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服务型党建

服务型党建

发布时间: 2021-01-15 11:11:24

『壹』 如何抓基层党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意见。为此,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五个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围绕“六有”目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制度机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离不开制度创新以及将以往成功经验升华成制度成果,形成系统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建立健全稳定有序的工作机制,对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长效的监督评价。
(一)突出规范化,完善创新相关制度。一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职责要求、行为规范、诉求处理、督促检查、跟踪落实等方面,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细化。二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分类制订服务型党组织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步骤,提高群众测评所占比重,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测评。三是建立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责任人绩效评价、评优奖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着眼常态化,建立健全系列机制。一是完善现有的实效性强的服务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定期联席会议等机制,实现服务常态化。二是建立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坚持民情日记、接访约谈、结对帮扶等制度,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健全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民主恳谈会议等制度,准确分析研判民情。发挥官方微信微博、各类民生栏目、民间理事机构等作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抓好办结反馈和情况通报,增强服务实效。三是建立服务品牌创建机制。挖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品牌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基层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
(三)坚持长效化,保障服务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机制。引导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两新”组织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服务项目进行建库,由党员自主认领,并设置积分手册进行量化赋分。社区党组织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属单位党组织反馈服务情况,作为对其“生活圈”考察、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形成服务“双岗位”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多元化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制定经费补充的明细标准,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上级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严格按标准提供相应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支持。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长效帮扶,采取党群联席会议、党建成果展等形式,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三是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和制度规定。健全村(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等,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并认真执行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政策规定。
二、丰富平台载体,为基层群众提供贴身服务
全面覆盖、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服务平台载体,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硬件支撑。在注意搭建多层次平台载体的同时,还要注重集约利用,以平台拓展平台,以载体优化载体,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一)优化整合“并网运行”的联系服务、关爱帮扶平台。一方面,逐级建立党代表工作室(站),利用原有的基层党组织地域布局,达到工作室(站)的人员、硬件等配备节约高效。并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的地方,采用部门单位与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共建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代表工作室。此外,每个乡镇除建立镇级综合型党代表工作室外,还可结合实际按片区、组团或中心村、较大村等下设工作站,将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利用各类党代表工作室(站)延伸党内关爱“触角”,促使党内关爱“元素”成为各类党代表工作室(站)的功能扩充,做到及时掌握基层困难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实施党内关爱的相关措施,提升帮扶成效,形成“并网运行”的联系服务、关爱帮扶平台。
(二)系统打造党群义工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党群义工队伍建设。根据职业、地域、年龄结构等情况,灵活划分组建文教体卫、涉农、群团、老干部、“两新”等专业服务分队,开展专项服务。邀请资深社工导师等专业人士为党群义工骨干进行培训,增强团队负责人的组织领导、策划协调等能力。二是创新服务载体渠道。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服务信息库,推行菜单式义工服务,开展如在职党员进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先锋岗、大型为民服务日、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惠农丰收热线、“中国梦”宣讲等特色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群众公认、正能量强的服务品牌。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实施项目化管理,将党群义工服务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建立公开承诺机制,采取公示栏公示、下发承诺书等形式,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定期对义工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把党员义工服务情况作为群众评议、党员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以及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做到模范引领,促进服务升华。
(三)积极创新各类服务载体。一方面,加快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把握服务热点,助推服务创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加强以政务网站为重点的共享载体建设,实现活动、信息、智慧共享。积极拓宽以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载体覆盖,将远程教育网络从农村党组织为主,逐步覆盖到各类型党组织。注意利用QQ群、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媒介,搭建党群党内即时互动载体,增强宣传引导、凝聚民意、服务群众的能力。结合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以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村级公共服务站等为依托,构建党群事务网上代理服务载体,向党员群众提供如党务办公、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群众事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区分各类型基层党组织的特性,分类搭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活动载体。如农村党组织可重点围绕“三农”工作,开展“农合组织我领办”、“市场销路带头闯”等活动。社区党组织可重点围绕建设团结互助文明社区,开展党群和谐共建、打造便民利民“生活圈”等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窗口部门党组织可重点围绕除四风转作风接地气,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我是窗口标兵”等活动。“两新”党组织重点围绕党建与企业齐发展、互促进,开展党员带头技术攻关、党员生产“示范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等活动。
