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治安
❶ 靖江市公安局解決民事糾紛時,不實事求是,敷衍了事,讓群眾寒心
【1】對靖江市公安局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當事人有不同意見,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專向當地的法院屬提起民事訴訟。
【2】對靖江市公安局做法有不同的看法,當事人可以向泰州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復議。
【3】也可以向泰州市公安局紀檢委反應問題,要記住這些辦事不公的警察的警號,便於紀檢委調查解決問題。
********************
我過去是有兩樣的?
❷ 鎮江市上黨鎮治安怎麼樣
首先,鎮江的治安整體狀況良好,較蘇南其他幾個城市好一點,其二,上黨在丹徒回吧,丹徒原來也是縣答城,雖說遠離市區,屬於鄉下,但人還算淳樸,只要你不是不講理,當地群眾不會刁橫跋扈,三,現在農村群眾文化程度也高了,你也放心,但是你倒是要注意外地人和流動人口,江蘇都這樣,一般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都是這些人
❸ 靖江時代菜場治安誰管店裡抓到小偷送到派出所,派出所當天就給放了,
先痛打一頓再送
❹ 靖江得名的由來,古今的變遷。 第一個發來答案的會被採納!
東漢未年,這里還沒有陸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現出一座獨峙的山,名叫孤山。後來由於江潮的沖刷,在孤山腳下漸漸隆起一塊塊沙洲。沙洲又連成片,成了陸地,對這片陸地,後來人們稱之為「馬馱沙」。為什麼叫「馬馱沙」而不叫別的名稱?這個謎底,直到建縣後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開。
這一年,有個叫易乾的靖江知縣到西沙視察,走到焦山港(今東興鎮),發現一塊斷碑,上面隱約可見幾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吳大帝牧馬大沙……」吳大帝即吳國國君孫權,這說明三國時期,孫權的部隊曾在這里牧過馬。這一發現,解決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它證實了三國時期,這里已經有了一塊不小的陸地,而且開始有了人煙;第二,弄清了這塊土地為什麼叫做「馬馱沙」。原來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馱」都是諧音,說訛了,就把。『牧馬大沙」誤成了「白馬馱沙」,久而久之,便簡成「馬馱沙」了。由於有了「馬馱沙」這一名稱,其他與「馬」有關的別稱,也就先後出現,如馬洲、驥江、驥渚、牧城等等。其中馬洲和驥江,直到現在還作為靖江的別稱在使用。
宋代,「馬馱沙」曾改名為「陰沙」,元代又復稱「馬馱沙」改稱「陰沙」,是因為它地處江陰之北的緣故。「馬馱沙」改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縣之時。此時馬馱沙隸屬江陰,由江陰知縣代管。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馬馱沙的面貌已和過去大不一樣:它的地域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經濟也逐步地發展起來,這就需要有相應的行政機構來管理。更主要的是,這里地處江邊,經常受到海寇的騷擾。雖有江陰管轄,但兩地畢竟隔一長江,維護治安有諸多不便。鑒於以上原因,應天(南京)巡撫膝昭便上書朝廷,建議將馬馱沙從江陰劃出,單獨設縣。他提出的建縣理由是,這里「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其重要性雖然是從軍事上講的,但講得很確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新建的縣叫什麼名字呢?因為它具有「扼江海門戶」的作用,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為它瀕臨長江,是一座江邊城邑。
靖江城的演變 top
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單獨置縣,首任知縣張汝華經過認真勘察,決定將縣城設在朱定、徐太二用以對抗朱元璋所築的水寨舊址,即今靖城鎮。朱、徐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部將,朱元璋要做皇帝,必先剪除這股勢力,後來朱、徐被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所殺。張汝華在此建城的理由是:這里雖然比較荒蕪,但它地處江濱,又與江陰縣隔江相望,無論在交通上還是軍事上,都有重要意義。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正確的。
張汝華對縣城的建設可謂嘔心瀝血。當時水寨周圍僅3華里,佔地510畝,寨內沒有街道,也無像樣的房屋,唯有「草屋四五區」。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縣城,困難可想而知。但他不愧是實幹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壘土為垣」,即用泥土堆砌城牆,以防禦敵寇。土城沒有四個城門,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長度都只有一華里左右,這就是從明代到解放前的靖江城的范圍。
