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治安疏
『壹』 古代官員上疏寫紙上嗎比如海瑞寫的治安疏是不是就是在紙上寫的
『貳』 明朝有個恐怖的地方,海瑞曾九死一生,是什麼地方呢
要說明朝令後世瘋狂吐槽的糟點,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初期的文字獄,魔鬼般存在的詔獄也讓明初的官場人人自危。以朱元璋晚年的話來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見情偽,懲創奸頑,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後嗣止循《律》與《大諾》,不許用黔刺、荊、剔、閹割之刑”。
可見詔獄作為獨立於三司部門的機構已經與封建法制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朱元璋在明洪武二十年廢除詔獄。
然而,作為聽命於皇帝一人的特務機構,在古代人治色彩濃厚的明朝,伴隨著朱棣靖難之役的上台,為了打擊朝堂反對派,永樂皇帝朱棣再次恢復詔獄,並將其移交給錦衣衛下屬衙門北鎮撫司。
從此在明朝的歷史上,錦衣衛統轄的詔獄作為殘害忠良、構陷能臣的特務監獄,令明朝的官場暗無天日,而以詔獄收押的嫌犯級別來講,只有年奉兩千石的高官才能享受詔獄的“招待”,普通低級別官員獲罪甚至連詔獄的門都碰不著。
從明朝大臣劉濟的言辭來分析,人間煉獄的詔獄完全背離了封建法治的軌道,因此,自明朝滅亡後,詔獄也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不過伴隨著,詔獄的消失,滿清高度集權的黑暗統治則更毫無法制可言。
『叄』 一部大明王朝看中國政治,看海瑞的治安疏怎麼把嘉靖氣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很晦澀的電視劇,只有對明代後期歷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欣賞到劇中的許多內涵。因為有了這樣的深度和高度,《大明王朝》才稱得上是國產歷史劇的巔峰之作。
『肆』 治安疏的全文閱讀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1)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2):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3)。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4),將有所不稱其任(5)。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6),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7)。臣工盡言,而君道斯稱矣(8)。昔之務為容悅(9),阿諛(10)曲從,致使災禍隔絕、主上不聞者,無足言矣(11)。
過為計者(12)則又曰:「君子危明主,憂治世(13)。」夫(14)世則治矣,以不治憂之;主則明矣,以不明危之:無乃使之反求眩瞀(15),莫知趨舍矣乎!非通論也(16)。
臣受國厚恩(17)矣,請執有犯無隱(18)之義,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不為悅諛,不暇過計(19),謹披瀝肝膽為陛下(20)言之。
漢賈誼(21)陳政事於文帝曰:「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22)。」夫文帝,漢賢君也,賈誼非苛責備也(23)。文帝性頗仁柔,慈恕恭儉,雖有愛民之美,優游退遜、尚多怠廢之政(24)。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當之,愚也(25)。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頌之,諛也(26)。
陛下自視,於漢文帝何如(27)?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28),可為堯、舜(29),可為禹、湯、文、武(30),下之如漢宣之厲精(31),光武之大度(32),唐太宗之英武無敵(33),憲宗之志平僭亂(34),宋仁宗之仁恕(35),舉一節可取者,陛下優為之(36)。即位初年,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37)。舉其大概:箴敬一(38)以養心,定冠履(39)以定分,除聖賢土木之象(40),奪宦官內外之權,元世祖毀不與祀(41),祀孔子推及所生(42)。天下忻忻(43),以大有作為仰之(44)。識者謂輔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虛語也,高漢文帝遠甚(45)。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節用愛人,呂祖謙(46)稱其能盡人之才力,誠是也。一時天下雖未可盡以治安予之,然貫朽(47)粟陳,民物康阜(48),三代後稱賢君焉(49)。
『伍』 以下哪一項是著名典故"海瑞上疏"中海瑞上遞嘉靖帝的奏疏
以下哪一項是著名典故「海瑞上疏」中海瑞上遞嘉靖帝的奏疏:()
A、《伐吳疏》
B、《車軌疏》
C、《平寇疏》
D、《治安疏》
答案:D~
《治安疏》是明代名臣海瑞寫給明世宗朱厚熜的一篇奏疏。在這篇著名的奏疏中,海瑞大膽直言當時官場的弊端和統@治@階@級的罪@責,同時勸@諫統@治@者改正過失,實行改@革,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陸』 嘉靖對《治安疏》是什麼態度
世宗在看過《治安疏》之後大怒,將海瑞逮捕下獄,問成死罪。然而世宗也被海瑞為國為民的剛正和忠誠所觸動,因此至死不殺海瑞。
這篇文章是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任戶部主事時寫的。海瑞寫這篇文章的時代,明王朝已趨於衰落,土地大量集中,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軍備不整,俺答(韃靼族首領)、倭寇不斷侵擾,官吏貪污成風,百姓困苦不堪,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明世宗朱厚熜,卻一心修道,不理朝政。海瑞眼看這種情況,懷著滿腔憤激,寫成這篇歷史上出名的奏疏。
海瑞雖然在上奏疏之前已經託人買好棺材表示死諫的決心,但明世宗並沒有殺死他,而是在大發雷霆之後聽說海瑞決心赴死的氣概轉而沉默不語,只是下旨把他關押起來聽後處置。
(6)海瑞治安疏擴展閱讀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和好官。他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清廉正直,節儉樸素,言行一致,關心人民疾苦,不屈不撓地和貪官污吏、大地主惡霸進行斗爭,連皇帝也不例外。在地方官任上,他拒絕向上司行賄、取消知縣的額外收入,改革賦役,清丈田地,勒令大地主退還侵佔的民田,興修水利,昭雪冤獄。
在吏部右侍郎(中央人事部門副長官)和右都御史任上,下令取締南京各衙門無償要求市民供應物資的陋規,建議恢復貪贓滿八十貫(千)處絞刑的法律,等等,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博得當時廣大人民的歌頌和支持。他打擊豪強的故事,直到現代還在民間廣泛流傳。
『柒』 治安疏是誰寫的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6年)二月,明代名臣海瑞為明世宗二十餘年不見大臣,不理朝政,深居西苑,只求長生不死之術,致使國事日益衰敗,特買好棺材,訣別妻子,遣散僮僕,冒死上《治安疏》。在這篇著名的奏疏中,海瑞大膽揭發官場的弊端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同時提出改革意見,希望統治者能夠採納,充分表現了他關心百姓疾苦,敢於向壞人壞事作堅決斗爭的優秀品質。由於這篇奏疏觸怒了明世宗,海瑞被逮捕下獄,問成死罪,幸得世宗不久後病死,海瑞才被釋放出來。
『捌』 求海瑞治安疏毛筆字全文!要清晰一些。突然心血來潮!想要臨摹,謝謝。最好是圖片啊!幫個忙!
