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剂的监管
『壹』 七白膏的方剂分析
配方:
香白芷,白蔹,白术各10份,白芨5份,细辛,白附子,白茯苓各3份。将版以上各药物研成细权末后,用鸡蛋清调成如弹子大小的小丸,阴干。每天晚上睡前用本品温水化开涂面。涂面前先用温水将脸洗干净。本品具有祛除黑斑,润肤防皱之功效。
方中白术为君,补脾益胃,滋养后天,使气血生化有源,善治脾胃气弱,肌肤失养导致的面色晦暗或黧黑斑,为古方增白之要药。白茯苓助白术健脾益气,为臣。白芨补肺益皮毛,合白蔹敛创生肌,配伍方中,可防治疮疡等皮肤疾病。另有,岩白菜、白芍。四者佐助君臣,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七白膏实体店价格30g 198 60g 320
『贰』 百草驱毒膏的药方是哪些
问题分析: 你好!你用一星期百草化痔膏没有效果,我建议不要继续使用。 建议你改用版其他的痔疮权药,如马应龙痔疮膏和栓剂填塞肛内。每次在便后或睡前用,另外用药前先用热水加少许盐,就是我们平常用的食用盐,把肛门坐在热水中10分钟左右,再用药效果会更好。
『叁』 银花、知母、连翘、黄柏、石膏的代表方剂
你给自抄己开的药物到都是 寒性药物,可是为什么 喉咙痛,其实也挺好理解的 你看哈, 丹皮 知母,玄参 黄柏 都入肾经 为主 你本是 下寒 应当温里, 上焦热应当清热,喉咙痛应当清热解毒是吧 , 打一个比方 :湿柴点火,上边冒烟,越浇水 会越冒烟,只有等 湿柴完全湿透,火灭了 才不会再冒烟了吧 。。。。
『肆』 帝皇膏药方有什么来历
帝皇膏清朝乾隆皇帝御用的补肾膏方,其名字“帝皇膏”乾隆皇帝御赐亲题,这是中版国历史上权下五千年唯一一个由皇帝赐名的药方。此方有乾隆御医侯侯玉昆老中医抄录并传给候家后人,是在侯御医第七代传人侯景秋老中医的改良下之下奉献给广大男性朋友的补肾膏方,属于国宝级中医遗产。
『伍』 黄连膏是什么药
1黄连膏
【药物组成】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2两,黄蜡6两,麻油2斤。
版【处方来源】《疡科捷径》权卷上。
【方剂主治】诸风痒疮。
【用法用量】先用三黄入麻油煎枯,去滓再熬,临好收入方上黄蜡,瓷杯收贮。用时先以手擦患处发热,以膏搽之。
2黄连膏
【药物组成】白矾1两(烧灰),硫黄1两(细研),黄连1两半(去须),雌黄1两(细研),蛇床子3分(末)。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八○。
【方剂主治】诸疥干痒。
【制备方法】上研令匀,以炼猪脂和如饧。
【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盐浆洗令净,拭干涂之。
『陆』 石膏和知母的相须代表方,方剂的组成结构,求全面解答
白虎汤: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石膏为君,甘寒清热,阳明经热症身热,口渴,汗多,脉大,得石膏而解,知母为臣,清热养阴,以助石膏之功,粳米为佐,护胃防伤,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柒』 1957年北京卫生出版社的膏药方集里治疗腰椎间盘突
腰突是治不好的,只不过是缓解病痛,
『捌』 固本膏的全国中药成药方(天津方)
【来源】《全国来中药源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组成】生杜仲2两2钱,甘草2两2钱,紫梢花2两2钱,生茴香2两2钱,熟地2两2钱,生附子1两1钱,怀牛膝2两2钱,大茴香2两2钱,冬虫草9钱,菟丝子2两2钱,生地2两2钱,生故纸2两2钱,海马1钱,续断2两2钱,天麻2两2钱,蛇床子2两2钱,苁蓉2两2钱,羊腰子1对。
【制法】上药用香油15斤,炸枯去滓,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再入漳丹90两搅匀成膏;每15斤膏药油兑:雄黄面、乳香面各4钱,母丁香面1两,肉桂面2两2钱,广木香面5钱,生龙骨面6钱,没药面4钱,阳起石面2钱,生赤石脂面4钱,搅匀;所制膏药,每大张净油1两,小张净油半两。
『玖』 请问中药膏药的组方原则是什么内科方剂组方有君臣佐使,外用膏药怎么组方,能举例详细说明更好,谢谢了
大体似打篮球一样,分打中、前锋、后卫。但由于中医是祖国多个派统称,还没具体组方规定。君臣佐使只是人们比较认知的
『拾』 方剂的剂型有哪些
即使辨证、立法、选方、用药都没有问题,要想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往往还必须确定合适的剂型。中药的剂型有很多种,常用者如下:
(一)汤剂
把药物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后,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即为汤剂。汤剂以内服者为多,其特点是药物和剂量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加减变化,灵活运用。另外,汤剂口服后吸收比较快,能迅速发挥疗效,所谓“汤者荡也”,就是说汤剂具有直达病所、荡涤病邪的作用。汤剂仍然是目前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二)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亦有研成粗末,在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用,如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用于局部或掺散疮面等,如双料喉风散、如意金黄散、生肌散等。散剂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不易变质。但与汤剂比较,其加减变化的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
(三)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型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丸剂吸收相对比较缓慢,但药力持久,比较适合于治疗慢性病,所谓“丸者缓也”即是此义,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有些丸剂也用于急救,因方中含有芳香药物,不宜加热煎煮,所以制成丸剂,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另外,针对有些峻猛药品,为了使其缓缓发挥药效而制成丸剂,如舟车丸、抵当丸等。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几种。
