动斗争。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统治阶级腐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周武王顺应民意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朝军队,取得了伐纣的关键性胜利。随后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此时,已经获得周王朝充分信任的周公在成王令下亲率大军东征平定叛乱。经过三年的平定,叛乱终于平复,管叔、武庚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贬为庶人。同时,周公趁势灭掉东部诸国,大大拓展了周朝的领土。
三监作乱以周王朝的大胜而告终。
B. 请问大家我的名字是代表什么意义,雷家家族是从哪个朝代有的,我想对我们姓雷的多多了解一下我们雷家的家
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雷源出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二)为雷公之后,以祖名为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着至教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 (三)出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多为南郡“潳山蛮”;如东汉时的雷迁既是南郡“潳山蛮”。 (四)少数民族中有雷姓。 1.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2.满洲阿克占氏,汉姓为雷。 3.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4.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5.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迁徙分布
雷姓是一个典型的古老多民族姓氏,除汉族外在少数民族中也有雷姓,如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但以畲族雷姓为众。传说畲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三公主。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次子“篮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生得好,拿笔取姓就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翌郡“武骑侯”;女名淑玉,招婿钟志深,受封颍川郡“国勇侯”。宁化县博物馆收藏一幅《神像祖图》,画卷长达10米左右,宽36公分,纸质,工笔重彩,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贵置。原为宁化县治平乡连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画卷以连环画形式,反映畲族先民传说:由龙犬出世,御敌立功,娶高辛帝女为妻,繁衍畲民后代的传奇故事。但是,也有一些畲族《雷氏族谱》对此有异说,如青皎《冯翊雷氏宗谱》指出:“哪有盘瓠狂谬之说……致令无识之徒借资口实,群相诟骂……弗惮与尔等与见缕言之,励力览史,何作无知?”专家们考证史籍,也得出不同的结论:畲族雷姓出自黄帝臣雷公之后(《姓苑辨证》、《帝王世纪》、《名言氏族言行类稿》)。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汉族雷姓最早繁衍地在河南。周宣王时,方雷氏的后裔方叔任卿大夫。他作战英勇,卓智多谋,曾奉命北征淮夷,南讨荆蛮,战功卓著,被追封为豫章伯。方叔有2个儿子:长子启原姓方,次子檠姓雷。周平王,雷檠因战功,官拜郎中丞,后弃职隐居洛阳雷州;子孙奉雷檠为得姓始祖。 两汉时,姓氏族人逐渐向楚汉一带(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迁徙。尤其是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成了雷姓族人主要的聚居地,史有“雷姓豫章望”之称。后汉时,有豫章雷氏人--雷义。《后汉书.独行列传》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这个雷义不仅清廉,而且有“让贤”的美德。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义的后裔为了传扬先祖的美德,以“谦让”作为自己的堂号。 三国时,刘璋麾下有雷同。他与吴懿等人一起防卫刘备军,但是被包围后投降。守备巴西时,与魏将张郃奋勇战斗,但由于被伏兵切断退路,战败身亡。 东汉时,豫章雷氏的雷舸迁居福建宁化。据福建《上杭才溪雷氏族谱》载:东汉时,雷舸为校尉,由豫章南昌县西河坡迁到宁化石壁中市。唐时,雷师从为筠州尉,率侄儿雷徽之一同迁居来宁化。五代十国时,雷师从的第九世孙雷存裔(名富,号拾万)由宁化移迁清流县,为清流雷氏开基始祖。后来,雷存裔的次子雷宣征、第三子雷宣猷、第四子雷宣清三兄弟又回迁回宁化。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雷存裔的第二十一世孙雷久征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崇厦村开基,为始祖。雷久征,字绍基,号八十郎,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雷久征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雷开宪,号四七郎,生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雷开宪的8个儿子中,长子移居溪口大洋坝;其后裔福建的连城,四川的壁山以及浙江的衢州、遂昌、龙游等地。第三子迁居福建的古田苏家坡;其后裔福建龙岩、武平、长汀,江西的瑞金、万安、安远,福宁,浙江的龙游,兰溪、开化以及四川的壁山和台湾省。第四子留居上杭的崇厦,其后裔移居江西的云都、万安、上饶、龙泉、万泉、万城、会昌、宁都,浙江的平洋、泰顺、遂昌、黄岩、温州以及湖南的衡山,四川的壁山。第六子迁居上杭才溪大贵陈坑,再迁曾坑、溪北;其后裔先后迁徙至江西的万安、瑞金、龙泉,和浙江龙游大竹坞。次子、第五子、第七子、第八子迁居广东。 西晋时,豫章雷氏的雷焕通晓天象。《晋书.张华传》载:司空张华见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于是问雷焕是什么回事。雷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点在豫章丰城。于是,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找宝剑。雷焕到丰城上任后,在丰城监狱屋基挖得一个石函,里面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当晚,再看斗牛,紫气都消逝了。雷焕将龙泉送与张华,自己持有泰阿。后来,雷焕之子雷子华持剑过延平府延平津时,剑忽然跃出堕水,失落,见二龙各长数丈而去。雷子华说:“先公化支之言,张公终合之说,莫信乎。”雷焕的后裔分衍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后来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在当地繁衍为名门望族。所以,冯翊也成了雷氏的重要郡望地;此支雷氏,尊雷焕为开基始祖。 