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紐約時報的堅守讀後感

紐約時報的堅守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2-06 07:31:05

『壹』 《穀物大腦》這本書怎麼樣和讀後感

《穀物大腦》分飲食、睡眠、運動三大板塊提出改善方案。最引發爭議的是飲食部分,作者讓我們戒甜食、戒麩質、戒高碳水化合物,提倡吃肉、吃蛋、吃脂肪類食物、吃含膽固醇的食物。這與市面上現存的大部分「健康食譜」產生嚴重分歧。難怪會被黑,大部分人都害怕改變,害怕別人說自己錯了,讓人們看到了自己人性的弱點。

讀後感——

作者通篇其實就介紹了一個主旨:為了你的大腦健康,請拋棄穀物。

書中的觀點如果再壓縮,我覺得大概就是以下幾點:

1、根據作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很多人對麩質過敏而不自知,於是,很多有抑鬱、多動、記憶損傷甚至多年偏頭痛的人通過改變成無麩質飲食後,都神奇的治癒或者減輕了;

2、膽固醇是個好東西,近些年我們都被主流醫學誤導了,它與大腦的智慧和未來的壽命息息相關;

3、他汀類(降血脂類)葯物會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4、保持減肥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攝取相同卡路里的情況下,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方式;

如果真的如作者所說,我們這些年整個人類的飲食結構有問題,那這絕對是前沿的顛覆性的一本書一個觀點,但是個人覺得,其實以這些例臨床案例和一些作者理解的機理就要改變飲食結構,從理論上還是有些武斷,以及,可操作性其實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不太容易的。

(1)紐約時報的堅守讀後感擴展閱讀

《穀物大腦》一書由(美)戴維·珀爾瑪特(David Perlmutter) / 克里斯廷·洛伯格(Kristin Loberg)所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戴維·珀爾馬特

(David Perlmutter)

戴維·珀爾馬特醫學博士是一名具有專科醫師資格的執業神經科醫生,並且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成員。他創辦了佛羅里達珀爾馬特健康中心和珀爾馬特腦部研究基金會。

在營養對神經病症的影響這個研究領域,珀爾馬特博士是世界公認的權威。他曾獲多項獎章,包括邁阿密大學醫學院頒發的朗特里研究獎、美國營養學會頒發的年度人道主義獎,以及因他在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榮獲的萊納斯?鮑林獎。

他的文章廣泛地出現在醫學出版物中,而且他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珀爾馬特醫生是《奧茲醫生秀》醫學顧問團的成員,還在多個全國性電台和電視節目中登場,其中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福克斯新聞頻道的《20/20》、《今日》、《早安美國》以及《早間秀》。

珀爾馬特醫學博士已出版的著作有《健腦書》(The Better Brain Book)、《五歲前的IQ大躍進》(Raise a Smarter Child by Kindergarten)和《為大腦充電》(Power Up Your Brain)。《穀物大腦》一書在美國甫出版即躍上《紐約時報》圖書銷售排行榜第一名以及Amazon健康類排行榜第一名。

內容簡介

你的大腦會生病,並非遺傳基因早註定,

罪魁禍首,正是你每天所吃的食物!

麩質、碳水化合物和糖,

就像「沉默的殺手」,

在你毫無知覺的時候,

已對你的大腦與身體造成永久的損害。

含有麩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健康殺手!

所有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症等腦部病症,都是因為發炎,而引發炎症的兇手,就是含有麩質的穀物或高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阿爾茨海默症的元兇就是攝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腦部病變!

大腦和身體都喜歡脂肪!別再吃低脂食品了!

我們的基因組已經適應了過去260萬年裡以脂肪為基礎的飲食,膽固醇過高,並不是因為吃下太多高膽固醇的食物,而是吃下太多碳水化合物!

無麩質、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才是理想的飲食!

從今天起,遠離麵包、面條、饅頭,改吃雞蛋和黃油。

無論你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徹底改變,新腦細胞也會開始生長!

