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人民公僕職責

人民公僕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10 06:10:04

行政機關是如何履行為人民服務職責

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作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當牢記手中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堅持樹立人民主權理念和人民公僕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② 民警的職責

人民警察職責(Duty of the People's Police)人民警察法定的職務責任或義務。根據中國法律的規版定主要是:1.預防權、制止、偵察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偵緝逃避偵查、審判和執行判決的人犯;2.依照法律管制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3.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的工作,領導群眾進行防特、防匪、防盜、防火工作;4.警衛法庭,押解人犯,警戒監獄、看守所和勞改場所;5.依照法律管理爆炸物品、劇毒物品、槍支彈葯、無線電器材、印鑄行業、刻字行業;6.管理戶籍;7.依法管理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居留、旅行等事項;8.管理城市交通秩序、車輛等;9.維護公共場所、群眾集會的秩序和安全;10.保護各國駐華使領館的安全;11.警衛重要的機關、廠礦企業的安全;12.進行消防工作;13.追查被搶劫、偷盜的財物,查找迷失的兒童和下落不明的人,救護被害人和突然患病處於孤立無援的人;14.向群眾進行治安宣傳;15.其他屬於人民警察職責范圍內的事項。

③ 公共行政職能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長期過程,轉變政府職能是貫穿這一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發展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需按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 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2]桂世鏞等,鄧小平行政理論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1998.
[3]韓繼志,政府機構改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夏海,中國政府架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5]郭濟,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舉措[J].中國行政管理,2001,(1)。

④ 公安局有哪些職能部門分別做什麼的

公安局的職能部門:直轄市公安局、省會城市公安局、地級市公安局、縣級公安局,除縣級公安局外,前幾者均可按城市的區下分區分局。

特定公安局一般受所在地政府領導、受上級公安廳、局指導。公安機關的最高部門是公安部,指導全國公安工作,包括所有各級公安局。受所在地政府、上級公安機關雙重領導 。

公安局承擔公安機關的工作職責: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工作;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4)人民公僕職責擴展閱讀:

公安局承擔公安機關的工作職責: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工作;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⑤ 政府職能轉型的含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長期過程,轉變政府職能是貫穿這一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發展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需按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 那麼它轉變的主要內容、根本途徑是什麼呢?通過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政府職能的轉變應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 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 發展 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 方法 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十七大報告要求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 現代 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 ,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 法律 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 問題 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 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 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 」,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⑥ 關於五大發展理念與政府職能的轉變有哪些