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北方雷姓族人也纷纷南徙,成为客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安史之乱时,雷万春(?-757年)为张巡的部将,与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雷万春从张巡守雍丘(属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在城上面中六箭,坚守不动。后来,他随张巡守睢阳(属今河南商丘),坚守不屈。叛贼令狐潮久围睢阳,城中食尽,将士病,不能战,城陷后,与张巡同遇害,唐肃宗上元间追赠他为卫烈将军。雷万春英勇抗敌的事迹,为人称赞。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出一首《雷万春墓》诗:“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唐代,几次的战乱,更加剧中原百姓南徙的速度。这纷纷南下的雷姓族人,不仅有汉族雷姓,也有少数民族雷姓。据江西石城小姑秋树《冯翊雷氏家谱》载:雷氏得姓予以古诸侯之国为氏,始祖宪公为陕西同州刺史而世居陕西冯翊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浮州刺史阎公因避朱泚乱徙迁豫章。孙甫公任洪州刺史,移居抚州白水障,再迁宁化。裔孙显吾讳承朝于清康熙丙子岁(1696年)迁石邑礼上里之溪子口。这一支便是畲族雷姓。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数千人渡江。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所部从泉州“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者,皆兵船助之。”(《资治通鉴》)这平湖洞及滨海蛮夷就包括畲族先民。福建福安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的《冯翊雷氏宗谱》载:“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李共361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 至宋代,雷姓族人的分布已遍及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部份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族人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雷姓成为瑶族、畲族中的大姓。尤其是在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地瑶族雷姓非常多,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 元代,福建、山西等地都是雷氏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山西浑源以雷渊的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美名传扬。雷渊(1184-1231年),字希颜,别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人,至宁元年,(1213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被人称为“雷半千”,后官翰林修撰。同期,祖居山西平阳府的雷梓福(1277-1374年),号钦五,因避元兵乱,偕兄弟入闽,分别在清流、宁化留居。梓福爱上杭山水之胜,迁到上杭附城水西渡、黄砂口、南岗,后在城内定居。其后裔裔播迁至福建的武平、长汀、永安、邵武、平潭、宁化泉上、厦门、台湾等地。福建建安(今建瓯市)雷氏也名噪一时,雷机(1294-1351年),字子枢,官至翰林待制、朝散大夫,为著名易学家。他的父亲雷德润,弟弟雷拱、雷杭都精研易学著称,被学者们誉为“雷门易”。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迁徙中,雷姓作为迁民之一,被分迁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至今,雷姓迁民始祖牌位奉供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十号供橱,供雷姓迁民后裔祭拜。 清代,江西建昌雷氏以建筑闻名于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雷发达,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据说祖上原也是书香门第,也曾出了大官,后来后裔子孙中有一人爱上了建设这一行,改行搞建筑。明代,从事建筑的这支雷氏的后裔迁居到皇都江宁(今南京),为明朝修建宫殿庙宇。朱启钤《样式雷考》中载:“康熙中叶营建三殿大工(即重修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工程),发达以南匠供役其间。故老传闻云:时太和殿缺大木,仓猝拆取明陵楠木梁充用。上梁之日,圣祖(即康熙)亲临行礼。金梁举起,卯榫悬而不下,工部从官相顾愕然,惶恐失措。所司私畀发达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礼成,上大悦,面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时人为之语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但也有人认为“斧落榫合”的不是雷发达,而是他的长子雷金玉。同治四年(1865年)初,雷金玉玄孙雷景修重修北京海淀雷氏祖茔,为纪念“样式雷”世家迁北京之支祖雷金玉,曾立碑为记。雷景修在撰文《雷金玉碑记》中,载:“我曾祖考讳金玉,字良生,行大,享年七十一寿,生顺治己亥年(1659年),卒雍正己酉年(1729年)。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领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原字残,此注),赏七品官,食七品俸。”不管是雷发达也好,雷金玉也好,雷家7代为工匠造皇家建筑,长期执掌“样式房”,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被人美称为“样式雷”。雷发达一族也因此格外显荣。 清代始,也有许多雷姓族人迁徙台湾以及海外各地。 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人口也较多,列中国姓氏排行第8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2%。其主要郡望地有“豫章”、“冯翊”等;主要堂号有“谦让堂”“冯翊堂”、“懿谷堂”等。雷姓分布又以四川、湖北、陕西3省最为集中;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53%。
名人
