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县(区)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庞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实现,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失去支撑,文化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恢宏目标也就无法达成。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诸方面内容。它是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责任和义务。目前,一些地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财政投入偏低、历史欠账较多、管理职能交叉、公共服务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笔者以为,至少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有效的实现路径:
一是要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财政保障。政府部门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唯一责任人,要优先考虑建立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指标规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说得多、做得少、投入小;装门面、轻基础、重活动”等不良状况。要切实花一番大气力,建设和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性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民俗(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场所、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等,从而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和平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同时,还要采取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确保公共财政在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公众免费开放上,不但要有所作为,而且要有大作为,从而保障公民文化生活权利得到实现。
二是要开辟公共文化服务集成供给渠道。目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涉及文化、教育、体育、广电、旅游、新闻出版等多个部门。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在生产和供给上,还存在多个渠道交叉、相互重叠的情况。公共文化服务多头、分散、重复供给的现状,不仅增加管理和运行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有悖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原则。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统一供给机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远景规划,开辟一条公共文化服务集成供给渠道,有针对、按步骤、分阶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有效地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现基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一体化。
三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政府部门不可能、也没能力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是“主导”而不是“主体”。政府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能唱“独角戏”,要善于借助“外力”。因此,除了必须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赞助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灵活运用政策引导、财税杠杆、舆论导向、表彰奖励、典型示范等有效手段,挖掘和调配社会潜在资源,引导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地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四是要引进和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智力支撑力量。缺少人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能发挥体系应有的功效,更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目标。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少需要三类文化人才:一是本土人才,如镇(街道)、社区的文艺(体育)爱好者;二是高端人才,如知名作家、书画家、艺术家、主持人等;三是优秀的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首先要重点培养本土文化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使各类文化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出成果”;再次要建立文化人才库,力争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业齐全、特色明显、梯度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从而增强、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五是要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目前,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大多是单向性的。一些地方将“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器材”下乡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很多时候,这种方式不仅预期效果不佳,而且可持续性较差,其弊端显而易见。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必须改变单向供给方式,建立“供需互动”的双向供给机制。也就是说,要着力从“送”文化向“种”文化的方式转变,搭建各类展示“种文化”成果的平台,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要让基层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Ⅱ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将更丰富了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认为,实行免费开放,是中央财政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项具体举措,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机构苦练内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行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成了一批优秀服务品牌,也带来了博物馆、图书馆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复兴之路”“海昏侯墓文物展”“陕西古代文明”等一批精品主题展览。去年,多家博物馆联合央视推出的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取得了8亿人次收看的轰动效应,拉近了文物和观众的距离。百集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电视和网络上持续热播,为观众奉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来源:人民日报
Ⅲ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场所提供内的文化服务。
由政府主导、社会容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从传统上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文伦理厚重的文化。这其中有大量的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好好地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科学文化是相对缺乏的。
(3)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服务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地全面考虑到不同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制度层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务方式以及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科技传播和普及的机制。在精神层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学服务的内容,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
Ⅳ 如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要以推进标准化实施为重点,以“利用率、参与率、满意率和导向性”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明确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指标和服务标准,探索制定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务品牌化为重点,精准制定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分类、分群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专业化发展;充分挖掘基层特色文化服务资源,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鼓励群众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形成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务供需对接渠道,进一步丰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依托文化志愿者网站和管理平台,加强文化志愿者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专业分类与人才结构进行数据分析,使服务、培训工作从“面”向“点”转变,疏通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瓶颈。
望采纳我的回答。
Ⅳ 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
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却经常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为了配合某些大的活动,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或终止或被挤占资源。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使之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惑,那就是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简单而言,公共文化活动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利而主办的,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我们却往往背道而驰。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有许多的是为了上级所布置的某项工作任务,或者为了配合某些经济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活动。不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和这些活动没有关系,事实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天生的,难以割舍的。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配合这些活动的同时,或者终止了我们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或者将本应该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各项资源被这些活动所挤占,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活动成为经济等各项活动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人民群众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难以得到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强调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之所在。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标志着其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更标志着其社会的进步程度。只有保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程度的高水平,才能够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个富足、安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首先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证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对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除生存权外的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与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保障公共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人民群众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是我们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的“顾客”、“上帝”。
