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能监督
① 对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考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搞好效能监察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配合,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充分利用,从而可以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效能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把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把效能监察作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和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列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一起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形成“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发挥监察部门协调作用,形成效能监察工作合力。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总协调员的作用,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发挥好组织协调职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形式,落实牵头部门与相关配合部门,实现效能监察工作的齐抓共管。要加强工作融合,使效能监察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形成效能监察的合力。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监督、企业法律顾问监督、财务部门监督等各种资源,共享监督信息,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以及各部门监督相互融合的制衡机制。要在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中重视 和发挥效能监察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使效能监察作为完善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方式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对经营管理行为控制的职能优势,推动企业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监察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不能越俎代庖。 (三)要全方位、多角度,结合实际开展效能监察要创新领域。要把监察视线向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延伸、向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延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将目光逐步向产权交易、技术改造、赔偿费用、对外项目等领地延伸。要做到国有资本投到哪里,效能监察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 要创新方法。选准“切入点”,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企业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经济效益的流失点作为效益监察的重点,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短、平、快”的监察项目,力争短期内能见到成效,增强干部职工的信心。抓住“关键点”。重要决策出台之前,着重检查决策的合法性。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进行之中,快完结之时,前期着重检查项目的可行性,合同的合法性;中期着重监控项目进展的有效性,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后期着重审查项目效益的真实性和分配的合理性。把握“延伸点”。抓好对被监察单位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定期与被监察单位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既帮助其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敢为监察部门下一步的选题立项提供依据。要注意“结合点”。即,直接参与资料分析法相结合,效能审查与目标考评法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强调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强制性。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不断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在于促进各部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运转协调,决策正确,管理科学,行为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要预先公开监督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将效能监察与效能奖惩同步结合,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为此,要制定具体的效能监察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确定具体的考核范围、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制订实施细则,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政审批、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定,具体考核。 (五)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要抓紧建立健全效能监察的组织机构、职能定位、职责权限、操作规程等基本工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二是严格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企业要认真总结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明确工作流程,突出监督重点,逐步完善将效能监察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体化运作程序,从选题立项、组织实施、协调运作、督促检查、成果审定、总结推广等方面,认真加以规范,充分体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三是监督检查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企业要对贯彻落实效能监察工作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效能监察工作评价体系,科学界定效绩,量化考核指标,制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奖惩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白爱平)
② 效能监察的方法
1、直接参与法 监察部门为了有效地防止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而直接参与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通过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可以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出建议,防止监察对象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从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不要干予,更不要包办代替业务部门的工作。
2、资料分析法 主要是对有关的各种文件、资料,如制订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作出的各项决定及帐目、单据、各种报表等,进行调阅核对和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判断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合理、适用,管理是否规范;评价管理效能的高低,找出影响效能发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
3、效能审查法 通过审查、计算、分析来评判监察对象的管理效能。 效益审查---对监察对象的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的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效益。它不仅要评价经济效益,还要评价社会效益,不仅要评价当前经济效益,还要评价长远经济效益。 效率审查---对人力、物力、财务资源选用情况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 效果审查---主要是审查某些重要项目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4、目标考评法 ---对监察对象工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完成程度和效果进行考察、评定,常用的方法有一次性考评和累计考评,评分考评(定量考评)、评议考评(定性考评)、专项考评、综合考评、绝对数值考评和相对数值考评等,这些方法可以交叉使用,互为补充。
5、因果分析法 ---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或者根据情况和原因,推断出可能产生的结果。
以上介绍这5种方法,实际工作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许多情况下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一般来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可直接参与;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和情况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可以进行效能审查和目标考评。同志们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出更多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③ 如何转变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执纪效能
转变方式,就要改进办案方式、改进监督检查、改进作风建设,增强监督实效。
④ 如何深化"三转",提升监督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回归党章“原教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升工作效能,有力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转职能:找准位置专攻主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市纪委按照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严格依据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重点、收缩战线,将更多力量调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上来。
过去,市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一度多达140多个,职能越位、错位、不到位问题突出,纪检监察干部冗政缠身,分身乏术。经过改革,市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已精简到14个,而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室则由2个增加到4个,直接从事执纪监督人员增加了50%多。目前,各县(市、区)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均精简到15个以内,内设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
职能定位找准了,抓主责主业就有了充分保证。这不但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感受,广大党员干部也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0多人。对此,市纪委审理室工作人员解释:“纪委回归本职,集中精力抓纪律审查,该处分的处分,该提醒的提醒,该警示的警示,避免更多人由违纪变成违法。”不少受处分人员在接受纪委回访时表示,过去总认为受到处分是纪委跟自己过不去,现在明白了这是纪委对党组织和干部负责。