三、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服务成效的标准,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基层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促其积极融入基层,自觉放下架子、弯下身子,热情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倾听意见建议和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基层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尊重。二是探索开展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此外,要通过普遍性的教育和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一是推行能人当村官,重点物色“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式人才。充实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利用岗位试用、压担锻炼、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增进基层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二是注意配强产业行业、群众社团等“两新”属性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拓宽选拔渠道,采取公开竞聘、“两推一选”等形式,积极从高校毕业生、事业成功人士、外来务工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三)做实做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重党性,抓联系,促服务。将党性教育放在教育培训的首位,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注重将教育培训与听民情、纾民困、解民忧结合起来,以走访约谈、定期接访、挂钩帮扶等形式,使教育培训融入到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中。二是重学风,抓作风,促政风。发挥调训单位、参训单位、学员班委会等管理主体作用,保证优良学风和严明纪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组织观念,并加大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抓好建章立制、流程再造工作,坚持按照于法周延和于事简便的原则办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三是重探索,抓创新,促实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培训的载体、路径和形式,如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方面选好培训主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类型,在培训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心得交流、无领导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环节;在突出党校作为教育培训主体阵地的同时,进一步开阔思路,组织开展异地培训,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贰』 如何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任务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基层组织不健全,有的制度难落实,有的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社会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矛盾,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二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深化,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越来越重视,群众民-主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三是由于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个别群众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现层层上访,越级上访。四是与群众的沟通还不够,对群众诉求的反馈不及时、互动还不够,特别是对关系民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向群众宣传解释说明不够,引起群众的误解。五是当前群众工作还不完全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引起群众积怨和不满,伤害了党与群众之间的朴素感情。一些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比如征地农民拆迁安置问题、“以租代征”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等等,一时还得不到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努力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矗
2.必须严肃党的纪律,切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会带来不同的工作作风、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按照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婺城区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调整党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创新区域化党建平台,推进社会管理服务 “多元化”。近年来,我区以罗店镇试点运行经验为基础,在5个驻镇单位较多的中心集镇全面推行城乡党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区域内部门单位及行业(产业)关联单位党员“双重管理”,促进了党员为镇村建设出谋献策、扶困救助、办实事好事。实行发展党员异地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合作社等党组织协助培养,逐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培养发展党员的新模式。设立流动党校、网上党校,开设城乡远程教育站点,加强了镇村党员、共建单位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整合利用镇域共建单位资源,双向开放城乡党建活动阵地、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做法,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共建单位在人才资源上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形成了服务特色。如部队开放了爱国教育基地,设置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等项目;企业推出了技能培训、就业推介等项目;卫生院设立了卫生保舰知识讲座、健康巡检等项目,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逐步实现了镇域内“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初步形成了“区域统筹、互助共建”的城乡基层党组织服务新格局。
2.优化网格化党建模式,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全覆盖”。我区先后在城东街道、罗店镇、沙畈乡等地试点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建制乡、建制镇、街道等三种本地化模式,由原来乡镇—管理处、片区管理模式。结合推进此项工作,还探索在管理网格上建立特色党支部,将网格服务团队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有效促进了服务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截止目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已覆盖全区22个乡镇、街道,全区累计组建各类服务组564个,参加服务党员干部数6985人,落实帮扶资金272.3万元,发现问题2126个,解决问题1805个,受惠群众17万余人,依托推进“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优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畅通服务型党建渠道,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无障碍”。依托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指导各山区乡镇成立城区临时党支部(小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专门设置服务窗口,由五个山区乡抽派人员轮值坐班,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受理代办等服务,并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远教广尝党员集中学习以及文体活动等功能区块,定期面向区内流动党员开放。同时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和党员结对互助活动,以“1+1”模式开展结对帮扶,引导机关、社区党员为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心理咨询、解决劳资纠纷和困难救助等帮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协调支农贷款,提供创业指导、致富就业信息等。组织有特长的社区党员和流动党员建立法律、文化艺术、电脑维修等7个党员志愿者服务组,以志愿者服务岗、电话预约上门以及集中送服务至社区、进山区等形式,无偿为社区、农村党员群众以及在城区务工经商人员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动流动党员参加社区党员突击队,通过积极参与城市创卫、维稳等活动,为社区建设作出贡献。
