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堅守與信念議論文
❶ 以信念為主題蘇武傳為論據的八百字議論文
蘇武牧羊的故事記載於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蘇武,字子卿,今陝西杜縣人,其父做過代郡太守。按漢朝制度,太守以上官員之子可直接出任郎官,蘇武後來做到了中郎將。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鞋侯單於繼位,內部不穩。匈奴單於主動上書長安,說:「漢朝就像我丈人一樣,我應當聽命於漢朝。」漢武帝就任命蘇武為正使,張勝為副使,攜帶大量禮品,護送匈奴使者回匈奴,同行的有一百多人。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無理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於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吞氈維生,但絕不投降。後來匈奴把他遷至北海,今貝加爾湖邊放牧公羊,還說要等公羊產了羊羔後才放他回去。為了生存,蘇牧飲雪吞氈、掘野鼠和野草為食,堅持了十五年,歷盡了千辛萬苦。但蘇武從不以個人身家性命為念,始終心懷國家和民族,絕不屈服,絕不投降敵人。直至西漢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昭帝與匈奴和親,蘇武才被釋放回朝。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命畫其像於麒麟閣,以表彰其節操。
東漢史學家班固曾稱贊蘇武說:「孔子稱『使之四方,不辱使命』,蘇武有之矣。」如此高的評價,蘇武當之無愧。兩千多年來,他那艱辛備嘗、不辱使命和情系故土、故國的高尚情操,一直鼓舞著後代中華兒女。
一百多年前有歌曲《蘇武牧羊》唱道: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
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聽笳聲入耳心痛酸。
轉眼北風吹,群雁漢關飛。
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大節總不虧。
寧教匈奴驚心破膽共服漢德威。
這雄渾悲涼的曲調透著堅毅與力量,透著對蘇武民族氣節的敬仰。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振奮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也能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更能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❷ 以『堅守』為話題包含蘇武的事例 議論文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昇平,游盪於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樑,駕起橫亘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於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餚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才是歷史的永恆;銘記,才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永遠的蘇武。
❸ 誰有堅定的信念
請問你所說的信念具體指什麼?是遠大的理想還是信仰?
劉備,20多歲開始創業.到40多歲,還是一事無成,寄人籬下.
可是他從沒放棄過自己的信念,興復漢室
玄奘,就是我們孰知的唐僧,真實的西遊,當然沒有妖怪,但是路途更為凶險,更為困難
❹ 蘇武傳中蘇武是抱著怎樣的信念 活在匈奴陣營的
蘇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政治家、專外交家和愛國英雄屬, 民族英雄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