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心中的道德律遼寧

堅守心中的道德律遼寧

發布時間: 2020-12-07 07:29:59

『壹』 如何保持本心,堅守道德

摘要:本文在通過分析熊十力對儒、佛、道三家修養方法評述和修正的基礎之上再結合熊十力關於「思」方面的論述,嘗試性的歸納出熊十力可能主張的「思修交盡」的同時以體認為本,思辨為輔體認本心及其發用的方法,希望對把握熊十力本心論的體用關系有所幫助。

關鍵詞:實證;本心;修養;修;思

熊十力的「本心」論是其本體論哲學的核心部分,他在《新唯識論》一開篇就明確的提出了要研究哲學本體必須求助於實證「今造此論,為欲悟諸究玄學者,令知一切物的本體非是離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識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實證相應故。」(《新唯識論?明宗》)。然而熊十力又認為實證無所謂方法,因為實證所對應的是性智,它只「本心」自知道自己而已,但是如何獲得實證,也就是說「本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是需要方法的,這個方法就是使「本心」或「性智」不為雜染所障蔽的修養方法,而要獲得這個方法必須求助於儒、佛、道諸家的修養方法。但是這三家的修養方法各有特點,也都有缺陷,按照熊十力的說法「儒言散見,而俗學每不悟;佛說祥密,其究趣寂,當以儒學折中之;道家有造微之功,而反知不可為訓。」

一、對儒學修養方式的評述與修正——儒言散見,而俗學每不悟

首先,我們來看看「儒言散見」的地方。儒學關於如何認識「本心」之體,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比較有代表的有孔子的默識,「默識」出自《論語?述而》片「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原意是默默的記住,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可以引申為一種道德心性修養的方法境界。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的方法,出自《孟子?盡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這是通過擴充人的本心,來認識人的本性,來認識天的方法。

「俗學每不悟」又指的是什麼呢?儒熊十力可能認為儒家的修行方法講求「經世致用」,對於本體的體悟上可能不如佛道兩家,使他不得不對於儒學的修養方式加以新的闡釋和發展。孔子「默識」的方法,熊十力就給予默識新的定義:「孔子自明其為道之功曰『默而識之』。默者,非屏去事物、冥然不生其心之謂,乃貫動靜而恆無昏擾,是為默也。識者,體認仁心而不放失,即由仁心運行乎萬物萬事之交,不令有一毫私意私見攙雜,是以知明處當,萬理平鋪現前,故曰默識也。默識是生生動動,活潑潑的。」(《體用論?明心》)可見在熊十力那裡,所謂默識,就是返己體認天然明睿、感而無系的本心之仁,沒有一絲私心雜念,和孔子的「默識」相比就明確的指出了道德心性修養關鍵在於體認和運用仁心。熊十力又在定義「默識」的基礎上提出了默識法 ,所謂默識法就是將「本心」運用於社會實踐的動靜語默當中,隨事隨地知明處當而動不失宜,恆清靜而無昏擾,憂樂不違而道及中庸,通過道德心性修養達到的悟得宇宙真理的一種方法,這樣熊十力就將「默識」的從體悟本心上升到了體悟宇宙真理的高度了,而這種方法才是熊十力贊同的體認本心的方法。

熊十力的默識方法在修養方式上對於「修」的方面比較重視,強調「本心」對認識客體的主導作用,「默識法,反求吾內部生活中而體認夫炯然恆有主在,惻然時有感來,有感而無所系,有主而不可違,此非吾所固有之仁心欽。」但是只依靠默識法,來修養本心之「體」,就會忽略本心「用」的作用,可能導致以心為實體,將超脫現實世界以養其神,不符合他「體用不二」的思想,認識「本心」的修養方法不能單靠「修」來完成還應該認識到「思」的輔助作用。所以熊十力又提出了修養本心需要默識法為主,輔以思維術的方法,「哲學的心理學,其進修,以默識法為主,亦鋪之以思維術。」(《體用論?明心》)那麼什麼又是思維術呢?熊十力說:「思維術者,直任明睿的思維深窮體用,洞然曠觀,毋滯一曲,須會其全;毋妄推度,要必有據。久之,體用透徹,而心之所以為心,有其源,有其關系,皆明明白白,無復疑矣。」