除了保護好大腦這個益處之外,

你還可以輕松達成以下目標!

輕松減重、不易復胖

整日更有活力

睡眠更好

效率和創新能力提高

記憶力更好,頭腦更敏銳

甚至性生活更如意!

通過數十年的臨床和實驗室研究,以及從業30多年以來觀察到病人使用此法後的驚人效果,作者戴維?珀爾馬特醫學博士告訴你一個席捲歐美、好萊塢和運動界明星都在使用的革命性健康飲食法,並提供了一個詳細的四周計劃,幫助你改變包括飲食、運動、睡眠在內的日常生活習慣,從而獲得靈活的大腦和健康的身體,甚至改寫基因、延年益壽!

『貳』 《全球通史》讀後感

《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 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最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歷史學家個人單獨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最為著名。
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美]
當今社會的"救世箴言"
現代社會的《資治通鑒》
當代世界史編纂的一個新起點
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
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經典著作
本書是斯塔夫里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所以,本書在20世紀中期一問世便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頗受好評。
美國許多大學已把《全球通史》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教材,甚至連美國的許多軍校也把此書作為教材,規定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要修這門課。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在今天這個時代,歷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要對歷史的全貌有一個實際認識,不能不說個別的歷史已用處甚微。只有將各事件與總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起揭示出來,指出其相似點和不同點,才有可能認識歷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歷史時,不僅得到樂趣,且有所裨益。
--希臘歷史學家 波里比阿
《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英國歷史學家 湯因比
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最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歷史學家個人單獨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最為著名。
--英國歷史學家 巴勒克拉夫
《全球通史》是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的世界史代表性作品,論述自人類起源至本世紀70年代的世界文明。本書改變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論"的傳統取向,確立了體現當代意識的全球性觀念。
--《紐約時報》
倘若對過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尋根究底;過去的一切會使我們特別注意到將來。
波里比阿
在今天這個時代,歷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義大利和利比亞發生的一切與亞洲和希臘發生的一切密切相關,所有各種事件,最終又歸於一個結局……因此,要對歷史的全貌有一個實際認識,不能不說個別的歷史已用處甚微。只有將各事件與總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起揭示出來,指出其相似點和不同點,才有可能認識歷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歷史時,不僅得到樂趣,且有所裨益。
波里比阿
當代世界的痛苦就如產婦分娩時的陣痛,一個規模空前的人類社會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誕生……我們目擊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點是全球性,把我們目擊的重大事件與過去的、有史以來的一切重大事件區別開來的也正是全球性。
埃廷尼·吉爾森

『叄』 《屠場》:美國的胃與良心的讀後感 跪求!!

索爾仁尼琴說過:「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一個講真話的作家就等於有了另外一個政府。」在前蘇聯,索爾仁尼琴就是另外的那個政府。在美國呢?最配得上這個稱號的人是厄普頓·辛克萊。從文學上的聲望看他遠比不過斯陀夫人、馬克·吐溫、傑克·倫敦、海明威這些耳熟能詳的偉大作家,但作為「另外一個政府」對社會的干預和改變,沒有誰像辛克萊那樣直接。

1906年5月26日的《紐約時報》這樣記錄了辛克萊對這個國家的影響:「華盛頓5月25日,參議院今天通過了『貝弗里奇肉類衛生檢查法案』,從而在一系列的激進立法中成為又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法案。導致它獲得通過的直接原因是厄普頓·辛克萊的小說《屠場》中的黑幕揭露。」「該修正案規定政府將對美國的每一處牲畜屠宰加工場進行衛生檢查。任何加工廠宰殺後的畜體都必須攜帶表明屠宰日期和時間的標簽。所有被發現不宜食用的畜體及畜體的各部分將予以銷毀,對違反或規避本法律的行為將處以10000美元的罰金和兩年監禁。衛生檢查費由屠宰場支付。所有被發現以任何方式加以人工著色因而不適於食用的肉類食品也將予以銷毀」。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案。

在美國,沒有多少人讀過辛克萊的《屠場》,但很少有人不知道《屠場》和這部小說對於美國歷史的影響。一本小說是怎樣因為直接推動了一項法案的通過而名垂青史的呢?