这不仅仅是从一般的,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讲,其中还包含着经济的成分。从经济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实际的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款,活动的买单者是全体纳税人。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他们似乎享受的是免费的或低价的服务,其实,他们在纳税的同时也就订购了各种公共服务,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享受这种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应该享受到的是高质量的、贵宾级的服务。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决不能因为公共文化活动是免费的或低价的文化活动,我们就降低我们的活动质量、服务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要照顾到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工作的习惯,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群众文化人群非职业化、由群众文化爱好者所组成等特征,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群是全体人民群众,我们所要服务的应该是所有民众,而不仅仅是有时间并愿意参加我们活动的“银发一族”,或者“群众文化骨干”。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欠了很多账,导致大量文化贫困群体的存在,今天,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补偿这些文化债务。但在补偿这些债务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更大的公共文化需求主体,不只是文化贫困群体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不要在满足文化贫困群体的同时,又造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盲区。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分层次、多元化的,不能以单一的活动提供给所有的人。
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也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把“大秧歌”送给“白领小资”和把歌剧、芭蕾送给农民工同样不合时宜,因此,如何丰富我们的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者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死抱着原来那些简单的服务方式和传统的节目活动,只能是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而达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时代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让公共文化服务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相当多的文化服务单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置若罔闻,相当多的文化工作者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读取电子邮件,相当多的政府文化网站只是一个摆设,里面多是关于行政部门的介绍,少有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是意识上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以为文化不过就是唱唱跳跳、读书看报,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不大,只要有相应的技艺也就行了,因而很少去研究作为信息社会主要代表的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利用这一新的平台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文化经费不足所致。只有观念和保障到位,“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方式”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抓住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好时机。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因此,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摆脱公共文化的附属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让公共文化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Ⅵ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从宏观来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可以也必须通过覆盖城乡、建设和活跃在百姓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服务活动来传播和弘扬,以文化人,深入人心。从微观来说,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画,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众自编自演的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都会在潜移默化间成为汇聚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份力量。继续大力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丰富与改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好地发挥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国民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
Ⅶ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好公益性与经营性、均衡化与个性化、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三对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决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需求,应在区域空间、社群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尽可能实现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3、处理好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推广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
(7)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亟须澄清模糊认识、克服不良倾向,引导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健康发展。
在PPP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资本往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缺乏足够重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保证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约束社会资本过度的营利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强,但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个性化文化服务规模盲目扩张、布局失衡的现象。
从实施情况看,一些社会资本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为提高自身效率随意缩减服务项目和服务人群范围,导致服务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Ⅷ 浅析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的现代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于塑造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有创造性的,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文化领域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识,实现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保障和环境创设上来,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平台建设。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服务内容的现代化。面对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现实,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现代化,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中引入竞争,鼓励符合时代精神、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要尊重公众的创造性,着力于培养公众的公共文化参与意愿,通过优秀文化产品吸引人。
四是服务能力的现代化。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责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同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在动力,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Ⅸ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出来干嘛的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出来可以在国家非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公共事物管理和服务工作。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是具备良好的公共管理能力;二是具有全面的智能化管理技能;三是熟练的商务、公务公文的撰写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社会调查公关策划能力。
(9)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扩展阅读:
就业技巧: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臻激烈,对就业者的各种压力势必愈来愈大,若要在就业竞争中取胜,拥有一定的技巧也是必要的。
1、首先要给自己职业定位。在择业之前,必须要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和最擅长于做什么”,整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或经验,制定两个或二个以上比较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制定目标时,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藐视自己,分阶段性进行,职位、工资待遇等等均应循序渐进。
2、多渠道捕捉就业信息。有了目标之后,广泛收集相应的就业信息,尤其是招聘(工)信息,从网络、报刊、广播电视,从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和人才交流市场,也可托熟人、亲戚朋友、同学,多渠道获取谋职信息,为自己拓宽就业门路奠定基础!
3、分析对比,锁定岗(职)位。从就业信息中,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位,然后按此单位招聘(工)要求,与自己现有的能力条件作比较,认真分析自己能否胜任。
在此同时,从网上或通过熟人、电话咨询等等方式了解该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单位的性质、从事行业、工作方法和单位的价值观、经济效益、工资待遇等等,便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更能准确地锁定符合自己目标的且“力所能及”的岗(职)位。
4、做好应聘前的必要准备。根据应征岗(职)位写简历,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易扼要,特出岗(职)位相关的经历、技能和荣誉,以便顺利获得面试机会。
有计划地向单位预约面试时间,不同单位约见时间间隔2-3天为宜;温习应聘职位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一下专业技巧,避免面试或笔试时不知所措,给人留下“滥竽充数”的印象。
Ⅹ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哪些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场所提供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