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管服务 » 饮料行业监管

饮料行业监管

发布时间: 2021-01-09 00:57:09

A. 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从哪些方面检查

一般从原料入厂开始监控。
以饮料生产企业来说,如生产易拉罐灌装饮料。
1.原料入专厂检查属
2.易拉罐入厂检查
3.检查仓储
4.水处理(达到使用标准)
5.水加热
6.配方
7.过滤
8.冷却
9.脱气
10.高温短时杀菌
11.成本暂存
12.空罐准备与清洗
13.灌装
14.预封口
15.液位检测
16.常压连续杀菌
17.真空检测
18.表面烘干
19.喷码,装箱
20.成品接收入库

每一步都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水处理,在设备正式使用前,在水处理工序各个设备出水口取样,检验水质。每天检验一次贮水灌水质。至于如何检验,怎么检验。这是一个很大,很系统的东西,没办法一下子讲完。

B. 食品饮料行业收哪些风险因素影响

根据惠誉评级的医疗、食品、饮料和消费者破产案例研究报告,在医疗保健、食品、饮料和消费领域,产品或服务多样性有限的小公司更有可能陷入破产境地。

“这些行业是非周期性的,由全球规模的竞争对手主导,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这些特征通常支持投资级的信用评级,”Sharon Bonelli说,他是高级主管,杠杆融资。“那些没有同样规模的公司,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相对劣势,特别是如果他们有大量债务的话。”
在惠誉的案例研究中,33宗破产案中有85%涉及资产不到10亿美元的公司。最常见的违约驱动因素是监管变化、技术或产品的过时、欺诈、运营表现疲软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变化——面对已经高企的杠杆,这些挑战在破产之外无法克服。
对医疗保健行业来说,围绕ACA、药品定价和来自payors的压力的监管不确定性,将对信用状况产生长期影响,并将迫使企业考虑它们的价值主张。
在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和消费领域的违约者的破产估值倍数高于其他美国企业。平均而言,医疗保健行业的企业估值倍数为6.7倍,食品、饮料和消费者案例的市盈率为6.3倍,高于数据库中6倍的交叉行业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组倍数和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配置,导致平均先留率恢复了91%。无担保的复苏也略高于平均水平53%的平均水平,但公司对公司的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案例研究中,大多数公司在破产过程中实质性地减少了债务,与请愿日的余额相比,平均下降了67%,在出现的时候,平均杠杆倍数降到了3.6倍。
这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行业的15年平均高收益率违约率低于美国市场总体4.3%的水平(基于违约率)。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医疗保险违约率飙升,但这是由于在疗养院和后急性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的并购,而非全行业的挑战。
目前,只有两家高收益或杠杆贷款发行人,业绩体育集团和21世纪肿瘤科处于破产状态。

C. 为什么要开展饮料与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个永恒的话题,提高食品质量是目前我们迫切追求的。
但因为连带关系很复杂。监管部门有责任,企业更有责任,但就算被罚款又能如何。
违法者会因为回报而继续铤而走险,问题是怎么根除这种问题。
所以解决办法是:把食品安全修订草案,明确规定的三个最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落到实处,不要只会喊口号,相关部门要做出实际行动。

若饮料中多余的糖还不足以让你不再喝汽水和果汁,或许我们应该更仔细看一下一般饮料的成分,看还有什么东西会害死你。汽水的成分通常是碳酸水(含二氧化碳的水)、甜味剂、磷酸、人工香料及天然香料、乳酸、咖啡因及防腐剂。我们就把这份清单简化成碳酸水、甜味剂和化学物质好了。除了糖和甜味剂之外,磷酸是第三号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就算只喝无糖饮料也不安全的原因。饮料厂商在饮料中添加这种化学物质,是为了让碳保留在碳酸水中,等到饮料罐“砰”一声打开来时,才将这种气体释放出来。科学告诉我们,吃进磷酸,就会把磷带进血液里。我刚刚有提到钙磷比吗?没有?很好,那你看仔细了。通常人吃糖时,体内磷的数量会下降,钙的数量会上升,可是这些矿物质只会在一个固定的比例下运作,而且这个比例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前面说过,矿物质要在相互作用下才能发挥效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钙变多,磷变少,就表示有很多钙没有磷跟它配合,只能待在那里无所事事。身体不接受怠工的矿物质,会把这些矿物质视为毒素。许多影响牙齿、关节、眼睛和血管的斑块(plaques),通常主要的成分就是没有作用的钙。这样说来,在含糖食物中加入磷来抵销吃糖的后果,似乎是很合理的作法。例如,喝罐汽水就能把磷的数量再拉上来,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血液中的磷太多,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你认为喝罐汽水可以抵销你刚刚吃的那块巧克力蛋糕,别忘了,那罐汽水里除了磷之外,还有糖、咖啡因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东西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抑制免疫系统,让你生病。磷酸是会让人提心吊胆的化学物质。它会提高磷的数量,改变人体的酸碱值,所以它是高酸性食物,而酸性也是身体的一大压力。磷酸碰到体内组织算是重伤害,就跟电池酸液溅到皮肤的效果一样。在高酸性的环境中,大部分的免疫系统都会罢工,这也是让人生病的不败秘方。很多汽水都含有2-乙醯-4-四羟丁基咪唑(2-acetyl-4-tetrahydroxybutylimidazole),因为这个字太拗口了,通常都缩写为THI。可乐类的汽水呈焦糖色,就是因为有这种东西。THI本身就会抑制免疫系统,或许是因为消化系统没有办法将THI分解成身体能利用的物质。因此,免疫系统就会启动防卫机制,帮助身体把THI赶出去。事实上,澳洲研究人员曾建议用THI来治疗关节炎或狼疮等自体免疫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就会变得太活跃,而用THI来压抑免疫系统,或减缓免疫系统的动作,目的是要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可是对症下药去解决狼疮或关节炎的病因,似乎是比吃THI更合理的办法,因为压抑免疫系统会导致其他问题,譬如让你更容易生病。

