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财务监督
㈠ 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1)组财务监督扩展阅读
财务监督适用于:
①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供应、生产、销售诸活动的监督。
②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财务系统的监督。
③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整体素质的监督。
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文革、制度的规定,揭露财务活动中的弊端和违法行为,威慑和制约不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正轨运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财务监督一般分为三个工作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检查对象、内容和任务,组织检查人员,安排检查时间。
(2)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情况、检查取证。
(3)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整理检查资料、编写检查报告。
㈡ 如何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检查
刘东印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如果混乱的、不规范的,就会直接酿成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从我国近几年来发生的腐败现象来看,财务管理上出问题居多,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实施财务监督检查,确保资金正常运转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财务监督检查,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要严格遵守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核算制度、办法的规定,完善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管理,通过细化、规范、合理地安排支出,科学界定单位的支出项目,进一步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分析,并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予以纠正。
二、 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
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明确财务监督检查的范畴
1、要提高自我制约的意识。要不断提高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办事的自觉性,这是加强财务监督检查的思想基础,是首要前提。
2、要加强财务法规和政策研究。这是我们提高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财务规定是在计划体制下制订的,对今天来说有些不太适应了。另外,根据新的情况改进管理,使财务工作按照合理合法的要求去运作。
3、要制定财务监督检查条例。这是财务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监督检查条例应当成为我们实施财务监督检查的有效手段。条例监督应当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原则。
4、要加强财务审计。这也是我们实施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的作用就在于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对单位的资金运作进行审核,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我们的资金运作符合财务管理制度。
5、要把监督活动渗透于管理各个环节和安全过程。财务监督检查不能就某一项资金运作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贯彻在资金动作的全过程,贯彻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6、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单位领导和其他职工的思想素质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对创收的认识,培养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工作作风。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财务监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财务人员如果不遵守职业道德,就必然会违法违纪。财务人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就会帮助犯罪分子造假账、隐匿账单、甚至销毁账单,使财务管理失控。
7、要健全财务监督的组织体制。财务主管有权监控单位的日常财务会计活动;有权审核经费预算,监督大额经费的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权审核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权参与经费动作中的重大活动,如监督资金收支、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小型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的立项、预算、招标、决算坚持按规定和制度的执行,提出审计建议、对违规违法情况的反映和制止等。
8、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将经费支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用支出由政府集中采购,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通过公平竞争,使有限的资金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并得到质高价优的服务,买卖双方都得到满意的效果,使腐败行为得到遏制。
9、要发挥超前监督的预防功能。超前监督是加强财务监督的一个方面。它的功能就在于对财务运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先的监督避免为时已晚的后果。
四、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关系
当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财务规定相违背时,财务人员要不要执行?从财务人员来说,有遵守职业道德和财务纪律的要求,不可为之,应当不顾自己的利益得失,向领导说明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如果领导固执己见,硬要执行,那么财务人员就要向领导作耐心的解释。不能因怕穿小鞋,而违背财务管理原则,通融领导,这样就既害了领导、又害了自己。作为领导来说,首先就不应该把违背财务规定的事让财务人员去做,如果是不了解这方面财务规定,就得听财务人员的解释,接受他的建议,要明白财务人员这样是为了爱护自己。真正出了问题,领导是要负责的,甚至要负法律责任。因此,真正处理好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关系应当是互相理解、互相监督、互相把关。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关系。
五、 处理好财务管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执行财务纪律,这就是原则性,我们不能违背,否则就要犯错误,严重的要犯法。所谓灵活性,就是在执行财务制度过程中,充分利用政策具有弹性这个特点,作些技术性的合理处理。原则性在财务管理中起主导地位,灵活性不能影响原则性,这是基本的要求。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我们的目标。
六、 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和被审计是一对矛盾,但这对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审计是我们实施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的目的就在于按会计法的要求,对单位的资金运作进行审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我们的资金运作更加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也可以使我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这是一件大好的事。因此,每半年要求审计一次,避免留存隐患。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对审计的认识,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七、正确处理好主管领导把关与领导班子集体把关的关系
主管财务的领导对本单位的资金运作负主要责任,这不等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对资金运作没有责任,应当共同来把关。主管财务的领导对重要经济决策、重要的投资、重要的经营活动和大额度的资金运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只有领导班子成员与财务人员共同确定把好财务关的观念,才能发挥财务监督检查的功效,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遏制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㈢ 老板怎样进行财务监督
财务,会计,出纳分开,各设一个人任职,相互从不见面,中间信息的传递专人负责,不定期审计并盘点现金,审计时不透任何风声,审计人员可以邀请高校的审计学教授,或聘任独立的内部审计师
㈣ 财务监督的概念
财务监督(financial cupervision)
财务监督适用于:
①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供应、生产、销售诸活专动属的监督。 ②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财务系统的监督。
③通过财务指标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整体素质的监督。
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文革、制度的规定,揭露财务活动中的弊端和违法行为,威慑和制约不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正轨运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财务监督一般分为三个工作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检查对象、内容和任务,组织检查人员,安排检查时间。(2)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情况、检查取证。(3)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整理检查资料、编写检查报告。