天資聰慧的辛克萊家十五歲就進入了紐約城市大學,此後他的所有收入都來自於寫作。他曾經雇了兩名秘書,每天寫作八千字賺取稿費,按現在的說法叫做職業寫手。24歲那一年,辛克萊加入了美國社會黨,成為一名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寫作不再只為養家糊口,而成為他為社會公正而戰的武器。

20世紀初的美國,迎來了經濟飛速發展的「鍍金年代」。在財富劇增的同時是巨大的貧富差距、大企業肆無忌憚的壟斷、社會的弱肉強食、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昔日寧靜的新大陸在工業化突飛猛進的喧囂中已不再是那個誕生了《獨立宣言》的美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步主義者」群體應運而生。進步主義者沒有明確的綱領,沒有成型的組織,也不是由哪個利益群體構成。不同階層、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的美國人聚集在社會公正的旗幟下,開始積極的參與政治,改造社會。

美國社會學家愛德華·羅斯在1907年發表的《罪惡與社會》一書的觀點是進步主義者的理論基礎。他認為社會需要一個不正當行為的新定義,因為人們所熟悉的種種個人犯罪行為,比如偷竊和謀殺,卻未能關注「社會犯罪」。在他看來,通過賄賂獲得利益的的人並不比扒手更好,在食物中摻假的人與謀殺犯無異。

在那場轟轟烈烈的「進步運動」中,作家和記者們用他們的揭黑行動詮釋了羅斯的主張。西奧多·羅斯福給了他們一個綽號——耙糞人。從1903年到1912年,一本叫做《麥克魯爾》的耙糞雜志發表了近2000篇揭露性的報道,幾乎沒有哪個領域能夠逃脫黑幕揭發者的注意。他們揭露政客們如何為公司獲得不法利益而當上議員;揭露公司的欺騙性交易內幕;揭露血汗工廠在生產中不顧工人死活;揭露皮條客如何招募並賣掉貧苦人家的女兒……辛克萊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1904年,辛克萊決定寫一本揭露工廠殘酷剝削和壓榨工人的小說,為了搜集素材,辛克萊在芝加哥一家大型屠宰場工作了七周。之後,在「淚水和痛苦」中,他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了紀實小說《屠場》,開始在一家雜志上連載。

書中的主角是一對來自立陶宛的新婚夫婦——朱吉斯和奧娜。他們背井離鄉滿懷憧憬的離開家鄉來尋找美國夢,並在肉食加工廠找了到工作。不料災難接踵而至,先是朱吉斯工傷失業,接著奧娜被工頭姦汙,朱吉斯怒打工頭而入獄,隨後妻子難產死亡,幼小的兒子淹死。美國夢成為悲慘的夢魘。在經歷了墮落和迷茫之後,朱吉斯終於覺醒,小說結尾時,他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辛克萊本來是抱著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而寫這本書的,揭露食品安全問題並不是他的初衷,但美國公眾似乎並沒有看明白其中的階級立場,讓他們驚愕的是屠宰場的骯臟。《屠場》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他描繪道:「壞了的豬肉,被搓上蘇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工人們在肉上走來走去,隨地吐痰,播下成億的肺核細菌……」民眾從震驚到恐懼在到憤怒,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肉類食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了50%。