二、對佛學修養方式評述與修正——佛說祥密,其究趣寂,當以儒學折中之

佛家通過修養「本心」其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達到 「常、樂、我、靜」的「涅盤」 ,在其達到「涅盤」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認識到「真諦」。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切事情是「有」的,世俗的道理,稱為「俗」諦;但本質上一切「事物」都是空的,順應這個的道理,才是真理,佛家修養方式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認識到真「諦」。

佛家的修養本心方法,對熊十力影響較大的一個是「比量」,一個是「證量」。 比量,在佛家那裡是通於思維的全體,主要指推理,是一般獲得知識的方法。而熊十力的「比量」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或實測獲得科學知識或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說熊十力的「比量」比佛家的「比量」多了實測這個依據,並不只是依靠思維。「證量」是本心的自然呈現,它既是證得本心方法,也是證得本心時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其實 「比量」類似於思維術而「證量」類似於儒家的默識。按照佛家的說法,「證量」和「比量」是二者不可偏廢。根據樓宇烈在《熊十力「量論」雜談》中總結的後世對熊十力主張二者關系來看,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注意於兩種思維方法的前後關系,都是以體認為本,比較強調「融思辯以入體認。」第二種觀點注意到兩種思維方法的互補作用,認為理智思辨亦有助於體認「本心」,甚且是體認「本心」的全整體性過程中不可或缺者。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只是其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第一種觀點側重於二者的地位關系,從地位上來說,「證量」是本心的自然呈現,證得本心方法當然處於主導地位,而「比量」是獲得一般知識的方法理應屬於從屬地位。

既然佛家佛家在修養的方法上與熊十力主張是基本一致的,那麼熊十力有為什麼認為「佛說祥密,其究趣寂,當以儒學折中之」呢?熊十力認為是佛家研究的興趣出了問題,其修養的目的是最求「涅盤」。關於這點熊十力首先,肯定了佛教對於人心中壞的一面有極深的研究,他指出:「佛氏日損之學,其照察人生痴惑可謂極深極密。」(《體用論?明心》)這就是所謂的「佛說祥密」的地方。接著,熊十力指出佛家從對人性的黑暗面研究出發,一味的讓人們去除痴惑,並未發現到人性中還有純善的一面,並非是修養「本心」的正道。緊接著,熊十力進一步指出佛家的修養方法有三個壞處,需要儒學折中:1、一切從壞處看人生,斷絕痴惑,是一種消極的方法,而沒有像儒學從人性的善端向至善發展,是一種積極的方法。2、佛家的善行只是一種以行為上的善,並非是從善的本性出發。3、佛家認為一切痴惑都是幻事,所以斷絕一切痴惑,但在其斷絕一切痴惑的同時,一切修行的善也就同時斷絕了。而孔子的儒學從人的善性出發,通過以「慎獨之功」來防範人性壞的一面,人性善的一面就會不斷發展,其生命力也越來越頑強,所以佛家的修行方法需要儒學加以折中。熊十力認為他看到了佛家的缺陷,於是他在《十力語要》中將的「真諦」與「俗諦」改造為「玄學真理」與「科學真理」,玄學真理是對宇宙本體的一種透悟,而科學真理則是對現象界的一種真理認識。他認為無論科學真理還是玄學真理都是對世界的正確認識,所不同的是科學真理是對「用」的認識,而玄學真理是對「體」的認識。由此可以看出,熊十力對於佛家追求空寂是深為不滿的,所以熊十力反對的並非是佛家的修養方法本身,而是其修養「本心」的目的。

三、對道家修養方式的評述與修正——道家有造微之功,而反知不可為訓

道家的修養本心的目的在於「絕聖去智」(《老子?第十九章》)一個人要成為「聖人」,達到最高的修養境界,則必須拋棄聰明智巧。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老子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思想(《老子?第四十八章)其中「為學」是指的追求外在的經驗知識,「為道」是指通過直觀體悟以把握「道」的本性或內索自身虛靜的心境。人們修養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為道」來「絕聖去智」,而「絕聖去智」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體「道」。

就具體的修養方法來看,老子提出了「靜觀」、「玄覽」的方法,「靜觀」的意思就是要使心靈達到無知、無欲、無為的極度虛寂,堅守心靈的清凈篤實,也就是保持心靈的自在朴實狀態;所謂「玄覽」,就是保持心境的清凈,排除一切外物的障礙和干擾,採取一種直覺的內心體驗方式。莊子也提出了「心齋」和「坐忘」的修養方法,「心齋」是指空虛的心境,認為只有保持「心」的虛靜,方能得妙道;「坐忘」是指坐而渾忘一切物我、是非差別的精神狀態。以上四種方式都是通過「去知」、「去欲」的神秘的直覺主義體認方式來認識「道」,這就是熊十力所提到的道家的「造微之功」。