进行财务监督,普遍采用调查询问有关人员,审阅财务文件,核对账簿、报表,统计分析财务数据等方法。
㈤ 财务监督的原则
财务监督原则是财务监督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对财务监督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公共组织预算是各公共组织编制并经有关部门核准的计划期内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的基础,也是公共组织开展各项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公共组织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对督促各公共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监督包括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监督三项内容。
(一)预算编制监督
预算编制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组织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上级下达的行政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要求。2、收入预算是否积极可靠。3、支出预算是否贯彻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统筹安排的原则,有无宽打窄用,留有缺口现象,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4、计算依据是否可靠,数量指标是否合理准确,定额是否先进,收支是否平衡,内容是否完整,说明是否清楚,以及财政资金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等等。
(二)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执行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1、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收支预算进度与公共组织的行政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是否相适应。2、在公共组织预算执行过程中,该征取的收入是否按预算规定及时足额征取,征收的标准、范围和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的规定,有无乱收费、乱摊派情况;支出预算是否得到确实执行,有无乱支滥用情况,专款是否专用,有无各项资金相互挪用情况;有无违反预算执行规定,该收不收,该支不支情况;增收节支或减收增支的数额是否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追加追减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处理。
(三)决算监督
决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用以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它反映着预算收支计划的最终执行结果,是公共组织经济活动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在决算监督中,应分析、监督公共组织决算报告提供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完整准确,各项收支是否按规定列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现象,数据计算有无差错,该上报的年终结余是否缴清,决算报告是否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 资金收支活动是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收支情况监督,是公共组织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监督
公共组织财务收入名目繁多,种类复杂,性质各异,既有预算资金收入,又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监督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1、公共组织各项收入计划是否完成,该收取的是否按照有关规章、标准、计划收取,有无多收、乱收、错收、漏收等情况,超收或减收的原因何在;2、收费的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有无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问题;3、利用技术、设备条件对外服务的收入或费用是否进行扣除,是否进行成本核算;4、应缴财政预算和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和附属企业利润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坐支、挪用、拖欠等问题;5、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收入的界限,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6、各项应纳入单位预算的收入是否都纳入了预算,有无帐外帐,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小钱柜”等问题。
(二)支出情况监督
公共组织支出是各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自身职责的必要保障。公共组织支出的名目繁多,种类复杂,既有消耗性支出,又有转移性支出,既包括公共组织自身消费,又包括投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本息支出以及财政补贴等。加强支出情况监督,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贪污浪费等不良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支出情况监督主要包括:1、各项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支出预算是否得到确实执行,超支或减支的原因何在;2、费用支出的结构变化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各公共组织履行职责;3、是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办理各项开支,有无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有无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国家资产,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问题;4、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支出的界限,专项经费是否按计划专款专用,有无相互挤占挪用的情况;5、购置各种商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有无弄虚作假,违章购买的现象。 公共组织资产是其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这些资产是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它公共组织正常履行职责的基础,是搞好政权建设、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物质保障。公共组织资产的管理与使用,关系到财政资金能否得到有效使用,关系到能否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公共组织资产的低效使用或浪费,实际上直接增加了政府运作的成本。为保证公共组织财产的安全完整及使用的合理有效,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高单位资本运作效率,必须加强资产的管理与使用的监督。资产管理与使用监督的内容主要有:
1、现金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坐支现金、非法挪用、随意借支、“白条”抵库及私设“小金库”等情况;
2、各种存款是否按国家规定开立帐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帐结算等业务;
3、各种应收款项是否及时足额收回,预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结算,长期不清的债权债务是否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4、存货、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项财产的来源是否合法;
5、无形资产的取得和转让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6、对外投资是否按规定报批,用于投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是否进行了评估,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投资项目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影响本单位完成正常的事业计划,有无违反规定,用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事业计划完成所必须的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的情况。 公共组织财务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1、公共组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实行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2、有无将行政事业经费挪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情况;3、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对国家财产任意挥霍浪费的情况,有无贪污、挪用、多吃多占、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4、有无擅自增加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福利及滥发实物等情况;5、有无向其它单位、所属单位或个人非法摊派,非法集资及乱收费现象;6、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非法骗取国家财产的情况;7、依法代收代扣的国家税收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等等。
㈥ 公共组织财务监督于企业财务监督的区别
财务监督是指对财务活动合法性、效益性折监察和督导。