当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深入学习王岐山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提出的真正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的要求,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三转”,聚焦监督执纪问责,避免问题恶化,提升执纪工作效果,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人。
转方式:创新方法提质增效
当前,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日趋隐蔽,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执纪理念,主动改进方式方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
抓早抓小。“平时不红脸,出事再提醒就晚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日常通过多种监督渠道,注意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探索建立提醒谈话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警示、诫勉,去年以来共谈话50多人次,信访约谈190多人次。
明查暗访。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巡查、抽查、暗访,突出重点、深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0多件,处理100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多人。
快查快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问题线索集体评估、集中办理机制,抓紧清理积压的干部问题线索,压缩从立案审查到审结移送的时间,快查快办快结。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90多件。
以案治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完善了典型案件剖析制度和点名道姓通报机制。去年以来,市纪委通报曝光重大典型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4次12起,持续向社会释放从严执纪的强烈信号,并会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梧州监狱等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基地自今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了21批12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工作方式转变紧紧扭住了纪律建设这个“纲”,以纲带目推动了监督执纪问责方式的创新。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按照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进取精神深化“三转”,重点抓好各县(市、区)纪委内设机构改革等工作。
转作风:严肃纪律铸就铁军
打铁还得自身硬。为防止出现“灯下黑”问题,去年市纪委在内设机构改革中加大自我监督力度,设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提升履职素质能力”的重大课题,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履行好监督别人的职责。市纪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关于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监督的要求,开展“净化队伍”活动,去年以来严肃查处了两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同时,市纪委选派40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培训,各县(市、区)纪委对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和县(市、区)直单位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履职能力。
今年,市纪委制定纪检监察干部平时考核办法,在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推行定岗、定责、定工作流程、定工作标准、定考核措施的“五位一体”日常考核机制,狠抓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同时,根据形势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重点任务,对深化“三转”、抓好纪检监察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发挥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作用等实施项目化管理,加大推进力度。
实践证明,纪检监察机关“三转”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应行之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由之路。
⑤ 如何把效能监察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处
烟草在线专稿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对全局在职员工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及其效率、效果问题的监督检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笔者就如何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把握好效能监察的基本原则。 在围绕中心工作和亟需治理的突出问题时,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开展和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效能监察,把握要点、坚持原则至关重要。我们要注意抓住员工关注、领导关心、对实现中心任务影响大的事项,积极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回避矛盾。纪检监察部门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既要主动发挥职能任用,敢于监督,敢于碰硬,又要积极与有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进行工作,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对照检查,判定监察对象的行为是否合法。没有法律法规规定或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要慎重处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必须是现行有效的,而不是过时的,处理的结果要合法合理、宽严有度。同时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特别要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环节,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标本兼治,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依法惩治。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任用。要与政务公开紧密结合,提高透明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既要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更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问题严重的还要追究责任。 二、利用好效能监察的特点。 效能监察开拓了纪检监察部门主动走向监察对象,并对其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对于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高效勤政,能否及时主动地实施监督检查,不受有无群众举报的限制,能够做到事前加以预防,事中加以制止,事后闻风而动及时查处,使消极腐败现象和各种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具有综合性的功能。这一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查明责任、纠正错误、查处违纪、挽回损失、提出建议、督促改进等环节。效能监察的权威性体现在其措施和结论具有权威性。一是效能监察的主体是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处分权。二是效能监察后写出的情况报告,经领导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审定批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检查或调查结果而发出的监察建议书、监察决定书,被监察单位和部门必须执行。 在效能监察中,纪检监察部门要恰当地、充分地运用主动性、综合性和权威性,增强效能监察的力度,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政令畅通。同时,作为效能监察的主体必须在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从程序到内容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选好效能监察的基本形式。 注重事前效能监察,以体现预防的任用。事前监察主要是围绕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监督,可以预先进行防范,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事中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在工作进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后监察是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结果的监察,可以查明其完成任务的合法性、有效性,重点监察行政管理效果的好坏、效能的高低,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理。一般来说,现在所做的工作,属于事后监察的多一些,今后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开展事前和事中监察。突出专项监察,以体现效能性。专项监察是对某一专门问题或监察对象的某一具体管理行为进行的效能监察。如对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某项决定、命令执行中的问题进行的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适于解决倾向性问题,易于见效;综合监察是对监察对象行为的综合性监督检查,涉及内容广泛,能全面反映监察对象的情况,适于对机构或部门的总体监察。 适度选用独办监察或主办监察的形式,以体现功能性。独办监察是指纪检监察部门完全依靠自己的加仑量,独自承办监察项目;主办监察是指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其他有关业务部门为辅承办监察项目。近些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在针对烟叶收购纪律、专卖内管等方面独办或主办的效能监察上还有较大差距,是今后努力的地方。在开展效能监察中,纪检监察部门既要善于当好“主角”,又要乐于当好“配角”。当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当“主角”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当好牵头人,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整体合力,弥补自身手段和权限等条件的不足,完成好效能监察确定的目标;当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当“配角”时,不仅要积极主动配合牵头单位搞好组织协调工作,还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任用,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四、掌握好效能监察的基本方法。 直接参与某些业务管理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出建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防止监察对象发生违反职责的问题,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从而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效能。