從「反知不可為訓」看出熊十力反對道家的修養方式主要是道家「反知」。熊十力指出:「老氏為日損之學,以去知去欲為不可易之規。」道家為了養神而去欲、去知,有其一定的道理,「養神莫急於去知,好知則強於逐外物,而神不得斂於內矣;養神莫急於去欲,從欲則迷以狂逞,而神不得正其位矣。」(《體用論?明心》)但是,道家為了達到養神的目的而提出要「絕欲」、「黜知」在熊十力看來是一種「邊見太過」的行為。「道家去知,殆將黜耳目、遺視聽以絕物,此大悖孔子之道也」(《體用論?明心》)道家摒棄一切感覺經驗的做法,不知道人的「慎思」、「精思」都來源於感覺經驗,思的結果只能是離「大通」漸行漸遠,所以,熊十力認為應該像儒學一樣「凡人之欲從大而戒小,從公而戒私。」人的慾望有善惡之分,惡欲當然應該擯除,而善欲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應該得到發展。比如孔子提出了「我欲仁,斯仁至矣」沒有想為仁的欲,仁又從何而來?人的自然之知可以改善生活和自然之欲並沒有過分的地方,對待人的慾望,只有孔子的「敦仁」、「愛知」、「格物」才是達道的正確途徑。

熊十力在《原儒?序言第一》總結出了佛道修養的方式雖然在體認「本心」的「日損之學」上的造詣要超過儒學,但由於它們的志趣在於「虛」、「寂」忽視「日益之學」的作用,導致其現實上不可行和脫離群眾,所以不得不通過儒學來矯正它們。

四、量論的體認方式

從以上分析的修養「本心」的目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看出熊十力不贊同佛道的修養目的,而熊十力又認為實證「本心」只能求助於儒、佛、道三家,那麼熊十力就可能會贊同追求儒家「內聖外王」的境界。「內聖外王之道」一語包舉中國學術之全體,其旨歸在於內足以資修養而外足以經世。熊十力對「內聖外王之道」給出了他的解釋:以「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為「內聖」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王」功夫。他在《讀經示要》中說道:「君子尊其身,而內外交修,格、致、正、城內修之目也。齊、治、平,外修之目也。國家天下,皆吾一身,故齊、治、平皆修身之事。小人不知其身之大而無外也,則私其七尺以為身,而內外交修之功,皆所廢而弗講,聖學亡,人道熄矣。」可見,在熊十力那裡修養「本心」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內聖外王」相統一的最高境界。「內聖」和「外王」的關繫上,「內聖」是「體」,通過實證的方法可以獲得的,「外王」是「用」是「本心」的發用,思辨才能獲得,二者還是一種「體用不二」的關系。

那麼具體的修養方法又是什麼呢?從前面對於儒、佛、道三者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實證「本心」的方法大概兩種,一種是儒家的「默識」,佛家的「證量」,道家的「靜觀」、「玄覽」、「心齋」和「坐忘」方法。這些方法都是通過體認的方式來達到和「本心」的同一,另一種是佛家「比量」以及熊十力自己提出的「思維術」的方法即通過思辨對事物進行理智、邏輯的推求。在這兩種修養方式的基礎上熊十力在《原儒?序言第一》提到了「思修交盡」的修養方式「思維與修養交致其力,而修養所以立本。思修交盡。久而後有獲也。」這里的「修」就是指的第一種修養方法,「思」就是第二種修養方法。熊十力認為這兩種方法各有所長,亦各有所失。「專尚思辨著,可以睿理智,而以缺乏修為故,則理智終離其本,無可語上達。專重修為者,可以養性智,而以不務思辨故,則性智將遺其用,無可成全德也。是故思修交盡,二智圓融,而後為至人之學。」(《新唯識論?明宗》)二者應該相互借鑒,相互補充,達到「二智圓融」, 在「思修交盡」基礎上還是要以體認為本,思辨為輔,人的性智還是要統攝理智。