财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回系统的财答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它通常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能督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合乎程序与合乎要求,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它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监督的基础,它对于规范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改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收支预算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文革、制度的规定,揭露财务活动中的弊端和违法行为,威慑和制约不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正轨运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㈦ 财务监督的依据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回果。为了使各公共组织答的财务活动运行于正常有序的轨道上,让有限的资金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按照一定的依据加强公共组织的财务监督。这些依据主要有:
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
2、经国家批准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人员编制和定额指标。
3、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发展计划、业务工作的管理规定及办法。
4、公共组织的预算、决算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
5、其他有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数据和资料。
㈧ 财务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这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实行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主要应当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对原始凭证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节约原则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对原始凭证准确性、完整性的监督。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②对会计账簿的监督。会计账簿是会计主体的重要经济档案,是会计主体系统归纳、积累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工具,对于特定范围内划清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会计账簿的监督,主要是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规要求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账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配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处理。
③对实物、款项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其目的在于认真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分清责任,保护会计主体财产的安全、完整。
④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进行合理决策、评价管理当局受托经营责任、评估和预测未来现金流动、促进社会资源最佳配置和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依据。因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以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正确、相关、可靠和可比性。对指使、强令编造或篡改财务报告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并配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处理。
⑤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应当注意抓好以下3点:一是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二是对违反法规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该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单位领导人应当在接到书面意见起1O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三是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当向会计主体利害关系人报告。
⑥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单位必须依法接受财政、审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按照规定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不得示意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当的审计报告。
㈨ 财务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财务监督的内容:预算编制监督
预算编制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组织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上级下达的行政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要求。2、收入预算是否积极可靠。3、支出预算是否贯彻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统筹安排的原则,有无宽打窄用,留有缺口现象,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4、计算依据是否可靠,数量指标是否合理准确,定额是否先进,收支是否平衡,内容是否完整,说明是否清楚,以及财政资金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等等。
财务监督的内容: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执行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1、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收支预算进度与公共组织的行政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是否相适应。2、在公共组织预算执行过程中,该征取的收入是否按预算规定及时足额征取,征收的标准、范围和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的规定,有无乱收费、乱摊派情况;支出预算是否得到确实执行,有无乱支滥用情况,专款是否专用,有无各项资金相互挪用情况;有无违反预算执行规定,该收不收,该支不支情况;增收节支或减收增支的数额是否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追加追减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处理。
财务监督的内容:决算监督
决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用以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它反映着预算收支计划的最终执行结果,是公共组织经济活动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在决算监督中,应分析、监督公共组织决算报告提供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完整准确,各项收支是否按规定列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现象,数据计算有无差错,该上报的年终结余是否缴清,决算报告是否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
财务监督的内容:收入监督
公共组织财务收入名目繁多,种类复杂,性质各异,既有预算资金收入,又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监督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1、公共组织各项收入计划是否完成,该收取的是否按照有关规章、标准、计划收取,有无多收、乱收、错收、漏收等情况,超收或减收的原因何在;2、收费的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有无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问题;3、利用技术、设备条件对外服务的收入或费用是否进行扣除,是否进行成本核算;4、应缴财政预算和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和附属企业利润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坐支、挪用、拖欠等问题;5、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收入的界限,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6、各项应纳入单位预算的收入是否都纳入了预算,有无帐外帐,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小钱柜”等问题。
财务监督的内容:支出情况监督
公共组织支出是各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自身职责的必要保障。公共组织支出的名目繁多,种类复杂,既有消耗性支出,又有转移性支出,既包括公共组织自身消费,又包括投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本息支出以及财政补贴等。加强支出情况监督,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贪污浪费等不良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支出情况监督主要包括:1、各项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支出预算是否得到确实执行,超支或减支的原因何在;2、费用支出的结构变化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各公共组织履行职责;3、是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办理各项开支,有无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有无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国家资产,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问题;4、是否按国家规定划清了各项支出的界限,专项经费是否按计划专款专用,有无相互挤占挪用的情况;5、购置各种商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有无弄虚作假,违章购买的现象。
㈩ 公共组织财务监督的监督主体是什么
财务监督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以下从财务监督的主体、内容、范围以及监督实施的时间和时限等五个方面探析财务监督的种类。 监督主体是指执行监督的一方。按照监督主体分类,可将财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