1.蜜丸是将药物加工成细粉,用炼制过的蜂蜜做赋型制成圆形,一般根据其作用,每丸制成3g、6g或9g。蜜丸的性质柔润,作用和缓,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多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理中丸等。
2.水丸用冷开水或酒、醋或其中部分药物煎汁等起黏合作用,使用专门的机械将药物细粉制成小丸。水丸较蜜丸、糊丸易于崩解,吸收快,丸粒小,易于吞服,为一种比较常用的丸剂。临床上很多成药制成水丸服用,如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3.糊丸系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等制成丸剂。糊丸黏性大,崩解时间比水丸、蜜丸缓慢,服后在体内徐徐吸收,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如犀黄丸。
4.浓缩丸将方中某些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以水或酒或方中部分药物煎出液制成丸剂。浓缩丸的优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体积小,易于服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如六味地黄浓缩丸、牛黄解毒浓缩丸等。
(四)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
1.流浸膏是用适当溶媒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后,将浸出液中的一部分溶媒用低温蒸发掉,并调整浓度及含醇量至规定的标准而成的液体浸出剂型。除特别规定者外,流浸膏1ml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g药材。流浸膏与酊剂中均含醇,但流浸膏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酊剂高。常用的如甘草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等。
2.浸膏是含有药材中可溶性有效成分的半固体或固体浸出剂型。用适当溶媒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后,低温将溶媒全部蒸发除去,并调整规定标准,每1g浸膏相当于2~5g药材。浸膏不含溶媒,可分为两种:一种软浸膏为半固体,多供制片或制丸用;一种干浸膏为干燥粉末,可直接冲服或装入胶囊服用,如龙胆草浸膏。
3.煎膏又称膏滋,即将药材反复煎煮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取汁,再浓缩,加入适当蜂蜜、冰糖或砂糖煎熬成膏。煎膏体积小,便于服用,又含有大量蜂蜜或糖,味甜而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适合久病体虚者服用,如参芪膏、枇杷膏等。
4.软膏又称药膏,系用适当的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一种容易涂于皮肤、黏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基质在常温下是半固体的,具有一定的黏稠性,但涂于皮肤或黏膜能渐渐软化或溶化,有效成分可被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软膏作用是局部的,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等疾病,如三黄软膏、穿心莲软膏等。
5.硬膏又称膏药,系用油类将药物煎熬至一定程度,去渣后再加黄丹、白蜡等加工成膏。膏药,古代称为“薄贴”。常温时呈固体状态,36~37℃时则溶化,可以贴于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亦起机械性保护作用。常用者如跌打止痛膏、狗皮膏等。
(五)丹剂
丹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没有固定剂型。有的将药物研成细末即成,有的再加糊或黏性药汁制成各种形状,有的丹剂也是丸剂的一种,因多用精炼药品或贵重药品制成,所以不称丸而称丹,如黑锡丹、至宝丹等。至于外用丹剂,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是由矿物药经加工炼制而成,仅供外科使用。
(六)酒剂
俗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物,或加温同煮,去渣取液以供内服或外用。常用的如十全大补酒、风湿药酒等。酒剂不宜于阴虚火旺的病人。
(七)茶剂
茶剂是由药物粗粉与黏合剂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使用时置于有盖的适宜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故称茶剂。茶剂外形并无一定,常制成小方块形或长方块形,亦有制成饼状或制成散剂定量装置纸袋中。因为茶剂制法简单,服用方便,群众比较乐于接受,常用的如午时茶等。
(八)药露
多用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放在水中加热蒸馏,所收集的蒸馏液即为药露。药露气味清淡,便于口服。一般作为饮料,夏天尤为常用,如金银花露、青蒿露等。
(九)冲服剂
冲服剂是在糖浆剂和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一般是将中药提炼成稠膏,加入适量糖粉及其他辅料(淀粉、山药粉、糊精等)充分拌匀,揉搓成团状,通过10至12目筛,制成颗粒,然后将颗粒经4~600℃温度干燥,干燥后过8至14目筛,使所制颗粒均匀一致。冲服剂较丸剂作用迅速,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而重量轻,易于运输携带,且服用简便。常用的冲剂有银黄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等。
(十)针剂
针剂即注射剂,是将中药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等使用的一种制剂。具有剂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如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除上述剂型外,还有片剂、海绵剂、油剂、气雾剂、栓剂、霜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