熊十力提出「思修交盡」的同時以體認為本,思辨為輔的修養方式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他的「內聖外王」的觀點。「修」就是「內聖」的修養方式 、「思」作用於「外王」,「思修交盡」就是「內聖外王」統一的體現,以體認為本,思辨為輔的修養方式就是以「內聖」為體,以「外王」為用的體現。而「內聖」就是「本心」的體現,「外王」就是「本心」的發用,以達到「內聖外王」相統一的「思修交盡」的過程,就是實證 「本心」的過程。

『貳』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是什麼意思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含 義如下:天上星空指整個宇宙,道德律指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

『叄』 誰能給我2008年遼寧高考作文的文章或者材料

2008年高考遼寧省作文滿分作文展示

2008年高考遼寧省作文滿分作文展示

2008年高考遼寧省作文題目:最近有一則調查青年人的價值觀: 調查在車上讓坐的行為有26%的青年人表示難以評定,對於在公共場合上大聲喧嘩的事情有28%的考生表示難以評定,對於隨地吐痰的問題有25%青年人人不發表評價,對於闖紅燈的行為有19%的表示難以評定。

對此,有的人認為青少年現在價值觀模糊甚至錯誤, 有的人認為青少年的價值觀還很健康很陽光,有的人認為青年人之所以不發表評價是因為他們思想多元化,個性化。請圍繞材料自選角度寫作,題目自擬,立意自定,體裁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1.難以評價,還是不明是非
一份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調查報告顯示,針對「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公共汽車上不讓座」、「過馬路闖紅燈」、「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誠實意味著吃虧」等五種明顯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相當一部分人表示「難以評價」。其比例高者達33.8%,低者也佔15.2%,真令人大跌眼鏡。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部分年輕人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價值觀上出了什麼問題?說什麼「難以評價」?分明是對錯不分、是非不明、美醜不辨!五種現象,明顯失德失范,一目瞭然,怎麼就「難以評價」?不排除極少數受調查者不太嚴肅或故意顯酷,但這至少說明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社會公德及個人品德的價值判斷存在謬誤甚至扭曲。
可以說,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公共汽車上佔座、搶座、不讓座,過馬路闖紅燈,這些都是國人飽受詬病的「惡習」,據說在國際上影響都很是惡劣。比如說,一個很大的法式餐廳,非常安靜,放著優美的音樂,很多人在進餐,都在輕聲細語地交談。但只要有中國遊客一進去,立即就會產生爆炸性效果——肆意喧嘩,吵聲震天,很快成為眾人怒目的焦點。他們每到一處不排隊,亂拍照,上車搶座,下車搶路……讓外國人滿臉鄙夷。前段時間國家旅遊局還專門為此頒布文件,意圖減少和杜絕此類有辱人格國格的言行,重塑中國人泱泱大國文明公民的國際形象。
這種種惡習真的難以評價么?也許他們從來就沒有覺得有什麼過錯吧?不正是錯誤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觀念使然么?
至於「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誠實則意味著吃虧」,現成的例子太多了!考場作弊,花樣翻新;商業欺詐,屢見不鮮;其根源不仍是人們內心深處錯誤甚至陰暗的觀念么?
更有甚者。一對自稱「90後賤女孩包包與阿紫」的雙胞胎姐妹日前開博,撰文撒潑、輕賤父母、辱罵師長、言行出位,以赤裸挑逗的語言炫耀她們周旋酒場征服男人的戰果,顛覆傳統,挑戰著人們的承受神經和道德底線。結果竟是二賤女儼然成了網路紅星,其博客不足半月即榮升「中國第一博」。其第一篇博文《寫給我爹的一封信》兩天點擊超200萬,五天內總點擊量超千萬,賺足了眼球,也丟盡了人格和臉面。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心虛氣短,反理直氣壯;孽根何在?病源在哪?還不是倆「賤女孩」是非不明、妍媸不辨,價值觀出了問題?
我聽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又聽說,要毀一個國家,先毀他的青年;要毀它的青年,先毀他的觀念!迷途者、年輕人,醒醒吧!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啊!
〔點評〕這是一篇標準的給材料作文,通篇按照「引、提、聯、議、結」五步要訣構思成文,實用有效,操作性強。開頭概括性地援引材料,以作為立論的依據或評論的對象。二段接著用一連串的設問反問來提煉觀點,明確主旨。第三段開始圍繞中心論點,聯系生活實際,另舉實例,展開議論;每例後均佐以適當評析,使之充分地證明觀點。結尾收束全文,發出勸誡,可謂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全文言之有物,言而有序,觀點恰切,材料豐富,論證翔實,結構嚴謹,語言樸素有力,文體特徵鮮明。「90後賤女孩包包與阿紫」一例新鮮「時尚」,可獲發展層級加分。