有的,看我簡介 進去之後你自己去拿哦
『玖』 海瑞遣散家僕,拚死寫了天下第一諫,這封諫書中最振聾發聵的是哪一句
海瑞知道這樣的一封諫書,對於自己還有家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他也准備好了退路,他遣散了家僕,告別了家人,然後為自己買好了棺材。而且他當時要把這份諫書交給脾氣非常不好的嘉靖皇帝。那麼海瑞的處境也就更危險。
我覺得《治安疏》裡面最讓人震驚的是那句: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即天下的黎民百姓早就看你不順眼了。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怎能容忍海瑞怎樣批評,但是海瑞很有勇氣地指出嘉靖的缺點。我想大家都相當敬佩海瑞吧!
『拾』 張居正為何終生不重用海瑞是有什麼意圖嗎
張居正為什麼終生不重用海瑞?我先來說一下我的答案,一、因為張居正看清楚了海瑞在大明官場中的定位。二、二人執政理念過於不合。
關於海瑞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之前得朋友們已經說了太多了,我就不贅述了。海瑞這樣的性格造成了他在官場上的結果:海瑞的剛直一直被作為一種武器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用來反對政敵。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隆慶為什麼要提拔海瑞到這么一個重要的職位,讓我們看一下之後的事兒就大概能明白了。
海瑞擔任應天巡撫期間的具體施政手段在這里就不細講了,他將他的執政理念統統的落到實處,制定了許多不近人情的條款,其中最主要的是退田,直指江南第一大地主——徐階。曾經有這么個錯覺,大家都認為徐階鬥倒了嚴嵩,就自然而然的將嚴嵩和徐階套入了和珅劉羅鍋模式,認為嚴嵩是巨貪,徐階很清廉。其實嚴嵩的地產只有徐階的十七分之一,此時的江浙一帶就是以徐階為首的士紳階級把持,針扎不進,水潑不進,海瑞的到來狠狠的打擊了他們,徐階的弟弟被逮捕,部分田產被退還。
這件事兒大家看懂了嘛,隆慶三年是隆慶皇帝迎他的老師高拱回朝的前夕,海瑞就是隆慶插在江浙打擊以徐階為首的士紳集團的一把利器。只要海瑞還是之前的那個海瑞,隆慶就達到目的了。
(在這里多說兩句後話,高拱回朝之後沒過多久,發現了之前徐階派攻擊海瑞的奏疏,順道免去了海瑞的職務,此時的海瑞對於當朝者,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了。)
從以上這兩個故事我們能看出來,海瑞在嘉靖四十四年上治安疏成名之後,所有都知道他是怎樣的一種性格,怎樣的執政理念,同樣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利用他的方法,這時候他就是一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定時炸彈,甚至你是提拔他的恩人,他之後也有可能會炸了你,你說張居正之後會用他么?
第二點,張居正和海瑞的執政理念過於不合。之前的答案講的過於泛泛,大多指講了個概括,在這里我會具體舉出兩個例子,來說明張居正和海瑞之間的矛盾。
首先是海瑞的那道天下著名的奏疏《治安疏》,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海瑞在這里怎樣罵的嘉靖,卻忽略了海瑞在這道奏疏里也是有自己的干貨的。海瑞對於革除弊端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責府州縣兼舉富教使成禮俗,復屯鹽本色以裕邊儲,均田賦丁差以蘇困敝,舉天下官之侵漁。)
以上節選自《治安疏》倒數第三自然段,注意一下這句話,復屯鹽本色以裕邊儲,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屯田、運鹽應該恢復徵收實物,來充實邊防軍隊的儲備)。看到這兒大家就明白了吧,一條鞭法的核心就是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在這里說一下,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首創,早在張驄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這簡直就是和張居正的改革對著干啊,張居正能用他么???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海瑞和張居正的書信往來,隆慶六年高拱被張居正放倒之後,海瑞曾給張居正寫過一封書信,委婉表達了自己想要為國效力的意思,張居正是怎麼回復他的呢?
張居正回復說:“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仆謬忝鈞軸,得參與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催浮淫之議,有深愧焉。”
翻譯一下:“國家大法在您那地兒早不靈啦,您突然嚴打,恐怕不成啊,造您謠的開了鍋啦,聽眾也被搞迷糊了。我不小心佔了國家要職,只是有份兒在廷上說兩句,不能替朝廷給您發金牌,趕走那些蒼蠅似的議論,深感愧疚挖!”