三、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有效方法。今年来,婺城区着力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1.切实强化服务理念。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保障作用,从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一是确立服务发展的意识。立足于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第一要务”意识,把服务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来加强,以“第一要务”来检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二是确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不良作风,把更多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用到下基层和为基层服务上,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支持基层、多为基层办实事。三是确立服务群众的意识。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把群众安危、群众冷暖、群众要求挂在心上,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群众的疾苦,凝聚群众的力量,真正体现执政为民。
2.不断优化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突破传统模式建立党组织。打破乡镇干部党员按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模式,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根据工作岗位落实党员党组织关系。在网格上建立党总支,下辖干部服务团队支部和各村党支部,由党总支牵头区域内党组织的活动。凡区域性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都把组织关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总支书记,同时吸纳各村支部书记、区域内具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为总支委员。二是立足服务需求建立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将服务团队中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责任医生、学校教师、联点民-警的党员组织关系纳入特色党支部管理,加强乡、村党员的交流互动,增强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农村工作重心下移。三是适应产业发展建立党组织。按照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建立涵盖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党组织,加大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力度,使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抓好农村、城市社区、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组织覆盖的同时,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突出加强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建设一支政策执行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契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知政策法规、知岗位职责、知业务知识、知具体情况和会岗位技能、会做群众工作、会沟通协调、会总结推广”的“四知四会”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进一步推进创业承诺“双述双评”、辞职承诺等制度落实,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服务发展的热情。三是加强基层后备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队伍库,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矗
4.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突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核心职能,积极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创新服务内容。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弱助残济困、排忧解难、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产业发展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健康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延伸,使服务的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员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进一步拓宽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服务群众的渠道。三是丰富服务载体。广泛开展“党员社区奉献日”、“农家党员爱心社”“爱心小分队”“党内互助金”和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建。
四、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队伍建设。
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激发保持党员先进性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了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
1.严把入口,疏通出口,突出党员发展的严肃性。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发展程序。为探索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我区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机制引入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在农村党组织探索实施了发展党员“两推三定四公示”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使农村党员发展的程序更加民-主、公开、规范。二是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的相关制度,通过简便易行的企业负责人审查程序、民-主公正的推优程序和务实有效的党务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员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量化积分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畅通了“出口,加强了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四是规范发展党员追责程序。我区对于发展党员的责任追究程序进行了明确:对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在程序把关、标准掌握、培养考察、材料提供和审查审核等方面负有直接责任的基层党组织和相关负责人,视情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与党纪处分等处理。因发展党员问题被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和个人,取消年度党内评优评先资格。对长期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组织,连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无正当理由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一般不得再担任书记。
2.有的放矢,按需施教,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针对农村党员素质的千差万别、文化程度良莠不齐的情况,教育培训做到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按需施教。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采取集中办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党校、远程教育的培训,逐步、有意识地把他们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3.创新模式,分类指导,突出党员管理的灵活性。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先进性量化积分考核等党员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党员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通过建立产业链党组织、行业性党组织、区域性党组织等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纳入组织管理,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健全管理台帐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把他们始终纳入党组织的管理;通过划分党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等方式,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对从事种养加的中青年党员,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其发挥作用。