2.堅守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讓我們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嚴而聖潔,值得我們一生堅守。
某雜志刊登了一份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報告,其中的一些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過馬路闖紅燈」,「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誠實意味著吃虧」等明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表示「難以評價」。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這正是我們當中一部分同齡人對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的認識模糊甚至錯誤所致,正說明他們沒能堅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不得不承認,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綠綠、充滿誘惑的現實生活中,喪失了心靈的純潔、放棄了道德的底線,最終迷失自我、走向罪惡。原因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比如網上那對最近迅速竄紅的「90後賤女孩」孿生姊妹——包包與阿紫,不就是以惡俗博出位、靠犯賤換成名的典範么?
要知道,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並非取決於其容貌、衣著、金錢、地位等外在的東西,而取決於他的頭腦、觀念、精神、品格、愛心、氣度等綜合素質和內在修養,取決於他的軀殼里到底裝了一副怎樣的靈魂,取決於他是否堅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德蘭修女說:「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將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哪怕你會被踢掉牙齒。」德蘭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將愛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眾生,用微笑去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她的善行,她的義舉,使她被譽為窮人的聖母,善良的天使,並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這都是因為她始終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麼多年輕而偉大的老師和同學,災難猝臨,生死瞬間,不約而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捨己救人!他們心中那崇高偉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動地、驚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輝!
「不論是黃昏,還是晨曦初露,茉莉花,總是潔白的」。正如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的這首小詩所說,我們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潔白,堅守住自己的芳香,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蘭雲鵬原作,夫子修改)
〔點評〕這是一篇非常規范的議論文。開頭即用康德名言以先聲奪人,巧加闡釋並引出觀點,兼呼應標題,收「鳳頭」之效。二段緊扣材料,重申主旨,中規中矩。3~6段,聯系現實,正反對比,例證、引證交叉並用,「90後賤女孩」雙胞胎姊妹包包與阿紫,跟德蘭修女、震區英雄師生群像對比鮮明,構成飽滿充實的「豬肚」。且每段尾句均緊扣主旨和標題,令全文一線串珠,絲絲入扣,結構分外嚴謹。結尾巧引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之《茉莉花》一詩,藉以重申觀點,發出號召,語言生動有力,意味悠遠,可謂「豹尾」。通篇中心突出,思想健康,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富有文采,材料豐富而新鮮,文體特徵鮮明突出。

『肆』 端正我們心中的道德為題八百字作文

外貌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的美;華麗的外衣並不是真正的美,道德才是最純朴的美。
美在於心靈。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就如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從此而改變;一個人如果擁有了道德,就擁有了一切,關愛、溫暖、快樂……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顆寶石,如果用道德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光彩耀人。
在班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其中測試那天,我們都被緊張的氣氛淹沒著,空氣也凝固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第二場考英語時,監考老師發現自己坐的凳子上不知誰吐了痰。是誰?這個同學失去了最純朴的美——道德,他丟失了一切。也許他沒在乎這件小事,隨意的,可從這件小事中卻反映出了大道德。他不單單毀壞了自己,也丟失了一顆無價珍珠——道德。
美在於心靈。道德在人生旅途中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隻船,道德便是船槳,只要擁有道德的人,船就會有前進動力,一步步到達成功的彼岸,到達人生的最巔峰;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道德,船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慢慢地往後滑,越滑越快,最終回到原點,這個人的一生就沒有任何意義、任何價值,彷徨一世,暗淡而平靜,溫飽而平庸;如果我們要想成功,就要有奮斗目標,就好好拿穩這塊無價寶石,掌好這只船槳,不應該隨意虛擲,稍不留神它就離你而去,但重新找到它卻很難,就如大海撈針。
有這樣一位60多歲的農場主,他種了600多公頃土地,盡管平時非常忙碌,但他堅持參加贊助青少年眼疾患者協會。除了每年捐款100美元外,還參加義務募捐活動,收入用來為青少年治療眼病。「人們最大的快樂來自於對別人的幫助。」這位老人既快樂了自己,也快樂了別人,這也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更是一筆無法比擬的財富。擁有道德是快樂的,是美好的。
小行為,大道德。的確,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思想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講道德是一種美,最純朴的美,它會給我們人生添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擁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從生活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你會快樂一生,終身受用。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店錄取員工,又許多大學生都來應聘,卻意義淘汰了。當輪到一名沒有大學生文化高、學歷偏低的年輕人時,他看到地面上有許多廢紙,便順手拿起扔進垃圾桶里。然而,正是因為這看似平凡的舉動是他被錄取,其他大學生看不起這小事,把道德遠遠拋在了一邊。從中我們看到了道德有時也會使你邁向成功的大門。看一個人並不是看他取得了什麼,而是看他品質如何、道德如何,這樣的人才會成功,如果再有文化與知識,沒有道德的支撐也是沒有用的。
永遠記住:美在於心靈,道德才是最純朴的美。