築起城牆後,再在城內進行其他建設。一是建縣衙,二是建學宮(孔廟),三是建城隍廟。作為縣城,這些建築是要首先具備的。不過初建時,房屋都是草木結構,十分簡陋。即使如此,建成也很不容易。史料記載,建縣衙時,因為缺少木料,房屋不能竣工,張汝華十分焦急。某日大風潮,從長江上游漂來圓木46根,這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張汝華在任期間,還建了察院(監察機關)、總鋪(郵驛)、公館(招待所)、倉廒(糧倉)等,房屋共281間24廈;又開鑿了內外城河,掘了5口井,造了8座橋,使縣城有了一定的規模。張汝華在任 期間生活非常艱苦,他和民工一樣地鑽草棚、睡地鋪,一樣地吃粗 糧、喝菜湯。既要運籌規劃,組織施工,有時還到工地上參加勞動。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也是一位難得的好縣官。
張汝華離任後,不少縣官在縣城建設上付出了心血。城牆和城 內的幾大建築一修再修,有些建築規模絕不在蘇南大城市的同類 建築之下,如學宮、崇聖寺等。此外在崇聖寺范圍內還建造了鍾樓、 四眼井,在東門和南門外建造了魁星閣及書院,為後人留下了可貴 的文化遺產。
隨著縣城建設和商業的發展,街巷逐步形成。至清末,城內有 街巷13條,城外有7條。不過那時縣城小,街道也狹窄。主街叫大 道街,橫穿靖城東西,寬僅二三米,路面由條石鋪成,其他街道有的 鋪以條石,有的則是泥土路面。街面上一律是磚木結構的平房,比 較低矮。這樣的街道,至今仍有遺跡,例如現在的縣前街和勝利街, 多少還保留著明清時的風貌。
民國年間,城廂有所擴大,街巷隨之增多。至解放前,城內主要 街道為「二縱一橫」。「二縱」是中正路和勝利街;「一橫」是中山路、 中興路、復興路,此外還有里弄小巷10餘條。此時街面上已有了樓 房,不過為數很少,都集中在西門繁華地段。樓房的主人均為富商, 如新泰豐南貨店和永日昌棉布店的老闆等。
1949年1月28日,靖城解放。為圖縣城的發展,1951年,縣政 府決定拆除城牆。1956年起,先後對中山、中興和復興路進行拓 寬,使其貫通,成為今天的驥江路。這條路長1486米,寬20米,混 凝土路面。而後又拓寬中正路,使其成為今天的人民路。這條路長 2208米,寬24米。兩條路縱橫交叉,成了城內最主要的幹道。改革 開放後,特別是最近幾年,又新建和拓寬了不少道路,如人民南路、 新建路、康寧路、幸福路、環城路、東興街等等。現在城內已有路、街 60多條,行政轄區總面積從解放前的不足一平方公里,擴大到 4.25平方公里。高層建築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氣勢恢宏,風格各 異,令人目不暇接。照明、給水、排水、環衛等設施,也與城市建設同 步發展。
靖江城的變化使人矚目,它是祖國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 一個縮影。特別是1993年靖江撤縣設市之後,靖江市政建設又邁 出新的步伐。城廂繼續擴大,公路兩旁的綠化帶和街心花園先後竣 工。除原有的高層建築外,又增加了揚子江大酒店、長江大酒店等 高層建築。一座初具規模的新興城市,已經屹立在長江之濱。
❺ 杭州蕭山機場旁邊的靖江鎮治安怎麼樣
靖江鎮治安還不錯的,申請寬頻上網的話可以去靖江電信局,
❻ 江蘇靖江大富豪最黑的場子
魔窟
❼ 靖江烈士陵園有哪些烈士
王倬,原靖江縣新豐鄉新躍村王家埭人,1915年出生在一個剝削階級的家庭里。1937年畢業於上海正豐中學。上海淪陷後,他回到靖江,靖江也已被日軍佔領。他熱愛祖國,痛恨日軍的侵華暴行,對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困惑不解,曾組織一批熱血青年,去黃橋、如皋、海安等地尋找抗日隊伍,未能找到。回靖後,為維護社會治安,他帶頭捐資,購買槍支彈葯,建立「村際聯防」組織,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打擊下鄉騷擾、搶劫的日偽軍、土匪和地痞流氓。
新四軍東進後,他從切身經歷中感到,這是一支真正抗日、救國救民的軍隊。他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1月擔任孤山區區長兼區游擊隊隊長。孤山區對敵斗爭的形勢很嚴峻。王倬到孤山後,率領游擊隊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1945年底,王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7年3月22日,祝自榮(靖西大隊長)、王倬率領二三十人的武工隊,告別縣委領導,晝伏夜行,向靖中進發。31日,王倬率6人插入太和區惜字鄉孫家埭,因壞人告密,被新豐市敵據點的保安隊和鄉自衛隊包圍。在突圍中,王倬擊斃敵人2名,自己腮間、手臂、臀部三處負傷,不幸被俘。
敵人把王倬帶到附近的短埭上。這里正是王倬的家鄉,不少群眾聽到王倬被俘,都冒險前去探望。孤山區的大惡霸地主張異三,此時已晉升為國民黨靖江縣縣長。當他得悉王倬被俘時,立即派人將王倬押至靖江城。
1947年4月1日清晨,王倬和另外5名同志被敵人用卡車從靖城押往廣陵鎮。張異三指使一群匪徒用刺刀刺穿王倬的琵琶骨,再用鐵絲穿進去,騰空吊在卡車上面的橫桿上,驅車開向廣陵鎮。王倬被拖到六圩埭西頭的廣場上,又被匪徒們用刺刀釘在門板上,王倬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我死黨不死!」等口號。張異三指使匪徒們用刀割去王倬的耳朵、鼻子,挖去他的眼睛,劈開他的胸膛,割心剜肺,破肚挑腸。在場的群眾無不潸然淚下,低聲抽泣。
人們將他光榮犧牲的日子,定為他家鄉新豐市一年一度的紀念節日。在他犧牲的地方和他的家鄉立碑紀念,讓後人永遠銘記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