雷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着《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着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着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着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大升:字允上,清朝长洲人,从小就很聪明,见书就读,弹得一手好琴,又能吟诗作词。后来研究医学,凡是年久不愈的疑难杂症,经他治疗,药到病除,成为当代名医。着有《金匮辩正》、《经病方论》、《要症论略》、《丹丸方论》等书。 雷铁崖(1873___1920).: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雷景三(1904-1951),浙江省景宁北溪乡(今东坑镇)大张坑村人。畲族。自幼勤劳耕作,上山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在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组织武装民兵队,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破坏电讯设施,切断敌人通讯联络,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1949年3月,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岐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2支。 1949年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丽水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解放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乡长等职,当选为县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正准备去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时,因病逝世。 雷锋(像)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C. 广西省会(首府)历史
从元代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治静江府(今桂林)开始,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桂林一直是广西省的省会,历540余年,从未间断。那么,南宁后来又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为广西省会(首府)的呢?下面待我细细道来。
从元朝至民国,广西省会或治所都设在桂林,1912年省治由桂林迁到南宁。1936年又由南宁迁往桂林。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市。1958年3月5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自治区首府。(痛心啊,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被南宁劫走!)
1912至1936年广西省会——南宁(南宁武鸣人陆荣廷等主政)
1912年2月,陆荣廷爬上了广西都督的宝座,得以独揽广西军政大权。陆上台不久,即着手将省会从桂林迁往南宁。1912年4月,省议院改临时参议会,以议长卢汝翼为首,龚政、雷殷、蒙民伟等一批桂南议员提出迁省议案,此番争论达到了白热化,桂东北议员与桂西南议员分裂成势不两立的“桂林议会”和“南宁议会”,争吵了近半年。
1912年10月17日,在陆荣廷的暗中支持下,省“临时参议会”在南宁表决“迁省”案,结果自然获得多数通过。至此,虽然反对迁省的一方仍然拒绝民政等六司迁邕,在桂林另设“镇守府”,拒付迁省垫款,但大势已去。次年,陆荣廷又兼任广西民政长,六司也相继迁到南宁。
1915年5月,在省会南迁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旧桂系政府要求把南宁定为广西省会的请示获得了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的批准。土匪出身的军阀头子陆荣廷软硬兼施,终于完成了将省会由桂林迁至南宁,以自己家乡为巢穴进而独霸广西的毕生宏愿。
1936至1950年广西省会——桂林(桂林临桂人李宗仁、白崇禧等主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形势决定与桂系握手言和。年底,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宗仁、白崇禧分别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数年,西南处于半独立状态。1932年4月,李、白分任广西绥靖正、副主任。他们以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相标榜,锐意经营广西,同时发起“广西建设运动”,在省内实行军政改革,既成功地树立起广西的新历史形象——强悍、好战、坚韧,充满军国主义气氛,使广西成为一个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也使广西赢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广西推行新政,得到了省内军民的广泛拥戴,威望如日中天。1936年10月,李宗仁在广西全省党政军联席会议中提出议案:“为应付将来抗战军事上的需要,省会应自南宁迁返桂林。”获得一致通过,李、白这对桂林双雄南征北战,苦心经营,终于在省会南迁20多年后,在一片支持声中又把省会所在地带回了老家。
1950年至现在,广西省会(首府)——南宁
1949年12月11日,中共领导下的中华人民解放军攻占了祖国南大门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广西省会定址的问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但是,中共方面已做好了准备。早在1949年8月,叶剑英元帅离开北京进入江西主政华南前夕,他曾对日后广西省会问题向党中央作过指示。党中央经过了认真研究,于是,1950年1月,南宁正式被确定为解放后的广西省会。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市。1958年3月5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自治区首府。
中途“杀出”一个柳州
1950年6月,原桂系统战人士、政务院委员黄绍竑在政务会议上又提到了广西省会定址问题,黄绍竑认为,柳州地处广西地理中心,有铁路通过,交通便利,解放初期的柳州,无论是交通条件、产业基础还是城市规模都在南宁之上。为此,他提议中央将广西省会改设在柳州。
但是,黄绍竑等人的提议并没有获得表决的机会, 他作为民国的旧臣,说话当然不如莫文骅、雷经天这样的解放功臣管用,省会定在南宁的建议最终占了上风,得到了叶剑英乃至毛泽东的大力支持。
1966年,黄绍竑在文革中惨遭迫害,含冤死于北京,他至死也没能等到自己毕生推动的将广西省会迁往柳州的宏愿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了无数的政策倾斜和财政照顾,逐渐壮大为区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但一直到1980年代的末期,这座城市的处境依然尴尬不堪,知名度远逊桂林,经济发展又不如柳州。
1990年代,柳州在8年之内先后遭遇了三次特大洪水的袭击,接踵而来的又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创,元气大伤。而广西区党委的大小席位也恰好在这个时期逐渐被桂南势力所垄断,南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终于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柳州......