『伍』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2013年10月,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放棄為她


堅守夢想的種子(範文1)
高三(14)班 徐婉青
哲人說:「上帝在創造你時,就很公平的在你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這顆名為夢想的種子在心裡紮根生長,經風吹日曬。強壯的種子能吸取日月精華,破土而出;而弱小的種子則會深埋土地,早早夭折。所以無論一切如何,我們都必須堅守心中夢想的種子,靜待花開。
蘭斯頓*休頓言到:「要及時掌握夢想,因為夢想一死,生命就如一隻羽翼受創的小鳥,無法翱翔。」即使是貧土疾壤,小草也能堅守夢想的種子,破土而出,擁抱陽光。當武則天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時,她受盡了輿論的譴責,面對無數「狐媚偏能惑主」的罵言。皇位之基似搖搖欲墜,但武則天仍堅守心中夢想的種子,她以一個女子的擔當指點江山,改寫「女子不如兒郎」的傳統,書寫了「貞觀遺風」的壯麗詩篇!夢想的種子因此而綻放成絕世的鮮妍,在黃袍加身的一瞬間,驕傲的綻放著人生全部的榮光。
席慕容曾詩意地吟道:「繁花落盡,我心中仍有花落的聲音。」多麼美好的堅守。即便夢想的種子被風雨飄零,我們總要堅守一份美好的執念,等待夢想的種子有一日能氤氳成一場芬芳的盛宴。倉央嘉措的背影在氤氳的青海湖的夜霧中漸漸消逝。六世達賴喇嘛的光環遮蔽了他那躍躍待發的夢想的種子,紅黃袈裟的奪目黯淡了那顆放盪不羈的心。他滿腹才情,眷戀塵俗,然而使命的擔子壓得夢想的種子無法生長。但是他仍能堅守夢想的種子,拋棄名利,脫下虛假,以六十六首絕美情詩讓世人見證了他不羈的才華。他夢想的種子至此得以熱烈地綻放,絢爛之極,將他的世界映得燦爛而唯美。
堅守心中的夢想是困難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常記幼年時,多少次我們夢想自己未來的樣子,無限憧憬與渴望。然而隨著年復一年的見識,又有多少人能在受盡人生挫折後仍能堅守心中夢想的種子,而不讓其窒息土中?這種人,是少了。
夢想的種子是飄浮在心頭上一縷美的誘惑,是割亮在眼前的一楨燦爛的驚奇,然而它又不會輕易變成收獲讓你揣在懷中。因此我們需要堅守夢想的種子,等待花開見佛。縱使花朵終歇芳時,生命也會因堅守而在幽微的時光中有不朽的光華。
堅持夢想,收獲成功(範文2)
藺煒然
三十年前,他寫作文夢想擁有一座自己的庄園被老師認為不切合實際,作文被評為「E」等,面對來自對老師對他夢想的挑戰,他不肯妥協,不肯屈服,多年以後仍然堅持自己的夢想不離不棄。三十年之後,他夢想花開,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美麗庄園。再次相遇時,老師感慨:「三十年來,我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這位老師的坦誠令人佩服,而他堅持夢想終或成功的事跡更令人感動。
堅持夢想,就會收獲成功。擁有夢想是一件易事,但堅持夢想,直到春暖花開卻並非易事。夢想是我們通往成功路上的燈塔,它指引著我們始終如一的向前,哪怕前方的路途有著無數的荊棘與坎坷,只要堅持,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就如同中年演員張嘉澤,大學時中央戲劇學院,他沒有許多名人那樣的好運,畢業可以拍戲,然後大紅大紫。但是他選擇了堅持,直到主演《蝸居》讓他一夜成名。這一成就並非是一朝一夕獲得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積淀,持之以恆的磨練。因此,堅持夢想,終有一日會收獲春暖花開的璀璨。
堅持夢想,才能達到彼岸。冰心曾寫過一句詩:我們都驚艷花的開放,卻沒有看見它當初奮斗的血和淚。一語道破奮斗堅持必有收獲的成功秘訣。在逐夢的路上,註定了是痛苦磨練的陪伴,但只要堅持當初的夢想,刻苦努力,就能收獲喜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從小的誓言,也是他的夢想。他一點點的堅持著,一朝朝積累著,一步步踐行著。他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矢志不移地堅持繁榮富強的中國夢想,為中國的成長奉獻著每一滴汗,每一滴血。所以,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付出汗水和心血,是成功的前提。
堅持夢想,會無往而不勝。心中有偉大夢想的人,往往會產生無往而不勝的偉大毅力,因而不可戰勝。為了百姓的健康,為了解決民眾的疾苦,神農氏嘗遍百草;為了創作出關於茶的典籍,陸羽毅然離開佛門,專心於茶道;為了了解我國的的大好河山,徐霞客踏遍大江南北……他們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自己所愛的偉大夢想而堅持著,即使再苦再累,受到再多的阻撓,他們毫不不退卻,一往無前地走在逐夢的舞台上。「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懷著這樣的心情和毅力上路,因而,他們會收獲成功的碩果。
堅持夢想,如雪蓮花盛開。近期的《中國夢想秀》迎來了六個特殊的孩子,他們聽不到聲音,但是他們用生命在舞蹈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參加2014年索契冬季殘奧會的運動員們,她們是一朵朵雪蓮花,她們的夢想,就是在冰天雪地傲然綻放。用汗水去澆灌夢想,用毅力去堅守夢想,用生命在譜寫夢想,這樣一群聽不到聲音或看不見風景的精靈們,用生命在詮釋,堅持夢想,就會看到奇跡:雪蓮花開。
堅持夢想,收獲成功,這是多少仁人志士,商業領袖告訴我們的真理。登高望遠,收獲春暖花開;揚帆起航,奔向成功彼岸;揮舞著鐮刀,收獲成功碩果。今天,讓我們種下夢想的種子,用汗水澆灌,用堅持鼓勵,用信念導航,用毅力以恆,定會收獲絢麗的成功之花。