由於接到成千上萬的公眾來信,羅斯福總統決定閱讀這部小說,看看裡面的描寫到底有多麼的不堪。據說,當時的情景這樣的:他正在白宮邊吃早餐邊讀這本小說,突然總統大叫一聲,跳了起來,之後又把吃到嘴裡的食物吐了出來,最後還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到窗外。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嚴肅報紙,《紐約時報》以這樣平靜的語調闡述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羅斯福總統讀了《屠場》之後說,書中揭露的內幕讓他大為震驚。他不能相信真有其事,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相信小說中的描寫並非空穴來風。於是,總統請辛克萊來華盛頓講講他是如何了解到這些情況的。作為總統的座上客,辛克萊詳細講述了他如何進入工廠以及在屠場中的所見所聞。總統最後意識到他正與之打交道的這個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於是他派勞工委員會委員去芝加哥展開調查,調查的結果是辛克萊並沒有誇大他所看到的事實」。

其實,在此之前,幾任美國總統都注意過葯品和食品的安全問題。但強大的企業勢力都成功的用各種理由阻撓相關法律的通過。辛克萊用他的筆改變了議員們認為政府無權進入企業進行檢查的傳統觀念。法案通過後,羅斯福任命哈維·威利作為農業部化學局局長。這位「好鬥的雄獅」親自製定了葯品和食品質量鑒定的實驗方案。隨後,以威利博士為首,11名學者專家組成了一個專家委員會,這就是著名的FDA——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

饒有趣味的是,之後出版的《紐約時報雜志》中還刊載了一篇以屠宰加工企業主口吻寫的《屠場》片段。在這篇「軟文」中朱吉斯進入的是一個如同仙境般美好的現代化工廠。「這是一間美麗寬敞的房間。牆上貼著粉紅色的牆紙。無數的電燈泡散發著柔和、朦朧的光。夢幻般的音樂從房間的深處飄過來。沿著牆有很多豬圈,毛色光鮮的豬兒們正在打瞌睡或者心滿意足的散步。每一個豬圈前都坐著一個消過毒的人,手中拿著一把大扇,有節奏的扇著風——朱吉斯和他的同伴做到了一圈椅子上,每個人的前面都安裝著一部和X光機相連的的望遠鏡,25架望遠鏡同時對准地板中央的一個小平台,那上面放著一塊剛剛生產出來的火腿,25個人眼睛貼著望遠鏡,仔細的檢測者那塊火腿……」怎麼樣?這樣的文風很熟悉吧。這篇用揶揄的口吻杜撰的文章每天不是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我們今天的電視屏幕上、報紙上、雜志上嗎?

2008年5月,我負責製作一期有關食品安全的節目,在此之前有關中國出口食品有毒的報道集中爆發,其中就有出口貓糧導致美國貓死亡的案例。在准備節目的時候,我翻閱了《屠場》以及《寂靜的春天》和《快餐王國》三部影響了美國人食品安全意識的重要著作,並為之震撼。半年後,中國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爆發,數萬中國兒童的腎臟里長出了石頭。而幾個月前毒死美國貓的罪魁禍首就是三聚氰胺。欲哭無淚。

那些整天做著光鮮的廣告,宣講者道德和責任的企業家和大企業辜負了我們的信任。戕害著人群中最柔弱的小孩和中國社會最弱勢的家庭。

夜半時分,在博客上我曾寫下這樣的文字:「利益、無知、失職和事不關己造就了上千個世界上年齡最小的腎結石患者。三聚氰胺是商業道德失范時代的罪證,甚至,是我們所有成年人的良心罪證。」是的,這是我們所有成年人的罪證。

我們當中的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經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止這樣的悲劇發生的可能性,但我們都失去了探究下去的動機和願望。

我們的時代沒有辛克萊。

『肆』 哪位好心的同學給一篇 紐約時報文章(中英文對照)加文章的讀後感 急求急求!!!萬分感謝。

1
《追風箏的人》一書的中英文簡介
Book Description
Twelve-year-old Amir is desperate to win the approval of his father and resolves to win the local kite-fighting tournament, to prove that he has the makings of a man. His loyal friend Hassan promises to help him - for he always helps Amir - but this is 1970s Afghanistan and Hassan is merely a low-caste servant who is jeered at in the street, although Amir still feels jealous of his natural courage and the place he holds in his father's heart. But neither of the boys could foresee what would happen to Hassan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tournament, which was to shatter their lives. After the Russians invade and the family is forced to flee to America, Amir realises that one day he must return, to find the one thing that his new world cannot grant him: redemption.
中文簡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爺阿米爾與人哈桑情同足。然而,在一場風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當對哈桑的背叛。阿米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這是一部語言純凈,但真摯感人的小說,帶給了美國出版界自《可愛的骨頭》以來從來有過的驚喜。它出人意料地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長居一年有餘,也是去年全美第三大暢銷小說。