(文章来自:http://user.qzone.qq.com/501334412?ADUIN=501334412&ADSESSION=1239608915&ADTAG=CLIENT.QQ.1881_QQUrlReportBlankZone.0)
D. 广西省会~为什么不是桂林而是南宁
1.就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言,南宁更胜一筹,选择南宁可能因为南宁位于广西中南回部,可以辐答射河池、百色、桂林、防城港、北海等地。
2.桂林相对于南宁来说多山多丘陵,难以建城,交通方面(比如机场,道路的建设)也相对比较困难,加上河道的分布给城市的供水造成不便。
3.南宁处于广西中南部,地理位置较好,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将一省政治中心放在那,有助于民族团结。
(4)雷殷监察委扩展阅读:
南宁,简称“邕”,别称绿城、邕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十国国际大通道、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带、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南宁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会城市,拥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税收等多项优惠待遇。
E. 纪检监察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战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那神圣的称号》。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成为了党的纪检监察战线上一名光荣的战士,从此,我平凡的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
早就耳闻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当我走进新的工作岗位后的短短日子,我很快便真实地目睹了我的领导、我的同事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一面:那就是以激情浇铸事业,以热情对待工作,用智慧和心血与腐败分子作大智大勇的较量;他们为了正气坚守清廉,他们为了职责牢记使命,他们为了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营造了一片风清气正的天空!
众所周知,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特殊,尤其是案件查办工作。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接受办案任务时,有的同志只能匆忙间辞别父母妻儿,一连数日、数周甚至数月顾不了家庭,照料老人孩子以及料理家事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妻子柔弱的肩头;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查办案件时,有的同志孩子正值中考或高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多希望自己的父亲能陪在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啊!可是为了连续作战全面突破案件的需要,他们只能把对孩子的殷切期望默默地压在心底,义无返顾地坚守岗位,与腐败分子作针锋相对的较量。
其实我看的出来,他们虽一心扑在工作上,可眼中流露的是对家人的愧疚,是对亲情的不舍,他们何尝不向往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他们何尝不愿承担起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当承担的责任。可是,为了维护党纪国法的神圣,为了党的肌体的纯洁,他们只能压制自己的情感,选择坚守岗位。
渐渐的,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我明白是什么支持着他们在这条光荣的道路上无畏地前进,那是一种信仰,是纪检监察精神的感召,是出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为着那神圣的称号。
在我们纪检监察队伍里,除了案件查办还有很多其他的岗位,默默奉献在这些岗位上的同志们并不参与案件查办,有的同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不久。可是他们和办案人员一样 ,无一不是以高度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为了工作,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埋怨也是常态,可是他们无怨无悔。
我明白,那依然是信仰的力量,是纪检监察精神的感召,是出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为着那神圣的称号。
这个称号就是党的忠诚卫士!
我们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会身处惊心动魄的险境,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绝不甘于平庸,恰恰相反,我们由衷的为我们是一名党的纪检监察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只要有我们的存在就绝不容许腐败分子侵蚀共和国长治久安大厦的基石,只要有我们的存在,就绝不容许党纪国法的尊严遭到践踏,因为我们是党的忠诚卫士!