『叁』 如何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要求。按照这一目标推进党的建设,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长期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部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当前应重点明确以下基本要求:
(一)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意涵,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坚定性
十八大召开一年多来,广大党组织对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了党的建设新发展。但也不能不看到,目前不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解和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认识上还存在着很多片面性、表面性甚至误区,实践中还缺少应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教育、学习和培训,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理论的深化、认识的提高和实践的发展。
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的要求,深刻把握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背景和意涵,防止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十八大报告是在全面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确定党的建设主线、布局和任务,提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新要求基础上,作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论断的。作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概括,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正确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顶层设计,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决不应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表述,也不是对历史上注重学习、服务、创新优秀传统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要盲目模仿国外政党和组织的理念和做法,防止在认识上产生混乱、在实践中“贴标签”、生搬硬套和形式主义。二是必须全面认识“三型”创新要素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执政内在联系,防止陷入片面性、表面性和随意性。“三型”作为党的建设目标创新要素,根本要求在于培养和塑造善于不断学习、忠诚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的政党品质、组织架构和执政方式,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化的要求,更加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三型”不仅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规范、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也内在地统摄和决定着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其他要素。“三型”作为统一的目标体系,在理论上不宜简单地作“拆分”表述,也不能混淆整体与局部,简单地把“三型”执政党的建设与党组织按照“三型”要求进行的建设工作划等号;在实践上,则要对全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等不同层次主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笼而统之,在概念上互相转换、互相代替,模糊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三是必须紧密联系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把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目标具体化、实践化。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彰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和特征,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三型”作为党的建设总目标创新要素,其现实根据和建设重点,存在于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布局、任务和要求中。就是说,落实十八大提出党的建设布局、任务和要求,就是实实在在地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总体目标与各地各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阶段性突破相结合,全党整体与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不同重点相结合,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具体化,在实践中扎实推进,防止坐而论道、形式主义和作表面文章。
(二)必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党的建设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的有机统一
从根本上说,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事关党自身建设全局,也关系党领导和执政的全局,关系到深化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要进一步健全党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主要任务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证。党的建设工作要靠党委宣传、组织、纪检等职能部门推进,但职能部门都有固定的职责和业务,工作领域有严格的界限,彼此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灰色地带”。多年来,在涉及党的建设全局工作上,由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限制,不得不将其划归某一个部门负责。例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划归宣传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划归组织部等等。但这种划分都带有阶段性特点,随着活动的结束就实际处于无人负责的情况,党的建设工作也就恢复了原有轨道和状态。近年来虽然成立了“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但对于党委职能部门而言,它只能是联系和协调,很难发挥对党建工作统一领导和组织作用。因此,建议中央对各级党委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和任务进行充实和加强,对其办事机构的职责和力量予以明确和加强,使之真正成为党委抓党建的综合机构,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化安排,使领导小组在中央或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对党的建设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工作规划、制度建设和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制定推进工作落实的政策措施,保证“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工作协调开展、形成合力和整体推进。
2、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党委“一把手”的责任。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仅是先进的理念和要求,更是一种责任。关键是落实党委“一把手”的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六位一体的改革目标,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使改革成功的政治保证。因此,党委特别是“一把手”要把管党治党、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列入重要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上级党委要加强对下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履行党建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和实际,找准本单位党的建设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方法和保障措施,有计划地推进和实施。上级党委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3、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认识和实践还有待不断发展和深化。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建议2014年上半年,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党建研究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专题调研,摸清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总结基层和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深入推进的对策建议。二是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源于基层和实践的创造,其深入发展也必须依赖于基层和实践的创造。要把发现、总结基层在“三型”的执政党建设工作中创造的典型经验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切实管用,宣传推广经验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形式主义。建议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在适当时机召开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座谈会,对有关理论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经验进行宣传推介。
(三)必须从解决当前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中扎实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工作
“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过程,实际就是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过程。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工作。
1、要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按照中央部署,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以县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率先垂范,带头贯彻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等痼疾顽症受到初步治理,党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大大提振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党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重大举措,是中央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要认真总结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和制度层面,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水平。要结合将要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深入解决“四风”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之,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实践,切实抓出成效。
2、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不适应的问题。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调整,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仍然陈旧落后,不适应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要求。要全面分析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基层党建情况作出全面评估。要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带头人对于建设等如何与时俱进,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要分析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难点问题,提出化解之策,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要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趋势,探索和推进统筹城乡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
3、要认真解决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适应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求的问题。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全新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明显不适应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和公众思想意识形态日趋多元化、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党所秉持的共产主义思想和价值体系遇到新的挑战,党的意识形态传统整合功能下降,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淡化,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任务,必须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的思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奋斗,巩固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的民主理念和实践是激发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酵母”。要在党内鼓励讲真话、允许讲错话、坚决反对讲假话,创造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思想条件。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在选举、决策、监督、协商等方面真正保证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真正从法律、制度上体现“权由民所赋”,逐步构建起科学的权力授受关系,使党组织服务群众成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自觉行动。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键在干部队伍。要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打破干部部门化,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四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要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重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
(四)必须与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制度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中央制定和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发挥法规制度在党的建设、党领导与执政活动中“型”的规制和框定作用,既是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紧迫任务,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1、要对现有的党内法规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繁重、更为紧迫。必须看到,现有的党内法规制度明显存在着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问题,一些基础主干党内法规、配套性党内法规和实践亟需的党内法规尚未出台,现有的一些党内法规制度由于缺乏有效地落实监督机制而流于形式,一些制度外的因素诸如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还大行其道,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按照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的部署,对党内法规制度及其执行中的问题作出全面清理,弄清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使新形势下的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工作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之上,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推进,避免大轰大嗡和形式主义。
2、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纲要的要求,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首先要着力制定和完善党的领导方面党内法规,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同时,要完善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为做好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着力提高组织工作制度化水平;完善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加快构建党内民主的制度体系。制定党内法规制度,要坚持宪法为上、党章为本,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和要求,符合党章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着眼于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立体式、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坚持发扬民主、科学制定,确保党内法规适应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需要,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注重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规律性认识上升为党内法规,并及时修改同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党内法规;坚持严谨规范、有效管用,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使规定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程序和适用范围,明确制度的内容、程序和运用的边界,力求细致严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
3、明确责任,确保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在于实行。要克服有法不依、有制度不实行的痼疾顽症,必须明确法规制度制定和监督检查的主体及其责任,使法规制度的制定具有权威性、贯彻落实具有强制性、监督检查具有刚性约束力。党内法规制度制定的领导和责任主体,应是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以中央办公厅和各级党委办公厅(室)为主要责任部门,建立跨部门的党内制度建设责任机构和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防止法规制度建设的“部门化”、碎片化。明确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纪委是党内法规制度监督检查主体,赋予更明确的权力、规定更明确的责任;中央和省级巡视机构要把检查督促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加强检查和处理的力度,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统摄和规制作用。要贯彻公开透明原则,除少数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外,党内法规制度原则上都要向党内和社会公开,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每一项法规制度制定修订出台,都要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抓好贯彻落实,加大执行检查力度,完善惩处追责机制,真正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保证全党在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