『陸』 康德的那句很經典的話是什麼啊,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康德經典語錄來如下:

「有兩自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每當想起這句話時,內心原本被壓抑的美好的情操都會被調動出來 , 感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凈化 。

伊曼努爾·康德是世界公認的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整個一生住在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出生於德國柯尼斯堡,也逝世於德國柯尼斯堡。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是近代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說深深影響著近代西方哲學。

他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著作。

『柒』 那最永恆最持久的,一是天上的星星,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說的,道德可貴

『捌』 康德說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內在聯系

我還以為我發現答案了~哎~

『玖』 康德說的「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的英文原句是什麼

這句話是沒有英文原文的,因為康德是德國人。這句話的英文翻譯是: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more often and steadily we reflect up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德文原文是:Zwei Dinge erfuellen das Gemue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je oe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aeftigt: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意思是: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9)堅守心中的道德律遼寧擴展閱讀: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句話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

康德是世界公認的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是近代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說深深影響著近代西方哲學。他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著作。

『拾』 康德名言「頭頂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這個道德律從哲學范疇怎麼理解最准確,最全面

我讀到這句話
首先引發了思考
為什麼康德對星空與道德准則會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呢?

我在想
是星空的美麗和深邃
給人震撼
並激發人們探求未知的沖動
對它了解的越多
對它未知的也越多
令人不禁贊嘆造物的神奇
由此而充滿敬畏和感恩的情緒
這是人們對自然應有的態度

統一而良好的道德准則
給予群居的人類以最便捷最文明的相處之道
它隨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而不斷形成和完善
成為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標志
它證明人類自有一種
向善的力量
堅守道德准則的人是令人尊敬的
他們使人類文明向前邁進
他們每個人都好比夜空中的一顆星星
使人類的社會也像自然界的星空一樣璀燦奪目
這是人類對自己應有的態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