F.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主要领导
1、敬大力
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9年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刑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检察官。负责全面工作。
2、高保京
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1月参加工作,北京市委党校法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高保京同志分管办公室、检察管理监督部、新闻办公室的工作,负责北京市检察官协会、北京市检察官文联的工作。
3、 甄贞
1983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教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正局级)、检察委员会委员。
分管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联络部的工作,负责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刑事诉讼监督专业委员会、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女检察官协会的工作。
4、 赵志刚
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挂职)。
5、朱小芹
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分管审查逮捕部、侦查监督部、职务犯罪检察部、行政检察部的工作。
6、王伟
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分管公诉部、刑事审判监督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检察部、经济犯罪检察部的工作。
7、郑寅
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北京市委党校法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中共北京市纪委派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郑寅同志负责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分管监察室(司法监督室)的工作。
8、黄宝跃
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黄宝跃同志分管民事检察部、信息化检察部、检察技术部、行政事务管理局的工作。
G. 广西的省会(首府)历史
要想说历史上的广西省会,就得从广西什么时候成为单独省级行政区划讲起。历史上广西共有以下时间成为单独省级单位
#秦始皇36年,秦平定百越,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其中的桂林郡包括今天的广西大部,可以说是广西最早的省级单位了,广西称“桂”即由此时。。郡治为当时的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但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省会为桂林
#唐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这也是历史上南宁唯一一次成为广西省府。但唐依然在广西境内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也就是说黜陟大使驻邕州,主管民政,刑政。另设三位经略使,主管军政
#北宋元丰元年(1078),神宗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将广西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治静江路(桂林),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也是广西名称的由来。治所依然在桂林
#明秉元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桂林府。"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清时广西设省,省会驻桂林府
民国就比较乱了,下面使一些简介。
1912至1936年广西省会——南宁(南宁武鸣人陆荣廷等主政)
1912年2月,陆荣廷爬上了广西都督的宝座,得以独揽广西军政大权。陆上台不久,即着手将省会从桂林迁往南宁。1912年4月,省议院改临时参议会,以议长卢汝翼为首,龚政、雷殷、蒙民伟等一批桂南议员提出迁省议案,此番争论达到了白热化,桂东北议员与桂西南议员成势不两立的“桂林议会”和“南宁议会”,争吵了近半年。
1912年10月17日,在陆荣廷的暗中支持下,省“临时参议会”在南宁表决“迁省”案,结果自然获得多数通过。至此,虽然反对迁省的一方仍然拒绝民政等六司迁邕,在桂林另设“镇守府”,拒付迁省垫款,但大势已去。次年,陆荣廷又兼任广西民政长,六司也相继迁到南宁。
1915年5月,在省会南迁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旧桂系政府要求把南宁定为广西省会的请示获得了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的批准。土匪出身的军阀头子陆荣廷软硬兼施,终于完成了将省会由桂林迁至南宁,以自己家乡为巢穴进而独霸广西的毕生宏愿。
1936至1950年广西省会——桂林(桂林临桂人李宗仁、白崇禧等主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形势决定与桂系握手言和。年底,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宗仁、白崇禧分别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数年,西南处于半独立状态。1932年4月,李、白分任广西绥靖正、副主任。他们以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相标榜,锐意经营广西,同时发起“广西建设运动”,在省内实行军政改革,既成功地树立起广西的新历史形象——强悍、好战、坚韧,充满军国主义气氛,使广西成为一个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也使广西赢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广西推行新政,得到了省内军民的广泛拥戴,威望如日中天。1936年10月,李宗仁在广西全省党政军联席会议中提出议案:“为应付将来抗战军事上的需要,省会应自南宁迁返桂林。”获得一致通过,李、白这对桂林双雄南征北战,苦心经营,终于在省会南迁20多年后,在一片支持声中又把省会所在地带回了老家。
1950年至现在,广西省会(首府)——南宁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祖国南大门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广西省会定址的问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但是,****方面已做好了准备。早在1949年8月,叶剑英元帅离开北京进入江西主政华南前夕,他曾对日后广西省会问题向党中央作过请示。党中央经过了认真研究,于是,1950年1月,南宁正式被确定为解放后的广西省会。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市。1958年3月5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自治区首府。
中途“杀出”一个柳州
1950年6月,原桂系****人士、政务院委员黄绍竑在政务会议上又提到了广西省会定址问题,黄绍竑认为,柳州地处广西地理中心,有铁路通过,交通便利,解放初期的柳州,无论是交通条件、产业基础还是城市规模都在南宁之上。为此,他提议中央将广西省会改设在柳州。
但是,黄绍竑等人的提议并没有获得表决的机会, 他作为****的旧臣,说话当然不如莫文骅、雷经天这样的解放功臣管用,省会定在南宁的建议最终占了上风,得到了叶剑英乃至****的大力支持。
1966年,黄绍竑在文革中惨遭文明用语,含冤死于北京,他至死也没能等到自己毕生推动的将广西省会迁往柳州的宏愿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了无数的政策倾斜和财政照顾,逐渐壮大为区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但一直到1980年代的末期,这座城市的处境依然尴尬不堪,知名度远逊桂林,经济发展又不如柳州。
1990年代,柳州在8年之内先后遭遇了三次特大洪水的袭击,接踵而来的又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创,元气大伤。而广西区党委的大小席位也恰好在这个时期逐渐被桂南势力所垄断,南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终于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柳州......
