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代表监督
①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中,下列无权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行监督的机关是( )
B。本题复考核会计工作的政制府监督。根据规定,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实行的监督。故选B。
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② ( )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
政府监督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
(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
在对前款第(二)项所列事项实施监督,发现重大违法嫌疑时,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向与被监督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被监督单位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支持。
(2)对代表监督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③ 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有哪些内容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的工作和宪法、法律的实施...
④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是什么
人大是否应实施来监督和如何进行监源督,有一些基本操作标准,就是被监督者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性标准即:人大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监督,以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违法作为条件,包括职权上的违法和程序上的违法。监督对象从事了法律禁止做的事,行使了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它行使的职权,没有履行法律规定它应履行的职权或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行使了法定属于其他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权力,都可以启动人大监督程序。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程序同法律实体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若某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领导人虽然有某项职权,但没有依法行使,同样会对法制造成破坏,对社会和公民权利形成威胁甚至侵害。监督对象行使职权程序的合法性,是实施监督的重要标准。
⑤ 我国人民代表应当受什么的监督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内会代容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 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或选民的监督。
⑥ 人大受什么监督
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不过,人大代表需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⑦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民主监督功能,它通过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监督并保障宪法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从根本政治制度上保证国家政治秩序的和谐稳定。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是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政治秩序和谐稳定的法治保障。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这项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同宪法不抵触。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第三,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司法解释进行监督。第四,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此外,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通过以下渠道和方式,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一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守法,依法办事;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二是国家行政机关切实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认真执行体现为宪法法律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依法行政,建设廉洁、高效、行政为民的法治政府。三是国家司法机关切实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公正司法,保证宪法法律规定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具体案件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四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保证它们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既不失职渎职,也不越权、滥权;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五是教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质,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使法治逐步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监督的职能,更好地保证国家政治秩序的和谐稳定,还应当依照社会主义宪政原则落实人大的宪法实施监督权、有关编制的人事权、有关国库开支的财政权,建立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编制法定和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决算审批制度等。
⑧ 如何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1、完善对人大代表选举过程的监督
建议实行“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公示制度”,把代表公示的要求写进代表法中,作为普遍性的要求。也就是说,把经过酝酿产生的正式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向选民公示,在公示期间内,如果选民提出代表候选人存在不适合做人大代表,或者有选民反映该代表候选人有贿选或者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主席团应该成立专门调查组对该代表候选人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公布给选民。用制度保障选民在选举过程中,不仅能行使其选举权,而且能充分行使监督权,从源头上把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拒之门外。
2、把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要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的原则制度化法律化
代表法虽然规定了人大代表必须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关于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但怎样接受监督和如何回答询问规定的不是很具体。因而,建议在代表法的修改中还是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如规定每年一次以上参加原选举单位组织的活动,两次以上主动联系原选举单位,我想哪怕代表工作再忙,事务再多,要做到以上规定,恐怕也并非是件难事。没有量的积累,哪来质的保证。还有代表履职的时间保障方面,最好也有一个明确的量的规定。甚至可以规定出代表活动周或代表活动月来,要求代表所在单位鼎力支持,没有特别理由,不要阻止代表参加正常的履职活动。
3、完善罢免制度,细化罢选程序
第一,关于罢免案的提出主体和提出理由。首先,从罢免案的提出主体来看,按照现有的规定,提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主体包括政党、人民团体、选民和代表,而罢免案的提出主体,却只提到了选民和代表,未能明确规定政党和人民团体也具有相应的提出代表罢免案的法定权利,这显然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和完善。其次,从罢免案的提出理由来看,我国选举法规定,提出对人大代表的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这确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什么可以成为罢免的理由,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由此就很可能造成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因为罢免案受理机关必然要对罢免案所提出的理由进行实质性审查,从而使得上述规定所存在的不明确之处极易导致罢免案提出主体与罢免案受理机关之间的错位,即在实际上把罢免案的提出权力转移给了受理机关,这无疑是不符合法理精神的。
第二,关于罢免的程序。目前选举法对罢免的规定较为原则,罢免的条件、启动机制、罢免流程等均不够明确,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在代表法的修改中有必要对罢选程序予以细化:人大常委会在收到罢免要求后,对提出罢免要求的选民资格和人数予以形式审查。选民资格和人数符合选举法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向提出人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退回,但应当说明理由。审查期限不超过五日。人大常委会应于受理后十日内将罢免要求书面转达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该代表应于收到后十日内提出书面申辩意见。未提出申辩意见的,不影响罢免程序的开展,人大常委会应当自受理罢免要求后三十日内主持罢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