『肆』 如何成为一名服务型干部

(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强化服务理念。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提升服务能力。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为载体,以提升机关党员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一是实施“学习能力提升计划”。注重发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党校等学习主阵地作用,引导机关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励机关党员干部在比学赶超中创先争优。二是加大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机关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组织开展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征文活动。三是优化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规范机关党组织设置方式、换届选举、届中调整等工作,选好配齐机关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继续实施以党员发展民主化、党员作用服务化、党员学习积分化、党员活动规范化、党员考核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管理,全面开展机关党员先进性指数评议活动,深化“推优、考优、育优、选优、评优”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党员“五优工作制”,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三)从探索工作创新入手,拓展服务领域。一是开展“365天天党代表”活动,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二是实施“心灵关怀计划”,满足干部群众心理诉求。实施“爱心”教育、“问心”访民、“暖心”帮扶、“舒心”健康等“四心行动”,促使反映有渠道、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解,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疏导社会情绪,干预社会心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文环境保证。三是深化“党建联创”活动,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党员联合学习、互设党员论坛、重点工作互帮互促、党员志愿者服务,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四)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显现服务实效。一是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机关党员干部根据基层服务对象的需求,组团开展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服务,帮助基层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机关党组织对外公布服务承诺和监督举报电话,完善便民服务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机关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优化社会发展软环境。开展党代表效能监察督查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三是强化工作考核。把群众满意度测评列入区直机关单位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同时,以创建“人民满意党员干部”活动为抓手,做好群众评议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整改及落实工作,改进评议方式,扩大评议范围,规范评议程序,提高评议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

『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六个有的基本要求

基层服务型党来组织建设六个源有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

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

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

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

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

(5)服务型党建扩展阅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陆』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什么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一、学习型——以学习为兴党之要。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当今这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重视和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们党要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服务型——以服务为执政之基。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三、创新型——以创新为发展之源。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有效履行执政使命,就必须努力成为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党的理论、丰富党和人民的实践、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

(6)服务型党建扩展阅读: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是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有高度的理论性,更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把学习的理念、服务的理念、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加强学习中增强本领,在服务人民中获得力量,在不断创新中赢得未来,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当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柒』 党建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开展

建设基层服来务型党组织,是建自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捌』 如何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扩大党组织服务发展职能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内涵。各级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五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
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完善的党内服务体系,以“落实工作责任、提供支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激励考核”
“强化教育管理、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内服务”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以政策激励、经费保障、工作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机制体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促进党内的团结和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狠抓落实到位,注重协调配合要到位,保证工作推动要到位。上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搞好协调推动,强化组织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大讨论实践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明确本单位、本地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有序有力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着力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要着眼扩大服务覆盖面,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落实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化、常态化服务机制。要健全完善群众诉求应答机制、问题调处机制、考核指标体系,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在落实长效机制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教育一批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查处一批违纪违法干部,完善一批有效监督制约的制度,不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