D. 食品饮料行业卫生管理规范(通用的)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引用标准
GB 3841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
3.1采购
3.1.1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运输
3.2.1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3.3贮存
3.3.1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3.3.1.2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
3.3.1.3其他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
3.3.2原料场地和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
3.3.2.1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3.3.2.2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3.3.2.3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
4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4.1设计
4.1.1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范和各该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4.1.2各类食品厂应将本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备查。
4.2选址
4.2.1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4.2.2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4.2.3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
4.3总平面布置(布局)
4.3.1各类食品厂应根据本厂特点制订整体规划。
4.3.2要合理布局,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4.3.3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
4.3.4建筑物和设备布置还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其他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受到干扰。
SPAN>4.3.5.1厂区道路应通畅,便于机动车通行,有条件的应修环行路且便于消防车辆到达各车间。
4.3.5.2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4.3.6绿化
4.3.6.1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
4.3.6.2厂区内各车间的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4.3.7给排水
4.3.7.1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经常保持畅通,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
4.3.7.2生产用水必须符合GB 5749之规定。
4.3.7.3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要时应采取净化设施达标后才可排放。净化和排放设施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主风向的上方。
4.3.8污物
4.3.8.1污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向。
4.3.8.2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要便于清洗、消毒。
4.3.9烟尘
4.3.9.1锅炉烟筒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GB 3841的规定,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
4.3.9.2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标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4.3.9.3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季节风向的下风向。
4.3.10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4设备、工具、管道
4.4.1材质
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做。
4.4.2结构
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
4.4.3设置
4.4.3.1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
4.4.3.2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台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其他管线和阀门也不应设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
4.4.4安装
4.4.4.1安装应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屋顶(天花板)、墙壁等应有足够的距离,设备一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传动部分应有防水、防尘罩,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4.4.4.2各类料液输送管道应避免死角或盲端,设排污阀或排污口,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堵塞。
4.5建筑物和施工
4.5.1高度
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4.5.2占地面积
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4.5.3地面
4.5.3.1生产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其他厂房也要根据卫生要求进行。
4.5.3.2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
4.5.4屋顶
4.5.4.1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4.5.5墙壁
4.5.5.1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0m的墙裙。
4.5.5.2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要呈漫弯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4.5.6门窗
4.5.6.1门、窗、天窗要严密不变形,防护门要能两面开,设置位置适当,并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4.5.6.2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
4.5.6.3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4.5.7通道
4.5.7.1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4.5.7.2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4.5.8通风
4.5.8.1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4.5.8.2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4.5.8.3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
4.5.9采光、照明
4.5.9.1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Ⅳ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110lx。
4.5.9.2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
4.5.10防鼠、防蚊蝇、防尘设施
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相应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受其危害和污染。
4.6卫生设施
4.6.1洗手、消毒
4.6.1.1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
4.6.1.2要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采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人以上者每增加20人增设1个。
4.6.1.3洗手设施还应包括干手设备(热风、消毒干毛巾、消毒纸巾等);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
4.6.1.4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卫生监督部门认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
4.6.1.5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呈45°坡形,其规格尺寸应根据情况务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为目的。
4.6.2更衣室
4.6.2.1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500px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
4.6.2.2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4.6.3淋浴室
4.6.3.1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
4.6.3.2淋浴室应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
4.6.4厕所
4.6.4.1厕所设置应有利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适当设置。
4.6.4.2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4.6.4.3设置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并应便于清扫、保洁,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5工厂的卫生管理
5.1机构
5.1.1食品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5.1.2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5.2职责(任务)
5.2.1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5.2.2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
5.2.3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
5.2.4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5.3维修、保养工作
5.3.1建筑物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
5.3.2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5.4清洗和消毒工作
5.4.1应制订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以确保所有场所清洁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5.4.2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
5.5除虫、灭害的管理
5.5.1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
5.5.2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5.6有毒有害物管理
5.6.1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
5.6.2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
5.6.3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5.6.4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5.7饲养动物的管理
5.7.1厂内除供实验动物和待加工禽畜外,一律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5.7.2应加强对实验动物和待加工禽畜的管理,防止污染食品。
5.8污水、污物的管理
5.8.1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者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排放。
5.8.2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动物集聚孳生。
5.9副产品的管理
5.9.1副产品(加工后的下料和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按照卫生要求,贮存于副产品仓库,废弃物则收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厂区处理。
5.9.2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5.10卫生设施的管理
5.10.1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11工作服的管理
5.11.1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种)还应配备口罩、围裙、套袖等卫生防护用品。
5.11.2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5.12健康管理
5.12.1食品厂全体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没有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者,一律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5.12.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还须进行粪便培养和病毒性肝炎带毒试验。
5.12.3凡体检确认患有:(1)肝炎(病毒性肝炎和带毒者);(2)活动性肺结核;(3)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4)细菌性痢疾和痢疾带菌者;(5)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属性皮肤病;(6)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或疾患的人员均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6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6.1管理制度
6.1.1应按产品品种分别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考核。具体办法在各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中分别制定。
6.1.2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
6.2原材料的卫生要求
6.2.1进厂的原材料应符合3.1条规定。
6.2.2原材料必须经过检、化验,合格者方可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要与合格品严格区分开,防止混淆和污染食品。
6.3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6.3.1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6.3.2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6.3.3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6.3.4成品应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
6.3.4.1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6.3.4.2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 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
6.3.5成品包装完毕,按批次入库、贮存,防止差错。
6.3.6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因素的检查结果)应妥为保存,保存期应较该产品的商品保存期延长六个月。
7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7.1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并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
7.2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应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并有健全的检验制度和检验方法。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7.3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投产前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签发检验结果单。
7.4对检验结果如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7.5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及时维修,使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
8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8.1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8.1.1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8.1.2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8.2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8.2.1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8.2.2生鲜食品的运输,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另行制定办法,由专门的运输工具进行。
9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9.1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
9.2从业人员上岗前,要先经过卫生培训教育,方可上岗。
9.3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9.3.1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划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9.3.2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9.3.3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9.3.4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9.3.5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9.3.6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9.3.7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9.3.8进入生产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规范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规范由天津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鹏然、曹长锐。
本规范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本规范参照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RCP Rev.2-1985《食品卫生基本原则》。