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不要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业务部门的工作,一定要记住是督办人,不是落实者。采用效能审查法,通过审查、计算、分析来评判监察对象的管理效能。效益审查是对监察对象的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的管理活动产生的效益;效率审查是对人力、物力、财务资源选用情况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比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效果审查主要是审查某些重要项目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结果。采用目标考评法,对监察对象工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完成程度和效果进行考察、评定,常用的方法有一次性考评和累计考评,评分考评(定量考评)和评议考评(定性考评),专项考评和综合考评等,这些方法可以交叉使用,互为补充。在效能监察中,多数情况下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一般来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可直接参与;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和情况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内部管理行为的结果,可以进行效能审查和目标考评。还可以根据实际,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⑥ 浅谈如何加强效能监察促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就是要规范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和提高效能建设。管理部门的性质不仅仅是管理,而其最终的根本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管理部门的代表就是各级机关,如何把各级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进而在人民心目中形成服务型机关?实践证明,加强效能监察是提高机关效能、促进服务型机关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一、机关效能监察的目的和意义 机关效能监察是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效率和质量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开展机关效能监察是建设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搞好机关效能监察有利于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机关服务环境;有利于转变作风,促进工作落实;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效能监察,提高机关效能,促进服务型机关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竞争日趋激烈,节奏明显加快,机关效能的提高刻不容缓,机关的服务性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近几年来在机关工作的经验,结合蒲白矿务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机关效能监察,提高机关效能,促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要在深刻认识开展效能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切实解决本单位行政管理和机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妨碍和制约本单位发展的各种因素。要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保证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严格机关内部管理。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建设。在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公约性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一心为民的要求,从机关的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业务事项出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长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等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管事管人,是搞好效能监察的关键措施。另外,还要制定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管理的加强。 3、突出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依法行政就是要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授权,严格依照法定形式和程序管理职责事务,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样才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命令,保证政令畅通;才能清除管理保障,制止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使整个机关管理体系有序、有效运作。 4、推行政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搞好承诺服务。 政务公开是深化民主管理的有效性形式和重要途径。政务公开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单位发展的事项,实行公开的办事制度,将办事的依据、标准、条件、程序、时限及服务承诺事项等内容向社会公开,诚心诚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地改进机关工作。凡涉及职工利益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和分配表、各类先进评选结果、物资采购明细、职称聘任、职务聘任等均要做到按时、客观、公正的公开。 5、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保证办事质量。 长期以来,机关和部门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用职工的话概括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六点下班五点回、大小事,三五回。要树立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建设服务型机关,必须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效率观念,认真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办理时限的管理事项,必须严格执行;没有规定的,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办理时限;机关工作人员对组织交办的工作事项,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保证办理的质量。这样才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保证办事质量。 6、改进机关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机关形象。 改进机关作风,就是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的地位,把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切实当好人民公仆;克服浮躁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实际,了解民情,体察民情,集中民智,讲求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完善服务承诺,创建文明窗口及采取各种形式的便民措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树立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了解基层和职工群众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在基层和职工中开展基层评机关、群众评行风等活动,对机关作风、行风进行调查、测评,对作风和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并把结果作为年终对机关部门及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另外,为保证职工的心声和诉求得到落实,还要建立和完善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注重和关心广大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切实困难,善解民意,理顺民情,最大限度地排民忧,解民难,了民心,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妥善的保护。 7、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机关效能监察的监督主体是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依托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设立效能投诉中心,直接受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兄弟单位及上级机关的效能监察监督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的资源优势,在网络上设立领导信箱、政务信箱、举报信箱等,接受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负责对各部门效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机关各部门也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效能监督机制,部门之间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本部门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 8、建立健全机关效能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纪律。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实施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要建立健全机关效能考评和奖惩制度,首先,要在机关效能建设中认真总结以往考评、考核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出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办法。其次,要在道德规范、纪律约束、法律惩处以外,制定有关规定,明确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的具体办法。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情节轻微者,给予效能告诫或诫勉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形式责任;机关负责人不认真组织开展效能建设,致使本单位出现严重效能问题的,要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其领导责任。另外,还要把对工作人员的考评和奖惩同干部使用相联系。这样不但建立健全了机关效能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同时也加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纪律。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其领域十分广阔,内容极其丰富,工作意义十分深远。
⑦ 纪检监察部门如何搞好效能监察
内容预览:1、正确认识效能监察是搞好效能监察的基础 1.1 效能监察版是纪检监察机关(部门)依法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及其效率、效果问题的监督检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1.2 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开展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早就有“无功就是过”之说,说明古代对官员是否勤政就很重视了。50年代初,搞“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其中反贪污是廉政监察问题,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效能监察问题。《监察法》也开宗明义指出,制定《监察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