政府職能重心的轉變 新時期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幾點思考 新時期環境和任務的特點 政府職能轉變在實施了20多年後依然被列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大致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職能轉變的目標和期望還沒有到位,因而改革進程需要進一步加快;二是新環境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因而需要與時俱進,使改革進一步深化。在筆者看來,後一點更為重要,它關乎到職能改革目標、任務、基本方向和側重點的設計。 新時期的環境有哪些特點?可以說,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的新施政理念,構成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和新環境。新一代領導集體意識到我國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現期」並存的關鍵時期,因而其施政理念是對多年來發展歷史的總結和對現狀、未來系統思考和審時度勢的產物。 施政理念的轉變要求政府治理模式的轉變,這一轉變涉及職能結構、角色定位和施政方式的轉變。那麼,從政府職能角度來看,上述環境特點會對職能轉變產生哪些影響?會提出哪些新的任務和要求? (一)政府職能轉變從過去聚焦經濟擴展到更為廣闊的領域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政府職能結構的特徵可以歸結為:政治、經濟職能過強,社會職能過弱,管制功能過強,服務功能過弱,在經濟職能中,微觀管理職能過強,宏觀管理職能過弱。 改革開放伴隨著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向經濟建設的轉移,與此相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點長期放在經濟領域:「從計劃調節到市場調節,從微觀管理到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等,顯然都屬於政府經濟職能轉變的范疇。 「科學發展觀」理念與「和諧社會」目標要求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職能,《十一五規劃》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發展思路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為本和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問題。這些都意味著,政府職能轉變從過去聚焦經濟領域擴展到了更為廣闊的領域。 (二)職能轉變領域的擴展要求多項職能之間的合理平衡 一個基本事實是,政府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職能,必須擁有相對充足的資源,而政府財政資源的汲取量又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如果社會經濟發展出現滑坡,政府財政資源的汲取必然受到負面影響。這時,縱然有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職能的良好願望,政府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換句話說,政府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的有效履行以經濟職能的有效履行為前提。 這一點意味著,強化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並不是政府工作重心的再次轉移,而是一方面要超越對經濟職能的過分倚重,另一方面又要在有效履行經濟職能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社會和公共服務等多項職能之間的合理平衡。這意味著職能的高度復雜化,要求職能調整的設計和實施要強化協調和統籌,要求職能結構優化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前瞻性。 (三)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具有新的內涵和表現形式 多年來,政府職能轉變集中於經濟領域,改革的側重點在於放開那些「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務。所謂經濟職能轉變,其核心問題是確定政府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在哪些方面有所不為。時至今日,就政府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而言,黑白分明的地方已基本解決,我們的理念和認識已基本到位,深化職能轉變必然觸及那些不那麼涇渭分明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政府職能不再是「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所能回答得了的,它與政府履行職責的具體方式密切相關,與政府在應該管理的領域中的角色定位密切相關。相應地,政府職能轉變具有了深層次的內涵和新的表現形式。舉例而言,各級政府都承擔著經濟職能,但不同層級政府在履職方式和手段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換句話說,各級政府都「該管」經濟,其分野主要在於怎樣去管。「怎樣管」和「該不該管」就這樣緊密聯系,共同決定著政府的職能定位。政府職能轉變的側重點不再是回答該不該管,而要深入到「如何去管」的問題。這一點不僅適合於經濟領域,同樣適合於政府的其它職能領域。 (四)經濟領域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未來著力點 就經濟領域而言,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政府職能轉變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筆者認為,未來改革的著力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科學發展觀對政府職能轉變提出新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包括改變對投資和出口的過度依賴,擴大內需使消費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擺脫以資源消耗和生態犧牲為代價的可持續陷阱,靠知識經濟和自主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改變非均衡發展模式,促進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等等。