E. 饮料的、药品的食、健字号 到底归哪个部门管啊

这是**省几年前的‘要求’
1.卫生厅受理单(现在恐怕得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保健食品申请表
3.产品生产配方
4.配方依据(功效成分名单)
5.产品生产工艺
6.产品质量标准
7.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8.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9.功效成分鉴定报告
10.功效成分检验方法
11.功效成分稳定性试验报告
12.卫生学检验报告(三批)
13.产品说明书与标签
14.现场卫生监督笔录、意见书、企业卫生规范
15.卫生学评价
16.国内外有关资料
17.其它相关资料

总之一句话,没有明白人、没有几十万、没有一二年,放弃吧。

F. 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从哪些方面检查

一般从原料入厂开始监控。
以饮料生产企业来说,如生产易拉罐灌装饮料。
1.原料入厂检查
2.易拉罐入厂检查
3.检查仓储
4.水处理(达到使用标准)
5.水加热
6.配方
7.过滤
8.冷却
9.脱气
10.高温短时杀菌
11.成本暂存
12.空罐准备与清洗
13.灌装
14.预封口
15.液位检测
16.常压连续杀菌
17.真空检测
18.表面烘干
19.喷码,装箱
20.成品接收入库

每一步都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水处理,在设备正式使用前,在水处理工序各个设备出水口取样,检验水质。每天检验一次贮水灌水质。至于如何检验,怎么检验。这是一个很大,很系统的东西,没办法一下子讲完。