总体来说,历史上大部时间桂林为广西境内最大最繁荣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可耕地多,汉族大量迁徙至此,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而南部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自然不可比拟。广西山多耕地少,全区由桂林,柳州,南宁组成唯一的平原走廊,省会只可能在此三者之间选择。桂林虽然优势很多,但地理位置过于偏北,柳州虽然在中间,可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洋早已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南宁作为靠近南海和东南亚的城市自然成为首选,有利于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加之南宁虽然靠南,但其西部与越南有山相隔,易守难攻,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像防城港在海边与越南隔海相望。个人认为,新中国建省会于南宁是符合历史机遇的。桂林虽然历史悠久,但历史同样会证明,南宁随着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和现代贸易的发展,会成为历史名城的。
H. 江苏省卫计委医政处现任处长是谁
张金宏同志任委医政医管处处长
关于戚兴锋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苏卫党〔2014〕1号)
委机关各处室:
经研究决定:
戚兴锋同志任委办公室主任;
王荣申、石健峰同志任委办公室副主任;
王爱年同志任委规划与信息处处长;
陶红滨、陈静同志任委规划与信息处副处长;
沈敏华同志任委财务处(审计处)处长;
张志平、吴天同志任委财务处(审计处)副处长;
翁历文同志任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谷诚同志任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赵淮跃同志任委体制改革处处长;
顾帮朝同志任委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吴红辉同志任委疾病预防控制处(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
葛均、陈晓进同志任委疾病预防控制处(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处长;
张金宏同志任委医政医管处处长;
朱春燕同志任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
姜仑同志任委基层卫生处(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处长;
任晓波同志任委基层卫生处(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副处长;
王晓芳同志任委妇幼健康服务处副处长;
袁家牛同志任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处长;
顾寿永同志任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副处长;
唐月明同志任委综合监督处副处长;
束一平同志任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副处长;
杨柳同志任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处长;
王京玲同志任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处处长;
陈国斌同志任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处副处长;
林朝镇同志任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处长;
赵恒松同志任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副处长;
何青同志任委宣传处处长;
汪蓓蕾同志任委宣传处副处长;
孙宁生同志任委科技教育处处长;
许豪勤同志任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
石志宇同志任委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处长;
李郁同志任委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
陈燕同志任委中医综合处副处长;
朱岷同志任委中医科教处处长(挂职);
祁爱平同志任委人事处处长;
刘益兵、高韧同志任委人事处副处长;
赵胜忠同志任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正处);
邢书博同志任委机关党委副书记(正处);
王卫红同志任委机关党委副书记(副处);
葛宁海同志任委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
兰青同志任委干部保健局局长;
管皎同志任委干部保健局副局长(正处);
蔡隽同志任委干部保健局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副处);
田增喜同志任委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副处)。
以上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的原省卫生厅、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务同时免除。
顾莓莓、倪新俐、曲际暋、周柏林、潘丽娟等同志任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研员;
唐宁一、张寄宁、张宜清、顾华、张炳新、纪平、王红、殷银芳、徐建设、杜学友、管正涛、姜滨、朱亚男、朱丽枫、史群、李先云、潘睿、张雷、管士弟、骆天工、王昊昀等同志任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调研员。
以上处级非领导干部担任的原省卫生厅、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务同时免除。
原省卫生厅、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级及以下职务人员按现所在处室明确同级职务。
中共江苏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
2014年10月28日
参考:http://www.venlon.net/h-nd-1385-4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