回顧經濟體制改革歷程我們會發現,在「短缺經濟」和「剩餘經濟」的不同階段,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明顯不同,其經濟職能相應具有很大差異。可以設想,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政府經濟職能及履職方式會產生重大影響,提出新的要求。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還應進一步深化和細化。 第二,實施《十一五規劃》對深化職能轉變提出新的要求。《十一五規劃》相關部分提出了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任務目標和基本方向。以「深化體制改革」為例,它涉及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稅收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現代市場體系完善等多個方面。這些都和政府的經濟職能密切相關。因此,結合重點改革領域和目標、方向,釐清這些對政府職能的具體要求,進而根據國情,把原則性的理念具體化並落到實處,是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未來著力點之一。 職能轉變與政府的角色定位 前已提及,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具有新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其側重點不再是政府「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而是深入到政府履行職責的具體方式,即政府在應該管理的領域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一)政府在經濟領域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經濟角色的歸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雖然成效卓著,但筆者認為前一時期的改革基本上屬於角色歸位的過渡時期,從「壟斷主導性經濟主體」向「積極的經濟主體」的過渡:一方面,與計劃經濟時代相比,政府逐步放棄了對資源的全面壟斷和對市場機制的排斥,開始了國有企業在競爭領域的撤退、市場機制的引入和非公經濟主體的培育。另一方面,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登台唱主角,從早期的直接興辦企業到後期的層層經濟目標責任制以及招商引資狂熱,導致了重復建設、粗放經營、地方分割、部門保護種種弊端。這就是說,政府扮演了「積極的經濟主體」的角色,而在制度保障、市場環境締造和公正仲裁等方面著力不足。 《十一五規劃》強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主要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努力實現。政府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完善政策,為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營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這意味著政府角色的進一步轉換——從「積極的經濟主體」到「制度保障者、市場環境締造者和公正仲裁者」的重心轉移。這是政府經濟角色歸位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政府在社會職能中的角色定位 強化政府的社會職能是新施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政府的社會職能是一個龐雜的體系,但考慮到提出的時代背景,強化的著力點應在擴大就業、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等方面,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所有這些都具有某種「傾斜性」特徵,即對弱勢群體和相對落後區域的救助、保護和扶持。 雖然屬於不同職能領域,經濟體制改革對強化社會職能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如果說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由「積極的經濟主體」向「制度保障者」的角色歸位,那麼在社會職能領域,政府角色定位的核心應該有兩條:一是「慈父」與「組織協調者」角色之間的合理平衡;二是「授魚者」與「授漁者」角色之間的合理平衡。 (三)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的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如果說社會職能具有「傾斜性特徵」,強化社會職能主要表現為對弱勢群體和相對落後地區的救助、保護和扶持,公共服務則具有「普遍性特徵」,強化公共服務意味著面向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一視同仁地增加或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務,如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治安、良好生態環境等等。 就普遍性公共服務而言,政府角色定位的核心是「安排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區分和理性選擇:一方面,承認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份內職責;另一方面,又要認識到公共服務不一定由政府獨家壟斷生產。按照新的角色定位,政府作為「安排者」決定哪些屬於公共服務應該由政府來做,做到什麼程度或水平,怎樣付費等問題。至於多數公共服務的生產和提供,完全可以通過合同外包、政府補助、憑單、特許經營等形式由私營部門或社會機構來完成。 由於教育和公共衛生等領域目前出現的種種問題,公共服務市場化在我國正面臨責難和質疑。