G. 饮料行业销售中如何有效的管理和跟踪市场费用

成本决策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凡是发生成本费用支出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决策问题。有效的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达到预算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成本决策的分析,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成本决策。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性业务的成本决策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存货成本决策分析。存货成本决策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资金成本支出,满足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企业存贷分为储备性存货、生产性存货和成品性存货。储备性存货是指供应过程中的物资储备,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这部分资金占用量较大,又处于生产待用阶段,是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也是存货成本决策分析的重点。 存货成本决策应抓住两个关键量:一个是确定存货的最低存量。预算年度生产经营规模和存货周转速度是影响存货存量的两个因素,一般可以参照历史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测算。另一个是控制存货订购的经济批量(EOQ)。影响存货经济批量的因素有三个:其一,采购成本,指材料物资的买价和运杂费;其二,定货成本,指采购部门因定货业务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业务活动费、办公费等;其三,储存成本,指存货的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及占用资金支付的利息等。三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存货成本决策分析就是通过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来确定存货的最低存量。 二是生产成本决策分析。生产成本决策是成本决策的核心。决策的目的是在企业现有生产条件下,如何最合理、最有效、最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机器设备、劳动力等,以最低的成本支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成本决策分析通常要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产品类型方面,在企业经营的多种产品中究竟哪些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企业使用同一种设备可生产多种产品,究竟生产哪种产品成本最合理、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2)生产数量方面,在固定成本确定的情况下,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可以保本赢利?在成批生产过程中,全年分几批生产最经济?在多品种生产企业中,怎样选择最优的产品组合才能使生产总成本最低、毛利总额最高?(3)组织和安排生产方面,选择什么工艺进行加工生产最合算?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支出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装置的生产能力?企业自制半成品是直接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再出售?针对这些问题,在生产成本决策中,应当把握重点,解决好对成本升降影响较大的问题。 三是销售成本决策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吸引客户、扩大销售量,除了依靠产品质优价廉以及加强服务、广告宣传外,还将赊销作为促销的重要手段。赊销必然产生应收账款,控制收账成本应是销售成本决策的重点。 收账成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一,管理成本,指应收账款管理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如对客户信誉调查的差旅费、业务活动费、收集信息费等。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催收次数越多,管理成本必然越大。其二,机会成本,指企业由于赊销产品形成应收账款,从而失去了将这笔资金移作它用以获取收益的机会所造成的损失,如某企业应收账款全年平均占用1000万元,若用于投资购入债券,年利率10%,则该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100万元。其三,损失成本,指应收账款中的一部分因无法收回所造成的坏账损失。 进行销售成本决策分析时,应坚持收益大于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损失成本三者之和的原则。 四是资金成本决策分析。资金成本决策的目的,是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资金成本决策应做好三个方面的成本分析。首先是机会成本。现金资产是非盈利性资产,企业置存资金过多,存入银行仅能取得很低的利息,企业就损失了这部分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机会成本。现金成本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研究企业一定时期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最低现金持有量。其次是贷款成本。企业向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时,其贷款利率、借贷时间、贷款渠道、贷款方式、票据应用等因素都会影响贷款成本。在成本决策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掌握金融市场的行情动向,安排好借贷资金的结构,尽可能选择低利息贷款和衔接好借贷时间。最后是信用成本。企业在交易往来中发生的应付账款,尽管是无息负债,但是也存在一个成本问题。若能及时用现金支付,可以享受现金折扣优惠,降低进货成本;若延期支付,失去现金折扣,进货价格就相应提高;若长期拖欠,更会造成企业信誉下降,给企业再生产带来严重后果。

H. 饮料销售行业如何加强财务对销售部门的监管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公司,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报表数据分析进行管理,看报表数据发现问题吧

I. 中国饮料行业现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2013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2115.0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277.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4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依然有望维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从产品结构来看,过去中国着重调整软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软饮料行业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发展。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软饮料行业已经步入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在未来3到5年,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

虽然近几年,我国软饮料的消费量处于快速增长势头,但总体消费量依然偏低,尤其是人均消费量,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水平仍然偏低。2013年,我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在100升左右,而日本在2007年已达到140多升,由于日本和我国的饮食习惯接近、且其饮料行业发展领先于我国,前瞻认为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未来几年软饮料人均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前几年快速增长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软饮料行业报告认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软饮料市场今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我国软饮料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①功能型向营养型转变;②销售人群由儿童向中老年转变;③解渴、避暑向健康、美容转变;④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⑤果味型向果蔬型转变。

总体而言,我国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的行业,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兴饮品的增长更快。我国软饮料业先后经历了娃哈哈、健力宝、红牛、旭日升、王老吉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软饮料行业将进一步健康发展,行业需求将不断提高,产能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