⑧ 如何提升派驻监督效能,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从实践经验看,加强派驻机构建设、提升派驻监督效能,必须加强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及后勤内保障容。
《意见》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业务管理。中央纪委安排派驻机构负责人参加有关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查办案件等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协调。二是加强履职监督。完善派驻机构向中央纪委报告工作等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及其负责人履职情况的检查考核,强化对派驻机构及其负责人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对党风廉政问题该发现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匿情不报、不处理就是渎职。三是加强干部管理。派驻纪检组组长人选由中央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提名并进行考察,中央纪委统筹安排派驻机构干部选调、使用、交流、培训、锻炼等工作。四是加强后勤保障。派驻机构的办公条件、后勤保障继续由驻在部门负责,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意见》明确派驻机构的工作经费在驻在部门预算中单列。这是防止发生利益羁绊、增强派驻监督有效性的重要制度设计。
⑨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一、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千头万绪,效能监察不可能囊括生产经营的所有方面,着眼点要放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上,重点就应放在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抓住管理中的“重点”,抓住领导关心的“难点”,抓住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必须根据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配合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确定开展效能监察专题,确定项目不可过多,要确定一些影响大的、效果明显的、易于取得成效的项目,抓住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才合拍,才能集中精力予以突破,工作成果才能得到普遍认可,并为下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可以说效能监察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之中。近年来,公司针对工程项目、技改项目等投资金额大的,加大专项效能监察力度。对新建项目的设备采购开展效能监察,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优,进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在设备招标订货中,公司设备管理效能监察组坚持对各项目组执行制度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制定了《设备采购管理流程》、《设备采购资金管理流程》和《设备管理流程》,严格规范招评标工作程序,加强招评标过程管理和效果审查,督促各项目组和有关单位,结合市场形势变化,在确保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投资和采购成本。如公司在废旧物资处理工作中,坚持从处理申请、发出标书、竞标单位资质审核到开标等环节,除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外,废旧物资处所属单位代表也参与到监督检查中,使废旧物资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度化。为加强招投标工作,防止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在招投标工作中实行《廉洁守纪承诺书》签订制度,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报名、公开投标单位和公开招标定标结果。对招投标过程,严格把好“三关”,即:严把招投标单位资质关,严把招标程序关,严把招投标纪律关,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二、效能监察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效增盈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已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发挥效能监察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起到对规范项目适应市场低标价的成本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管理浪费,提高效益指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改善管理,提高效能”的目的,保证企业管理合法和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强化责任意识,抓好过程监督,提好监察建议,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把效能监察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督促被监察单位认真整改,纠正管理行为偏差,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内部控制,严格落实责任,严肃责任追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同时,持续推动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发展,不断创新和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效能监察成效评价工作,探索构建效能监察工作的激励机制,分析效能监察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进程选题立项的新问题,不断研究效能监察在融入管理、进入流程方面的新途径,改善操作方法,提高效能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搞好效能监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大力宣传和推广效能监察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三、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
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建设中的作用,前移效能监察关口,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一是在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上做文章,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如对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开展效能监察,降低投资和采购成本。二是在效能监察在管理行为、能力、运转状态上做文章。如对执行安全、质量、规章制度情况实施效能监察,防止发生质量差错、安全事故,以达到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效能监察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回,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三是结合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强化管理、理顺关系、大政统一、分权强责”的管理方针以及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基本管理原则,开展制度落实效能监察,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重点,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对公司的《效能监察暂行规定》、《经营管理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招标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逐渐向人、财、物、产、供、销和企业改革、改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全方位拓宽和延伸,使工作覆盖到集团所属所有子、分公司和成员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已成为集团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防止企业在改革、改制、机构合并中各种问题、矛盾的发生,开展了对企业各级中层管理干部的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效能监察。确保了企业内部改革、改制工作的进行,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四、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性
效能监察是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执行政策,履行职责,管理能力,效率、效能的监督检查,其出发点是通过对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非经济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必须在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以保证效能监察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公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的原则,落实责任,形成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增强效能监察合力。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查漏、促管、增效、保廉”为目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筛选,重点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设备采购招投标以及节能技改、经营管理等工作认真开展了效能监察,每一项都明确了立项时间、要求、方法和措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效能监察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加强领导,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选题立项,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分析研究,找准效能监察工作的切入点和监控点,明确实施效能监察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目标,针对不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立项实施方案,做到:选好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规范一类管理,制定一项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公司效能监察工作融入管理、促进发展,为深入搞好效能监察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之,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过程就是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过程。要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把综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正确性作为监督的核心内容,抓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的监控,及时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