1、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公共组织自行组织的、由内部机构或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检查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公共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公共组织自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错纠弊,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公共组织自行组织完成的。
2、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由公共组织外部有关机构和人员对公共组织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由主管部门或者财政、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的联审互查;有关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规定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监督检查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腐败行为滋生蔓延,确保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财务监督按监督的对象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监督、财经法纪监督和经济效益监督。
1、财政财务监督
财政财务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的会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及其所反应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所进行的监督,以此检查各公共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存在问题,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的收支管理规定及办法,有无违反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行为,会计处理上有无技术差错,从而督促各公共组织及相关人员切实履行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正确有效使用。
2、财经法纪监督
财经法纪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和个人侵占国家财产,损失浪费,行贿受贿以及其它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它是财务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财经法纪监督通过对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法行为的监督审查,保护社会主义财产安全,保障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并加强各公共组织及人员的法制观念,促使各公共组织依法办事,避免贪污、盗窃、损失浪费、行贿受贿及私设“小金库”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3、经济效益监督
经济效益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以此检查公共组织在工作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敦促公共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厉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杜绝花钱大手大脚、乱花乱支等铺张浪费的行为,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经济运行效益。 财务监督按监督的内容范围可分为全面监督和专题监督。
1、全面监督
全面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一定时期内所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公共组织一个预算年度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的全面监督。全面监督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涉及预算、决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定员定额管理,专用基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管理等,还包括对会计报表、账薄和会计凭证的检查,以及对公共组织业务工作及其成果、人员编制等情况的监督。全面监督一般在年终进行,也可根据需要临时确定监督时间。全面监督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要求高,一般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
2、专题监督
专题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的某一项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比如:对公共组织事业收入情况的监督,对公共组织某年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开支情况的监督,对公共组织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监督等,都属于专题监督。专题监督的内容视财务管理的需要或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而定,具有内容单一,针对性强的特点,使用起来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视工作需要随时进行。专题监督可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进行深入的检查监督,便于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按照实施监督的时间来分类,可将财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1、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实施以前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预算或计划执行前进行的监督,对某项业务开展之前的资金准备情况的监督等,都属于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监督,它对防止决策失误,加强预算、计划、预测、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因计划不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防止错弊,防患于未然,保证财务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等,都有积极作用。
2、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是指在公共组织财务活动进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都属于事中监督。事中监督贯穿于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始终,涉及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通过对公共组织预算、财务收支计划、费用开支标准等执行过程中的有关财务活动进行事中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保证公共组织正确执行预算及财务制度,确保各项收支按照预算进行安排,促使公共组织依法组织收入,节约各项支出,确保资金的安全及节约、有效的使用,从而保证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3、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指在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进行的监督。比如:对公共组织决算编报进行的监督,对各项资金最终使用结果进行的监督,都属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可定期进行,也可不定期进行。一般在某项财务活动完成以后或在年终时进行。事后监督主要检查监督公共组织年度决算情况、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等。通过事后监督,有助于总结推广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监督从实施的时限上看,还可分为经常性监督、定期性监督和不定期监督。
1、经常性监督
经常性监督是指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实施的日常监督。比如:每天对库存现金进行的清查、盘点,平时对 各种物质、设备的保管、领发及使用情况的检查,都属于经常性监督。经常性监督是财务监督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公共组织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随时的、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保证公共组织正确执行预算及财务制度,保证公共组织财务活动顺利进行。
2、定期性监督
定期性监督是根据一定的周期,对公共组织全部或部分财务活动进行的常规性监督。比如:按会计制度规定,各公共组织应按月、按季或按年编报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决算),并接受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监督。这种定期进行的监督就是定期性监督。通过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进行定期监督,便于各公共组织定期检查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管理。
3、不定期监督
不定期监督又可分为临时性监督和规定性监督两种。临时性监督是为了了解被监督对象的工作情况而进行的突击性检查。比如:有人反映或有迹象表明公共组织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时,可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检查。这种临时性监督往往根据线索,针对问题,突击实施,而使有关人员不及掩饰,使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有利于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对于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规定性监督是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的不定期监督,例如,某个项目完成,应向有关部门报送专题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