2 讀後感
看《追風箏的人》是因為身邊朋友的強烈推薦。《追風箏的人》作者是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沒有童年。卡勒德·胡賽尼大獲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寫出了這樣一句話:即使在最黑暗的夜空,依然有最璀璨的星星在閃爍。這片土地因保守的思想令人壓抑,又因對宗教不移的信仰讓人明朗;這片土地因戰爭令人絕望,又因古老的傳統讓人希冀:這片土地明顯的階級觀念令人沉重不堪,又因美好、單純的思想讓她的兒女義無反顧地堅守著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這本書一直在傳遞這樣一個思想:珍惜愛,珍惜和平。這本小說讓其作者於06年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因為這位拿著美國綠卡的醫生,原為阿富汗移民。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復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復之間,生活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阿米爾從小生活在阿富汗一個富足的家庭里,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有一個同樣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無論是阿米爾做了什麼,他總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爾遭受壞孩子的欺負的時候,他也是挺身而出,為朋友兩肋插刀。可是,在阿米爾的內心深處卻清楚的感覺到,自己並沒有把這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的哈桑當作自己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賽風箏的傳統,並且按照慣例,那些被擊落的風箏可以被看作是勝利者的獎賞,哈桑聰明機靈,是個追風箏的能手。某年冬天的賽風箏會卻讓阿米爾和哈桑友情徹底的決裂。那次的比賽,阿米爾成了冠軍,哈桑為小主人去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
習慣了哈桑的一諾千金,阿米爾知道他肯定能順利完成任務,他滿心歡喜地等著哈桑為自己帶來戰利品,可哈桑遲遲沒有回來,阿米爾只好出去尋找。可卻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驚呆了。原來,追到風箏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煩:正被幾個曾經找過阿米爾麻煩的壞孩子脅持,對方逼迫他拿出風箏,而哈桑不願意,於是,勢單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恥辱——被這幾個壞孩子強暴了!而即使在這樣,他死命地保護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殘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爾全部看在了眼裡,可是,他卻沒有勇氣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後,阿米爾內心就開始被羞愧與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對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虛偽愧對朋友的忠誠。這樣的感覺一直把他壓不過氣來,終於,他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哈桑是小偷,讓父親趕他們走。而即使是這樣莫須有的傷害,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雖然父親執意留下他們,他們還是黯然地離開了。
幾年之後,阿米爾隨父親去了美國,先前優越的生活沒有了,在美國的日子,他們過的很窘迫,可父親還是一貫地有擔當,靠著父親賣力的打苦工,阿米爾順利地完成了學業,開始工作,戀愛,結婚,直到父親去世。對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來淡忘過去回憶的良方。
父親去世後的某一天,阿米爾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帶著這個小侄兒,決定替哈桑承擔做父親的責任。跟哈桑的兒子談到他父親追風箏的時候,阿米爾充滿了欽佩和尊敬。他帶著哈桑的小兒子一起去放風箏。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這本書除了阿米爾和哈桑,還有阿富汗。我們只知道阿富汗貧窮,只知道阿富汗與美國的戰爭,但是閱讀這本書之後,我們還能更加了解阿富汗的政權、治安生活條件等等。是貧窮與戰爭導致的後果,人們沒有機會接受心靈上的熏陶,蠻橫、自私、邪惡充斥著,危機四伏,使人為阿米爾的處境心驚膽戰。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豐富內涵,看一遍也是一種浪費,我必須多次閱讀才能進一步體會其中的精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