筆者認為,推進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沒有錯,所要反思的僅僅是市場化的內容及具體形式。市場化具有多樣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既可以是「政府責任」的市場化——把本應是政府「份內職責」的公共服務推向市場;也可以是「提供機制」的市場化——在政府承擔安排者責任的前提下,推行公共服務生產過程的市場化,通過多元生產者間的競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質量。 深化職能轉變的實施理念 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利益分化、社會多元化和高度復雜化的背景下,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在面臨的種種巨大挑戰面前,深化職能轉變需要實施方式的創新,包括先進的實施理念和有效的實施機制兩個基本層面。考慮國情和實踐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深化職能轉變過程中應該提倡和堅持以下理念或原則。 (一)「協同政府」理念 協同政府的核心是「確保政策制定的高度協調和具有戰略性」。高度協調即建立不同部門之間在決策過程中的制度化溝通和協商機制,克服公共決策的部門化,確保不同政策領域之間在政策上的高度一致性和整合性。決策的戰略性則強調公共決策從長遠出發,避免決策成為對目前現實壓力的被動應付。 我國長期受到「決策部門化、部門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的困擾,離《十一五規劃》要求的公共決策的系統性和戰略性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堅持協同政府理念尤為必要。更重要的是,要借鑒發達國家「協同政府」和「跨部門合作機制」的機制和具體措施,建立跨部門的設計、實施和評價機制,避免部門化可能導致的碎片化、相互掣肘和割裂。 協同政府還包括政府部門與外部主體之間的協同,首先是公民參與,其次是發揮外部專家的作用。我國改革具有不同程度的封閉性,主管部門充當了優先項選擇者、方案設計者、改革推行者和效果評價者多重角色,外部獨立專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公民參與效果更為有限。沒有這些方面的突破和創新,職能轉變的系統性、整體性和戰略性同樣難以實現。 (二)結果導向的責任政府理念 政府職能轉變存在一個內在矛盾:一方面,改革要求政府部門放手或改變慣常的干預方式。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又在改革的創議和實施方面擁有主導性權力。職能轉變意味著政府部門的自我革命,其效果可想而知。實踐中部門爭奪審批權和重審批、輕監管的傾向可為見證。在協同政府(包括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的有效機制建立和有效發揮作用之前,可以運用「結果導向的責任政府」理念和機制來緩解這一問題。 所謂「結果導向的責任政府」理念,就是政府的主管部門向結果負責,權力獲取與權力行使的目標和結果密切掛鉤。以審批權為例,部門索求審批權要達到什麼目標?這些目標是否可以直接測定?目標的實現程度如何評價?部門行使審批權一定時間後,所期望的目標和實際效果是否達到?如果特定審批權的行使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結果,那麼該審批權就要收回或者取消。這就是權責一致,而「責任」主要用權力運行的實際結果來判斷。 (三)「可持續性」理念 強化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是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的亮點和突出特徵之一。這無疑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同時旨在擺脫粗放增長模式和巨大的貧富、城鄉、區域差距帶來的「可持續陷阱」。但強化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同樣存在可持續問題,而且比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更為重要,也更為復雜。 20多年來國民經濟和政府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使我們有了強化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的本錢。但許多隱憂依然存在,包括薄弱的現有基礎和巨大且日益增長的潛在需求,各級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巨額債務,可能的經濟波動等。 前些年,每當中央政府確立經濟增長目標,地方政府多會層層拔高、層層加碼,呈現出某種大轟大嗡的運動式特徵。強化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恐怕難以擺脫這一「規律」,可持續性陷阱相應可能採取多種形式:描繪宏偉美麗的藍圖而沒有認真核算資源需求和財政承受能力;以「豐年」的標准確定服務量和水平,不認真考慮「歉年」可能面臨的壓力等等。從一些地方政府的種種規劃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出一些影子。 公共服務尤其社會福利具有能上不能下的剛性特徵,公眾沒有享受到應該享受的公共服務或福利時無疑會不滿,從而影響到社會穩定。但可以設想,當出現資源嚴重不足,政府不得不剝奪已經享受的服務或福利時,公眾的反應決不是「不滿」一詞所能形容的,對社會穩定帶來的破壞性無疑會更大。 (四)「管理精緻化」原則 需要牢固樹立一個觀念:理念需要技術支撐,忽視制度、技術和機制的構建,再先進的理念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從馬克思的「人民公僕」到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從鄧小平的「三個有利於」到今天的「以人為本」,新民生路線有其歷史根基。教訓在於過分熱衷於新理念的闡釋、傳播和中繼站式的層層傳達,在因地制宜構建有效制度和機制方面著力不足。 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意味著任務多樣化和復雜化,相應要求變革過程管理的精緻化。管理精緻化側重於技術層面和細節,目的是實現細致化、科學化和操作化,這應該體現在變革過程的每個環節,包括優先項選擇、目標確立、方案設計、實施與評價等等。目前,我們對改革的操作和技術層面重視不足,管理還相當粗放。

⑦ 我國政府職能的形成、發展和改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長期過程,轉變政府職能是貫穿這一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發展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需按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

那麼它轉變的主要內容、根本途徑是什麼呢?通過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政府職能的轉變應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 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

⑧ 如何准確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以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措施

科學發展觀我理解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就必須抓好「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必須是科學的。「科學發展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應該成為我們執政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我們要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關心群眾安危冷暖,著力解決好關系他們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收入群體的人們,都能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過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發展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列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辯證論,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思想,體現了鄧小平理論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不用科學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怎麼能強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如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會取得怎麼的預想效果?不進則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價值觀、文化的渴求越來越高,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就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果不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作為執政黨應如何去滿足。從這一點看,「科學發展觀」就應該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是改革和開放二十年來經驗教訓的最精闢的總結
改革開放的20年,我們黨的頭腦清醒了,從左的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逐漸確立了科學的發展觀,制定計劃,考慮到了中國的國情、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發展,有步驟、分階段逐步實施。回顧一下,從理論上的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的大討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無不證明了我們成熟了。從經濟建設目標的確定,也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觀點,從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由於經濟發展觀的科學,這個目標實現了。政治上的科學發展體現的也非常明顯,從反對黨內不正之風,不正視黨內存在腐敗到開展反腐敗斗爭,從我國在20年來陸續出台的法律、法規,看得出我國正在向法制化國家邁進,而出台這些法律並不是在一夜之間,而是成熟一個出台一個,出台一個落實一個,這就是科學的發展觀。
三、科學的發展觀,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時代要求
我們回想一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並不是一開始就被所有人們所接受,不是有人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澤東、鄧小平時代就有過論述,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黨學習的深入,才真正認識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確立,也體現了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提出,就體現了發展的觀點和科學的觀點,這科學發展的觀點不僅是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是執政黨的一個重要任務,還要代表和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要說或者有人准要問誰能代表和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唯我中國共產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利益既有物質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對最根本的各種利益的要求,這種利益是至高無上的,是我們黨為之奮斗和必須讓他們滿足的。特別從現階段,從我們從事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不與時俱進,怎麼能滿足人民對我們黨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學發展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我們黨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四、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必須全面准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其實是注意把握如下幾個問題: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二是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三是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第四,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各項工作的各個方面之中。第五,要樹立「四個觀念」,也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念,節約資源的觀念,保護環境的觀念和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改進作風,不斷提高執政水平。良好的作風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條件。要高度重視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把作風建設作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以扎實有效的工作實績,體現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的先進性。
作為一名公安幹警,要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認認真真完成工作任務。從做人、做事,當好人民公僕三個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人格品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將失去起碼的條件。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
二是精心做事。我們要樹立起「群眾所需無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點小事,我們都要以和藹的態度認真對待,因此,我們要立足本職,努力完成工作任務。
三是當好人民公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過於愛民,行莫過於利民」,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群眾的滿意當作第一標准。
社會要進步,公安事業要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新時期下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加強部門自身建設,落實崗位職責,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不斷創新,在領導的支持和同志們配合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公安工作。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堅持科學發展觀已成為我們的重大國策,作為一個當代公安幹警,我就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收獲,談以下幾點體會。
必須全面准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保穩定。作為公安民警,更加知道公安工作是一項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社會政治穩定的基礎性工作。我們要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提高辦案能力和辦案水平,提高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我們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注重以人為本,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3、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於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於「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按科學的發展要求來深化改革,致力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的不斷完善。
4、提高工作能力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新形勢下我們尤其要具有綜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夠在復雜的人物和事件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根據事物的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超前採取防範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社會政治穩定問題,近年來,由於經濟轉型期積聚的社會矛盾不斷顯露,擅自非法設立出入境中介機構、編造、倒賣偽假證明材料等問題性事件時有發生;非法入境、非法滯留、非法就業等活動俞演俞烈,嚴重地干擾了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如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勢必影響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而要勝任如此艱巨的工作任務,履行好國家和人民交付的神聖使命,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新形勢新任務,給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目前,公安工作仍存在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還受到許多來自內外部因素的制約。公安工作要更快更好地發展,尤其需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要以「人民公安為人民」為核心,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服務觀。不斷努力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公安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⑨ 派出所的職能和作用

維護轄區的治安,打擊轄區發生的罪案;管理轄區的常駐、暫住戶口;轄區內的群眾求助,接處警;出租房、旅店業等的審批、管理。

一、職能

公安部門具有民主與專政兩個方面的基本職能:

1,專政職能,主要是指公安機關有依法對蓄意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勢力和其它犯罪分子實施打擊、制裁、監控和改造的社會效能;

2,民主職能,即公安機關有依靠人民、保護人民、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為人服務,充當人民公僕與衛士的社會效能。

二、作用

1,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

2,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3,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4,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5,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

6,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

7,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的安全監察工作;

8,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9)人民公僕職責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的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

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三、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

四、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

五、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

六、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行業進行管理;

七、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

八、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

九、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十、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十一、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和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刑罰,對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實行監督、考察;

十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十三、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